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東芝集團主席稱,銀行將為東芝提供財務支持。近日,東芝發布消息稱,其在美國建設的核電站所需費用超出預期,可能對業績帶來數千億日元損失。東芝CEO綱川智表示,公司將會于2017年2月公布季度財報之際列出具體數據。
目前,圍繞核電業務的具體損失額還在詳細調查之中。但東芝稱,將修改2016財年盈利預期。有分析人士認為,這從側面反映出東芝在核電站建設等方面存在疏忽。
據外媒報道,東芝旗下核業務公司——西屋電氣公司正在上海以南沿海地區三門縣建設的核反應堆出現了問題,一座核反應堆遭遇了延誤,并且至少比原計劃延誤了3年。對此,《中國經營報》記者第一時間聯系東芝方面進行求證,其中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日本官網并無該消息,其也未接到相關通知。
本報記者期望就此次核電業務損失的責任歸屬、對東芝業績的影響等問題作進一步采訪。但上述人士表示,當前并不掌握事件相關信息,無權做出任何回應。截至發稿,記者并未獲得回復。
核電業務“拖后腿”?
由于在美核電業務可能出現巨虧,日本電子生產商東芝公司股票價格2016年12月29日連續第三個交易日出現兩位數暴跌,累計跌幅超過40%。其中,12月28日暴跌20%觸及熔斷機制。該消息一出立刻引發市場關注。
此前,由于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的需求增加,東芝半導體核心業務利潤增長,東芝2016年11月預估2016財年(截至2017年3月31日)有望扭虧轉盈,實現全年凈利潤約1450億日元。但東芝2016年12月27日表示,由于在美核電業務可能巨虧,將很快修改盈利預期。
東芝在2016年12月27日發布的聲明中稱,該損失主要源于東芝和芝加哥橋梁鋼鐵公司之間懸而未決的爭議。
據悉,東芝旗下西屋電氣曾于2015年12月以2.29億美元收購芝加哥橋梁鋼鐵公司的核工程業務。但收購交易完成之后,芝加哥橋梁鋼鐵公司就以該交易中的營運資本計算方法控告西屋電氣。同時,因為美國的兩家核電站建設延誤超支,雙方對于由誰來承擔損失也存有爭議。
東芝在聲明中表示,西屋電氣發現完成美國項目的成本將遠超預期,這將導致資產價值遠低于原先確定的水平,從而致使收購價中的商譽遠超于2015年12月預計的8700萬美元的水平。因此考慮減記。
對此,廣東奔 律師事務所主任劉國華表示,“跨國核電業務集政治、經濟、環保、國家安全等風險于一身,項目復雜程度超乎想象,后續出現資產減記并不鮮見。但雙方事后就此事產生分歧,折射出二者在項目溝通、協調等方面尚存疏漏。”
家電業務“斷腕求生”
東芝對于核電業務的重視從其財報中也可管窺。包含核電業務的能源業務和社會基礎設施業務此前合計標明,而2016財年第二季財報(截至2016年9月30日)中已獨立標明。
相比之下,以家電為核心的生活方式產品業務則呈式微之勢。而能源、社會基礎設施、半導體存儲三大引擎業務營業收入占據當期總營收的82.37%。
實際上,東芝自2012年便加快剝離家電業務的步伐。2016年,其曾將旗下白電業務、醫療設備部門分別出售給美的和佳能。此前,東芝還減持與TCL集團合資的液晶電視銷售公司的股份,將印尼的彩電工廠和洗衣機工廠以約30億日元賣給創維,將圖像傳感器業務以190億日元售予索尼。
家電分析師梁振鵬對此表示,“令東芝引以為傲的家電等B2C業務大勢已去,頹勢難擋。大力斷腕除了可以聚焦核能和半導體等優勢業務外,也是其改善財務狀況的自我救贖。”
在2016財年第一季度財報發布之際,東芝明確表示,公司未來將專注于少數核心業務,例如核電站的建設和運營,閃存生產等。
事實上,以核電站為代表的能源、以閃存為代表的半導體存儲等面向大型工業用戶的B2B業務早在十年前便成為東芝的支柱業務。梁振鵬指出,“上述業務均具有技術準入門檻高、附加值高、投資回報率高等共性,中韓家電企業鮮少具備進入該領域的技術、資金、人才等積累,東芝進軍該領域更容易構筑自身的競爭性壁壘。”
目前,圍繞核電業務的具體損失額還在詳細調查之中。但東芝稱,將修改2016財年盈利預期。有分析人士認為,這從側面反映出東芝在核電站建設等方面存在疏忽。
據外媒報道,東芝旗下核業務公司——西屋電氣公司正在上海以南沿海地區三門縣建設的核反應堆出現了問題,一座核反應堆遭遇了延誤,并且至少比原計劃延誤了3年。對此,《中國經營報》記者第一時間聯系東芝方面進行求證,其中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日本官網并無該消息,其也未接到相關通知。
本報記者期望就此次核電業務損失的責任歸屬、對東芝業績的影響等問題作進一步采訪。但上述人士表示,當前并不掌握事件相關信息,無權做出任何回應。截至發稿,記者并未獲得回復。
核電業務“拖后腿”?
由于在美核電業務可能出現巨虧,日本電子生產商東芝公司股票價格2016年12月29日連續第三個交易日出現兩位數暴跌,累計跌幅超過40%。其中,12月28日暴跌20%觸及熔斷機制。該消息一出立刻引發市場關注。
此前,由于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的需求增加,東芝半導體核心業務利潤增長,東芝2016年11月預估2016財年(截至2017年3月31日)有望扭虧轉盈,實現全年凈利潤約1450億日元。但東芝2016年12月27日表示,由于在美核電業務可能巨虧,將很快修改盈利預期。
東芝在2016年12月27日發布的聲明中稱,該損失主要源于東芝和芝加哥橋梁鋼鐵公司之間懸而未決的爭議。
據悉,東芝旗下西屋電氣曾于2015年12月以2.29億美元收購芝加哥橋梁鋼鐵公司的核工程業務。但收購交易完成之后,芝加哥橋梁鋼鐵公司就以該交易中的營運資本計算方法控告西屋電氣。同時,因為美國的兩家核電站建設延誤超支,雙方對于由誰來承擔損失也存有爭議。
東芝在聲明中表示,西屋電氣發現完成美國項目的成本將遠超預期,這將導致資產價值遠低于原先確定的水平,從而致使收購價中的商譽遠超于2015年12月預計的8700萬美元的水平。因此考慮減記。
對此,廣東奔 律師事務所主任劉國華表示,“跨國核電業務集政治、經濟、環保、國家安全等風險于一身,項目復雜程度超乎想象,后續出現資產減記并不鮮見。但雙方事后就此事產生分歧,折射出二者在項目溝通、協調等方面尚存疏漏。”
家電業務“斷腕求生”
東芝對于核電業務的重視從其財報中也可管窺。包含核電業務的能源業務和社會基礎設施業務此前合計標明,而2016財年第二季財報(截至2016年9月30日)中已獨立標明。
相比之下,以家電為核心的生活方式產品業務則呈式微之勢。而能源、社會基礎設施、半導體存儲三大引擎業務營業收入占據當期總營收的82.37%。
實際上,東芝自2012年便加快剝離家電業務的步伐。2016年,其曾將旗下白電業務、醫療設備部門分別出售給美的和佳能。此前,東芝還減持與TCL集團合資的液晶電視銷售公司的股份,將印尼的彩電工廠和洗衣機工廠以約30億日元賣給創維,將圖像傳感器業務以190億日元售予索尼。
家電分析師梁振鵬對此表示,“令東芝引以為傲的家電等B2C業務大勢已去,頹勢難擋。大力斷腕除了可以聚焦核能和半導體等優勢業務外,也是其改善財務狀況的自我救贖。”
在2016財年第一季度財報發布之際,東芝明確表示,公司未來將專注于少數核心業務,例如核電站的建設和運營,閃存生產等。
事實上,以核電站為代表的能源、以閃存為代表的半導體存儲等面向大型工業用戶的B2B業務早在十年前便成為東芝的支柱業務。梁振鵬指出,“上述業務均具有技術準入門檻高、附加值高、投資回報率高等共性,中韓家電企業鮮少具備進入該領域的技術、資金、人才等積累,東芝進軍該領域更容易構筑自身的競爭性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