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目前,我國電力市場在發電側和配售電側缺乏競爭,發多少電,賣多少錢,一般是行政力量說了算。因此,在效率和公平的博弈中,時常能聽到企業喊虧損,用戶說電太貴。不過,電力體制改革光靠引入競爭機制還遠遠不夠,放開兩頭的同時,還應該管住中間,約束天然壟斷的輸配電環節。為此,國家發改委最近印發了《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定價辦法(試行)》,在這個環節下了一著先手棋。
讓電網價格的“黑箱子”變得透明
現階段,我國電網盈利的主要手段是吃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之間的購銷差價。不過,去掉成本之后,電網究竟賺了多少錢,沒人說得清。華北電力大學教授張粒子把這比喻成一個黑箱子。
張粒子說:“售電的收入和購電成本之間,這部分空間是它的,這個價差里面到底有多少它的成本,是一個黑箱子,大家不知道。”
既然是“黑箱子”,就留下了暗箱操作的空間。很多人不知道,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分別是世界第一和第二大電網,這樣強的壟斷地位,這樣大的規模,如果暗箱操作,對電力的供需都會帶來影響。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樹杰研究中國電力體制改革幾十年,他說,我國目前在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在發電側和售電側都進行了一些嘗試,但如果輸配電環節管不住,兩端的改革就缺乏依據。
劉樹杰說:“在發電側,這個電價是波動的,那么在用戶側,你這個電價也相應是波動的。這個市場才有意義嘛。這就要求中間這部分你要管住啊,你到底是什么成本,什么價格,終端的價格才有依據啊。”
約束電網企業成本 推動電力市場交易
2015年,《輸配電定價成本監審辦法》出爐,這是我國首次建立對電網企業的成本約束機制。而這回公布的《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定價辦法(試行)》,則標志著輸配電價體系和計算方法率先在省級電網中明確,省網的輸配電價要真正透明化了。國家發改委價格司電力處負責人侯守禮:
侯守禮說:“這次出來一個定價辦法,這個原則就是兩句話,八個字,準許成本,合理收益,所以,準許成本呢,就是只有經過政府認定,能夠計入成本的,才能計入電網企業的成本。比如說電網企業專門有自己的電力醫院,但是這個成本就不能夠計入這個最終的成本。”
具體來看,辦法明確規定了折舊費、運行維護費、有效資產、準許收益率等指標的核定原則和具體標準,又明確規定了不得計入輸配電價定價范圍的成本費用、資產。這樣一來,一是一,二是二,電網自己額外的成本,沒法再通過“雁過拔毛”的方式轉嫁到用戶身上。同時,電網要想獲得更多收益,就只能在節約成本上下功夫。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鄭新業表示,省網輸配電成本的核定,將形成傳導和對比效應,使整個電網更加透明,部分地方輸配電成本可能下降。
鄭新業說:“通過省一級監管以后,這樣就是把這個整個國家的這個成本信息、電網在不同的地區的成本信息就全部給呈現出來了,它通過省與省之間的對標,成本高的地方呢,監管者就有動機要求你,把成本降下來。”
輸配電成本的降低,意味著用電成本的下降。同時,獨立的輸配電價,也有助于推動電力市場交易。初步測算,2016年電力直接交易將達7000億千瓦時,全年可降低用電費用45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電力直接交易,以往一般是大用戶才可以,而候守禮說,這一次中小企業也有望同時受益。
候守禮說:“現在,售電公司可以代理中小用戶參與電力市場,這里面有這樣的輸配電價監管,就能為它們參與市場也提供了條件。就是說,售電公司代理之后,它們要給電網交什么樣的費用明確了,它和發電企業就可以談判交易。”
央廣點評:壯大監管力量 才能真正管住電網
我國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思路是“放開兩頭,管住中間”,兩頭市場的培育,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中間對電網環節的監管卻可以立竿見影。不過據了解,目前輸配電環節的監管力量全國只有一百多人,這甚至低于國外一個省或者一個州的監管力量。所以可想而知,要真正事無巨細的核定電網的成本,人手肯定捉襟見肘。都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現階段,壯大監管人力和資源的配備是當務之急。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監管停留在文件上。
讓電網價格的“黑箱子”變得透明
現階段,我國電網盈利的主要手段是吃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之間的購銷差價。不過,去掉成本之后,電網究竟賺了多少錢,沒人說得清。華北電力大學教授張粒子把這比喻成一個黑箱子。
張粒子說:“售電的收入和購電成本之間,這部分空間是它的,這個價差里面到底有多少它的成本,是一個黑箱子,大家不知道。”
既然是“黑箱子”,就留下了暗箱操作的空間。很多人不知道,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分別是世界第一和第二大電網,這樣強的壟斷地位,這樣大的規模,如果暗箱操作,對電力的供需都會帶來影響。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樹杰研究中國電力體制改革幾十年,他說,我國目前在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在發電側和售電側都進行了一些嘗試,但如果輸配電環節管不住,兩端的改革就缺乏依據。
劉樹杰說:“在發電側,這個電價是波動的,那么在用戶側,你這個電價也相應是波動的。這個市場才有意義嘛。這就要求中間這部分你要管住啊,你到底是什么成本,什么價格,終端的價格才有依據啊。”
約束電網企業成本 推動電力市場交易
2015年,《輸配電定價成本監審辦法》出爐,這是我國首次建立對電網企業的成本約束機制。而這回公布的《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定價辦法(試行)》,則標志著輸配電價體系和計算方法率先在省級電網中明確,省網的輸配電價要真正透明化了。國家發改委價格司電力處負責人侯守禮:
侯守禮說:“這次出來一個定價辦法,這個原則就是兩句話,八個字,準許成本,合理收益,所以,準許成本呢,就是只有經過政府認定,能夠計入成本的,才能計入電網企業的成本。比如說電網企業專門有自己的電力醫院,但是這個成本就不能夠計入這個最終的成本。”
具體來看,辦法明確規定了折舊費、運行維護費、有效資產、準許收益率等指標的核定原則和具體標準,又明確規定了不得計入輸配電價定價范圍的成本費用、資產。這樣一來,一是一,二是二,電網自己額外的成本,沒法再通過“雁過拔毛”的方式轉嫁到用戶身上。同時,電網要想獲得更多收益,就只能在節約成本上下功夫。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鄭新業表示,省網輸配電成本的核定,將形成傳導和對比效應,使整個電網更加透明,部分地方輸配電成本可能下降。
鄭新業說:“通過省一級監管以后,這樣就是把這個整個國家的這個成本信息、電網在不同的地區的成本信息就全部給呈現出來了,它通過省與省之間的對標,成本高的地方呢,監管者就有動機要求你,把成本降下來。”
輸配電成本的降低,意味著用電成本的下降。同時,獨立的輸配電價,也有助于推動電力市場交易。初步測算,2016年電力直接交易將達7000億千瓦時,全年可降低用電費用45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電力直接交易,以往一般是大用戶才可以,而候守禮說,這一次中小企業也有望同時受益。
候守禮說:“現在,售電公司可以代理中小用戶參與電力市場,這里面有這樣的輸配電價監管,就能為它們參與市場也提供了條件。就是說,售電公司代理之后,它們要給電網交什么樣的費用明確了,它和發電企業就可以談判交易。”
央廣點評:壯大監管力量 才能真正管住電網
我國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思路是“放開兩頭,管住中間”,兩頭市場的培育,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中間對電網環節的監管卻可以立竿見影。不過據了解,目前輸配電環節的監管力量全國只有一百多人,這甚至低于國外一個省或者一個州的監管力量。所以可想而知,要真正事無巨細的核定電網的成本,人手肯定捉襟見肘。都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現階段,壯大監管人力和資源的配備是當務之急。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監管停留在文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