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正進入新一輪的產業整合期。政策迭代加速,低價競爭泛濫,行業產能結構性過剩,產業寡頭趨向明顯。“前景一片光明”這話根本不能概括整個行業發展的真實境況。就如《動物莊園》里的游戲,強者吞噬了弱者,拳頭大的打贏了拳頭小的,商業競爭極其殘酷。小編分析認為,2017年及未來幾年,以下12種光伏企業很可能在新一輪的產業整合與競爭競爭中陸續被淘汰。
第一種:長期現金流緊張兮兮,庫存積壓高企,三角債嚴重的企業
不只是小企業,光頭君分析部分上市公司的財報發現,一些中型、大型企業的現金流也很緊張,庫存方面也有不小的壓力,一些企業應收賬款高企,管理成本增加明顯。如果長期沒有有效的策略和渠道解決上述問題和壓力,一些企業會失去持續經營的能力,最終在產業政策或市場的劇烈波動中突然“斷弦”,乃至倒閉。
第二種:沒有核心技術,沒有創新能力和動力的企業
告別以“規模優勢”取勝的年代,光伏產業正向高質高效的趨勢發展,以技術創新降低成本,最終實現平價上網,這種潮流你阻擋不了。在這個行業里,曾經只要模仿一下圖紙,或是給人代工就可以賺錢,但那樣的時代漸行漸遠。即使你背靠大樹,如果沒有核心技術,沒有創新能力,遲早被淘汰。
第三種:企業管理粗放,在管理和運營方面無力降本的光伏企業
今年的光伏領跑者數次競標,以對企業發出第一輪報警。明年的“超級領跑者”估計給一些企業帶來的壓力更大。企業不只要在技術上創新,也要在管理和運營上不斷優化,來降低整體成本,以適應愈發低價的時代。對于一些中型、大型的光伏企業而言,也需要以國內外最優秀的公司為標桿,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以實現持續的成長。
第四種:企業一把手“知人而不自知”的中型光伏企業
有些中型的光伏企業已經成立有了一些年頭,也在市場上打下了一定的江湖地位,而企業領導人也算是功成名就,到了可以“歇一歇”的時候。他們在功成名就之后,可能看人頭頭是道,看己昏頭昏腦。也因此,沒有新清晰的戰略規劃:堅持什么,改進什么;如何創新,如何固守,如何面對新競爭?
第五種:過于依賴某一區域市場的企業
如果過于依賴某一國家或區域市場,一但政策或市場有變,公司的生存就可能立即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比如,上海就有一家并網逆變電器廠家,90%的產品都銷售給英國市場,如今這英國市場的風景不再,這廠家的命運立馬堪憂。這只是一家逆變電器廠家,還有不少的組件廠,這1-2年依靠著英國市場,勉強度日維持著。英國這一市場突然生變,一些中國國內的中小光伏企業很快就面臨倒閉的問題了。
第六種:跨界涉足光伏但習慣扭不過來的中小企業
隨著產業回暖,新進入光伏產業的其他資本也在明顯增多。特別是在創業風潮,以及“光伏+”等相關政策的激勵助推下,光伏產業鏈上下游新近出現的跨界公司也越來越多。他們遍及光伏產業鏈的上下游各個環節。他們有的脫胎于光伏行業,也有的可能來自于IT、大電力、甚至“八竿子打不著”的行業,是徹底跨界。
對這類企業來說,最忌諱的應該是“經驗主義”:不同時間、不同市場、不同行業,面對不同員工或消費者,如果還想以過去的感覺做市場、做渠道,搞人脈,在光伏行業未必行得通。他們很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前有封堵,后有追兵,最終“化整為零”被活活“擠死”。
第七種:那些靠一兩個大客戶討生活的公司
“大客戶”一詞總是讓做市場的人兩眼放光。但大客戶有時候也會面臨資金緊張、施工暫緩、計劃變更的情況。大客戶一般可以依賴一時,但不可能依賴一世,在產業日趨規范,但競爭又日趨激烈的行情下,不少大客戶可能已不敢繼續無理性地撒銀子。
2017年怎么辦?那些只靠一兩個大客戶支撐的公司是有風險的。除非你靠上的是第一層級的大客戶。如果你靠的是第二第三第四層級的客戶,高危!還有一些是由原來的大型公司的銷售干將“單飛”后成立的新公司,他們往往也可能依托某一個固定的“大客戶”或單一渠道存活下來,但由此種下的風險也非常大。
第八種:想靠 “集資”、假“眾籌”解決問題的部分企業
按企業家馮侖的觀察,民營企業配置資本資源的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靠權力杠桿來配置資源,二是用市場的方法配置資源。再一種則是靠地緣、親緣和血緣關系集資。過往的歷史證明,真正在集資上死掉的大部分是草根民營企業家。對于一些光伏企業來講,如果你沒有配置資源的特權,又沒有市場配置資源的經驗、知識和能力,就只好走民間的集資路線,那么當法律過于嚴苛的時候,就容易出狀況,被冤死或者誤傷,于是走向彼岸。
第九種:迷戀政商關系,與“老虎”官員千絲萬縷的企業家或老板
在中國,大大小小的官員都可以叫政治家,大大小小的老板也都被叫做企業家,政商關系就演化成領導和老板的關系。光伏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各個層級政府部門和官員的支持。但事物都有兩面性,大型光伏項目投資金額巨大,涉及招投標事項多。現在“反腐風暴”還在持續,打老虎運動未有停歇。
過去幾年,能源行業被“處理”的大小老虎已經不少,所謂“拔起蘿卜帶出泥”,即使是業務非常優秀的光伏企業,一旦東窗事發,后果不堪設想。光伏企業的掌門人們要注意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一要注意身體健康,免得進醫院;二要處理好政商關系,多把心思放在企業治理與創新,免得進法院。
第十種:擅長空手套白狼的“掮客”公司、空殼公司、打手公司
隨著相關監管政策的落子和市場的完善成熟,光伏行業不少“軀殼公司”僅靠著人脈和“路條”,就可以活得有滋有味的日子或許走到了末路(至少會減少)。當前產業政策的目標就是平價上網,有技術、成本和管理優勢的企業可以拿到更多的市場份額。以往“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已明顯反轉,以往靠著天天“搞關系”,不擇手段搞“路條”、騙取補貼的企業將被擠出市場
第十一種:戰略性選擇失誤,同時欠錢太多的公司
一些中型、大型公司,可能過去幾年活得風生水起,但順風順水之下,更要避免戰略性的投資失誤。因投資失誤拖垮企業的案例已有不少前車之鑒。還有一種最容易倒掉的公司是在外欠下巨額賬款大的公司,這類公司有大公司也有小公司。經濟下行,可謂現金為王。整個經濟大勢不好,最先倒掉的光伏企業,肯定是現金流很差的企業。目前,為了保證現金流,上下游企業之間的應收賬款周期也在不斷拉長。一旦有個別中型、大型企業倒閉,可能會拖垮更多的企業。
第十二種:受不了惡性競爭,看破光伏“紅塵”,主動離場的企業
光伏企業雖然很誘人,但這里的生意也并不好做。光伏到底有多掙錢?如果補貼下降或補貼取消呢?如果2017年、2018年的低價競爭到了“惡意”乃至讓一些投資者“無法忍受”的地步,那么還真可能會有企業“看破紅塵”,離開光伏行業——我不在這混了,去搞互聯網、去搞生態農業,行不行?賺錢還未必比這少呢!
第一種:長期現金流緊張兮兮,庫存積壓高企,三角債嚴重的企業
不只是小企業,光頭君分析部分上市公司的財報發現,一些中型、大型企業的現金流也很緊張,庫存方面也有不小的壓力,一些企業應收賬款高企,管理成本增加明顯。如果長期沒有有效的策略和渠道解決上述問題和壓力,一些企業會失去持續經營的能力,最終在產業政策或市場的劇烈波動中突然“斷弦”,乃至倒閉。
第二種:沒有核心技術,沒有創新能力和動力的企業
告別以“規模優勢”取勝的年代,光伏產業正向高質高效的趨勢發展,以技術創新降低成本,最終實現平價上網,這種潮流你阻擋不了。在這個行業里,曾經只要模仿一下圖紙,或是給人代工就可以賺錢,但那樣的時代漸行漸遠。即使你背靠大樹,如果沒有核心技術,沒有創新能力,遲早被淘汰。
第三種:企業管理粗放,在管理和運營方面無力降本的光伏企業
今年的光伏領跑者數次競標,以對企業發出第一輪報警。明年的“超級領跑者”估計給一些企業帶來的壓力更大。企業不只要在技術上創新,也要在管理和運營上不斷優化,來降低整體成本,以適應愈發低價的時代。對于一些中型、大型的光伏企業而言,也需要以國內外最優秀的公司為標桿,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以實現持續的成長。
第四種:企業一把手“知人而不自知”的中型光伏企業
有些中型的光伏企業已經成立有了一些年頭,也在市場上打下了一定的江湖地位,而企業領導人也算是功成名就,到了可以“歇一歇”的時候。他們在功成名就之后,可能看人頭頭是道,看己昏頭昏腦。也因此,沒有新清晰的戰略規劃:堅持什么,改進什么;如何創新,如何固守,如何面對新競爭?
第五種:過于依賴某一區域市場的企業
如果過于依賴某一國家或區域市場,一但政策或市場有變,公司的生存就可能立即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比如,上海就有一家并網逆變電器廠家,90%的產品都銷售給英國市場,如今這英國市場的風景不再,這廠家的命運立馬堪憂。這只是一家逆變電器廠家,還有不少的組件廠,這1-2年依靠著英國市場,勉強度日維持著。英國這一市場突然生變,一些中國國內的中小光伏企業很快就面臨倒閉的問題了。
第六種:跨界涉足光伏但習慣扭不過來的中小企業
隨著產業回暖,新進入光伏產業的其他資本也在明顯增多。特別是在創業風潮,以及“光伏+”等相關政策的激勵助推下,光伏產業鏈上下游新近出現的跨界公司也越來越多。他們遍及光伏產業鏈的上下游各個環節。他們有的脫胎于光伏行業,也有的可能來自于IT、大電力、甚至“八竿子打不著”的行業,是徹底跨界。
對這類企業來說,最忌諱的應該是“經驗主義”:不同時間、不同市場、不同行業,面對不同員工或消費者,如果還想以過去的感覺做市場、做渠道,搞人脈,在光伏行業未必行得通。他們很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前有封堵,后有追兵,最終“化整為零”被活活“擠死”。
第七種:那些靠一兩個大客戶討生活的公司
“大客戶”一詞總是讓做市場的人兩眼放光。但大客戶有時候也會面臨資金緊張、施工暫緩、計劃變更的情況。大客戶一般可以依賴一時,但不可能依賴一世,在產業日趨規范,但競爭又日趨激烈的行情下,不少大客戶可能已不敢繼續無理性地撒銀子。
2017年怎么辦?那些只靠一兩個大客戶支撐的公司是有風險的。除非你靠上的是第一層級的大客戶。如果你靠的是第二第三第四層級的客戶,高危!還有一些是由原來的大型公司的銷售干將“單飛”后成立的新公司,他們往往也可能依托某一個固定的“大客戶”或單一渠道存活下來,但由此種下的風險也非常大。
第八種:想靠 “集資”、假“眾籌”解決問題的部分企業
按企業家馮侖的觀察,民營企業配置資本資源的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靠權力杠桿來配置資源,二是用市場的方法配置資源。再一種則是靠地緣、親緣和血緣關系集資。過往的歷史證明,真正在集資上死掉的大部分是草根民營企業家。對于一些光伏企業來講,如果你沒有配置資源的特權,又沒有市場配置資源的經驗、知識和能力,就只好走民間的集資路線,那么當法律過于嚴苛的時候,就容易出狀況,被冤死或者誤傷,于是走向彼岸。
第九種:迷戀政商關系,與“老虎”官員千絲萬縷的企業家或老板
在中國,大大小小的官員都可以叫政治家,大大小小的老板也都被叫做企業家,政商關系就演化成領導和老板的關系。光伏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各個層級政府部門和官員的支持。但事物都有兩面性,大型光伏項目投資金額巨大,涉及招投標事項多。現在“反腐風暴”還在持續,打老虎運動未有停歇。
過去幾年,能源行業被“處理”的大小老虎已經不少,所謂“拔起蘿卜帶出泥”,即使是業務非常優秀的光伏企業,一旦東窗事發,后果不堪設想。光伏企業的掌門人們要注意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一要注意身體健康,免得進醫院;二要處理好政商關系,多把心思放在企業治理與創新,免得進法院。
第十種:擅長空手套白狼的“掮客”公司、空殼公司、打手公司
隨著相關監管政策的落子和市場的完善成熟,光伏行業不少“軀殼公司”僅靠著人脈和“路條”,就可以活得有滋有味的日子或許走到了末路(至少會減少)。當前產業政策的目標就是平價上網,有技術、成本和管理優勢的企業可以拿到更多的市場份額。以往“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已明顯反轉,以往靠著天天“搞關系”,不擇手段搞“路條”、騙取補貼的企業將被擠出市場
第十一種:戰略性選擇失誤,同時欠錢太多的公司
一些中型、大型公司,可能過去幾年活得風生水起,但順風順水之下,更要避免戰略性的投資失誤。因投資失誤拖垮企業的案例已有不少前車之鑒。還有一種最容易倒掉的公司是在外欠下巨額賬款大的公司,這類公司有大公司也有小公司。經濟下行,可謂現金為王。整個經濟大勢不好,最先倒掉的光伏企業,肯定是現金流很差的企業。目前,為了保證現金流,上下游企業之間的應收賬款周期也在不斷拉長。一旦有個別中型、大型企業倒閉,可能會拖垮更多的企業。
第十二種:受不了惡性競爭,看破光伏“紅塵”,主動離場的企業
光伏企業雖然很誘人,但這里的生意也并不好做。光伏到底有多掙錢?如果補貼下降或補貼取消呢?如果2017年、2018年的低價競爭到了“惡意”乃至讓一些投資者“無法忍受”的地步,那么還真可能會有企業“看破紅塵”,離開光伏行業——我不在這混了,去搞互聯網、去搞生態農業,行不行?賺錢還未必比這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