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現在最關心什么?”
“補貼什么時候能下來。”
一家儲能企業的負責人這樣回答。
他所熱心的補貼,政府文件僅有表態。
2017年3月,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函,就《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首次提出建立補償機制,將先進儲能納入可再生能源發展、配電網建設、智能電網等專項基金支持范圍,根據不同應用場景研究出臺針對性補償政策,同時要結合電力體制改革研究推動儲能價格政策。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底,中國儲能裝機總規模約24.2GW,占電力總裝機的1.5%,其中化學儲能189.4MW。盡管在電力系統中的占比還很小,但承載著消納可再生能源和提升電網靈活性美名的儲能產業仍然備受關注。
實際上在征求意見稿出臺之前的2月,國家發改委主管的中國價格協會已經聯合相關產業聯盟共同召集儲能企業,召開了一次儲能電價補貼征詢座談會,至少有十家企業參與了這次座談。
而在第七屆中國國際儲能大會上,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透露,協會正在與國家發改委價格司起草關于支持儲能產業發展價格政策建議,暫定5月底和發改委價格司召開這一政策的閉門會議。
關于補貼政策的消息激發了儲能行業的期待,尤其是電池企業的熱情。在過去,電池企業為電動汽車生產動力電池,經歷過國家財政的慷慨補貼。現在,進軍儲能的企業也期盼著政策能再送一程。
補不補?怎么補?
在2月份的儲能電價補貼征詢座談會上,參與企業提出了多種補貼方式。其中,北京愛索能源建議,儲能應像分布式發電一樣,享受每度電0.42元的補貼標準。理由是儲能具有市場價格無法完全反映的正外部性,應通過補貼政策擴大市場使企業實現規模經濟,最終能夠面對市場競爭。
為什么是每度電0.42元呢?另一家儲能企業的負責人告訴eo,其實并沒有特別強的理由,主要是儲能方面的政策缺乏參照,因此拿已有的補貼政策作參考。還有其他的企業根據不同的成本測算方法,建議每度電補貼0.6元,0.8元或是1元。
初裝費補貼也是多家企業提到的建議。如杉杉股份旗下的北京杉杉凱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議,按照建設規模,三元鋰電池補貼800元/kwh,鉛炭電池補貼200元/kwh。此外還有企業提出容量費補貼,過網費補貼等不同的方式。
不過在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張華民看來,這些企業無疑過于樂觀。張表示,關于儲能的政策支持問題企業也研究了好幾年了,期間也有很多政府官員參觀調研儲能電站,但關于政策支持一直沒有下文。他覺得,即使現在開始談補貼政策,也不代表會很快有結果。
目前,儲能技術領域所獲取的財政支持主要集中在研發和技術示范環節。此外,中央財政對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安排專項投資預算,在利用微電網解決無電地區供電時,儲能作為微電網的組成部分也可直接受益。
2017年5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通知,批復了28個新能源微網示范項目。通知明確微電網內部的新能源發電項目建成后按程序納入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補貼范圍,執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政策。但這一文件并沒有給予額外的中央財政補貼,而是鼓勵地方政府給予投資補貼或貼息支持等。
此外,結合能源局發布的《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部總經理吳輝分析,征求意見稿里提到將儲能納入可再生能源發展等專項基金的支持范圍,但并沒有提會對儲能給出專項預算,只是從其他盤子里挪一點過來。因此,他認為短期內看不到像針對電動汽車這樣的補貼。
“不用花多少錢”的價格政策
除了補貼,企業還建議制定相關的價格政策。在很多人眼里,價格政策是一個“不用政府花多少錢”的方法。
在用戶側,參與削峰填谷的企業希望峰谷電價差能夠拉大,從而增加儲能電站的套利空間。南都電源提出的政策建議是:對上儲能電站的用戶,在儲能充電時給予谷電電價優惠,提高谷電利用率。
根據南都電源年報,2016年南都電源已簽約儲能電站近1000mwh。儲能電站采用鉛炭電池,投資回收期根據項目在5-7年不等。南都電源的這些項目全都集中在江蘇省、北京市、上海市等峰谷電價差較大的區域。
對于發電側的儲能裝置,一家釩液流電池企業建議,參考抽水蓄能電價政策,針對電站合理投資部分,享有準許收益,并采取兩部制電價。
抽水蓄能電站是目前技術最成熟,應用最廣泛的大規模儲能技術。截止2016年4月,全國抽水蓄能電站機組容量為5032.5萬千瓦,運行容量2338.5萬千瓦,在建容量2694萬千瓦,而電化學儲能目前僅有幾百兆瓦。
2014年,國家發改委下達《關于完善抽水蓄能電站價格形成機制有關問題的通知》,提出電力市場形成前,抽水蓄能電站實行兩部制電價。兩部制電價中,容量電價主要體現抽水蓄能電站提供備用、調頻、調相和黑啟動等輔助服務價值,按照彌補抽水蓄能電站固定成本及準許收益的原則核定。電量電價主要體現抽水蓄能電站通過抽發電量實現的調峰填谷效益。電網企業向抽水蓄能電站提供的抽水電量,電價按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的75%執行。
不過抽水蓄能電站的價格政策也并非完美。2015年,國家能源局曾發布《華北華東區域抽水蓄能電站運營情況監管報告》,指出兩部制電價機制等措施仍需細化落實。這一報告認為,抽水蓄能電站的相關招標競價方式、電價測算方法、工作時間節點、各方職責等尚未明確,兩部制電價推進工作無實質性進展。
儲能技術在消納不穩定的可再生能源發電上一直被寄予厚望,但在目前的價格政策下,企業還顯得十分謹慎。在抽水蓄能電站之外,配合大規模風電光伏電站建設的儲能設施還是以示范項目為主。一家選擇在用戶側布局的儲能企業告訴eo,在發電側,并不是說建了儲能電站就能減少棄風棄光,還涉及政策、調度等方面的問題,對于企業來說,回報還很不確定。
此外,對于像做飛輪儲能產品的企業來說,補貼的意義可能并不大。按照持續時間并結合應用特性,儲能技術可分為功率型儲能和能量型儲能,飛輪儲能、超級電容器和超導磁儲能都屬于前者。功率型儲能功率密度大,可以在短時間內輸出大量能量,主要用于電能質量改善,而不同于抽水蓄能,電池儲能等可長時間儲存釋放電能的能量型儲能。
一家飛輪儲能企業的經理說:“我們當時是希望有調頻電價。”據了解,能源局關于調頻的價格政策已經有過草擬的版本,但在儲能企業看來還不太理想。
“慎重地發展這個行業”
2016年,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騙補情況得到整肅,多家新能源車企補貼資金被收回同時受到上億處罰,新的補貼政策從今年起實施。為電動汽車制造核心部件動力電池的企業也一同經歷了這場風波,例如國軒高科2017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下降5.68%,凈利潤同比下降34.02%,公司一季度報告分析認為,受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調整,公司客戶短期內訂單受到影響,營業收入同比有所下降。
在這樣的背景下,當再次面對補貼這個詞時,業內人士在期待的同時也保持著警惕。一家鉛炭電池企業的負責人表示:“補貼肯定是錦上添花的,但是儲能行業的發展不能依賴于補貼。所有的技術和產品都必須還原它的商品屬性,具備經濟性用戶才能接受這個產品。所以我們不要把用某些推手把這個行業推到了一個不可知的方向,我們要慎重地發展這個行業。”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秘書長劉勇認為,財政支持主要是起到杠桿的作用,并不是直接補貼到使企業盈利的程度,而是通過補貼來代表一種發展方向。對于騙補,劉勇表示,這還需要政府拿出更多的智慧。
還有一些人則跳出關于產業政策的紛爭,呼吁建立一個成熟的電力市場。華北電力大學教授王鵬表示,從現在的電力中長期交易逐步到現貨市場,電力價格將隨行就市,不同時段的價格差才能不斷放大,儲能行業更多的商業機遇在這里。
電力現貨市場能夠準確發現價格,被認為是成熟電力市場發展到高級階段的重要標志。在現貨市場中,儲能所提供的調頻、調峰、備用、容量保障等服務能通過市場機制獲得合理的經濟收益。
對于這一理想的遠景,一家電池企業的負責人說,長遠看電改當然是利好儲能行業的,但電改有自己的節奏。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中國儲能行業在“走出去”上格外積極。比亞迪目前已累計有132mw儲能產品應用于美國PJM調頻市場。南都電源也在4月發布公告,宣布與德國兩家公司簽署《儲能項目合作框架合同》,共同在德國建設、運營和出售用于一次調頻服務的儲能系統項目,初期建設總容量為50兆瓦,預計2018年底前完成全部項目建設。此外,還有協鑫集成,科陸電子,比亞迪等眾多企業在歐美和澳洲搶占戶用家庭儲能的市場。但目前這些項目在國內反而沒有商業化的土壤。如何讓這些產品“走出去”后又“走回來”,恐怕就不只是補貼這么簡單了。
“補貼什么時候能下來。”
一家儲能企業的負責人這樣回答。
他所熱心的補貼,政府文件僅有表態。
2017年3月,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函,就《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首次提出建立補償機制,將先進儲能納入可再生能源發展、配電網建設、智能電網等專項基金支持范圍,根據不同應用場景研究出臺針對性補償政策,同時要結合電力體制改革研究推動儲能價格政策。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底,中國儲能裝機總規模約24.2GW,占電力總裝機的1.5%,其中化學儲能189.4MW。盡管在電力系統中的占比還很小,但承載著消納可再生能源和提升電網靈活性美名的儲能產業仍然備受關注。
實際上在征求意見稿出臺之前的2月,國家發改委主管的中國價格協會已經聯合相關產業聯盟共同召集儲能企業,召開了一次儲能電價補貼征詢座談會,至少有十家企業參與了這次座談。
而在第七屆中國國際儲能大會上,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透露,協會正在與國家發改委價格司起草關于支持儲能產業發展價格政策建議,暫定5月底和發改委價格司召開這一政策的閉門會議。
關于補貼政策的消息激發了儲能行業的期待,尤其是電池企業的熱情。在過去,電池企業為電動汽車生產動力電池,經歷過國家財政的慷慨補貼。現在,進軍儲能的企業也期盼著政策能再送一程。
補不補?怎么補?
在2月份的儲能電價補貼征詢座談會上,參與企業提出了多種補貼方式。其中,北京愛索能源建議,儲能應像分布式發電一樣,享受每度電0.42元的補貼標準。理由是儲能具有市場價格無法完全反映的正外部性,應通過補貼政策擴大市場使企業實現規模經濟,最終能夠面對市場競爭。
為什么是每度電0.42元呢?另一家儲能企業的負責人告訴eo,其實并沒有特別強的理由,主要是儲能方面的政策缺乏參照,因此拿已有的補貼政策作參考。還有其他的企業根據不同的成本測算方法,建議每度電補貼0.6元,0.8元或是1元。
初裝費補貼也是多家企業提到的建議。如杉杉股份旗下的北京杉杉凱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議,按照建設規模,三元鋰電池補貼800元/kwh,鉛炭電池補貼200元/kwh。此外還有企業提出容量費補貼,過網費補貼等不同的方式。
不過在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張華民看來,這些企業無疑過于樂觀。張表示,關于儲能的政策支持問題企業也研究了好幾年了,期間也有很多政府官員參觀調研儲能電站,但關于政策支持一直沒有下文。他覺得,即使現在開始談補貼政策,也不代表會很快有結果。
目前,儲能技術領域所獲取的財政支持主要集中在研發和技術示范環節。此外,中央財政對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安排專項投資預算,在利用微電網解決無電地區供電時,儲能作為微電網的組成部分也可直接受益。
2017年5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通知,批復了28個新能源微網示范項目。通知明確微電網內部的新能源發電項目建成后按程序納入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補貼范圍,執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政策。但這一文件并沒有給予額外的中央財政補貼,而是鼓勵地方政府給予投資補貼或貼息支持等。
此外,結合能源局發布的《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部總經理吳輝分析,征求意見稿里提到將儲能納入可再生能源發展等專項基金的支持范圍,但并沒有提會對儲能給出專項預算,只是從其他盤子里挪一點過來。因此,他認為短期內看不到像針對電動汽車這樣的補貼。
“不用花多少錢”的價格政策
除了補貼,企業還建議制定相關的價格政策。在很多人眼里,價格政策是一個“不用政府花多少錢”的方法。
在用戶側,參與削峰填谷的企業希望峰谷電價差能夠拉大,從而增加儲能電站的套利空間。南都電源提出的政策建議是:對上儲能電站的用戶,在儲能充電時給予谷電電價優惠,提高谷電利用率。
根據南都電源年報,2016年南都電源已簽約儲能電站近1000mwh。儲能電站采用鉛炭電池,投資回收期根據項目在5-7年不等。南都電源的這些項目全都集中在江蘇省、北京市、上海市等峰谷電價差較大的區域。
對于發電側的儲能裝置,一家釩液流電池企業建議,參考抽水蓄能電價政策,針對電站合理投資部分,享有準許收益,并采取兩部制電價。
抽水蓄能電站是目前技術最成熟,應用最廣泛的大規模儲能技術。截止2016年4月,全國抽水蓄能電站機組容量為5032.5萬千瓦,運行容量2338.5萬千瓦,在建容量2694萬千瓦,而電化學儲能目前僅有幾百兆瓦。
2014年,國家發改委下達《關于完善抽水蓄能電站價格形成機制有關問題的通知》,提出電力市場形成前,抽水蓄能電站實行兩部制電價。兩部制電價中,容量電價主要體現抽水蓄能電站提供備用、調頻、調相和黑啟動等輔助服務價值,按照彌補抽水蓄能電站固定成本及準許收益的原則核定。電量電價主要體現抽水蓄能電站通過抽發電量實現的調峰填谷效益。電網企業向抽水蓄能電站提供的抽水電量,電價按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的75%執行。
不過抽水蓄能電站的價格政策也并非完美。2015年,國家能源局曾發布《華北華東區域抽水蓄能電站運營情況監管報告》,指出兩部制電價機制等措施仍需細化落實。這一報告認為,抽水蓄能電站的相關招標競價方式、電價測算方法、工作時間節點、各方職責等尚未明確,兩部制電價推進工作無實質性進展。
儲能技術在消納不穩定的可再生能源發電上一直被寄予厚望,但在目前的價格政策下,企業還顯得十分謹慎。在抽水蓄能電站之外,配合大規模風電光伏電站建設的儲能設施還是以示范項目為主。一家選擇在用戶側布局的儲能企業告訴eo,在發電側,并不是說建了儲能電站就能減少棄風棄光,還涉及政策、調度等方面的問題,對于企業來說,回報還很不確定。
此外,對于像做飛輪儲能產品的企業來說,補貼的意義可能并不大。按照持續時間并結合應用特性,儲能技術可分為功率型儲能和能量型儲能,飛輪儲能、超級電容器和超導磁儲能都屬于前者。功率型儲能功率密度大,可以在短時間內輸出大量能量,主要用于電能質量改善,而不同于抽水蓄能,電池儲能等可長時間儲存釋放電能的能量型儲能。
一家飛輪儲能企業的經理說:“我們當時是希望有調頻電價。”據了解,能源局關于調頻的價格政策已經有過草擬的版本,但在儲能企業看來還不太理想。
“慎重地發展這個行業”
2016年,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騙補情況得到整肅,多家新能源車企補貼資金被收回同時受到上億處罰,新的補貼政策從今年起實施。為電動汽車制造核心部件動力電池的企業也一同經歷了這場風波,例如國軒高科2017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下降5.68%,凈利潤同比下降34.02%,公司一季度報告分析認為,受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調整,公司客戶短期內訂單受到影響,營業收入同比有所下降。
在這樣的背景下,當再次面對補貼這個詞時,業內人士在期待的同時也保持著警惕。一家鉛炭電池企業的負責人表示:“補貼肯定是錦上添花的,但是儲能行業的發展不能依賴于補貼。所有的技術和產品都必須還原它的商品屬性,具備經濟性用戶才能接受這個產品。所以我們不要把用某些推手把這個行業推到了一個不可知的方向,我們要慎重地發展這個行業。”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秘書長劉勇認為,財政支持主要是起到杠桿的作用,并不是直接補貼到使企業盈利的程度,而是通過補貼來代表一種發展方向。對于騙補,劉勇表示,這還需要政府拿出更多的智慧。
還有一些人則跳出關于產業政策的紛爭,呼吁建立一個成熟的電力市場。華北電力大學教授王鵬表示,從現在的電力中長期交易逐步到現貨市場,電力價格將隨行就市,不同時段的價格差才能不斷放大,儲能行業更多的商業機遇在這里。
電力現貨市場能夠準確發現價格,被認為是成熟電力市場發展到高級階段的重要標志。在現貨市場中,儲能所提供的調頻、調峰、備用、容量保障等服務能通過市場機制獲得合理的經濟收益。
對于這一理想的遠景,一家電池企業的負責人說,長遠看電改當然是利好儲能行業的,但電改有自己的節奏。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中國儲能行業在“走出去”上格外積極。比亞迪目前已累計有132mw儲能產品應用于美國PJM調頻市場。南都電源也在4月發布公告,宣布與德國兩家公司簽署《儲能項目合作框架合同》,共同在德國建設、運營和出售用于一次調頻服務的儲能系統項目,初期建設總容量為50兆瓦,預計2018年底前完成全部項目建設。此外,還有協鑫集成,科陸電子,比亞迪等眾多企業在歐美和澳洲搶占戶用家庭儲能的市場。但目前這些項目在國內反而沒有商業化的土壤。如何讓這些產品“走出去”后又“走回來”,恐怕就不只是補貼這么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