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停牌的昔日光伏第一股——漢能薄膜發電終于有了轉機。香港證監會1月23日發布了對漢能調查的最新進展并提出兩項復牌條件,其中包括取消漢能薄膜發電前主席李河君在內的5位董事資格,同時要求披露公司、活動、業務、資產、負債、財務表現及前景的詳細資料。根據漢能薄膜發電(簡稱漢能)1月23日晚發布的公告,公司有意答應香港證監會的這兩項條件。
漢能方面1月24日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李河君先生作為漢能的股東,將繼續依法享有相關權益。
港證監稱李河君未對關聯交易提出質疑
香港證監會發布公告稱,其當日在香港原訟法庭展開法律程序,申請法庭對漢能前主席李河君等5人作出取消董事資格令。同時還尋求法庭頒令,要求李河君令漢能的母公司——漢能控股及其聯屬公司,根據多份銷售合同,支付漢能的所有未償付應收款項,并要求李河君簽立一份付款擔保。
香港證監會表示,5名董事沒有對漢能薄膜發電長期執行的業務模式提出質疑。這種業務模式主要是指漢能薄膜發電向關聯方漢能控股及其聯屬公司銷售太陽能電池板生產系統,將其作為其主要收入來源。簡而言之,就是漢能的業績長期依賴關聯交易。
長期以來,關聯交易容易滋生財務造假嫌疑,損害股東利益,故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證監部門都普遍要求上市公司削減乃至規避關聯交易。
2015年5月20日上午,漢能薄膜發電股價突然大幅下跌,不到半小時內暴跌47%,而后緊急停牌,股價數字停留在3.91港元。
2015年5月28日,香港證監會宣布就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的事務進行調查。同年7月15日,港交所宣布應香港證監會指令,對漢能薄膜發電股份強制停牌。
漢能表示服從港證監決定
香港證監會就漢能復牌提出兩項要求:第一,包括李河君在內的5名董事同意不會就有關法律程序和香港證監會申請取消他們的董事資格提出抗辯;第二,漢能須刊登一份披露文件,當中須提供有關該公司、活動、業務、資產、負債、財務表現及前景的詳細資料,以澄清導致香港證監會暫停漢能股票買賣的疑慮。
其中第一條備受外界關注。根據香港《證券及期貨條例》第214條,取消某人擔任董事的資格,或飭令某人不得直接或間接參與任何法團的管理,最長15年。這意味著李河君可能將最長15年不得直接或間接參與公司管理。
漢能對此選擇了服從。其23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李河君及四名董事沒有作出抗辯的打算;公司正在準備披露文件,公司已委聘財務顧問對集團進行盡職調查,委聘核數師對公司的綜合財務報表進行審核。
對于這一被認為是“苛刻”的要求,香港證監會強調,其是在調查自2010年以來的多宗非常重大關聯交易后,才采取上述行動的。
漢能希望盡快恢復股票交易
事實上,新京報記者注意到,漢能此前就有“讓步”的動作。早在2016年5月,也就是“5·20暴跌”的一周年之際,漢能深夜宣布高層大面積人事變動,李河君辭任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由袁亞彬接替漢能薄膜發電的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職位,司海健出任漢能薄膜發電的首席執行官。
漢能其后表示,此舉為正常的組織人事調整,希望媒體和公眾不要過分解讀。
不過,從如今香港證監會要求李河君停止參與漢能經營管理的態度來看,漢能當時的舉動也佐證了專家關于其向香港證監會妥協的分析。彼時,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李河君辭任上市公司董事會主席,可能是為了消除監管層和外界的疑慮”。
昨日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漢能方面表示,將繼續竭盡所能,努力達成證監會對該公司提出的上述復牌必要條件,讓該公司股份可盡快于聯交所恢復交易。
對此,漢能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我們尊重香港證監會所開展的工作。公司和證監會已就復牌的必要條件和程序達成共識,相信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相關問題會得到妥善解決。
看點
漢能為何急于復牌?
漢能曾稱持續停牌給公司聲譽帶來負面影響
在外界看來,香港證監會提出的兩個條件可謂苛刻,漢能宣布沒有抗辯的打算,這或許與此前停牌令公司遭受的挫折有關。
2016年5月,漢能最大的第三方客戶新華聯(7.680, -0.01, -0.13%)與漢能“分手”。新華聯是漢能最大客戶,截至2015年,漢能的銷售收入中,來自山東新華聯的收入共有18.7億港元,占漢能全部銷售收入的66%。
漢能方面引用2015年年報中內容稱,持續停牌對公司聲譽帶來負面影響,若干現有及潛在客戶,業務伙伴和供應商等,表示欲減少、暫停或延遲與本集團合作。
在停牌后,漢能薄膜又在2015年遭遇業績巨虧,凈虧損122.34億港元,系2011年借殼上市以來的首次年度虧損。
昨日,當被問及停牌期間公司最大的改變時,漢能方面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在產品及商業模式方面,著力拓展分布式應用和移動能源市場,在戶用發電等領域取得了突破和進展。
李河君的地位將如何改變?
李河君仍是漢能母公司董事局主席
那么,如果被取消董事資格,李河君未來如何確保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呢?對此,漢能方面1月24日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李河君作為漢能的股東,將繼續依法享有相關權益。
就在本月9日,漢能股權出現變化,原本持有上市公司72.21%股權的漢能控股,將其中47.31%股權,轉移至漢能移動能源公司,令漢能控股持有漢能的股權比例減至24.71%。當時有分析稱,這一舉措削減了漢能控股對漢能的直接持股比例,可能就是為復牌鋪路。
除了股權層面外,李河君雖然名義上退出漢能薄膜發電的董事會,但其仍是母公司漢能控股的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另外,新上任漢能董事會的三位人員袁亞彬、司海健和張彬,同時也在漢能薄膜發電的母公司漢能控股任職。并且,在漢能控股的體系內,上述三人均為李河君下屬。其中,新任漢能薄膜發電董事會主席袁亞彬為漢能控股的常務副總裁,漢能薄膜發電首席執行官司海健僅為控股副總裁,漢能董事張彬為漢能控股高級副總裁。
背景
5·20暴跌后漢能關聯交易驟跌96%
在2015年5·20暴跌之后,漢能不得不持續削減關聯交易。新京報記者查詢公司2015年年報看到,由于去年沒有將新的生產線交付于控股股東漢能控股,導致關聯交易下跌至低于6600萬港元,下跌超過96%,公司隨即在當年巨虧逾百億元,可見關聯交易之重要。
香港證監會在23日的公告中還認為:上述關聯交易產生了應收款項,李河君等五名董事沒有對關聯方財務狀況和應收款項可回收性進行適當評估。他們沒有采取恰當措施追討應收款項,因為他們把關聯方的利益置于漢能薄膜發電利益之上,沒有以上市公司的最佳利益行事。
漢能巨額的關聯交易確實產生了大量逾期欠款。當前,漢能尚未披露2016年年報,但2015年年報顯示,漢能對漢能控股及其聯屬公司之應收合約客戶總額約為20億港元,貿易應收賬約為26億港元,其中26億港元為逾期款項。
漢能薄膜發電表示,已經催促對方盡快償還所有款項。但漢能薄膜發電的母公司漢能控股卻發函稱,公司股票被指令停止買賣,一直沒有任何結論,這對漢能控股造成重大影響,經營環境惡化導致漢能控股資金緊張,無法償還到期款項。
漢能方面1月24日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李河君先生作為漢能的股東,將繼續依法享有相關權益。
港證監稱李河君未對關聯交易提出質疑
香港證監會發布公告稱,其當日在香港原訟法庭展開法律程序,申請法庭對漢能前主席李河君等5人作出取消董事資格令。同時還尋求法庭頒令,要求李河君令漢能的母公司——漢能控股及其聯屬公司,根據多份銷售合同,支付漢能的所有未償付應收款項,并要求李河君簽立一份付款擔保。
香港證監會表示,5名董事沒有對漢能薄膜發電長期執行的業務模式提出質疑。這種業務模式主要是指漢能薄膜發電向關聯方漢能控股及其聯屬公司銷售太陽能電池板生產系統,將其作為其主要收入來源。簡而言之,就是漢能的業績長期依賴關聯交易。
長期以來,關聯交易容易滋生財務造假嫌疑,損害股東利益,故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證監部門都普遍要求上市公司削減乃至規避關聯交易。
2015年5月20日上午,漢能薄膜發電股價突然大幅下跌,不到半小時內暴跌47%,而后緊急停牌,股價數字停留在3.91港元。
2015年5月28日,香港證監會宣布就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的事務進行調查。同年7月15日,港交所宣布應香港證監會指令,對漢能薄膜發電股份強制停牌。
漢能表示服從港證監決定
香港證監會就漢能復牌提出兩項要求:第一,包括李河君在內的5名董事同意不會就有關法律程序和香港證監會申請取消他們的董事資格提出抗辯;第二,漢能須刊登一份披露文件,當中須提供有關該公司、活動、業務、資產、負債、財務表現及前景的詳細資料,以澄清導致香港證監會暫停漢能股票買賣的疑慮。
其中第一條備受外界關注。根據香港《證券及期貨條例》第214條,取消某人擔任董事的資格,或飭令某人不得直接或間接參與任何法團的管理,最長15年。這意味著李河君可能將最長15年不得直接或間接參與公司管理。
漢能對此選擇了服從。其23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李河君及四名董事沒有作出抗辯的打算;公司正在準備披露文件,公司已委聘財務顧問對集團進行盡職調查,委聘核數師對公司的綜合財務報表進行審核。
對于這一被認為是“苛刻”的要求,香港證監會強調,其是在調查自2010年以來的多宗非常重大關聯交易后,才采取上述行動的。
漢能希望盡快恢復股票交易
事實上,新京報記者注意到,漢能此前就有“讓步”的動作。早在2016年5月,也就是“5·20暴跌”的一周年之際,漢能深夜宣布高層大面積人事變動,李河君辭任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由袁亞彬接替漢能薄膜發電的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職位,司海健出任漢能薄膜發電的首席執行官。
漢能其后表示,此舉為正常的組織人事調整,希望媒體和公眾不要過分解讀。
不過,從如今香港證監會要求李河君停止參與漢能經營管理的態度來看,漢能當時的舉動也佐證了專家關于其向香港證監會妥協的分析。彼時,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李河君辭任上市公司董事會主席,可能是為了消除監管層和外界的疑慮”。
昨日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漢能方面表示,將繼續竭盡所能,努力達成證監會對該公司提出的上述復牌必要條件,讓該公司股份可盡快于聯交所恢復交易。
對此,漢能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我們尊重香港證監會所開展的工作。公司和證監會已就復牌的必要條件和程序達成共識,相信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相關問題會得到妥善解決。
看點
漢能為何急于復牌?
漢能曾稱持續停牌給公司聲譽帶來負面影響
在外界看來,香港證監會提出的兩個條件可謂苛刻,漢能宣布沒有抗辯的打算,這或許與此前停牌令公司遭受的挫折有關。
2016年5月,漢能最大的第三方客戶新華聯(7.680, -0.01, -0.13%)與漢能“分手”。新華聯是漢能最大客戶,截至2015年,漢能的銷售收入中,來自山東新華聯的收入共有18.7億港元,占漢能全部銷售收入的66%。
漢能方面引用2015年年報中內容稱,持續停牌對公司聲譽帶來負面影響,若干現有及潛在客戶,業務伙伴和供應商等,表示欲減少、暫停或延遲與本集團合作。
在停牌后,漢能薄膜又在2015年遭遇業績巨虧,凈虧損122.34億港元,系2011年借殼上市以來的首次年度虧損。
昨日,當被問及停牌期間公司最大的改變時,漢能方面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在產品及商業模式方面,著力拓展分布式應用和移動能源市場,在戶用發電等領域取得了突破和進展。
李河君的地位將如何改變?
李河君仍是漢能母公司董事局主席
那么,如果被取消董事資格,李河君未來如何確保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呢?對此,漢能方面1月24日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李河君作為漢能的股東,將繼續依法享有相關權益。
就在本月9日,漢能股權出現變化,原本持有上市公司72.21%股權的漢能控股,將其中47.31%股權,轉移至漢能移動能源公司,令漢能控股持有漢能的股權比例減至24.71%。當時有分析稱,這一舉措削減了漢能控股對漢能的直接持股比例,可能就是為復牌鋪路。
除了股權層面外,李河君雖然名義上退出漢能薄膜發電的董事會,但其仍是母公司漢能控股的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另外,新上任漢能董事會的三位人員袁亞彬、司海健和張彬,同時也在漢能薄膜發電的母公司漢能控股任職。并且,在漢能控股的體系內,上述三人均為李河君下屬。其中,新任漢能薄膜發電董事會主席袁亞彬為漢能控股的常務副總裁,漢能薄膜發電首席執行官司海健僅為控股副總裁,漢能董事張彬為漢能控股高級副總裁。
背景
5·20暴跌后漢能關聯交易驟跌96%
在2015年5·20暴跌之后,漢能不得不持續削減關聯交易。新京報記者查詢公司2015年年報看到,由于去年沒有將新的生產線交付于控股股東漢能控股,導致關聯交易下跌至低于6600萬港元,下跌超過96%,公司隨即在當年巨虧逾百億元,可見關聯交易之重要。
香港證監會在23日的公告中還認為:上述關聯交易產生了應收款項,李河君等五名董事沒有對關聯方財務狀況和應收款項可回收性進行適當評估。他們沒有采取恰當措施追討應收款項,因為他們把關聯方的利益置于漢能薄膜發電利益之上,沒有以上市公司的最佳利益行事。
漢能巨額的關聯交易確實產生了大量逾期欠款。當前,漢能尚未披露2016年年報,但2015年年報顯示,漢能對漢能控股及其聯屬公司之應收合約客戶總額約為20億港元,貿易應收賬約為26億港元,其中26億港元為逾期款項。
漢能薄膜發電表示,已經催促對方盡快償還所有款項。但漢能薄膜發電的母公司漢能控股卻發函稱,公司股票被指令停止買賣,一直沒有任何結論,這對漢能控股造成重大影響,經營環境惡化導致漢能控股資金緊張,無法償還到期款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