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終于拿到屬于自己的“身份證”后,綠色電力證書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長期以來,我國新能源發展側重于生產側“上規模”,消費側積極性尚未真正調動起來。當前,我國新能源正面臨著棄風棄光、補貼拖欠等難題,大力推進能源消費革命,完善補貼機制勢在必行。2017年2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試行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及自愿認購交易制度的通知》,要求綠色電力證書自今年7月1日起開展認購工作,認購價格按照不高于證書對應電量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貼金額,由買賣雙方自行協商或者通過競價確定認購價格。
而今,距離7月1日短短數天,綠色電力證書(以下簡稱“綠證”)交易平臺將正式上線,屆時有大批發電企業和用能企業將在平臺上達成交易,直接消費新能源已成為可能。
彌補缺口
綠證率先發揮作用
綠色能源除了像煤電等常規能源通過上網發電獲取經濟效益外,還可以產生清潔、環保、低碳的環境效益。可是因為發電成本高,需要政府提供資金補貼。目前,我國對新能源實行“燃煤機組標桿電價+財政補貼”的固定上網電價機制。
2006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將主要面向工商企業征收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標準由每千瓦時0.1分錢提高至1.9分錢,但電價附加征收標準仍然難以滿足可再生能源的高速發展帶來的問題。截至2016年年底,累計補貼資金缺口已達到約600億元,若按照現行的補貼模式,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將擴大到2000億元以上。
而綠證政策的出臺,無疑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綠證認購采取以出售綠證數量沖抵補貼電量的方法,發電企業出售綠證后,相應的電量不再享受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的補貼。未出售綠證對應的電量部分仍享受原有補貼。對于發電企業來說,補貼存在拖欠問題,選擇綠證顯得更為及時。
晉能科技總經理楊立友博士接受采訪時說:“綠證的推出將促進清潔能源的消納,緩解棄風、棄光現象;發電企業通過出售綠證獲得收入,能適當緩解補貼拖欠帶來的現金流壓力。”
能源經濟學者、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林伯強則更為樂觀,在他看來,通過配額制和綠色證書共同發揮作用,綠證實施最終的目的是可以取代補貼。
不過想真正取代補貼卻需要很長的路要走。從各國發展經驗來看,綠證自愿認購市場都是一個漸進的市場,寄望在很短時間內大幅度替代補貼是不可能的。美國用了大概10年時間,自愿認購占到了新能源消費市場的1/3。我國建立綠證自愿認購市場的初衷,更多是凝聚社會共識,這對推動產業發展至關重要。
盡管如此,自愿綠證交易市場依然值得期待。目前,美國已經有超過8萬個企業在自愿進行交易,同時個人購買者超過百萬,購買總量已達到美國電力消費總量的2%。其中綠證購買者也是多種多樣,并不局限于某一類型的企業,包括地區政府、市政府、美國聯邦政府、美國環境署、銀行業、消費行業等都在積極購買綠電。
先行先試
綠證為強制配額探路
美國作為綠證交易的典范,其做法一直備受世界關注。如果說綠證制度在美國的表現是成功的,離不開強制配額制的政策實施。目前,美國有29個州和華盛頓特區及2個附屬地區實施強制配額政策,另外8個州和2個附屬地區設定了可再生能源配額目標。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綜合處副處長李鵬日前表示,配額制是能源轉型的重要抓手。目前,英國、澳大利亞、瑞典、挪威、意大利、日本、韓國和印度等20多個國家以及美國29個州和華盛頓特區等均實施了配額制考核。從實施效果來看,配額制對可再生能源發展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已證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促進可再生能源可持續發展且符合市場化原則的長效機制。在我國,實施配額制也是動員和督促能源領域各個相關方推進能源轉型的重要抓手。強制配額考核會創造一個基本穩定的國內新能源年度增量市場需求,這一點對于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和確保低碳能源的供給至關重要。
從三部委之前下發的文件看,我國也會在明年適時推出強制配額制。目前推出的綠證自愿交易平臺也是在為強制配額制積累一定經驗。
林伯強表示:“一旦推出強制配額制,綠證就無所謂強制不強制購買了,因為一旦不能完成強制配額指標,自然需要去綠證市場購買綠證。只是現在看來,推出強制配額涉及的面比較廣,有一定難度。以省為單位作為配額、以企業配額,或者以行業配額都有可能。目前看,以省為單位配額的可能性較大,但是實施的難度也大。”
前景可期
自愿購買綠證可因勢利導
目前綠證的核發工作進展迅速,對于符合核發條件的企業提交申報材料后,很快就能下發綠證。
當前,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核發綠證已經超過60萬個,其中以風電項目占多數,目前每一個綠證的價格從170元~700元之間。光伏綠證的價格平均要比風電的綠證價格高一倍。
記者留意到,從預登記有意向購買綠證的情況看,大多數用能企業還是對購買綠證比較熱心的。摩拜單車政府事務總監孫鶴強調:“我們希望成為共享經濟領域第一家購買綠證的企業;希望摩拜可以盡早參與到綠證交易體系中來;希望通過摩拜的影響力向廣大個人用戶傳播綠證知識;希望我們可以擔負起新興的互聯網企業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希望公司的發展與企業的社會責任承擔是同步進行的。”
北京中創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區域發展部副經理董琳琳表示:“作為中國碳市場建設圈里的企業,我們跟綠色能源發展建設是有很大交集的。此次參與購買綠證,也是希望帶動更多的‘碳圈里’的人也來購買綠證,為支持新能源發展建設做貢獻。”
目前,北京鑒衡認證中心也針對綠證的銷售推出了綠色電力消費企業認證,據該中心副主任謝秉鑫介紹,目前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液化空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及清潔能源部長會議都達到了綠色電力消費企業或者活動的標準,鑒衡認證中心正在準備給上述單位頒發證書。
東方日升市場部副總監莊英宏認為,隨著政策宣傳推廣力度不斷加大,全社會對綠證逐步認同,我國綠證自愿認購市場前景將非常廣闊。
謝秉鑫對記者說:“我認為,全社會都要為改善環境買單,短期看個人購買反而會更積極,所以應該借助這個優勢,讓購買綠證成為一種社會時尚,逐漸轉為習慣。當然需要一些激勵措施,比如綠證消費積分可以優先看病、辦公用業務,比如公布綠色電力消費家庭、社區、機構等。”
……
專家的熱議、企業的投入都預示著一點:綠證就要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長期以來,我國新能源發展側重于生產側“上規模”,消費側積極性尚未真正調動起來。當前,我國新能源正面臨著棄風棄光、補貼拖欠等難題,大力推進能源消費革命,完善補貼機制勢在必行。2017年2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試行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及自愿認購交易制度的通知》,要求綠色電力證書自今年7月1日起開展認購工作,認購價格按照不高于證書對應電量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貼金額,由買賣雙方自行協商或者通過競價確定認購價格。
而今,距離7月1日短短數天,綠色電力證書(以下簡稱“綠證”)交易平臺將正式上線,屆時有大批發電企業和用能企業將在平臺上達成交易,直接消費新能源已成為可能。
彌補缺口
綠證率先發揮作用
綠色能源除了像煤電等常規能源通過上網發電獲取經濟效益外,還可以產生清潔、環保、低碳的環境效益。可是因為發電成本高,需要政府提供資金補貼。目前,我國對新能源實行“燃煤機組標桿電價+財政補貼”的固定上網電價機制。
2006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將主要面向工商企業征收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標準由每千瓦時0.1分錢提高至1.9分錢,但電價附加征收標準仍然難以滿足可再生能源的高速發展帶來的問題。截至2016年年底,累計補貼資金缺口已達到約600億元,若按照現行的補貼模式,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將擴大到2000億元以上。
而綠證政策的出臺,無疑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綠證認購采取以出售綠證數量沖抵補貼電量的方法,發電企業出售綠證后,相應的電量不再享受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的補貼。未出售綠證對應的電量部分仍享受原有補貼。對于發電企業來說,補貼存在拖欠問題,選擇綠證顯得更為及時。
晉能科技總經理楊立友博士接受采訪時說:“綠證的推出將促進清潔能源的消納,緩解棄風、棄光現象;發電企業通過出售綠證獲得收入,能適當緩解補貼拖欠帶來的現金流壓力。”
能源經濟學者、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林伯強則更為樂觀,在他看來,通過配額制和綠色證書共同發揮作用,綠證實施最終的目的是可以取代補貼。
不過想真正取代補貼卻需要很長的路要走。從各國發展經驗來看,綠證自愿認購市場都是一個漸進的市場,寄望在很短時間內大幅度替代補貼是不可能的。美國用了大概10年時間,自愿認購占到了新能源消費市場的1/3。我國建立綠證自愿認購市場的初衷,更多是凝聚社會共識,這對推動產業發展至關重要。
盡管如此,自愿綠證交易市場依然值得期待。目前,美國已經有超過8萬個企業在自愿進行交易,同時個人購買者超過百萬,購買總量已達到美國電力消費總量的2%。其中綠證購買者也是多種多樣,并不局限于某一類型的企業,包括地區政府、市政府、美國聯邦政府、美國環境署、銀行業、消費行業等都在積極購買綠電。
先行先試
綠證為強制配額探路
美國作為綠證交易的典范,其做法一直備受世界關注。如果說綠證制度在美國的表現是成功的,離不開強制配額制的政策實施。目前,美國有29個州和華盛頓特區及2個附屬地區實施強制配額政策,另外8個州和2個附屬地區設定了可再生能源配額目標。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綜合處副處長李鵬日前表示,配額制是能源轉型的重要抓手。目前,英國、澳大利亞、瑞典、挪威、意大利、日本、韓國和印度等20多個國家以及美國29個州和華盛頓特區等均實施了配額制考核。從實施效果來看,配額制對可再生能源發展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已證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促進可再生能源可持續發展且符合市場化原則的長效機制。在我國,實施配額制也是動員和督促能源領域各個相關方推進能源轉型的重要抓手。強制配額考核會創造一個基本穩定的國內新能源年度增量市場需求,這一點對于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和確保低碳能源的供給至關重要。
從三部委之前下發的文件看,我國也會在明年適時推出強制配額制。目前推出的綠證自愿交易平臺也是在為強制配額制積累一定經驗。
林伯強表示:“一旦推出強制配額制,綠證就無所謂強制不強制購買了,因為一旦不能完成強制配額指標,自然需要去綠證市場購買綠證。只是現在看來,推出強制配額涉及的面比較廣,有一定難度。以省為單位作為配額、以企業配額,或者以行業配額都有可能。目前看,以省為單位配額的可能性較大,但是實施的難度也大。”
前景可期
自愿購買綠證可因勢利導
目前綠證的核發工作進展迅速,對于符合核發條件的企業提交申報材料后,很快就能下發綠證。
當前,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核發綠證已經超過60萬個,其中以風電項目占多數,目前每一個綠證的價格從170元~700元之間。光伏綠證的價格平均要比風電的綠證價格高一倍。
記者留意到,從預登記有意向購買綠證的情況看,大多數用能企業還是對購買綠證比較熱心的。摩拜單車政府事務總監孫鶴強調:“我們希望成為共享經濟領域第一家購買綠證的企業;希望摩拜可以盡早參與到綠證交易體系中來;希望通過摩拜的影響力向廣大個人用戶傳播綠證知識;希望我們可以擔負起新興的互聯網企業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希望公司的發展與企業的社會責任承擔是同步進行的。”
北京中創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區域發展部副經理董琳琳表示:“作為中國碳市場建設圈里的企業,我們跟綠色能源發展建設是有很大交集的。此次參與購買綠證,也是希望帶動更多的‘碳圈里’的人也來購買綠證,為支持新能源發展建設做貢獻。”
目前,北京鑒衡認證中心也針對綠證的銷售推出了綠色電力消費企業認證,據該中心副主任謝秉鑫介紹,目前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液化空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及清潔能源部長會議都達到了綠色電力消費企業或者活動的標準,鑒衡認證中心正在準備給上述單位頒發證書。
東方日升市場部副總監莊英宏認為,隨著政策宣傳推廣力度不斷加大,全社會對綠證逐步認同,我國綠證自愿認購市場前景將非常廣闊。
謝秉鑫對記者說:“我認為,全社會都要為改善環境買單,短期看個人購買反而會更積極,所以應該借助這個優勢,讓購買綠證成為一種社會時尚,逐漸轉為習慣。當然需要一些激勵措施,比如綠證消費積分可以優先看病、辦公用業務,比如公布綠色電力消費家庭、社區、機構等。”
……
專家的熱議、企業的投入都預示著一點:綠證就要來了,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