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海陽的成長歷程中,光熱發電是其極為重要的戰略布局,并藉此一舉實現了光伏發電和光熱發電兩翼齊飛的企業經營格局。目前,中海陽的光熱發電業務正乘著電價出臺和首批示范項目大舉推進的東風,迎來企業發展的嶄新局面。為了探究中海陽首批示范項目建設情況,以及企業未來發展構想,在中海陽成立12周年前夕,記者專程采訪了中海陽創始人薛黎明。
圖為中海陽能源集團創始人薛黎明
記者:您認為今天中國光熱發電行業正處于怎樣的發展階段?
薛黎明:今天光熱發電行業所處的發展階段就像2005-2007年光伏發電在中國剛剛開始示范應用一樣,雖然階段是類似的,但是起點和未來卻是不完全類同的。
光伏發電是從兩個領域開始示范應用的:一是太陽能路燈,二是面向偏遠地區的農牧民,通過太陽能解決基本的照明問題。而光熱發電在應用端的技術含量遠高于光伏發電,示范項目的規模更是遠遠大于當年的光伏發電項目,所以光熱的起步至少可以說是“高”而“大”的。光熱發電從行業初始就站在了一個非常高的層面,在電價和示范項目建設上都是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直接批示,而且在國際范圍內光熱發電也代表了太陽能的大功率、大規模應用。從光熱發電本身的基本原理來看,也決定了其可以在未來能源體系中扮演一種基礎負荷能源的角色,因為光熱發電的出口端實質上同火電機組基本一致,但功率要大于起步時期的火電機組,可以逐步地、漸進式地取代一部分火電機組。總之,光熱發電行業是站在高起點上,無論是政策的支持力度,還是企業的業務拓展、研發的技術儲備都可謂是一個新高度。
記者:在您看來,光伏發電和光熱發電之間將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中海陽為何在這兩個領域進行布局?
薛黎明:光熱發電未來的發展趨勢一定是要成為大型的、集中式的電源;而光伏發電的未來則是深入到千家萬戶、遍布各個角落的分布式能源,兩者正好可以形成互補。中海陽在六年前布局光熱發電,主要是看到了光熱發電的突出優勢,其完全可以成為替代火力發電的基荷能源,因此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而光伏發電對光照資源要求較光熱發電低,更便于在祖國大江南北遍地開花,未來發展同樣值得期待。
記者:由于現在光熱發電項目尚處于示范階段,所以國家給予的上網電價是1.15元/kwh,它的電價下行空間會有多大?您預計電價下行還需要經歷多長時間?
薛黎明:毋庸置疑,未來光熱發電的電價是必然要逐步下降的。但是,下降速度的快慢更多取決于光熱發電項目能夠進入到商業化運營的裝機量大小,這是最核心的指標。當然,商業化運營的裝機容量和技術進步以及規模生產后帶來的成本降低是同步的。商業化裝機容量大了,規模化生產自然就可以實現,技術的應用也就更加貼近實戰,成本自然而然就會降低,電價也會隨之下行。
為了適應光熱電價下行趨勢,首先,第一批20個示范項目中絕大部分一定要做好。第二步,項目在推進過程中,產業的配套要持續跟進,大部分產品要實現國產化。現在相關的配套產品中有一大半可以實現國產化,但這個比例還不夠高。第三,在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技術路線、設計方案以及主設備、輔助設備等每一個環節都要有壓縮成本的意識。
記者:目前20個示范項目的整體推進進度如何?中海陽相關示范項目建設進入到了哪一階段?
薛黎明:由于光熱電站的投資比較大,大多在10億元以上,很多項目在融資方面確實遇到了一些拖延,金融機構的決策力度、審批速度和資金到位的比例并不盡如人意,這是大多數企業面臨的最大難題。在去年9月出臺了示范項目名單后,中海陽的項目進展應該是比較快的,無論是已經落地的工作還是同主設備廠家的接洽溝通都比較順利。
其實,根據目前的測算,光熱發電項目的回報率是相當好的,金融機構最初的熱情也是比較高的,但當資金需要最終落地時,金融機構又考慮到當前在國內還沒有一個真正的商業化的光熱發電項目,所以有所顧慮。但我認為這些問題最終都會得到解決,因為光熱發電的前景是極為光明的。
記者:中海陽對于許多前沿技術一直保持積極態度。在公司成立十周年時,您曾提出公司未來30年的發展規劃。那么,您認為要實現這些發展目標,還有哪些領域是攻關的重點?
薛黎明:這些工作中海陽現在已經在做了,公司剛剛發布了公告,擬圍繞能源互聯網戰略布局設立控股子公司,深度延拓能源互聯網終端消費市場容量,積極促進無線充電核心專利技術在智能移動機器人等AI設備、新能源汽車等能源互聯網、物聯網終端的科技成果轉化及市場應用。
大家都知道,現在每年都會舉行世界機器人大會,有時候紅藍兩方的機器人會開展一個小型的足球比賽,但在十幾分鐘的球賽結束以后,你會發現大家會把機器人背后的插頭拔出來開始充電,這說明產品還是沒有完全實現智能化,但是對無線電力傳輸來說恰恰是一個重要的發展契機和突破口。
無論是機器人、無人機還是無人值守的倉儲搬運等,都涉及到能源供給的便捷化問題。最近中海陽公告中提到的擬成立的子公司就是要做這件事,而且中海陽已經進行了兩年左右的技術儲備,相關技術在國內還是比較領先的。除了技術和產品研發外,中海陽還參與了無線充電領域相關國家標準的制定,推動無線充電市場的發展。總之,我相信無線充電一定會是下一個產生獨角獸企業的領域,中海陽也必將憑借在該領域的戰略布局而占盡先機。
圖為中海陽能源集團創始人薛黎明
記者:您認為今天中國光熱發電行業正處于怎樣的發展階段?
薛黎明:今天光熱發電行業所處的發展階段就像2005-2007年光伏發電在中國剛剛開始示范應用一樣,雖然階段是類似的,但是起點和未來卻是不完全類同的。
光伏發電是從兩個領域開始示范應用的:一是太陽能路燈,二是面向偏遠地區的農牧民,通過太陽能解決基本的照明問題。而光熱發電在應用端的技術含量遠高于光伏發電,示范項目的規模更是遠遠大于當年的光伏發電項目,所以光熱的起步至少可以說是“高”而“大”的。光熱發電從行業初始就站在了一個非常高的層面,在電價和示范項目建設上都是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直接批示,而且在國際范圍內光熱發電也代表了太陽能的大功率、大規模應用。從光熱發電本身的基本原理來看,也決定了其可以在未來能源體系中扮演一種基礎負荷能源的角色,因為光熱發電的出口端實質上同火電機組基本一致,但功率要大于起步時期的火電機組,可以逐步地、漸進式地取代一部分火電機組。總之,光熱發電行業是站在高起點上,無論是政策的支持力度,還是企業的業務拓展、研發的技術儲備都可謂是一個新高度。
記者:在您看來,光伏發電和光熱發電之間將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中海陽為何在這兩個領域進行布局?
薛黎明:光熱發電未來的發展趨勢一定是要成為大型的、集中式的電源;而光伏發電的未來則是深入到千家萬戶、遍布各個角落的分布式能源,兩者正好可以形成互補。中海陽在六年前布局光熱發電,主要是看到了光熱發電的突出優勢,其完全可以成為替代火力發電的基荷能源,因此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而光伏發電對光照資源要求較光熱發電低,更便于在祖國大江南北遍地開花,未來發展同樣值得期待。
記者:由于現在光熱發電項目尚處于示范階段,所以國家給予的上網電價是1.15元/kwh,它的電價下行空間會有多大?您預計電價下行還需要經歷多長時間?
薛黎明:毋庸置疑,未來光熱發電的電價是必然要逐步下降的。但是,下降速度的快慢更多取決于光熱發電項目能夠進入到商業化運營的裝機量大小,這是最核心的指標。當然,商業化運營的裝機容量和技術進步以及規模生產后帶來的成本降低是同步的。商業化裝機容量大了,規模化生產自然就可以實現,技術的應用也就更加貼近實戰,成本自然而然就會降低,電價也會隨之下行。
為了適應光熱電價下行趨勢,首先,第一批20個示范項目中絕大部分一定要做好。第二步,項目在推進過程中,產業的配套要持續跟進,大部分產品要實現國產化。現在相關的配套產品中有一大半可以實現國產化,但這個比例還不夠高。第三,在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技術路線、設計方案以及主設備、輔助設備等每一個環節都要有壓縮成本的意識。
記者:目前20個示范項目的整體推進進度如何?中海陽相關示范項目建設進入到了哪一階段?
薛黎明:由于光熱電站的投資比較大,大多在10億元以上,很多項目在融資方面確實遇到了一些拖延,金融機構的決策力度、審批速度和資金到位的比例并不盡如人意,這是大多數企業面臨的最大難題。在去年9月出臺了示范項目名單后,中海陽的項目進展應該是比較快的,無論是已經落地的工作還是同主設備廠家的接洽溝通都比較順利。
其實,根據目前的測算,光熱發電項目的回報率是相當好的,金融機構最初的熱情也是比較高的,但當資金需要最終落地時,金融機構又考慮到當前在國內還沒有一個真正的商業化的光熱發電項目,所以有所顧慮。但我認為這些問題最終都會得到解決,因為光熱發電的前景是極為光明的。
記者:中海陽對于許多前沿技術一直保持積極態度。在公司成立十周年時,您曾提出公司未來30年的發展規劃。那么,您認為要實現這些發展目標,還有哪些領域是攻關的重點?
薛黎明:這些工作中海陽現在已經在做了,公司剛剛發布了公告,擬圍繞能源互聯網戰略布局設立控股子公司,深度延拓能源互聯網終端消費市場容量,積極促進無線充電核心專利技術在智能移動機器人等AI設備、新能源汽車等能源互聯網、物聯網終端的科技成果轉化及市場應用。
大家都知道,現在每年都會舉行世界機器人大會,有時候紅藍兩方的機器人會開展一個小型的足球比賽,但在十幾分鐘的球賽結束以后,你會發現大家會把機器人背后的插頭拔出來開始充電,這說明產品還是沒有完全實現智能化,但是對無線電力傳輸來說恰恰是一個重要的發展契機和突破口。
無論是機器人、無人機還是無人值守的倉儲搬運等,都涉及到能源供給的便捷化問題。最近中海陽公告中提到的擬成立的子公司就是要做這件事,而且中海陽已經進行了兩年左右的技術儲備,相關技術在國內還是比較領先的。除了技術和產品研發外,中海陽還參與了無線充電領域相關國家標準的制定,推動無線充電市場的發展。總之,我相信無線充電一定會是下一個產生獨角獸企業的領域,中海陽也必將憑借在該領域的戰略布局而占盡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