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商務部就對華光伏產品第三次反補貼行政復審作出終裁,我國企業被裁定17.14%-18.3%的反補貼稅率。業內分析認為,近年來國內光伏需求快速增長,中國光伏出口市場日趨多元化,美國此舉不會對中國光伏產業造成較大影響。然而,歐美對我國光伏業“雙反”已成常態,要減少貿易摩擦,仍需加快行業整合重組和技術進步,從以規模取勝過渡到以技術取勝,提高我光伏產品國際競爭力。
近年來,歐美頻頻對我國光伏產品舉起“雙反”大棒,征收高額稅率。
今年5月23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發布公告,將對全球光伏電池及組件發起保障措施調查(“201”調查)。對此,我國商務部再次用“過度保護”來形容美方又一次針對本國之外的光伏產業發起調查,認為此舉將會擾亂全球光伏產業鏈的正常發展秩序。
3月1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將對華光伏反傾銷反補貼措施延長實施18個月。之前業內傳聞的歐盟結束對華光伏產品“雙反”不但未能兌現,相關措施繼續延長。
分析原因,一方面,一些歐美光伏企業在市場競爭、優勝劣汰下破產,今年5月,德國光伏企業SolarWorld宣布破產;4月,美國光伏企業Suniva也宣布破產倒閉。它們將責任直接推卸給市場競爭者,刻意擴大我國光伏企業的低價競爭,利用美國“201”條款、“雙反”等工具,給全球光伏產業以重擊。另一方面,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迅速,依靠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光伏產品憑借“物美價廉”,在國際市場上擁有較強的競爭優勢,一些光伏產品進口國擔憂本國產業遭受中國光伏的強烈沖擊,因而采取貿易保護措施加以遏制。
業內專家指出,美國保障措施調查或對我國的光伏產業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但總體來說,我國光伏產品的主要市場在我國本土及其他亞洲地區,美國此舉對我國本土光伏企業影響范圍有限。據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解釋,從“十二五”開始,亞洲及國內光伏需求量激增,光伏制造成本下降,帶動產業快速發展。
而歐盟對華光伏實施“雙反”沒有挽救本土制造業,也無法阻擋我國光伏制造業繼續擴大全球競爭優勢。之前約定的中歐光伏價格承諾對我國出口企業也有很多限制,導致我國主要出口企業退出價格承諾,出口歐盟幾乎停擺。今年6月,英利太陽能正式宣布退出歐盟的太陽能產品限價限量協議(MIP)。據悉,英利是第24家撤出MIP的中國廠商,中國已無仍與歐盟保持協議關系的一線大廠。
當前,受“6 30”搶裝潮帶動,國內多家光伏企業半年報向好。Wind統計數據顯示,在已經披露的半年報業績預告的19家光伏上市公司中,預期盈利公司達13家,占比約7成。業內人士認為,領跑者計劃、扶貧項目、分布式市場等需求將會落在三季度。
與此同時,我國光伏出口市場呈多元化趨勢。根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數據,從2017年前4個月我國光伏組件出口格局看,亞洲占據我國光伏組件出口額約77%的份額,傳統出口市場歐洲和北美洲受“雙反”措施或政策影響,分別僅占5.7%和0.8%。其中,印度成為我國光伏組件出口最大市場,大幅增長84%,占比41.8%。按出口額占比,第二至第五位出口市場依次是日本(22.7%)、巴基斯坦(4.8%)、澳大利亞(4.1%)和巴西(3.6%)。
對于美國再次對中國光伏產品征高額稅,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指出,美國只是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市場之一,影響有限,且中國光伏企業仍可通過積極開拓歐美以外的新興國際市場來規避“雙反”。但更重要的是,面對國際貿易摩擦,中國光伏企業不能僅靠“低價”搶占市場,而應當消除行業內部惡性競爭,加快行業重組和技術進步,提高中國光伏產品質量,“以質取勝”,提高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將是關鍵。
近年來,歐美頻頻對我國光伏產品舉起“雙反”大棒,征收高額稅率。
今年5月23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發布公告,將對全球光伏電池及組件發起保障措施調查(“201”調查)。對此,我國商務部再次用“過度保護”來形容美方又一次針對本國之外的光伏產業發起調查,認為此舉將會擾亂全球光伏產業鏈的正常發展秩序。
3月1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將對華光伏反傾銷反補貼措施延長實施18個月。之前業內傳聞的歐盟結束對華光伏產品“雙反”不但未能兌現,相關措施繼續延長。
分析原因,一方面,一些歐美光伏企業在市場競爭、優勝劣汰下破產,今年5月,德國光伏企業SolarWorld宣布破產;4月,美國光伏企業Suniva也宣布破產倒閉。它們將責任直接推卸給市場競爭者,刻意擴大我國光伏企業的低價競爭,利用美國“201”條款、“雙反”等工具,給全球光伏產業以重擊。另一方面,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迅速,依靠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光伏產品憑借“物美價廉”,在國際市場上擁有較強的競爭優勢,一些光伏產品進口國擔憂本國產業遭受中國光伏的強烈沖擊,因而采取貿易保護措施加以遏制。
業內專家指出,美國保障措施調查或對我國的光伏產業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但總體來說,我國光伏產品的主要市場在我國本土及其他亞洲地區,美國此舉對我國本土光伏企業影響范圍有限。據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解釋,從“十二五”開始,亞洲及國內光伏需求量激增,光伏制造成本下降,帶動產業快速發展。
而歐盟對華光伏實施“雙反”沒有挽救本土制造業,也無法阻擋我國光伏制造業繼續擴大全球競爭優勢。之前約定的中歐光伏價格承諾對我國出口企業也有很多限制,導致我國主要出口企業退出價格承諾,出口歐盟幾乎停擺。今年6月,英利太陽能正式宣布退出歐盟的太陽能產品限價限量協議(MIP)。據悉,英利是第24家撤出MIP的中國廠商,中國已無仍與歐盟保持協議關系的一線大廠。
當前,受“6 30”搶裝潮帶動,國內多家光伏企業半年報向好。Wind統計數據顯示,在已經披露的半年報業績預告的19家光伏上市公司中,預期盈利公司達13家,占比約7成。業內人士認為,領跑者計劃、扶貧項目、分布式市場等需求將會落在三季度。
與此同時,我國光伏出口市場呈多元化趨勢。根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數據,從2017年前4個月我國光伏組件出口格局看,亞洲占據我國光伏組件出口額約77%的份額,傳統出口市場歐洲和北美洲受“雙反”措施或政策影響,分別僅占5.7%和0.8%。其中,印度成為我國光伏組件出口最大市場,大幅增長84%,占比41.8%。按出口額占比,第二至第五位出口市場依次是日本(22.7%)、巴基斯坦(4.8%)、澳大利亞(4.1%)和巴西(3.6%)。
對于美國再次對中國光伏產品征高額稅,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指出,美國只是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市場之一,影響有限,且中國光伏企業仍可通過積極開拓歐美以外的新興國際市場來規避“雙反”。但更重要的是,面對國際貿易摩擦,中國光伏企業不能僅靠“低價”搶占市場,而應當消除行業內部惡性競爭,加快行業重組和技術進步,提高中國光伏產品質量,“以質取勝”,提高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將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