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助力、市場需求的雙重拉動下,光伏發電行業出現超預期增長。“今年上半年,全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已經超過了1億千瓦,光伏發電布局逐步從西部地區集中式電站為主轉變為集中與分布式并舉的格局,各地形成了光伏+農業、光伏+漁業、光伏+煤礦沉陷區治理、光伏建筑一體化等多種光伏加新業態,實現了光伏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的綜合效應。”在8月底召開的2017山東光伏市場峰會暨光伏創新應用研討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如是說。
“今年上半年,全國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2440萬千瓦,尤其是在今年‘6.30’前后,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再創新紀錄,僅6月份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315萬千瓦,同比增長16%。”國家能源局山東監管辦公室黨組書記、專員付海波補充說。
補貼拖欠依然頭疼
盡管光伏行業發展勢頭迅猛,但在業內看來,光伏發展也面臨制約和短板,產業本身尚需要依賴政府補貼,還不具備脫離補貼、獨立參與電力市場競爭的能力。
“財政補貼對新能源發展初期規?;l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博士艾琳表示,“但也面臨著重大問題,補貼資金越來越大,根據測算,2020年補貼資金將達到3000億元。對企業來講,補貼拖欠時間肯定會越來越長。”
“光伏補貼拖欠給整個產業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壓力和困境。”這已是光伏行業的普遍痛點。
為減少補貼缺口,今年7月,國家推出了自愿交易的綠證,但在業內看來,沒有配套強制政策的綠證制度,或將難以起到作用,光伏補貼缺口仍將是行業發展的一大憂慮。
非技術成本制約
技術進步、市場規模擴大,極大地促進了光伏成本的下降,讓光伏離平價上網目標越來越近,但是一個隱性的問題開始顯現——非光伏成本的上升。
國家應對氣侯變化戰略研究與國際合作中心原主任李俊峰坦言,“現在光伏電池、組件成本不斷下降,但是與光伏無關的成本,比如土地成本、電網接入成本等在加大。”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組件等設備占光伏系統成本的比重在持續下降,而包括土地租金、稅費等在內的其他費用的占比則逐漸增加,成為影響和制約光伏系統快速下降的重要因素。目前國內光伏電站的平均土地成本已超每瓦0.1元。
“關于土地租金的交付,有些地方甚至要求一次性繳納20年的租金,這無疑將給企業帶來極大的現金困難。一些地方僅征用耕地占地費和土地使用費就給企業一次性要增加幾千萬元的費用,這些成本都不是一般企業所能承受的。”協鑫新能源副總裁徐陽道出行業之苦。
“在國外,土地費用在投資階段征收很少,主要是每年支付土地租金,收費標準規范。在國內,各地方土地政策不明確、不規范、稅費標準執行也不統一,很多情況下是一次性付清。”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員時璟麗告訴記者。
引發政策層面關注
光伏非技術成本已引發政府的高度關注。此前,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曾表示,要降低非技術成本。“土地有成本上漲的趨勢,有一些地方政府的支持措施在減弱,甚至增加一些不應增加的成本,有的給可再生能源項目分攤一些費用,收取資源費,這些成本必須降下來。”
好消息是,日前國家能源局綜合司下發了對《關于減輕可再生能源領域涉企稅費負擔的通知》(下稱《通知》)的征求意見,根據可再生能源企業稅費負擔普遍較重的實際情況,明確了可再生能源企業的稅費減免政策。針對光伏企業,《通知》中特別提出對光伏發電項目增值稅退稅延期,占用耕地、城鎮土地的免征條件,電網接入成本由電網企業負擔以及貸款優惠政策等。
“《通知》對光伏行業是利好,表明國家減輕可再生能源稅費負擔的態度。”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研究員王斯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這一政策對光伏行業來說確實是喜大普奔。”采訪中,有光伏企業負責人表示,“希望《通知》中的政策能夠一一落地,切實為光伏企業減輕稅費負擔。”
時璟麗認為,“現在可再生能源資金補貼不足,探討基于行業的稅費減免政策,促進新能源成本降低,從而推進平價時代的提前到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企業補貼拖欠帶來的資金壓力。”
“今年上半年,全國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2440萬千瓦,尤其是在今年‘6.30’前后,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再創新紀錄,僅6月份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315萬千瓦,同比增長16%。”國家能源局山東監管辦公室黨組書記、專員付海波補充說。
補貼拖欠依然頭疼
盡管光伏行業發展勢頭迅猛,但在業內看來,光伏發展也面臨制約和短板,產業本身尚需要依賴政府補貼,還不具備脫離補貼、獨立參與電力市場競爭的能力。
“財政補貼對新能源發展初期規?;l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博士艾琳表示,“但也面臨著重大問題,補貼資金越來越大,根據測算,2020年補貼資金將達到3000億元。對企業來講,補貼拖欠時間肯定會越來越長。”
“光伏補貼拖欠給整個產業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壓力和困境。”這已是光伏行業的普遍痛點。
為減少補貼缺口,今年7月,國家推出了自愿交易的綠證,但在業內看來,沒有配套強制政策的綠證制度,或將難以起到作用,光伏補貼缺口仍將是行業發展的一大憂慮。
非技術成本制約
技術進步、市場規模擴大,極大地促進了光伏成本的下降,讓光伏離平價上網目標越來越近,但是一個隱性的問題開始顯現——非光伏成本的上升。
國家應對氣侯變化戰略研究與國際合作中心原主任李俊峰坦言,“現在光伏電池、組件成本不斷下降,但是與光伏無關的成本,比如土地成本、電網接入成本等在加大。”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組件等設備占光伏系統成本的比重在持續下降,而包括土地租金、稅費等在內的其他費用的占比則逐漸增加,成為影響和制約光伏系統快速下降的重要因素。目前國內光伏電站的平均土地成本已超每瓦0.1元。
“關于土地租金的交付,有些地方甚至要求一次性繳納20年的租金,這無疑將給企業帶來極大的現金困難。一些地方僅征用耕地占地費和土地使用費就給企業一次性要增加幾千萬元的費用,這些成本都不是一般企業所能承受的。”協鑫新能源副總裁徐陽道出行業之苦。
“在國外,土地費用在投資階段征收很少,主要是每年支付土地租金,收費標準規范。在國內,各地方土地政策不明確、不規范、稅費標準執行也不統一,很多情況下是一次性付清。”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員時璟麗告訴記者。
引發政策層面關注
光伏非技術成本已引發政府的高度關注。此前,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曾表示,要降低非技術成本。“土地有成本上漲的趨勢,有一些地方政府的支持措施在減弱,甚至增加一些不應增加的成本,有的給可再生能源項目分攤一些費用,收取資源費,這些成本必須降下來。”
好消息是,日前國家能源局綜合司下發了對《關于減輕可再生能源領域涉企稅費負擔的通知》(下稱《通知》)的征求意見,根據可再生能源企業稅費負擔普遍較重的實際情況,明確了可再生能源企業的稅費減免政策。針對光伏企業,《通知》中特別提出對光伏發電項目增值稅退稅延期,占用耕地、城鎮土地的免征條件,電網接入成本由電網企業負擔以及貸款優惠政策等。
“《通知》對光伏行業是利好,表明國家減輕可再生能源稅費負擔的態度。”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研究員王斯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這一政策對光伏行業來說確實是喜大普奔。”采訪中,有光伏企業負責人表示,“希望《通知》中的政策能夠一一落地,切實為光伏企業減輕稅費負擔。”
時璟麗認為,“現在可再生能源資金補貼不足,探討基于行業的稅費減免政策,促進新能源成本降低,從而推進平價時代的提前到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企業補貼拖欠帶來的資金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