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光伏行業深入發展,“以價取勝”逐漸被“以質取勝”代替。業主和EPC單位都對光伏產品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制造企業自身,也把質量擺在了更重要的位置。
畢竟,如果光伏設備質量不達標,系統使用壽命不足25年,度電成本將成倍增加,項目收益也無從保障。
但質量與成本的平衡,該如何掌握?眾多技術路線,哪些更具市場競爭力?想實現平價上網,我們還要做哪些工作?
2017年3月13至14日,由德國萊茵TÜV(以下簡稱:“TÜV萊茵”)主辦的“質勝中國”2017光伏盛典暨“質勝中國優勝獎”頒獎典禮在江蘇無錫隆重舉行。其間,索比光伏網對上海航天機電CTO張忠衛博士進行了獨家專訪,聽聽他對中國光伏行業的走勢判斷。
近幾年哪種技術路線更具競爭力?
在2016年領跑者項目中,陽泉、芮城、包頭三大基地以招標文件的形式規定,組件轉化率達到領跑者指標(單晶17%、多晶16.5%)得5分,采用PERC、黑硅、N型雙面、IBC、HIT等技術可增加3分,濟寧、新泰、兩淮基地在此基礎上還將MWT技術列入加分條件。
這么多技術路線,未來競爭力究竟如何?誰能一騎絕塵?
張忠衛博士選擇了PERC和N型雙面發電PERT電池。
在他看來,評價技術路線的優劣,一是看階段性的市場需求;二是看產品性價比,三是看資源利用率。中國光伏行業發展多年,老牌企業都擁有大量產線,如果整體替換為IBC等新型電池,原有設備難以迅速折現。相比之下,PERC和雙面發電PERT電池,增加的工序和設備較少,企業可以在不浪費原有產線的基礎上快速升級,制造更為高效的電池和組件。
當然,他也沒有否定其他技術路線。
“對于新建企業,建設HIT雙面電池產線是可行的,但必須進一步降低設備成本、ITO靶材和銀漿的消耗;無主柵電池、MBB組件技術也可以增加正面電流、組件功率,有效降低銀漿消耗。”張忠衛博士表示,航天機電的16柵MBB組件采用全自動焊接,質量穩定,沒有漏電流問題,不易產生熱斑;MWT電池可以增加正面電流,提高效率,但需進一步降低漏電流,降低組裝成本。
光伏成本怎么降,才能實現平價上網?
在國家能源局“將關注點由千瓦(裝機量)轉移到千瓦時(發電量)”的號召下,光伏行業也開始由看重初裝成本轉移到看重度電成本,投資企業紛紛按照自己的光伏系統全生命周期度電成本計算公式,作為競價上網的依據,同時對生產企業提出更高的要求。
平價上網可以說是光伏人的共同目標,具體而言,組件成本、BOS成本的降低是其中的關鍵。張忠衛博士介紹,組件成本可以分為三部分,材料成本、工藝成本(運營成本)和管理成本。其中,硅材料成本的下降空間最值得挖掘。
“非硅材料下降空間很有限,尤其是金屬材料的漲、跌難以預料(貴金屬更是經常不跌反漲),只有通過技術手段,降低硅材料成本和工藝成本,才能讓組件價格最終降到2元以下,實現平價上網目標。”張忠衛指出,單晶硅片厚度降低到100微米且保持較低碎片率是可能的;多晶也在通過金剛線切割技術降低硅片成本(但多晶硅片厚度小于170微米可能會帶來碎片率的明顯上升);未來高純硅顆粒料等批產技術的出現,會明顯降低硅料成本,從而帶來電池、組件成本的進一步降低。此外,在保證產品可靠性的前提下,從工藝端科學地降低材料單耗是持續要做的工作。“一定要通過技術手段而不是偷工減料!”他強調。
此外,組件研發、制造都是為系統服務的,一定要以提高系統發電效率和降低度電成本出發,提升組件單位面積功率和發電量,降低BOS成本,做到全產業鏈性價比最優化。張忠衛博士舉例說,如果采用1500V組件,價格可能比普通組件略有提升,但系統成本反而降低了約0.15元/W,這是值得的。
與時俱進,讓制造企業與投資企業實現雙贏
談到第三方檢測認證,張忠衛博士的話匣子徹底打開。他提出,希望第三方檢測機構能堅守公正,與時俱進,制訂符合行業發展規律的最新標準。同時他表示,希望在第三方的幫助下,讓制造企業與投資企業實現共贏。
據悉,當前已有航天機電等多家企業生產雙面發電電池及組件,但全球范圍(包含IEC)至今仍沒有相關檢測認證標準。張忠衛博士呼吁TÜV萊茵等權威認證機構牽頭,制訂相關聯盟標準或行業標準,方便產品驗收。他特別強調,雙面電池標準應考慮正背面發電綜合效率,而不是單獨計算所謂的正面功率和背面功率,這樣既不科學,又對雙面電池產品的銷售不利。
在IRR的壓力下,終端投資商對生產企業的要求越來越嚴苛,張忠衛博士認為,這樣會破壞二者的平衡。他指出,PV系統質量的概念包括設計質量、工程質量和零部件材料質量,目前零部件質量問題占電站故障原因的60%左右,如果一味強調電站投資收益率,拼命壓低產品價格,最終很可能會導致零部件制造企業偷工減料,60%的比例就會上升到80%甚至90%,發電量難以保證,最終損失的還是終端投資企業的利益。在他看來,第三方認證機構在“挑毛病”的同時,應幫助制造企業實現合理利潤,平衡產業鏈,實現共贏。“如果資本都去投電站,沒人投生產企業,到時候生產物資、設備、產品價格上漲,終端投資方的IRR如何實現?”
畢竟,如果光伏設備質量不達標,系統使用壽命不足25年,度電成本將成倍增加,項目收益也無從保障。
但質量與成本的平衡,該如何掌握?眾多技術路線,哪些更具市場競爭力?想實現平價上網,我們還要做哪些工作?
2017年3月13至14日,由德國萊茵TÜV(以下簡稱:“TÜV萊茵”)主辦的“質勝中國”2017光伏盛典暨“質勝中國優勝獎”頒獎典禮在江蘇無錫隆重舉行。其間,索比光伏網對上海航天機電CTO張忠衛博士進行了獨家專訪,聽聽他對中國光伏行業的走勢判斷。
近幾年哪種技術路線更具競爭力?
在2016年領跑者項目中,陽泉、芮城、包頭三大基地以招標文件的形式規定,組件轉化率達到領跑者指標(單晶17%、多晶16.5%)得5分,采用PERC、黑硅、N型雙面、IBC、HIT等技術可增加3分,濟寧、新泰、兩淮基地在此基礎上還將MWT技術列入加分條件。
這么多技術路線,未來競爭力究竟如何?誰能一騎絕塵?
張忠衛博士選擇了PERC和N型雙面發電PERT電池。
在他看來,評價技術路線的優劣,一是看階段性的市場需求;二是看產品性價比,三是看資源利用率。中國光伏行業發展多年,老牌企業都擁有大量產線,如果整體替換為IBC等新型電池,原有設備難以迅速折現。相比之下,PERC和雙面發電PERT電池,增加的工序和設備較少,企業可以在不浪費原有產線的基礎上快速升級,制造更為高效的電池和組件。
當然,他也沒有否定其他技術路線。
“對于新建企業,建設HIT雙面電池產線是可行的,但必須進一步降低設備成本、ITO靶材和銀漿的消耗;無主柵電池、MBB組件技術也可以增加正面電流、組件功率,有效降低銀漿消耗。”張忠衛博士表示,航天機電的16柵MBB組件采用全自動焊接,質量穩定,沒有漏電流問題,不易產生熱斑;MWT電池可以增加正面電流,提高效率,但需進一步降低漏電流,降低組裝成本。
光伏成本怎么降,才能實現平價上網?
在國家能源局“將關注點由千瓦(裝機量)轉移到千瓦時(發電量)”的號召下,光伏行業也開始由看重初裝成本轉移到看重度電成本,投資企業紛紛按照自己的光伏系統全生命周期度電成本計算公式,作為競價上網的依據,同時對生產企業提出更高的要求。
平價上網可以說是光伏人的共同目標,具體而言,組件成本、BOS成本的降低是其中的關鍵。張忠衛博士介紹,組件成本可以分為三部分,材料成本、工藝成本(運營成本)和管理成本。其中,硅材料成本的下降空間最值得挖掘。
“非硅材料下降空間很有限,尤其是金屬材料的漲、跌難以預料(貴金屬更是經常不跌反漲),只有通過技術手段,降低硅材料成本和工藝成本,才能讓組件價格最終降到2元以下,實現平價上網目標。”張忠衛指出,單晶硅片厚度降低到100微米且保持較低碎片率是可能的;多晶也在通過金剛線切割技術降低硅片成本(但多晶硅片厚度小于170微米可能會帶來碎片率的明顯上升);未來高純硅顆粒料等批產技術的出現,會明顯降低硅料成本,從而帶來電池、組件成本的進一步降低。此外,在保證產品可靠性的前提下,從工藝端科學地降低材料單耗是持續要做的工作。“一定要通過技術手段而不是偷工減料!”他強調。
此外,組件研發、制造都是為系統服務的,一定要以提高系統發電效率和降低度電成本出發,提升組件單位面積功率和發電量,降低BOS成本,做到全產業鏈性價比最優化。張忠衛博士舉例說,如果采用1500V組件,價格可能比普通組件略有提升,但系統成本反而降低了約0.15元/W,這是值得的。
與時俱進,讓制造企業與投資企業實現雙贏
談到第三方檢測認證,張忠衛博士的話匣子徹底打開。他提出,希望第三方檢測機構能堅守公正,與時俱進,制訂符合行業發展規律的最新標準。同時他表示,希望在第三方的幫助下,讓制造企業與投資企業實現共贏。
據悉,當前已有航天機電等多家企業生產雙面發電電池及組件,但全球范圍(包含IEC)至今仍沒有相關檢測認證標準。張忠衛博士呼吁TÜV萊茵等權威認證機構牽頭,制訂相關聯盟標準或行業標準,方便產品驗收。他特別強調,雙面電池標準應考慮正背面發電綜合效率,而不是單獨計算所謂的正面功率和背面功率,這樣既不科學,又對雙面電池產品的銷售不利。
在IRR的壓力下,終端投資商對生產企業的要求越來越嚴苛,張忠衛博士認為,這樣會破壞二者的平衡。他指出,PV系統質量的概念包括設計質量、工程質量和零部件材料質量,目前零部件質量問題占電站故障原因的60%左右,如果一味強調電站投資收益率,拼命壓低產品價格,最終很可能會導致零部件制造企業偷工減料,60%的比例就會上升到80%甚至90%,發電量難以保證,最終損失的還是終端投資企業的利益。在他看來,第三方認證機構在“挑毛病”的同時,應幫助制造企業實現合理利潤,平衡產業鏈,實現共贏。“如果資本都去投電站,沒人投生產企業,到時候生產物資、設備、產品價格上漲,終端投資方的IRR如何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