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板上部可利用陽光進行發電,光伏板下部可以進行喜陰農作物種植。”3月6日,宜城市同景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小明高興地告訴筆者,這種土地立體開發利用模式,使一畝地的年收入在3萬元以上,可以使農田產出效益成倍增長。目前,這種模式是湖北省內首次成功應用,其效果也得到湖北省能源局專家的充分肯定。
王集鎮同景“農光互補”設施農業光伏地面電站位于該鎮觀音村,是湖北省“農光互補”光伏示范電站,項目總投資10億元,總占地面積3000畝。這種“農光互補”項目既可以發電,也可以不改變農用土地性質繼續發展農業生產,同時還不影響土地開展現代化機械作業。
光伏地面電站項目運行后,不僅解決了當地1000多名農民的就業問題,還帶動了周邊500余農戶發展現代農業,極大地提高了土地資源綜合利用率。
據鄭小明介紹,在項目落地前,觀音村的650畝地以種植大白菜、油菜、花生以及小麥為主,一畝地的年收入在3000元左右。光伏電站建成后,這些土地的農業種植只需按同景總部提供的甘藍、花卉、名貴中藥材及大棚果蔬等種植計劃實施,一畝地的年收入可達到1.5萬元以上,再加上光伏板發電的收入,一畝地一年的收入可達5萬元以上。
該鎮黨委書記張小艷說,同景新能源有限公司目前在該鎮吸納了50名精準扶貧對象和100多名土地流轉大戶,人均年收入可達2.5萬元以上。還有季節性用工,每年可達8000個之多,真正實現了土地的“立體產出”,給精準扶貧工作拓展出了一條新路子。
王集鎮同景“農光互補”設施農業光伏地面電站位于該鎮觀音村,是湖北省“農光互補”光伏示范電站,項目總投資10億元,總占地面積3000畝。這種“農光互補”項目既可以發電,也可以不改變農用土地性質繼續發展農業生產,同時還不影響土地開展現代化機械作業。
光伏地面電站項目運行后,不僅解決了當地1000多名農民的就業問題,還帶動了周邊500余農戶發展現代農業,極大地提高了土地資源綜合利用率。
據鄭小明介紹,在項目落地前,觀音村的650畝地以種植大白菜、油菜、花生以及小麥為主,一畝地的年收入在3000元左右。光伏電站建成后,這些土地的農業種植只需按同景總部提供的甘藍、花卉、名貴中藥材及大棚果蔬等種植計劃實施,一畝地的年收入可達到1.5萬元以上,再加上光伏板發電的收入,一畝地一年的收入可達5萬元以上。
該鎮黨委書記張小艷說,同景新能源有限公司目前在該鎮吸納了50名精準扶貧對象和100多名土地流轉大戶,人均年收入可達2.5萬元以上。還有季節性用工,每年可達8000個之多,真正實現了土地的“立體產出”,給精準扶貧工作拓展出了一條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