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近日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的光伏發電相關數據,其中分布式裝機量大幅提升。不過近期多方預測稱,這種漲幅難以持續,尤其是2018年的增幅將大大低于2017年。因此,未來將可能是國內外高效電池的天下,因而多家公司都在擴大這部分產品的研發和產能。
2017年第一季度,全國光伏發電保持較快增長,新增裝機達到721萬千瓦,與2016年同期基本持平。細分市場看,集中式光伏電站為478萬千瓦,同比下降23%,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243萬千瓦,同比增長151%。由于分布式項目并沒有具體的國家相關指標,加上去年一些分布式項目結轉至今年春季,因此其新增裝機比例的提升也并不令人意外。
數據顯示,一季度光伏發電量214億千瓦時,同比增加80%。全國棄光限電約23億千瓦時。寧夏、甘肅棄光率大幅下降,分別為10%、19%;青海、陜西、內蒙古三省(區)的棄光率有所增加,分別為9%、11%、8%;新疆(含兵團)棄光率仍高達39%。從光伏發電裝機分布來看,中東部地區成為全國主要增長區域,新增裝機639萬千瓦,占全國新增裝機的89%。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發展繼續提速,主要集中于浙江、山東、安徽和江蘇四省。
而摩根士丹利的最新報告則預測,全球光伏市場在今明兩年的新增裝機需求均為67GW左右,相較2016年的72GW同比下降7%。下降的主要原因將是中國、日本和歐洲需求的下滑,增量主要來自于新興市場(如印度、拉美和中東等地)。
中來股份副總裁、中來光電總經理劉勇在今天接受記者采訪時則表示,“預計2017年的國內整體光伏需求將達30GW~34GW,但2018年確實將出現艱難局面。國內的電價補貼將減少、領跑者項目的準入門檻設置、企業本身的技術能力提高等因素,都會進一步促使光伏市場競爭的加劇。”
盡管2017年、2018年全球光伏增速將大幅放緩,然而據摩根士丹利的統計,光伏產業鏈各個環節的產能仍在以10%左右的增速在擴張,“因此我們預估,組件環節將面臨20%左右的價格降幅,相應的企業毛利率也會隨之下降。整體產業的整合會加速,領先者將從洗牌中得益。”
而在市場處于低速運行狀態時,更多企業正在選擇生產高效組件這條路。
目前,國內外的規模化高效N型電池供應商中,除中來股份之外,日本松下的N-SiHITN型硅太陽電池、美國SunpowerIBC結構N型硅太陽電池、英利的熊貓N型硅電池等都在生產中。中來光電的1.2GW產能已投產,剩余產能預計今年8月下線,2017年底產能完全釋放。Sunpower位于菲律賓的Fab4工廠也采用N型的單晶IBC電池技術,2017年預計達到350MW,加上此前該公司的Fab3廠的800MW產能,公司的整體產能約1.1GW,預計2017年該公司的資本支出將為1.2億美元。
天合光能副總裁兼全球銷售與市場負責人印榮方也對媒體透露,今年是天合“PERC雙核組件”的培育期,全球出貨量預計在300~500兆瓦之間,以后會大幅提高。而PERC雙核組件的產能沒有瓶頸,具備大規模制造的能力。而除了PERC技術基礎之下的N型及P型電池之外,HIT、黑硅及其他單晶等技術也都有不少的擁躉者,這些公司就包括隆基股份、協鑫集團等。
高效率的電池,具體效率表現如何?如今,松下、美國Sunpower產品的平均效率已達22%,英利熊貓電池實驗室效率20.7%,平均效率19.7%。劉勇也介紹到,中來的電池效率未來將達22%,并繼續突破22.5%,“我們已明確了到達這一效率的技術路線圖,其中之一是IBC技術,這就不僅僅是電池技術了,而是電池與另一種組件技術的結合,成本會更低。”
事實上,高效組件的優勢,首先體現為可以節省地租,BOS系統成本等。一個100兆瓦的項目,如果使用PERC技術為基礎的電池,建設階段可節省施工、支架、人工等各項成本約人民幣5000萬元。
但與此同時,這類組件本身的制造成本也應更低才可行,“站在工廠的角度來講,提高組件效率的話,電池及組件都能賣出一個好價格,也能滿足一些指標。但站在系統集成的角度而言,不論是組件還是其他配件,要提高的是效費比。因此產品本身的制造價格也不應太高。”上海環順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分析師薛天兵對此表示。
以IBC(叉指狀背接觸)電池為例,其P-N結和電極全部在背面,完全消除了前表面柵線的遮光,量產平均效率可達23%。但其制程復雜,成本高昂,幾乎為常規電池售價的兩倍,這也是為何人們更青睞于低成本的IBC技術。劉勇也表示,在制造成本上,由于雙面組件的銀漿消耗量也幾乎翻番,因此成本的增加主要來自于銀漿成本的上漲。但未來出現的新技術將會有效降低20%~40%的銀耗,這也將讓整體電池成本帶來進一步的下降空間,恰恰也是技術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
摩根士丹利也指出,回顧過去,上一輪波谷期,銀行已暫停了向大多數太陽能公司的貸款,“因而,我們所偏好的企業應有如下特征:更低的生產成本,更先進的技術路線、穩健的資產負債情況。”
2017年第一季度,全國光伏發電保持較快增長,新增裝機達到721萬千瓦,與2016年同期基本持平。細分市場看,集中式光伏電站為478萬千瓦,同比下降23%,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243萬千瓦,同比增長151%。由于分布式項目并沒有具體的國家相關指標,加上去年一些分布式項目結轉至今年春季,因此其新增裝機比例的提升也并不令人意外。
數據顯示,一季度光伏發電量214億千瓦時,同比增加80%。全國棄光限電約23億千瓦時。寧夏、甘肅棄光率大幅下降,分別為10%、19%;青海、陜西、內蒙古三省(區)的棄光率有所增加,分別為9%、11%、8%;新疆(含兵團)棄光率仍高達39%。從光伏發電裝機分布來看,中東部地區成為全國主要增長區域,新增裝機639萬千瓦,占全國新增裝機的89%。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發展繼續提速,主要集中于浙江、山東、安徽和江蘇四省。
而摩根士丹利的最新報告則預測,全球光伏市場在今明兩年的新增裝機需求均為67GW左右,相較2016年的72GW同比下降7%。下降的主要原因將是中國、日本和歐洲需求的下滑,增量主要來自于新興市場(如印度、拉美和中東等地)。
中來股份副總裁、中來光電總經理劉勇在今天接受記者采訪時則表示,“預計2017年的國內整體光伏需求將達30GW~34GW,但2018年確實將出現艱難局面。國內的電價補貼將減少、領跑者項目的準入門檻設置、企業本身的技術能力提高等因素,都會進一步促使光伏市場競爭的加劇。”
盡管2017年、2018年全球光伏增速將大幅放緩,然而據摩根士丹利的統計,光伏產業鏈各個環節的產能仍在以10%左右的增速在擴張,“因此我們預估,組件環節將面臨20%左右的價格降幅,相應的企業毛利率也會隨之下降。整體產業的整合會加速,領先者將從洗牌中得益。”
而在市場處于低速運行狀態時,更多企業正在選擇生產高效組件這條路。
目前,國內外的規模化高效N型電池供應商中,除中來股份之外,日本松下的N-SiHITN型硅太陽電池、美國SunpowerIBC結構N型硅太陽電池、英利的熊貓N型硅電池等都在生產中。中來光電的1.2GW產能已投產,剩余產能預計今年8月下線,2017年底產能完全釋放。Sunpower位于菲律賓的Fab4工廠也采用N型的單晶IBC電池技術,2017年預計達到350MW,加上此前該公司的Fab3廠的800MW產能,公司的整體產能約1.1GW,預計2017年該公司的資本支出將為1.2億美元。
天合光能副總裁兼全球銷售與市場負責人印榮方也對媒體透露,今年是天合“PERC雙核組件”的培育期,全球出貨量預計在300~500兆瓦之間,以后會大幅提高。而PERC雙核組件的產能沒有瓶頸,具備大規模制造的能力。而除了PERC技術基礎之下的N型及P型電池之外,HIT、黑硅及其他單晶等技術也都有不少的擁躉者,這些公司就包括隆基股份、協鑫集團等。
高效率的電池,具體效率表現如何?如今,松下、美國Sunpower產品的平均效率已達22%,英利熊貓電池實驗室效率20.7%,平均效率19.7%。劉勇也介紹到,中來的電池效率未來將達22%,并繼續突破22.5%,“我們已明確了到達這一效率的技術路線圖,其中之一是IBC技術,這就不僅僅是電池技術了,而是電池與另一種組件技術的結合,成本會更低。”
事實上,高效組件的優勢,首先體現為可以節省地租,BOS系統成本等。一個100兆瓦的項目,如果使用PERC技術為基礎的電池,建設階段可節省施工、支架、人工等各項成本約人民幣5000萬元。
但與此同時,這類組件本身的制造成本也應更低才可行,“站在工廠的角度來講,提高組件效率的話,電池及組件都能賣出一個好價格,也能滿足一些指標。但站在系統集成的角度而言,不論是組件還是其他配件,要提高的是效費比。因此產品本身的制造價格也不應太高。”上海環順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分析師薛天兵對此表示。
以IBC(叉指狀背接觸)電池為例,其P-N結和電極全部在背面,完全消除了前表面柵線的遮光,量產平均效率可達23%。但其制程復雜,成本高昂,幾乎為常規電池售價的兩倍,這也是為何人們更青睞于低成本的IBC技術。劉勇也表示,在制造成本上,由于雙面組件的銀漿消耗量也幾乎翻番,因此成本的增加主要來自于銀漿成本的上漲。但未來出現的新技術將會有效降低20%~40%的銀耗,這也將讓整體電池成本帶來進一步的下降空間,恰恰也是技術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
摩根士丹利也指出,回顧過去,上一輪波谷期,銀行已暫停了向大多數太陽能公司的貸款,“因而,我們所偏好的企業應有如下特征:更低的生產成本,更先進的技術路線、穩健的資產負債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