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業發展模式不斷發生變化,從以前的搶占規模變為修煉內功,2017年光伏行業前景值得期待。
在政策扶持下,我國光伏產業近年來發展持續向好,新增裝機量連續4年居全球首位;但也暴露出補貼缺口逐年擴大、難以維系的短板。
光伏產業步入健康發展階段
近期,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發布《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路線圖(2016年版)》預測,2016至2020年間全球光伏市場將以9%的復合增長率繼續擴大市場規模;2017年,中國預計新增裝機量可達到20吉瓦至30吉瓦,繼續領跑世界光伏產業。中國光伏產業正步入健康發展階段。業內人士預計,光伏發電潛在市場應用規模將超萬億元。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認為,光伏制造業的規模在持續擴大,成本在持續下降,技術在不斷進步,市場布局逐步趨于合理,產業前景可期。
發展光伏產業,對于調整能源結構、緩解環境保護壓力、實現經濟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介紹,在全球光伏產業市場中,中國占比約28%,硅片、電池片、組件產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前列。
光伏產業亟待技術創新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0年中國太陽能光伏發電行業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在光伏產業“火爆”表象的背后,補貼拖欠、棄光限電等問題卻成為產業頭頂的一片“陰霾”,制約產業發展。
我國對可再生能源發電實行標桿電價,高于當地脫硫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的部分,通過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解決。目前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標準為0.019元/千瓦時,無法覆蓋補貼需求,導致缺口嚴重。而且,在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情況下,提高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的難度極大。
另一大隱憂就是新能源消納困境,在全國電力過剩大背景下,去年太陽能發電限電范圍進一步擴大。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棄光電量為74億千瓦時,棄光率達10%以上。預計2017年消納難題不會有大的改觀,反而會隨著光伏裝機量增加日益凸顯。
面對挑戰,光伏業必須未雨綢繆。不斷推動成本下降,獲取更有利于與傳統能源競爭的電價是唯一出路,技術創新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分布式光伏成市場“寵兒”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預測,2017年中國光伏市場將呈現先緊后松態勢,前三季度緊,四季度較松,在普通項目、領跑技術基地、光伏扶貧、增補指標、分布式光伏等因素驅動下,新增裝機容量約為20吉瓦至30吉瓦。其中分布式光伏及多元化光伏應用將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分布式光伏具有就地消納的顯著優點,是太陽能利用的最佳方式。自2016年以來,隨著“三北”地區棄光加劇,分布式光伏發電呈現高速增長態勢。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量較2015年激增200%。在政策引導下,2017年這種發展趨勢還將延續。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的通知,2017年1月1日起,我國一至三類資源區新建光伏電站的標桿上網電價分別調整為每千瓦時0.65元、0.75元、0.85元,比2016年下調0.15元、0.13元、0.13元,分布式光伏項目依然保持每千瓦時0.42元電價。
為推動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近日分別與5個省份簽署協議,合計將投資6522億元。同時,為配合國家光伏扶貧措施,南網目標在2020年達成新能源100%并網、貧困村落電力覆蓋率100%的目標。改造后的電網將大幅提高農村輸電電壓,提升農村電網的可靠性與輸電能力,直接有助光伏扶貧和分布式光伏發展。
國家開發銀行評審一局處長劉宏波透露,該行2017年金融扶持的重要領域是分布式光伏及“光伏+”應用、光伏“領跑者”示范基地、光伏扶貧、光伏發電走出去、新能源微電網、多能互補等。
光伏行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光伏企業需要不斷調整自身的發展策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在政策扶持下,我國光伏產業近年來發展持續向好,新增裝機量連續4年居全球首位;但也暴露出補貼缺口逐年擴大、難以維系的短板。
光伏產業步入健康發展階段
近期,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發布《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路線圖(2016年版)》預測,2016至2020年間全球光伏市場將以9%的復合增長率繼續擴大市場規模;2017年,中國預計新增裝機量可達到20吉瓦至30吉瓦,繼續領跑世界光伏產業。中國光伏產業正步入健康發展階段。業內人士預計,光伏發電潛在市場應用規模將超萬億元。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認為,光伏制造業的規模在持續擴大,成本在持續下降,技術在不斷進步,市場布局逐步趨于合理,產業前景可期。
發展光伏產業,對于調整能源結構、緩解環境保護壓力、實現經濟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介紹,在全球光伏產業市場中,中國占比約28%,硅片、電池片、組件產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前列。
光伏產業亟待技術創新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0年中國太陽能光伏發電行業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在光伏產業“火爆”表象的背后,補貼拖欠、棄光限電等問題卻成為產業頭頂的一片“陰霾”,制約產業發展。
我國對可再生能源發電實行標桿電價,高于當地脫硫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的部分,通過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解決。目前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標準為0.019元/千瓦時,無法覆蓋補貼需求,導致缺口嚴重。而且,在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情況下,提高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的難度極大。
另一大隱憂就是新能源消納困境,在全國電力過剩大背景下,去年太陽能發電限電范圍進一步擴大。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棄光電量為74億千瓦時,棄光率達10%以上。預計2017年消納難題不會有大的改觀,反而會隨著光伏裝機量增加日益凸顯。
面對挑戰,光伏業必須未雨綢繆。不斷推動成本下降,獲取更有利于與傳統能源競爭的電價是唯一出路,技術創新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分布式光伏成市場“寵兒”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預測,2017年中國光伏市場將呈現先緊后松態勢,前三季度緊,四季度較松,在普通項目、領跑技術基地、光伏扶貧、增補指標、分布式光伏等因素驅動下,新增裝機容量約為20吉瓦至30吉瓦。其中分布式光伏及多元化光伏應用將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分布式光伏具有就地消納的顯著優點,是太陽能利用的最佳方式。自2016年以來,隨著“三北”地區棄光加劇,分布式光伏發電呈現高速增長態勢。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量較2015年激增200%。在政策引導下,2017年這種發展趨勢還將延續。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的通知,2017年1月1日起,我國一至三類資源區新建光伏電站的標桿上網電價分別調整為每千瓦時0.65元、0.75元、0.85元,比2016年下調0.15元、0.13元、0.13元,分布式光伏項目依然保持每千瓦時0.42元電價。
為推動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近日分別與5個省份簽署協議,合計將投資6522億元。同時,為配合國家光伏扶貧措施,南網目標在2020年達成新能源100%并網、貧困村落電力覆蓋率100%的目標。改造后的電網將大幅提高農村輸電電壓,提升農村電網的可靠性與輸電能力,直接有助光伏扶貧和分布式光伏發展。
國家開發銀行評審一局處長劉宏波透露,該行2017年金融扶持的重要領域是分布式光伏及“光伏+”應用、光伏“領跑者”示范基地、光伏扶貧、光伏發電走出去、新能源微電網、多能互補等。
光伏行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光伏企業需要不斷調整自身的發展策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