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戶用光伏的市場異常火爆,根據申萬宏源發布最新數據顯示,2017上半年中國新增光伏裝機達24GW,6月末累計光伏裝機達101GW。分布式光伏裝機大幅攀升,上半年累計裝機增加7GW至17.4GW。
9月19日,首屆中國戶用光伏大會在濟南順利召開。
全國政協委員會、國務院發展研究院中心原副主任候云春、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名譽理事長石定寰、山東省政府參事原山東省統計局局長姜玉山、國家電網中國電科院新能源研究所副主任何國慶、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國際能源研究所所長王進等重量級領導出席活動,對于當前戶用光伏痛點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1.戶用光伏市場如何?戶用市場真正迎來了爆發嗎?
“戶用市場資源潛力大,目前來看商業模式還不清晰,各家還在探索當中。”
美國IHS Markit高級分析師謝鋒表示,2016-2020年,戶用市場將逐步由歐洲轉向美洲和亞太地區,由純補貼模式轉向自發自用,中國將有可能超過美國成為第一。
“到2016年出現頭角,到2017年蓬勃發展。我們IHS Markit在分析預測的時候,不僅要供端還要看虛端,不僅要看機會也要看問題,所以在我的模式里面從2017年開始爆發,2020年之前發展是穩步上升的勢頭,放衛星這種事情我不做,IHS Markit比較嚴謹,2021年左右基本是3.6GW的樣子。我們認為今年應該有40萬套左右的系統裝上,每套5KW來算沒有太大的問題。”
中民新光常務副總裁、分布式事業部總經理包育棟認為,中國戶用市場的潛力才剛剛開始,但并不是老百姓迫切需求的市場,所以光伏市場銷售花的時間會很長,意味著銷售成本會很高。如何降低銷售成本?當前缺乏有效的手段和工具,一般來說通過金融方案,來解決這些問題。
2.中國戶用光伏的商業模式是怎樣的?經銷商應該如何更好的開發市場?
“如果市場處于起步階段,當前重點不是去大量拓展消費市場,不是通過互聯網電商開電商讓用戶訪問,也不是大量做廣告,推廣光伏產品,應該需要更好地解決服務商存在的問題。”
謝鋒分析,“在全球光伏市場當中美國的商業模式值得借鑒,主要以租賃為目的,自己建成的一種商業模式,給租戶提供利益。中國的市場比較大,個人認為商業模式會比較多,將來應該逐漸偏向于這一塊來做,電網的比例會越來越少。”
包育棟認為,“經銷商的痛點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缺乏有效的開發客戶手段和工具;第二個,整個市場處于初級階段,缺乏專業工具,對質量把握、對產品要求,比較混亂。用戶端的痛點則是,整個市場存在認知困難,信息嚴重不對稱。
我們會提供安裝指導和業務管理服務。幫助經銷商在低投入的前提下,推廣市場。
例如:售后時間長是服務商關心的主要問題。市場做的好,主要依靠眾多在各地能夠主動上門的代理商和經銷商,來推動這個市場。在開拓市場的過程中,來激發消費者的市場需求。”
3.如果分布式的補貼被取消會怎么樣?
“只能通過降系統成本或探索新的商務模式才能更好地發展下去。”
謝鋒指出,“戶用光伏的補貼模式有三大類,第一類是地面電站方式,稱為度電補貼;第二類是余電額度上網;最后一類為其他投資補貼,包括減稅等其它方式。按照中國市場發展趨勢來看,正在從自發自用有補貼轉換到自發自用帶儲能,或者是余電量、額度上網的模式。
而2020年以后如果沒有補貼了怎么走這個路?之前說過中國的消費居民電價是偏低,以上海為例,上海白天最高是6.1分錢一度電,這個電價不能讓系統盈利。只能通過降系統成本或探索新的商務模式才能更好地發展下去。”
中國投資協會能源投資專業委員會專家顧問王淑娟則關于補貼下降對戶用光伏投資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她表示,在7.5元的造價下,戶用項目收益主要集中在8%-10%之間,投資回收期在7-9年,如果電價下調20%,項目要達到比較合理收益,需要在目前的價格下降5毛錢左右。
4.重申行業標準問題
“盡管制定行業的標準需要大量調查研究,但是這個標準一定要抓緊研究制定,來指導全國的光伏產業健康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先生認為,要加強光伏產業標準的研究制定工作。盡管制定行業的標準需要大量調查研究,但是這個標準一定要抓緊研究制定,來指導全國的光伏產業健康發展。
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名譽理事長石定寰先生指出,企業要認真提高質量,確實把這項工作從制造到運維全面做好。尤其是城市的戶用系統建設公司,對于戶用系統建設方面,有些公司沒有資質,不具備專業人員,無法做好戶用安裝工作。戶用系統做不好,可能會造成質量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還會存在著安全隱患,例如火災等。所以一定要嚴格建立這方面管理規章制度,要加強各種檢測、監管部門的工作,加強監督管理,確保戶用系統的安全。
“戶用系統一定要嚴格建立這方面管理規章制度,很可惜這方面的標準還不夠,很多大的地面電站的標準有了,但是戶用系統的標準化工作進展的比較緩慢,我希望加強這方面工作,而且要加強各種檢測、監管部門的工作,要加強監督管理,確保戶用系統的安全。”
國家電網中國電科院新能源研究所副主任何國慶表示,目前,針對戶用光伏出臺了國家的標準,GBT33342-2016,戶用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接口技術規范。基本上是針對戶用光伏作用的國家標準。
出臺的相關標準進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其中分布式電源接入電網的起標等很多限制,都已經被取消,分布式光伏的并網接納能力,完全放開。
TUV南德集團大中國區副總裁許海亮認為,一是產品的銷售方(生產方),又稱之為系統的集成商(品牌商);另外一個是新能源保險機構,需要金融的支持。產品的質量非常重要,電站被安裝到屋頂上,有兩個非常關鍵的因素,一個是承重,要提前預估一些余量進行防火、防水防止財產受到影響;二是電器安全,要防止電機對人產生危害,否則對整個行業來說都是非常大的沖擊。
5.分布式接入電網會引發安全問題嗎?
“如果能做好前期規劃,分布式光伏接入并不是難題。”
何國慶分析,傳統配電網中的電壓都是首端和末端降低,分布式光伏介入以后會使并網點的電壓升高,在正常范圍之內會有一定的好處,能給電網解決一些低電壓問題,但電能質量偏差過大也會產生問題。介入容量過大了會使電壓越上限,其中光伏強度,對光伏切入便網點的電壓都會有影響。
不同容量的光伏介入,不同符合背景情況下的切入,都會對并網點電壓帶來很大影響。線路長度不同、多點切入、分散切入等各種情況產生的影響都不一樣。而配網能接多少分布式光伏,這個沒有標準答案。同樣容量的分布式光伏,接在電網強和弱所帶來的問題都不一樣。
分布式光伏接入不當,會嚴重影響用戶使用。輕則電費罰款,重則導致電壓越線,燒毀家用電器。一些分布式光伏接入末端的逆變器無法并網,不能發電,主要是逆變器的原因。同時也會使電壓升高,燒毀電器。
原來大家說分布式光伏的限制往往覺得是兩個方面,一個是政策的限制,一個是技術的限制。
政策限制是不讓分布式并網,已經進行了去除,國網公司歡迎、鼓勵、支持分布式電網的并網,有可能在某些具體地方的層面,一些縣、市一級沒有很好的執行。至少在(電網公司)總部的層面和省公司的層面,大家都已經放開了。
另外在技術層面,技術上并網引起的電壓問題,如果在規劃層面做好前期的在接入之前的規劃,選擇更好的電壓等級,更好的并網點并網,后期運行的時候充分發揮逆變器的控制能力,通過這些方面能夠很好的解決問題。
9月19日,首屆中國戶用光伏大會在濟南順利召開。
全國政協委員會、國務院發展研究院中心原副主任候云春、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名譽理事長石定寰、山東省政府參事原山東省統計局局長姜玉山、國家電網中國電科院新能源研究所副主任何國慶、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國際能源研究所所長王進等重量級領導出席活動,對于當前戶用光伏痛點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1.戶用光伏市場如何?戶用市場真正迎來了爆發嗎?
“戶用市場資源潛力大,目前來看商業模式還不清晰,各家還在探索當中。”
美國IHS Markit高級分析師謝鋒表示,2016-2020年,戶用市場將逐步由歐洲轉向美洲和亞太地區,由純補貼模式轉向自發自用,中國將有可能超過美國成為第一。
“到2016年出現頭角,到2017年蓬勃發展。我們IHS Markit在分析預測的時候,不僅要供端還要看虛端,不僅要看機會也要看問題,所以在我的模式里面從2017年開始爆發,2020年之前發展是穩步上升的勢頭,放衛星這種事情我不做,IHS Markit比較嚴謹,2021年左右基本是3.6GW的樣子。我們認為今年應該有40萬套左右的系統裝上,每套5KW來算沒有太大的問題。”
中民新光常務副總裁、分布式事業部總經理包育棟認為,中國戶用市場的潛力才剛剛開始,但并不是老百姓迫切需求的市場,所以光伏市場銷售花的時間會很長,意味著銷售成本會很高。如何降低銷售成本?當前缺乏有效的手段和工具,一般來說通過金融方案,來解決這些問題。
2.中國戶用光伏的商業模式是怎樣的?經銷商應該如何更好的開發市場?
“如果市場處于起步階段,當前重點不是去大量拓展消費市場,不是通過互聯網電商開電商讓用戶訪問,也不是大量做廣告,推廣光伏產品,應該需要更好地解決服務商存在的問題。”
謝鋒分析,“在全球光伏市場當中美國的商業模式值得借鑒,主要以租賃為目的,自己建成的一種商業模式,給租戶提供利益。中國的市場比較大,個人認為商業模式會比較多,將來應該逐漸偏向于這一塊來做,電網的比例會越來越少。”
包育棟認為,“經銷商的痛點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缺乏有效的開發客戶手段和工具;第二個,整個市場處于初級階段,缺乏專業工具,對質量把握、對產品要求,比較混亂。用戶端的痛點則是,整個市場存在認知困難,信息嚴重不對稱。
我們會提供安裝指導和業務管理服務。幫助經銷商在低投入的前提下,推廣市場。
例如:售后時間長是服務商關心的主要問題。市場做的好,主要依靠眾多在各地能夠主動上門的代理商和經銷商,來推動這個市場。在開拓市場的過程中,來激發消費者的市場需求。”
3.如果分布式的補貼被取消會怎么樣?
“只能通過降系統成本或探索新的商務模式才能更好地發展下去。”
謝鋒指出,“戶用光伏的補貼模式有三大類,第一類是地面電站方式,稱為度電補貼;第二類是余電額度上網;最后一類為其他投資補貼,包括減稅等其它方式。按照中國市場發展趨勢來看,正在從自發自用有補貼轉換到自發自用帶儲能,或者是余電量、額度上網的模式。
而2020年以后如果沒有補貼了怎么走這個路?之前說過中國的消費居民電價是偏低,以上海為例,上海白天最高是6.1分錢一度電,這個電價不能讓系統盈利。只能通過降系統成本或探索新的商務模式才能更好地發展下去。”
中國投資協會能源投資專業委員會專家顧問王淑娟則關于補貼下降對戶用光伏投資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她表示,在7.5元的造價下,戶用項目收益主要集中在8%-10%之間,投資回收期在7-9年,如果電價下調20%,項目要達到比較合理收益,需要在目前的價格下降5毛錢左右。
4.重申行業標準問題
“盡管制定行業的標準需要大量調查研究,但是這個標準一定要抓緊研究制定,來指導全國的光伏產業健康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先生認為,要加強光伏產業標準的研究制定工作。盡管制定行業的標準需要大量調查研究,但是這個標準一定要抓緊研究制定,來指導全國的光伏產業健康發展。
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名譽理事長石定寰先生指出,企業要認真提高質量,確實把這項工作從制造到運維全面做好。尤其是城市的戶用系統建設公司,對于戶用系統建設方面,有些公司沒有資質,不具備專業人員,無法做好戶用安裝工作。戶用系統做不好,可能會造成質量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還會存在著安全隱患,例如火災等。所以一定要嚴格建立這方面管理規章制度,要加強各種檢測、監管部門的工作,加強監督管理,確保戶用系統的安全。
“戶用系統一定要嚴格建立這方面管理規章制度,很可惜這方面的標準還不夠,很多大的地面電站的標準有了,但是戶用系統的標準化工作進展的比較緩慢,我希望加強這方面工作,而且要加強各種檢測、監管部門的工作,要加強監督管理,確保戶用系統的安全。”
國家電網中國電科院新能源研究所副主任何國慶表示,目前,針對戶用光伏出臺了國家的標準,GBT33342-2016,戶用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接口技術規范。基本上是針對戶用光伏作用的國家標準。
出臺的相關標準進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其中分布式電源接入電網的起標等很多限制,都已經被取消,分布式光伏的并網接納能力,完全放開。
TUV南德集團大中國區副總裁許海亮認為,一是產品的銷售方(生產方),又稱之為系統的集成商(品牌商);另外一個是新能源保險機構,需要金融的支持。產品的質量非常重要,電站被安裝到屋頂上,有兩個非常關鍵的因素,一個是承重,要提前預估一些余量進行防火、防水防止財產受到影響;二是電器安全,要防止電機對人產生危害,否則對整個行業來說都是非常大的沖擊。
5.分布式接入電網會引發安全問題嗎?
“如果能做好前期規劃,分布式光伏接入并不是難題。”
何國慶分析,傳統配電網中的電壓都是首端和末端降低,分布式光伏介入以后會使并網點的電壓升高,在正常范圍之內會有一定的好處,能給電網解決一些低電壓問題,但電能質量偏差過大也會產生問題。介入容量過大了會使電壓越上限,其中光伏強度,對光伏切入便網點的電壓都會有影響。
不同容量的光伏介入,不同符合背景情況下的切入,都會對并網點電壓帶來很大影響。線路長度不同、多點切入、分散切入等各種情況產生的影響都不一樣。而配網能接多少分布式光伏,這個沒有標準答案。同樣容量的分布式光伏,接在電網強和弱所帶來的問題都不一樣。
分布式光伏接入不當,會嚴重影響用戶使用。輕則電費罰款,重則導致電壓越線,燒毀家用電器。一些分布式光伏接入末端的逆變器無法并網,不能發電,主要是逆變器的原因。同時也會使電壓升高,燒毀電器。
原來大家說分布式光伏的限制往往覺得是兩個方面,一個是政策的限制,一個是技術的限制。
政策限制是不讓分布式并網,已經進行了去除,國網公司歡迎、鼓勵、支持分布式電網的并網,有可能在某些具體地方的層面,一些縣、市一級沒有很好的執行。至少在(電網公司)總部的層面和省公司的層面,大家都已經放開了。
另外在技術層面,技術上并網引起的電壓問題,如果在規劃層面做好前期的在接入之前的規劃,選擇更好的電壓等級,更好的并網點并網,后期運行的時候充分發揮逆變器的控制能力,通過這些方面能夠很好的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