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工信部公布2017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名單,共有97家企業入圍。其中,全球最大的組件制造商晶科能源位列其中。“2017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根據《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的要求,將重點圍繞五種智能制造模式,鼓勵新技術創新應用,開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
近年來,全球光伏行業格局發生了劇烈的變動,行業憑借光伏自身綠色、可持續等先天優勢而一度實現高速增長。但跟半導體行業近似,光伏制造的投資成本高昂,需要巨大的市場需求來支撐產能,這導致很多概念性技術發展遇到瓶頸。
作為全球最大的組件制造商,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對于2018年的市場主流產品分析稱:“未來光伏市場會成為一個消費性市場,在這樣的市場生態下,技術沒有好壞之分,只有性價比和可靠度優劣之分。每瓦的成本,分攤到25年的每度電成本。所以僅擁有實驗室技術,而沒有量產能力;僅擁有量產能力,而沒有成本優勢;僅擁有成本優勢,而沒有前瞻性下一代技術路線儲備的企業,都將在更嚴苛的市場挑戰下逐漸失去生存空間。”對于競爭格局和要求的清楚認識,讓晶科不僅僅在技術研發方面先后創下單、多晶組件功率世界紀錄,單晶PERC、多晶PERC電池效率世界紀錄,也使其在工藝改進上的推進也更為積極。同時,晶科在制造方面追求更高良率與可靠度,其生態鏈掌控能力也更優于同行,與設備制造商、材料供應商合作或自行發展推出豐富的工藝和產品布局,提升組件發電效率和可靠度同時,成本亦有效降低。
產品方面,半片特別是晶科的單晶半片,具有與單晶PERC可比擬的功率,但成本優勢顯著,可以極大替代單晶PERC市場,其實驗室的334.5瓦輸出功率的世界紀錄有望在2018年實現330瓦的量產計劃而提前商業化;P型雙玻雙面組件能在正面發電功率基礎上,背面發光增益10-25%,且提供30年質保,特別適用于陽光房、建筑光伏一體化,漁光互補等應用場景。同時,晶科認為這兩款產品將成為未來市場的主流產品。在制造方面,晶科的超級工廠,除了具備行業領先的高自動化無人車間,同時整個生產品管和品控流程實現數字化、信息化,管理系統更是擁有判斷邏輯的人工智能技術。
“在晶科,有兩個最基本要素,一個是我們如何研發更高效率和更低成本的技術,另一方面,我們如何去完善工藝和設備來達到我們想要達成的效率和成本目標。智能制造,在晶科已經不是一個抽象概念,而是現實的象限,未來要達成各種復雜的制造工作,包含系統的自我學習、自我管理、自我修復、甚至自我改善。制造設備、監測裝置、上料下料機械手、更流程間的轉移等等,這些都將具備更好的感知能力和數據互動交流能力,從而滿足行業對產品所需要的性能和成本表現。相較于傳統工藝的循序模式,晶科智能工廠的多任務軟硬件和自動化系統足以加速對新技術導入的各種可能性的探索,不僅僅是制造設備,而是先進的工廠管理思維、管理系統和互聯能力,能推動整個工藝跟上技術步伐的核心動力。”錢晶指出。
對于晶科智能工廠的實施目的,錢晶介紹道:“我們對智能工廠的布局,不僅滿足了日常的復雜制造任務處理,從而做到精益化生產。另外一方面,通過模擬新技術移上產線的虛擬情境,能夠進行量產中可能碰到的問題和預設方案的預判,甚至模擬推算出量產的成本,從而逐步落實我們的技術規劃,使研發能施展手腳,推動更激進的技術演進,打造晶科獨特的制造生態,從而創造更好的客戶產品交付使用體驗,并有力推動新技術、新產品的商業化進程。”
近年來,全球光伏行業格局發生了劇烈的變動,行業憑借光伏自身綠色、可持續等先天優勢而一度實現高速增長。但跟半導體行業近似,光伏制造的投資成本高昂,需要巨大的市場需求來支撐產能,這導致很多概念性技術發展遇到瓶頸。
作為全球最大的組件制造商,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對于2018年的市場主流產品分析稱:“未來光伏市場會成為一個消費性市場,在這樣的市場生態下,技術沒有好壞之分,只有性價比和可靠度優劣之分。每瓦的成本,分攤到25年的每度電成本。所以僅擁有實驗室技術,而沒有量產能力;僅擁有量產能力,而沒有成本優勢;僅擁有成本優勢,而沒有前瞻性下一代技術路線儲備的企業,都將在更嚴苛的市場挑戰下逐漸失去生存空間。”對于競爭格局和要求的清楚認識,讓晶科不僅僅在技術研發方面先后創下單、多晶組件功率世界紀錄,單晶PERC、多晶PERC電池效率世界紀錄,也使其在工藝改進上的推進也更為積極。同時,晶科在制造方面追求更高良率與可靠度,其生態鏈掌控能力也更優于同行,與設備制造商、材料供應商合作或自行發展推出豐富的工藝和產品布局,提升組件發電效率和可靠度同時,成本亦有效降低。
產品方面,半片特別是晶科的單晶半片,具有與單晶PERC可比擬的功率,但成本優勢顯著,可以極大替代單晶PERC市場,其實驗室的334.5瓦輸出功率的世界紀錄有望在2018年實現330瓦的量產計劃而提前商業化;P型雙玻雙面組件能在正面發電功率基礎上,背面發光增益10-25%,且提供30年質保,特別適用于陽光房、建筑光伏一體化,漁光互補等應用場景。同時,晶科認為這兩款產品將成為未來市場的主流產品。在制造方面,晶科的超級工廠,除了具備行業領先的高自動化無人車間,同時整個生產品管和品控流程實現數字化、信息化,管理系統更是擁有判斷邏輯的人工智能技術。
“在晶科,有兩個最基本要素,一個是我們如何研發更高效率和更低成本的技術,另一方面,我們如何去完善工藝和設備來達到我們想要達成的效率和成本目標。智能制造,在晶科已經不是一個抽象概念,而是現實的象限,未來要達成各種復雜的制造工作,包含系統的自我學習、自我管理、自我修復、甚至自我改善。制造設備、監測裝置、上料下料機械手、更流程間的轉移等等,這些都將具備更好的感知能力和數據互動交流能力,從而滿足行業對產品所需要的性能和成本表現。相較于傳統工藝的循序模式,晶科智能工廠的多任務軟硬件和自動化系統足以加速對新技術導入的各種可能性的探索,不僅僅是制造設備,而是先進的工廠管理思維、管理系統和互聯能力,能推動整個工藝跟上技術步伐的核心動力。”錢晶指出。
對于晶科智能工廠的實施目的,錢晶介紹道:“我們對智能工廠的布局,不僅滿足了日常的復雜制造任務處理,從而做到精益化生產。另外一方面,通過模擬新技術移上產線的虛擬情境,能夠進行量產中可能碰到的問題和預設方案的預判,甚至模擬推算出量產的成本,從而逐步落實我們的技術規劃,使研發能施展手腳,推動更激進的技術演進,打造晶科獨特的制造生態,從而創造更好的客戶產品交付使用體驗,并有力推動新技術、新產品的商業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