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公路是一種新型公路,在承擔交通功能的同時可為當地提供電力,從而節省能源。
近日,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簡稱部公路院)在湖南長沙組織召開太陽能發電路面技術交流會,針對清潔能源公路現狀與發展趨勢、太陽能發電路面在國內外的應用現狀以及關鍵技術問題、未來發展趨勢等進行了交流。特邀部公路院高級工程師蔣海峰、楊勇、劉志強就太陽能公路的特點、現狀、發展方向進行介紹。
特點——能行車 能發電 能除冰
近年來,國內外對太陽能公路技術的應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太陽能發電路面技術和架空式太陽能光伏公路。
太陽能發電路面是將太陽能吸能板鋪設在現有瀝青混凝土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利用路面空間產生能源的一種新型路面結構形式。太陽能路面結構不僅具有公路行車功能,還具備實時為電動汽車無線充電、公路表面自動加熱除冰等功能,同時還可利用電池板上的LED燈提供交通信號和交通標線等交通管理信息。
太陽能發電路面由三層組成:最上層為半透明的保護層,用來保護內部元件,同時讓太陽光透過;中間層為太陽能電池,用來產生電力;最下層用來隔絕土壤濕氣,避免其影響電池內部線路。
太陽能發電路面設想在2006年由美國的一對科學家夫婦提出并開始研究,加拿大、法國等國也相繼展開研究。2014年,荷蘭建成世界首條太陽能電池板道路;2016年,法國建成世界首條太陽能發電公路。我國湖南長沙理工大學科研團隊從結構力學、光伏發電材料和路面功能設計等方面進行了初步研究,并派成員參與了加拿大太陽能發電路面的相關研究和示范實施工作。
架空式太陽能光伏公路充分利用公路路面上層立體空間,在公路行車路面的上方建設適當高度的太陽能光伏發電廊道,在產生電能的同時集公路線形誘導、輔助照明、智能監控等功能于一體,是新型的公路交通基礎設施。
截至2015年,世界最大單體太陽能光伏建筑一體化電站是位于江蘇南京江寧的光伏停車棚。該光伏停車棚年均發電量1120萬千瓦時,節約標準煤約1.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2.9萬噸。
目前,架空式太陽能光伏公路已經具備良好的研究與應用基礎,造價在可接受范圍內。對于架空式太陽能光伏公路,現階段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光伏發電廊道支撐結構、發電集電新工藝、設計設置方法和智慧化公路服務應用擴展方面。
現狀——技術和性價比需提高
太陽能發電路面代表了未來道路技術的發展方向。然而,目前該種路面造價高,對表層透光層的承載能力、耐久性、行車抗滑性以及透光性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技術要求。
目前,太陽能發電路面技術在國內外大都處于試驗室研發階段,尚存在大量關鍵核心技術問題急需攻關。舉例來說,太陽能發電路面換能材料不僅需要具有高效率的發電性能,更要有較好的路用性能,以確保路面的耐久性和行車安全。當前太陽能發電路面材料的發電性能和路用性能仍存在矛盾,需要研究解決。
從經濟效益說,太陽能發電路面材料價格較高,初期投入成本大。另外,其能量收集效能和轉換效率目前還不高,尚需在材料選擇、系統構型、電路設計等方面加強研究,以提高其總體經濟效益,為推廣應用奠定基礎。
架空式太陽能光伏公路的核心技術是光伏發電,相對成熟,國內外均有大范圍使用光伏發電的工程。但是,在公路行車路面上方安裝光伏發電廊道,需要采用大量復雜的監控系統以保證公路系統健康安全運行,目前還沒有應用案例。同時,架空式太陽能光伏公路的運營、維護和管理對公路現有的養護維修模式和成本有較大影響。因此,將光伏發電廊道作為公路基礎設施布設于公路路面上方,其適用性、可行性以及性價比等還需要進行研究論證。
方向——攻克技術難題開展示范應用
太陽能發電路面與架空式太陽能光伏發電廊道是公路發展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革命性創新技術,是綠色能源與道路交通技術交叉發展的前沿方向。下一步,應繼續密切關注國內外太陽能發電路面與架空式太陽能光伏公路的研究進展和應用情況,多方爭取科技資源,組織團隊開展深入專題研究,提高相關技術成熟度,使我國太陽能發電路面與架空式太陽能光伏公路技術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今后,我國應分階段做好太陽能發電路面與架空式太陽能光伏公路的研究、建設。
近期,應系統總結研究太陽能公路在國內外的技術現狀和應用情況,在此基礎上,系統梳理我國需攻克的關鍵技術問題。
中期,應重點研發太陽能發電路面新材料、新工藝,進行關鍵技術研發、路面設計及施工;解決光伏發電廊道結構設計和支撐結構可靠性設計等關鍵技術難題,形成太陽能公路建設成套技術、產品、施工工藝和裝備等。
遠期,應開展示范應用,解決太陽能公路運行監測、養護管理、安全保障等技術難題,并研究基于太陽能公路的交通出行智慧服務技術體系,如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路面融冰融雪技術、太陽能主動發光標志標線等,形成太陽能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和運行服務技術體系。
美國:最先提出太陽能發電路面設想
用太陽能板代替傳統瀝青來建造太陽能公路的設想,最早由美國的一對科學家夫婦在2006年提出。2009年,在美國聯邦公路局的資金支持下,他們研制出由相互咬合的六邊形鋼化玻璃面板組成的太陽能路面材料。玻璃面板中嵌有光伏電池板,能利用太陽能發電。
2016年6月,美國密蘇里州交通運輸部門發布計劃,將在66號公路鋪設一段可以利用太陽能發電的測試路面。鋪設這條公路的每塊地磚都內置了太陽能電池、LED照明、加熱元件和強度足夠支撐一輛卡車重量的鋼化玻璃。這些特制的地磚除了能為電網補充電力,還能在雨雪天氣時通過內置加熱裝置快速蒸發路面雨雪。
荷蘭:建成世界首條太陽能發電道路
2014年,荷蘭北部城市克羅曼尼建成了世界首條太陽能電池板自行車道,總長度約70米。該道路在水泥板里嵌入了晶體硅太陽能電池板,可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并輸送給電網,為路燈、交通信號燈和附近民宅供電。該路面表層是可起到保護作用的玻璃,可承受12噸重的消防車。
荷蘭工程師們稱,這條太陽能電池板道路每平方米每年可發電70千瓦時,整條道路的年發電量可滿足一戶家庭的全年用電。
日本:建成5000平方米光伏發電棚
2016年,日本完成了車棚型百萬光伏電站的建設。整個光伏發電棚面積約5000平方米,輸出功率約為1.1兆瓦。
該光伏發電棚以相對較少的基礎支撐較多數量的電池板,而且以大面積陣列承受風力,因此基礎工程規模較大,現場打混凝土基礎較費時間。鑒于此,日本采取了在工廠里用模板打好混凝土,制作預制基礎,然后運到發電站的方法。
光伏發電棚使得夏季車內溫度不易升高,冬季下雪時路面不會積雪。
近日,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簡稱部公路院)在湖南長沙組織召開太陽能發電路面技術交流會,針對清潔能源公路現狀與發展趨勢、太陽能發電路面在國內外的應用現狀以及關鍵技術問題、未來發展趨勢等進行了交流。特邀部公路院高級工程師蔣海峰、楊勇、劉志強就太陽能公路的特點、現狀、發展方向進行介紹。
江蘇南京太陽能光伏停車棚
特點——能行車 能發電 能除冰
近年來,國內外對太陽能公路技術的應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太陽能發電路面技術和架空式太陽能光伏公路。
太陽能發電路面是將太陽能吸能板鋪設在現有瀝青混凝土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利用路面空間產生能源的一種新型路面結構形式。太陽能路面結構不僅具有公路行車功能,還具備實時為電動汽車無線充電、公路表面自動加熱除冰等功能,同時還可利用電池板上的LED燈提供交通信號和交通標線等交通管理信息。
太陽能發電路面由三層組成:最上層為半透明的保護層,用來保護內部元件,同時讓太陽光透過;中間層為太陽能電池,用來產生電力;最下層用來隔絕土壤濕氣,避免其影響電池內部線路。
太陽能發電路面設想在2006年由美國的一對科學家夫婦提出并開始研究,加拿大、法國等國也相繼展開研究。2014年,荷蘭建成世界首條太陽能電池板道路;2016年,法國建成世界首條太陽能發電公路。我國湖南長沙理工大學科研團隊從結構力學、光伏發電材料和路面功能設計等方面進行了初步研究,并派成員參與了加拿大太陽能發電路面的相關研究和示范實施工作。
架空式太陽能光伏公路充分利用公路路面上層立體空間,在公路行車路面的上方建設適當高度的太陽能光伏發電廊道,在產生電能的同時集公路線形誘導、輔助照明、智能監控等功能于一體,是新型的公路交通基礎設施。
截至2015年,世界最大單體太陽能光伏建筑一體化電站是位于江蘇南京江寧的光伏停車棚。該光伏停車棚年均發電量1120萬千瓦時,節約標準煤約1.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2.9萬噸。
目前,架空式太陽能光伏公路已經具備良好的研究與應用基礎,造價在可接受范圍內。對于架空式太陽能光伏公路,現階段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光伏發電廊道支撐結構、發電集電新工藝、設計設置方法和智慧化公路服務應用擴展方面。
美國太陽能發電路面材料
現狀——技術和性價比需提高
太陽能發電路面代表了未來道路技術的發展方向。然而,目前該種路面造價高,對表層透光層的承載能力、耐久性、行車抗滑性以及透光性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技術要求。
目前,太陽能發電路面技術在國內外大都處于試驗室研發階段,尚存在大量關鍵核心技術問題急需攻關。舉例來說,太陽能發電路面換能材料不僅需要具有高效率的發電性能,更要有較好的路用性能,以確保路面的耐久性和行車安全。當前太陽能發電路面材料的發電性能和路用性能仍存在矛盾,需要研究解決。
從經濟效益說,太陽能發電路面材料價格較高,初期投入成本大。另外,其能量收集效能和轉換效率目前還不高,尚需在材料選擇、系統構型、電路設計等方面加強研究,以提高其總體經濟效益,為推廣應用奠定基礎。
架空式太陽能光伏公路的核心技術是光伏發電,相對成熟,國內外均有大范圍使用光伏發電的工程。但是,在公路行車路面上方安裝光伏發電廊道,需要采用大量復雜的監控系統以保證公路系統健康安全運行,目前還沒有應用案例。同時,架空式太陽能光伏公路的運營、維護和管理對公路現有的養護維修模式和成本有較大影響。因此,將光伏發電廊道作為公路基礎設施布設于公路路面上方,其適用性、可行性以及性價比等還需要進行研究論證。
方向——攻克技術難題開展示范應用
太陽能發電路面與架空式太陽能光伏發電廊道是公路發展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革命性創新技術,是綠色能源與道路交通技術交叉發展的前沿方向。下一步,應繼續密切關注國內外太陽能發電路面與架空式太陽能光伏公路的研究進展和應用情況,多方爭取科技資源,組織團隊開展深入專題研究,提高相關技術成熟度,使我國太陽能發電路面與架空式太陽能光伏公路技術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今后,我國應分階段做好太陽能發電路面與架空式太陽能光伏公路的研究、建設。
近期,應系統總結研究太陽能公路在國內外的技術現狀和應用情況,在此基礎上,系統梳理我國需攻克的關鍵技術問題。
中期,應重點研發太陽能發電路面新材料、新工藝,進行關鍵技術研發、路面設計及施工;解決光伏發電廊道結構設計和支撐結構可靠性設計等關鍵技術難題,形成太陽能公路建設成套技術、產品、施工工藝和裝備等。
遠期,應開展示范應用,解決太陽能公路運行監測、養護管理、安全保障等技術難題,并研究基于太陽能公路的交通出行智慧服務技術體系,如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路面融冰融雪技術、太陽能主動發光標志標線等,形成太陽能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和運行服務技術體系。
美國:最先提出太陽能發電路面設想
用太陽能板代替傳統瀝青來建造太陽能公路的設想,最早由美國的一對科學家夫婦在2006年提出。2009年,在美國聯邦公路局的資金支持下,他們研制出由相互咬合的六邊形鋼化玻璃面板組成的太陽能路面材料。玻璃面板中嵌有光伏電池板,能利用太陽能發電。
2016年6月,美國密蘇里州交通運輸部門發布計劃,將在66號公路鋪設一段可以利用太陽能發電的測試路面。鋪設這條公路的每塊地磚都內置了太陽能電池、LED照明、加熱元件和強度足夠支撐一輛卡車重量的鋼化玻璃。這些特制的地磚除了能為電網補充電力,還能在雨雪天氣時通過內置加熱裝置快速蒸發路面雨雪。
荷蘭:建成世界首條太陽能發電道路
2014年,荷蘭北部城市克羅曼尼建成了世界首條太陽能電池板自行車道,總長度約70米。該道路在水泥板里嵌入了晶體硅太陽能電池板,可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并輸送給電網,為路燈、交通信號燈和附近民宅供電。該路面表層是可起到保護作用的玻璃,可承受12噸重的消防車。
荷蘭工程師們稱,這條太陽能電池板道路每平方米每年可發電70千瓦時,整條道路的年發電量可滿足一戶家庭的全年用電。
日本:建成5000平方米光伏發電棚
2016年,日本完成了車棚型百萬光伏電站的建設。整個光伏發電棚面積約5000平方米,輸出功率約為1.1兆瓦。
該光伏發電棚以相對較少的基礎支撐較多數量的電池板,而且以大面積陣列承受風力,因此基礎工程規模較大,現場打混凝土基礎較費時間。鑒于此,日本采取了在工廠里用模板打好混凝土,制作預制基礎,然后運到發電站的方法。
光伏發電棚使得夏季車內溫度不易升高,冬季下雪時路面不會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