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風能儲量2.7億千瓦小時,占全國總儲量的1/5,居全國首位;全區(qū)年平均風速3.7米/秒,大部分地區(qū)年平均有效風能功率密度為150—200瓦/平方米。
內(nèi)蒙古位于季風區(qū)內(nèi),風向隨季節(jié)有明顯變化。冬季各地多西北風,春季風向以偏西方向居多,其他風向頻率也相對增多,夏季多偏南風,秋季偏西風較多。年平均風速在3米/秒以上,并自東向西逐漸增大。其中烏蘭察布市北部、錫林郭勒盟西部在5米/秒;大興安嶺林區(qū)、赤峰盆地、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烏蘭察布市陰山以南地區(qū)一般小于3米/秒;呼和浩特市為1.8米/秒。
各地全年風速≥3米/秒的起動風速日數(shù),呼倫貝爾市在180天以上,錫林郭勒盟在240天以上,烏蘭察布市北部為280天左右,赤峰市、通遼市在200天以上,巴彥淖爾市北部在260天以上,鄂爾多斯市在130天以上,呼和浩特市、包頭市、土默川平原、河套平原為70—80天。
全年理想風能日數(shù)≥8米/秒,分布特點是中部多,向東西兩側逐漸減少。內(nèi)蒙古各地全年風速達3—20米/秒的有效風速小時數(shù),呈自東向西逐漸增多的趨勢,其中大興安嶺林區(qū)為4000小時左右,烏蘭察布市南部、土默川平原、河套平原低于4000小時,大興安嶺以西、陰山以北、賀蘭山以西地區(qū),自東向西由5000小時增加至7000小時,赤峰市、通遼市中部為6000小時左右。
內(nèi)蒙古位于季風區(qū)內(nèi),風向隨季節(jié)有明顯變化。冬季各地多西北風,春季風向以偏西方向居多,其他風向頻率也相對增多,夏季多偏南風,秋季偏西風較多。年平均風速在3米/秒以上,并自東向西逐漸增大。其中烏蘭察布市北部、錫林郭勒盟西部在5米/秒;大興安嶺林區(qū)、赤峰盆地、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烏蘭察布市陰山以南地區(qū)一般小于3米/秒;呼和浩特市為1.8米/秒。
各地全年風速≥3米/秒的起動風速日數(shù),呼倫貝爾市在180天以上,錫林郭勒盟在240天以上,烏蘭察布市北部為280天左右,赤峰市、通遼市在200天以上,巴彥淖爾市北部在260天以上,鄂爾多斯市在130天以上,呼和浩特市、包頭市、土默川平原、河套平原為70—80天。
全年理想風能日數(shù)≥8米/秒,分布特點是中部多,向東西兩側逐漸減少。內(nèi)蒙古各地全年風速達3—20米/秒的有效風速小時數(shù),呈自東向西逐漸增多的趨勢,其中大興安嶺林區(qū)為4000小時左右,烏蘭察布市南部、土默川平原、河套平原低于4000小時,大興安嶺以西、陰山以北、賀蘭山以西地區(qū),自東向西由5000小時增加至7000小時,赤峰市、通遼市中部為6000小時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