目 錄
一、發展基礎和面臨的形勢
(一)發展基礎
1.產業規模快速擴大
2.產業鏈日趨健全
3.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4.光伏應用全國領先
5.首創光伏精準扶貧模式
6.政策體系逐步完善
(二)發展機遇
1.全球能源轉型為光伏發展提供新空間
2.國家推動能源轉型為光伏發展提供新機遇
3.政策疊加為光伏產業發展增添新優勢
4.智慧能源創新平臺建設為產業進步提供新引擎
(三)面臨挑戰
二、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二)基本原則
(三)發展目標
三、重點任務
(一)打造高端光伏產品產業體系
1.高端電池組件
2.逆變器和儲能關鍵設備
3.光伏輔材制造
4.光伏生產設備
5.抓好重點項目建設
(二)加快光伏產業技術創新
1.完善產業創新體系
2.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3.加大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力度
(三)實施六大工程,推動光伏應用
1.實施分布式光伏屋頂工程
2.實施光伏建筑一體化工程
3.實施光伏地面電站工程
4.實施光伏示范項目工程
5.實施光伏扶貧工程
6.實施“光伏+”綜合利用工程
(四)建立“一園一區一帶”產業承載體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二)強化政策支持
(三)完善推進機制
(四)創新金融服務
(五)營造發展環境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24號)《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國辦發〔2014〕31號)、國家能源局《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合肥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光伏產業持續健康較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合政〔2016〕93號),依據《合肥市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合政辦〔2016〕71號),編制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和面臨的形勢
(一)發展基礎。
“十二五”以來,圍繞打造“中國光伏應用第一城”戰略目標,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在推動光伏產業技術進步、壯大產業規模、加快應用推廣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光伏行業呈現出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鏈日趨健全、應用領域更加廣泛的新局面,成為全市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1.產業規模快速擴大。“十二五”期間,合肥市光伏產業保持兩位數增長,2016年光伏產業實現增加值93.22億元,增速達31.4%,電池片、組件產量6.5GW、逆變器10GW,產值突破400億元,光伏控制、逆變設備出貨量居世界第一。
2.產業鏈日趨健全。形成從玻璃基板-多晶硅原料-電池片-組件-逆變器-儲能電池-發電工程等較為完整的光伏產業鏈,集聚了晶澳太陽能、通威太陽能、海潤光伏、彩虹新能源、中建材新能源、天合光能、樂葉光伏、三星SDI等國內外重點光伏企業,培育了陽光電源、中南光電、睿晶科技、大恒能源、流明新能源、晶晨光伏、微納電工、聚能新能源等一批本地企業,企業總數達五十余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13戶,規模以上企業達26戶,5戶企業列入工信部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公告名單。
3.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依托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教育部光伏系統工程研究中心、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合工大智能院、可再生能源電能變換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智慧能源創新平臺等科研及創新服務平臺,開展光伏新能源技術研發與品牌創新,在高效逆變設備、晶硅電池生產、建筑用光伏構件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技術,推出一批創新產品。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各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1個。取得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獲得國家發明專利400余項,主持或參與制定國家、行業及地方標準14項。
4.光伏應用全國領先。實施分布式光伏屋頂、光伏地面電站、光伏下鄉、光伏建筑一體化等工程,打造“中國光伏應用第一城”。至2016年底,全市已并網各類光伏發電系統4500余個、規模突破1GW,列省會城市之首;光伏累計發電達4.32億千瓦時,節約標準煤約12.6萬噸,減排二氧化碳達32.6萬噸,光伏發電量占全市社會用電量約1.7%,助推我市成功獲批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和低碳城市試點,并獲省“節能綜合性示范城市”稱號。高新區入選全國第一批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區,并率先完成建設任務。經開區入圍第一批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
5.首創光伏精準扶貧模式。把光伏推廣應用與扶貧相結合,實現“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的轉變,開創全國先河。至2016年底,我市光伏下鄉扶貧工程共建設3KW分布式光伏電站3778座,村集體光伏電站218座,給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形成產業扶貧、穩定貧困家庭收入的“合肥模式”。
6.政策體系逐步完善。2013年、2016年,市政府分別印發《關于加快光伏推廣應用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意見》《關于促進光伏產業持續健康較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并配套相關政策,從光伏度電補貼、光伏扶貧、家庭戶用電站裝機補貼、光伏產品多產多銷獎勵、市外電站建設獎勵等多方面、全方位給予支持,鼓勵開展“互聯網+”智慧能源平臺建設、碳減排交易、光伏電站資產證券化試點等模式創新,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政策保障體系。
(二)發展機遇。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是能源轉型的啟動期、環境效益提升的關鍵期、經濟新常態的發展期,“三期”疊加為光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難得機遇。
1.全球能源轉型為光伏發展提供新空間。當前,全球能源體系正加快向低碳化轉型,可再生能源規模化利用與常規能源的清潔低碳化是能源發展的基本趨勢,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已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主流方向。光伏發電在解決能源可及性和能源結構調整方面均有獨特優勢,受到各國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認同,得以在全球范圍更廣泛應用,為光伏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和廣闊的市場空間。
2.國家推動能源轉型為光伏發展提供新機遇。國家能源局《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底,光伏發電裝機達到1.05億千瓦以上,隨著市場需求進一步釋放,調整“十三五”期間的光伏發電裝機目標有望成為現實。2016年,我國累計裝機已達77.42GW,是全球光伏累計裝機量最大的國家。伴隨城鎮化快速推進,建設綠色循環低碳的能源體系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市場向中東部調整趨勢明顯,分布式光伏應用將迎來暴發式增長。
3.政策疊加為光伏產業發展增添新優勢。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陸續印發了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調整結構、推進“三重一創”建設和支持制造強省、科技創新等一系列政策,綜合運用財政、金融等多種政策手段,推動一批新興產業重大基地、重大工程、重大專項建設。市委市政府堅持把推進光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作為重要任務,制定出臺產業扶持政策,引導人才、技術、資本等生產要素向光伏產業匯聚,形成政策疊加倍增效應,將為光伏產業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4.智慧能源創新平臺建設為產業進步提供新引擎。作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的重要一環,智慧能源創新平臺將充分調動和發揮我市高校科研資源集中、人才優勢明顯、政策措施支持力度大等優勢,通過搭建平臺,以光伏產業及應用關鍵技術創新,推動一批產業化項目落地,促進產業升級。
(三)面臨挑戰。
目前我市雖然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光伏產業鏈,部分領域競爭優勢明顯,但產業集聚度還不高,與世界級光伏產業集群的定位還有差距。從全產業鏈和產品結構看,建筑用光伏構件、薄膜發電產品等城市推廣應用重點產品,以及光熱發電產品、光伏生產設備等領域基礎較薄弱;技術及人才儲備相對不足,光伏產業檢測認證體系有待加強;適應光伏發電產業發展的電力交易、金融創新等力度還不大。這些不足和困難都需要在“十三五”期間補齊短板,努力突破。
二、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推動能源消費、能源供給、能源技術和能源體制革命,加快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建設,促進技術創新,推動光伏產業做大做強,進一步加大光伏推廣應用力度,合力形成光伏應用與產業升級相互促進的協調發展態勢,把我市建設成國家級光伏產業發展及示范應用高地。
(二)基本原則。
——政府統籌,市場主導。發揮規劃引導、政策激勵、組織協調等作用,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構建有利于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注重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促進要素向產業集中、傾斜,積極引導企業順應市場發展趨勢,準確把握技術路徑和市場需求,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補鏈強基,培育龍頭。聚焦轉型升級需求,著眼高端優化產業布局,提檔升級晶硅電池、智能電網、半導體技術、儲能技術、智慧光伏系統等優勢領域產品、技術,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帶動中小企業共同發展,增強我市光伏企業競爭力,提高品牌知名度。
——示范帶動,全面推廣。加強政策引導,集中連片開發,推進黨政機關、學校等公共機構建筑和工業園區示范項目建設。結合新能源汽車推廣和智能電網建設,積極引進和開發新型儲能電池技術,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儲能一體化示范應用。圍繞城市節能建筑開發,發展建筑用光伏構件,拓展產品應用空間。
——創新驅動,融合發展。積極對接國家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關于構建公共技術創新、產品測試、實證研究三大國家級光伏技術創新平臺需求,大力推進智慧能源創新平臺建設。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鼓勵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壯大研發人員隊伍,促進產業整體研發創新能力向產業鏈中上游環節和新興領域拓展延伸。
(三)發展目標。
以“產業規模與成本、技術進步和創新、光伏應用及示范”為戰略定位,形成以高端光伏產品制造產業鏈健全、技術創新體系完善、光伏發電示范應用模式多樣的特色光伏產業體系,建設國家級智慧能源創新平臺和國家級“光伏綜合產業園”、“光伏產品國際貿易服務區”,打造“中國光伏第一城”。
——產業規模與成本
產能。到2020年底,全市光伏電池片、組件產能達到12GW,光伏逆變器、儲能及微網關鍵設備產能力爭達到20GW。
規模。到2020年底,建成一批具有技術和品牌優勢的光伏領軍企業,新增3-5家符合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或國內外上市企業,規模以上光伏企業數量達40家(其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10家),年產值超百億元企業3家、超50億元企業2家、超20億元企業5家、超10億元企業10家以上,全市光伏產業年產值力爭突破1000億元。
成本。落實國家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堅持創新推動,著力提升電池片和組件的轉換效率,使光伏發電成本持續降低。到2020年底,光伏發電電價水平較2015年下降50%以上。
——技術進步和創新
解決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攻關難點。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國家級智慧能源創新平臺,儲備一批全球領先的關鍵核心技術,智慧光伏發電系統集成與運維服務企業進入“國內領先、世界一流”行列。
集聚一批具有全球視野的優秀人才。擁有一批具備國際競爭意識和能力的優秀企業家、知名專家,以及掌握先進技能的專業技術人才。
形成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成1個國家級光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3個國家級光伏產品研發創新平臺,1個國家級光伏產品認證、分析、檢測中心,8-10個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
——光伏應用及示范
到2020年底,全市建成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100個以上,完成300個光伏應用美麗鄉村、5000戶農村光伏扶貧家庭、10000戶家庭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任務。全市各類光伏裝機規模力爭突破2GW,年發電量達21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5%以上。
三、重點任務
(一)打造高端光伏產品產業體系。
重點發展光伏電池片、組件、逆變器及儲能產品、光伏生產設備、輔材制造等產業。加大產業鏈招商力度,堅持引進和培育并舉,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完善產業橫向配套,促進各個環節的有效銜接,形成世界級光伏產業集群。
1.高端電池組件。
主要任務:推動產業鏈協作配套、資源共享,支持本市光伏領軍企業積極開展資源并購整合,優化升級產品結構,做強做優光伏電池片及組件企業,大幅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到2020年底,光伏電池片及組件實現產值600億元。
發展路徑:重點支持通威太陽能、海潤光伏發展高轉換率、長壽命晶硅電池,支持低反射率絨面制備、選擇性發射極及后續的電極對準、等離子鈍化、低溫電極技術、全背結技術、適合光伏電池專用的吸雜工藝等技術的研究及應用。鼓勵晶澳太陽能發展技術成熟的PERC電池、金屬穿孔卷繞(MWT)電池、雙面電池、黑硅電池、HIT電池、IBC電池等高效晶硅電池規模化生產,促進多種新型高效電池共同發展。支持智能光伏組件研制,具備實時數據傳輸與監測能力、單體MPPT能力、交直流輸出能力和電子標簽及電子身份認證功能,為提高光伏陣列的發電效率、未來能源互聯網發展奠定相關基礎。針對光伏建筑一體化產品發展趨勢以及柔性化應用的需求,重點引進高效薄膜電池、銅銦鎵硒(CIGS)薄膜電池等技術和相關生產企業。
2.逆變器和儲能關鍵設備。
主要任務:順應能源互聯網發展趨勢,以高效、節能的光伏發電系統設備為核心,推動光伏產業鏈向下游系統集成領域延伸。加快以陽光電源為龍頭的新能源發電成套裝備制造基地建設,實現鋰電池循環壽命10,000次以上,單體能量密度200瓦時/公斤以上。到2020年底,光伏逆變器及關鍵設備實現年產值100億元,儲能系統實現年產值100億元。
發展路徑:優先支持陽光電源發展安全、可靠、高效的光伏并網/離網/雙向/微網逆變器、逆變控制一體機等產品。鼓勵MOSFET、IGBT、GTO等逆變控制器用關鍵元器件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推進三星陽光、陽光三星新能源儲能技術研發,圍繞安全性、壽命、能積比、充放電次數、環境適應度等基本性能要求,重點發展用于新能源儲能的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液流電池等產品。密切跟蹤石墨烯電池生產技術、超級電容模塊、磁懸浮飛輪儲能等國際尖端儲能技術。
專欄1 合肥市光伏產業發展重點-主導產業鏈
電池片:全市現有通威太陽能、海潤光伏、樂葉光伏、睿晶科技等規上電池片生產企業4家,其中通威太陽能合肥基地成為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晶硅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國內外行業龍頭有協鑫集成、隆基、晶科能源等。
組件:我市現有規上組件企業9家,包括晶澳太陽能、天合光能、中南光電、大恒能源、通威太陽能、海潤光伏、流明新能源、睿晶科技、晶晨光伏等;另外,我市微納電工專業從事建筑用光伏構件生產。國內外行業龍頭有晶科能源、阿特斯和漢能、浙江合大等。
逆變器:全市逆變器生產企業有陽光電源、聚能新能源等,易事特股份有限公司華東區研發制造基地正在建設中。國內外行業龍頭有華為、錦浪、固德威、格瑞瓦特等。
儲能電池:全市有三星陽光、陽光三星2家企業從事儲能系統生產業務。國內外行業龍頭有艾羅、科陸電子、固德威、歐姆尼克等。
3.光伏輔材制造。
主要任務:引導企業通過產學研合作等途徑,圍繞傳統晶硅與新型薄膜電池及其組件上下游配套企業開展精準招商,加大對本地區光伏輔材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上游材料企業通過多種渠道進行擴產和技術升級,提升龍頭企業本地化配套率。到2020年底,實現產值100億元。
發展路徑:重點支持中建材新能源、彩虹新能源、廣銀鋁業等光伏玻璃、邊框、支架等量大、面廣的配套材料企業發展。積極引進背板EVA樹脂、正面銀漿、PVF膜等上游配套產品。關注美國杜邦、德國賀利氏、回天新材、福斯特、愛康科技等國內外重點光伏關鍵輔料企業,采取合作、引進、消化、吸收等多種方式,提高光伏輔材制造水平。
4.光伏生產設備。
主要任務:鼓勵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低能耗、高效率、智能化光伏重大裝備產品制造及工藝技術研究,提升關鍵生產設備的性能和成套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度。重點發展高效晶體硅電池生產設備、薄膜電池生產設備及光伏電池檢驗檢測儀器設備等。到2020年底,光伏生產設備新增產值50億元。
發展路徑:支持本地企業從事各類高性能光伏產品和檢測測試儀器生產。重點引進全自動大面積等離子增強化學氣相沉積(PECVD)、多槽制絨清洗設備、激光刻蝕機、干法刻蝕機、離子注入機、高精度絲網印刷機等晶硅電池片生產線設備,大面積TCO導電玻璃鍍膜設備、用于背電極制備的多靶位磁控濺射系統,以及大尺寸、超薄硅片多線切割機、自動分選機等硅片生產設備。
專欄2 合肥市光伏產業發展重點-配套產業鏈
光伏玻璃基板:目前我市中建材新能源、彩虹新能源專業從事光伏玻璃基板生產,年產能4.5千萬平方米。國內外行業龍頭有信義、福萊德、亞碼頓等。
相關配套及設備:我市現有燦邦電氣、科威爾、廣銀鋁業、正帆電子、聚能新能源等企業從事匯流箱、檢測儀、光伏支架及電子特種氣體、水面漂浮設備等配套產品和設備生產。國內外行業龍頭有賽伍、高盟新材、京運通、金辰機械、精功科技等。
系統集成:我市金太陽能源專業從事光伏系統集成和智能運維,此外陽光電源、通威太陽能、中南光電、中廣核太陽能等企業均涉及光伏系統集成業務。
5.抓好重點項目建設。
通過采取鞏固一批、拓展一批、培育一批、引進一批等措施,持續推進光伏重點項目建設,繼續壯大產業規模。鞏固一批,支持晶澳太陽能、通威太陽能、陽光電源等龍頭企業繼續加大技術改造和產品研發力度,繼續保持國內乃至全球領先地位。拓展一批,爭取海潤光伏、三星SDI、樂葉光伏、彩虹新能源、天合光能、中建材新能源等國內外重點光伏企業搶抓新能源產業發展機遇,加大在肥投資力度,擴大企業規模。培育一批,積極支持中南光電、睿晶科技、大恒能源、晶晨光伏、流明新能源、聚能新能源、微納電工等本地一批中小企業發展壯大。引進一批,主動吸引國內外電池片、組件、逆變器重點企業,特別是光伏輔材、建筑用光伏構件、薄膜發電、光熱發電產品重點生產企業和光伏生產設備制造企業集聚我市,建設世界級光伏產業集群。
專欄3 “十三五”期間光伏重點項目
高新區:通威太陽能年產2.3GW高效晶硅電池項目;晶澳太陽能1.5GW太陽能組件項目;三星陽光、陽光三星儲能裝置生產基地項目;中建材新能源1000T/D全氧燃燒新型光伏蓋板玻璃項目;陽光電源年產5GW光伏逆變成套裝備項目、智能光伏組件及系統生產項目、智慧能源創新平臺項目、基于分布式能源靈活交易的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微電網示范項目等;睿晶科技年產200MW電池片、300MW組件項目;樂葉光伏530MW電池片技術改造升級項目。
新站高新區:海潤光伏年產1.3GW高效晶硅太陽電池項目、600MW高效智能光伏組件技術改造項目;彩虹新能源合肥彩虹光伏二期項目;天合光能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流恩納吉年產10萬套家用發電系統及15萬套LED燈具項目。
其他項目:易事特經開區華東區研發制造基地項目;晶晨光伏肥西縣年產300MW光伏組件及配套項目;大恒能源廬陽區1GW光伏智能工廠項目;聚能新能源包河區HDPE基納米復合材料研發及其水面漂浮建筑應用產業化項目;中南光電肥東縣1GW高效組件項目。
(二)加快光伏產業技術創新。
1.完善產業創新體系。抓好智慧能源創新平臺核心載體建設,拓展公共服務平臺支撐創新網絡,建立市場化創新方向選擇機制和鼓勵創新的風險分擔、利益共享機制。依托高校、科研院所或優勢企業,開展應用基礎和產業化共性重大技術研究。支持企業建立光伏教學實習基地和博士后流動站,鼓勵大學與企業聯合培養光伏產業高級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建設快捷高效的運維服務與監管體系,實現人才培育、技術產業化、創新模式社會資源投入的優勢互補,促進技術推廣和規范標準建立。
2.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健全企業主導產業技術研發創新的體制機制,選擇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研發基礎好、技術創新能力強的典型企業,認定為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鼓勵企業自主投入開展光伏關鍵技術、裝備和標準的研發攻關。推進全產業鏈的原輔材、產品制造技術、生產工藝及生產裝備國產化水平提升。支持低成本非真空銅銦鎵硒薄膜電池制備技術開發及引進;突破光伏電站群控、智能電網、大規模儲能、無功補償等關鍵技術;積極開展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研究,以技術創新成果帶動太陽能熱發電產業規模化發展。強化產業生態與創新扶持的助推作用,引導企業參與技術中心認定,培育創新生態。
3.加大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力度。著眼發展瓶頸,適應新興產業發展需求和搶占未來產業制高點,建立產學研用相結合創新聯盟。積極對接國家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重點打造的公共技術創新、產品測試、實證研究三大國家級光伏技術創新平臺,推進智慧能源創新平臺建設。重點開展高純多晶硅生產技術、光伏電池生產技術、光伏生產專用設備、新型光伏系統及部件、光伏高滲透率并網等領域的前瞻研究和技術攻關,探索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產品、系統測試和不同地域、氣候、電網條件下的光伏系統及部件實證研究。
專欄4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智慧能源創新平臺
智慧能源創新平臺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首批七大平臺之一,是科學中心構建“2+8+N”創新體系中產業創新轉化平臺。該項目通過設立智慧能源全球研究院、創投基金和產投基金三個機構,落地創新園區、示范項目區及產業聚集區三個園區,建設基于智能電網系統和能源互聯網的多能互補、供需直連且顯著提高區域能源綜合利用效率的全覆蓋能源智慧利用模式,把握創新吸附、創業扶持、示范推進、產融加速、產業集聚五個環節,構建智慧能源生態圈,形成國際領先、面向全行業的綜合性創新支撐平臺。
智慧能源創新平臺以能源關鍵技術和工程應用突破性創新為研究重點,在能源包括新能源的生產、運輸、消費領域,尤其是“互聯網+”和智慧能源建設等方面開展研究,進行相關創新技術攻關突破,注重對“產品驗證”階段的支持和高級原型與大規模商業化生產之間的過渡階段的支持,建立智慧能源示范基地,推動智慧能源技術體系的研發應用,構建多元能源供應體系,培育新型業態,推動能源生產革命和消費革命,促進能源產業的發展壯大。
(三)實施六大工程,推動光伏應用。
通過實施分布式光伏屋頂、光伏建筑一體化、光伏地面電站、光伏示范項目、光伏扶貧、“光伏+”綜合利用等工程,全面推進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和低碳城市試點建設。
1.實施分布式光伏屋頂工程。大力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結合工業廠房及配套設施,建設光伏工業園區;鼓勵各類投資主體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與各類企業合作開展光伏應用。符合光伏發電利用要求、新建屋頂面積達1000平方米以上的工業廠房、大型會展場館、商業綜合體、體育場館、機場、碼頭和車站等非居民類建筑,在建設結構、屋頂荷載等設計規劃中應滿足安裝光伏發電系統的要求。結合新型城鎮化建設、舊城鎮改造、新農村建設、異地搬遷等統一規劃建設屋頂光伏發電系統,形成若干光伏小鎮、光伏新村。到2020年底,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達600個,裝機規模達500MW。
2.實施光伏建筑一體化工程。鼓勵各類財政支持的保障房項目、公共機構建筑、公益設施等,在規劃設計階段按照光伏建筑一體化要求進行屋頂和外立面設計;鼓勵對符合條件的屋頂采用建筑用光伏構件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到2020年底,各類光伏建筑一體化發電系統達100個,裝機規模達50MW。
3.實施光伏地面電站工程。創新用地模式,積極推進國有和集體的荒山、荒地、灘涂及填埋場護坡、廢棄礦山及高速公路用地等未利用土地,因地制宜開展各類光伏應用,促進光伏發電與其他產業有機融合,通過光伏發電為土地增值利用開拓新途徑。鼓勵利用農業大棚、養殖水面、養殖場等資源發展“農光、漁光、禽光”等互補融合發展的光伏電站。在符合林業管理規范的前提下,在宜林地、灌木林、稀疏林地合理布局林光互補光伏電站。到2020年底,光伏地面(水面)電站裝機規模達1400MW。
4.實施光伏示范項目工程。鼓勵光伏應用企業爭取國家光伏“領跑者”計劃支持,全面通過競爭機制實現項目優化配置。推動建設一批光伏社區,鼓勵企業與金融機構合作,以“產業基金+資產證券化”建設運營方式,對我市范圍內的學校、醫院、公共交通樞紐、體育場館等分散、閑置的公共機構建筑屋頂資源開展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全市公共機構建筑屋頂建設光伏電站達50MW,努力開創光伏推廣應用“合肥新模式”。
5.實施光伏扶貧工程。為扶貧戶提供穩定可靠的收入,力爭2018年底,實現農村特困農戶家庭光伏發電全覆蓋。確保光伏扶貧關鍵設備達到先進技術指標且質量可靠,鼓勵成立專業化平臺公司對光伏扶貧工程實行統一運營和監測。大力推進村集體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整合現有各類美麗鄉村建設資金、扶貧資金、現代農業發展資金,結合土地整治增減掛鉤,每年同步規劃建設相應數量貧困村、美麗鄉村村集體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做好農村電網改造升級與分布式光伏扶貧工程的銜接,確保光伏扶貧項目所發電量就近接入、全部消納。支持建設統一的運行監控和管理平臺,確保電站長期可靠運行和收益穩定。
6.實施“光伏+”綜合利用工程。結合下游應用需求,組織光伏領域新技術示范應用工程。重點針對各類高效率低成本光伏電池、新型光伏電池、新型光伏系統及控制/逆變器等關鍵部件在不同地域、氣候、電網條件下進行示范應用。城區、重點鎮新建公共綠地、廣場、公園、景區的庭院燈、草坪燈、燈箱等景觀燈飾功能為主的照明設施,在具備較好光照條件的區域,鼓勵推廣應用太陽能。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光伏環衛驛站、光伏公交雨棚、光伏停車場(棚)、地鐵站出站口光伏雨棚、光伏汽車充電站等設施。
通過全面開展光伏推廣應用,力爭2020年底,全市裝機規模突破2GW。
(四)建立“一園一區一帶”產業承載體系。
根據我市光伏產業現有基礎,打造“一園一區一帶”,重點建設合肥高新區“國家級光伏綜合產業園”、新站高新區以綜合保稅區為依托的“光伏產品國際貿易服務區”和涵蓋長豐、肥東、巢湖、廬江等縣(市)區、開發區的配套產業帶,并創新光伏應用模式向全市輻射,構建以產業發展推動光伏應用,以應用促進產業發展的良性格局。把我市打造成為國內光伏行業技術水平高、產業鏈全、應用推廣新、商業模式優的產業集聚區,成為長三角乃至全國光伏產業及應用的排頭兵。
——“一園”,即高新區國家級光伏綜合產業園。目前,高新區光伏企業已逾40家,形成了晶硅、電池片、組件、逆變器、系統集成等較為完整的光伏產業鏈。加快推進區重大項目建設,發揮智慧能源創新平臺的創新吸附和產業孵化功能,強化晶澳太陽能、陽光電源、通威太陽能等龍頭企業和新項目支撐,壯大產業規模,優化產業生態。
——“一區”,即新站高新區光伏產品國際貿易服務區。充分發揮綜合保稅區的特殊優勢,積極參與全球資源配置和國際產業分工,深化行業國際交流合作,重點發展光伏產品國際貿易、現代物流及進口商品展銷等服務,建立推動國際化的太陽能技術合作交流平臺,打造推動我市太陽能設備制造“走出去”發展、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橋頭堡。
——“一帶”,即配套服務和應用產業帶。依托中南光電、大恒能源、流明新能源、廣銀鋁業、正帆電子、聚能新能源、晶晨光伏等一批中小配套企業和金太陽、中廣核、國家電投等一批重點應用企業,在支架型材、鋁邊框、系統集成等方面,打造北自“下塘集工業園”,南至巢湖市、廬江縣的完整配套服務和應用產業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發揮市光伏產業持續健康較快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職能,統籌指導和推進光伏產業發展及推廣應用工作。明確各級各有關部門、單位的責任,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強化督促檢查和考評,針對重點縣區,建立光伏產業發展統計分析、績效評估和監督考核機制。聘請光伏領域技術專家、行業研究專家、知名企業家等,成立光伏產業專家咨詢委,負責行業信息支持與培訓、企業技術研發合作、招商引資、項目評估遴選等工作。
(二)強化政策支持。
設立市光伏產業發展專項扶持資金并根據實際需要逐年增加;鼓勵各級扶貧、美麗鄉村建設等財政專項資金支持對象村光伏建設項目;積極爭取國家、省光伏相關專項政策支持。對先進光伏產品應用以及城市微電網、儲能技術等新技術的綜合應用給予鼓勵。落實稅收優惠、出口退稅、鼓勵技術創新、光伏電站資產證券化、碳排放交易等政策。探索設立光伏產業科技創新投資基金,支持光伏科技示范工程建設和企業技術改造。優先支持企業在境內外資本市場掛牌、上市、發債,支持上市企業再融資和并購重組。
(三)完善推進機制。
探索建立適應光伏發電的電力市場機制,建立光伏新技術、新模式等知識產權創造、應用、管理、保護機制。促進分布式光伏發電與電力用戶開展直接交易,將分布式光伏發展納入城網農網改造規劃,結合分布式光伏特點進行智能電網建設升級,同時做好集中式大型電站和配套電網的同步規劃,簡化工作流程,實行“一站式”服務。建立健全動態評估機制,對政府重點示范項目、光伏扶貧項目實施跟蹤監測、科學評估和督促檢查,定期對相關目標、計劃執行等情況進行科學評估評價,及時協調解決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探索引入第三方審核機制,規范資金兌現流程。健全光伏技術產品標準體系,完善光伏技術裝備標準、檢測、認證和質量監督機制。
(四)創新金融服務。
充分發揮“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國家“雙創”示范城市等政策和創業創新環境優勢,打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優化資本市場、創新銀行支持方式等一系列措施,匯聚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促進光伏應用創新項目加快發展。鼓勵金融及監管機構實施促進可再生能源等清潔能源發展的綠色信貸政策,探索建立售電收益權和項目資產作為抵押的貸款機制。完善分布式光伏發電創新金融支持機制,積極推動銀行等金融機構與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光伏發電項目的投融資服務平臺。引導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等支持光伏技術創新。鼓勵光伏行業各類投資主體創新商業模式,吸引有實力的基金公司、資產管理公司、金融機構采取多種方式融資。
(五)營造發展環境。
積極宣傳我市光伏產業發展優勢和政策措施,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廣泛開展光伏產業發展和應用科普宣傳教育活動,結合典型案例和示范項目,面向群眾開展光伏應用成果展示,普及光伏發電知識,宣傳節能減排,讓群眾直觀了解光伏應用帶來的用能方式轉變,創造全民了解、學習、掌握光伏應用的氛圍,營造濃厚的光伏應用環境。組織實施光伏技術人才培養計劃,引進和培養一批站在世界光伏技術前沿、勇于創新的帶頭人,健全從研發、轉化、生產到管理的人才培養體系,完善以能力和貢獻為導向的光伏技術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營造優質的育人環境。
合肥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2017年11月16日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