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光伏行業蓄力起航,政策扶持力度加碼,企業競爭愈發激烈,產業整合速度加快。面對未來將是由需求側和供給側共同驅動的市場,光伏行業在這一年不僅上演了新一輪罕見搶裝潮,光伏企業也更加關注技術創新和成本下降,產品質量和效率成為企業的發展核心。
值此2016年年末之際,讓我們一起回顧光伏行業這一年的重要事件, 以期更好地展望未來。
1 規劃目標下發
6月3日,國家能源局正式下達《2016年光伏發電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2016年全國新增光伏電站建設規模1810萬千瓦,其中普通光伏電站項目1260萬千瓦,光伏領跑技術基地規模550萬千瓦。《通知》所下發的1810萬千瓦指標,加上此后在國家“扶貧日”當天另行公布的首批光伏扶貧項目總規模516萬千瓦,今年全年光伏指標量大概為2326萬千瓦左右,略高于2015年新增建設指標(2310萬千瓦)。
12月16日,期盼已久的《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發布。根據《規劃》,到2020年底,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1.1億千瓦以上,其中,光伏發電裝機達到1.05億千瓦以上,在“十二五”基礎上每年保持穩定的發展規模。業內分析認為,相比此前出臺的征求意見稿,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的下調是源于棄光現象頻發及部分時期出現的行業過度繁榮。2015年底,我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4318萬千瓦,新增1513萬千瓦,根據近期國際咨詢公司Mercom Capital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預測2016年全球光伏裝機量高達76吉瓦,而中國將以高達31吉瓦的總裝機量繼續領跑全球光伏市場。因此,在《規劃》中也重點提出了每年保持穩定的發展規模,旨在控制行業發展忽冷忽熱,進一步關注行業的技術進步和升級,保證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此外,《規劃》還明確指出,到2020年,光伏發電電價水平在2015年基礎上下降50%以上,在用電側實現平價上網目標;在技術進步上,先進晶體硅光伏電池產業化轉換效率達到23%以上,薄膜光伏電池產業化轉換效率顯著提高,若干新型光伏電池初步產業化。光伏發電系統效率顯著提升,實現智能運維。
2 搶裝潮狀況始料未及
光伏行業“6·30”的由來,源自2015年底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完善陸上風電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政策的通知》,該文件明確規定我國一類、二類資源區的地面光伏電站分別降低0.1元、0.07元,三類資源區降低0.02元。通知還限定,2016年1月1日以后備案并納入年度規模管理的光伏發電項目,執行2016年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2016年以前備案并納入年度規模管理的光伏發電項目但于2016年6月30日以前仍未全部投運的,執行2016年上網標桿電價。也就是說,只要在“6·30”大限之前完成投運,就可以享受2015年的優惠電價。
正因如此,今年上半年國內再度掀起了歷史性的搶裝潮,電站規模迅速擴張,行業發展呈現出不可復制的火爆情形。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2015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容量為15.13吉瓦。而今年上半年,業內普遍預計新增裝機已經超過20吉瓦,搶裝狀況始料未及。
上半年國內光伏電站裝機火爆情形不可復制,下半年行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量價齊跌的情況。這從今年5、6月份開始,光伏組件價格下降到每瓦3.4元左右就可以看出,由于組件企業面對訂單和價格壓力,上游電池片和硅片也跟著跳水。為了保障今年下半年的光伏市場,今年的光伏發電規模指標下放較晚,同時大力扶持光伏扶貧政策。
對此,業內專家一致呼吁,希望行業平穩可持續發展,而不是忽高忽低、忽冷忽熱。國家發改委相關人員也表示,我國將逐步完善光伏發電補貼標準,建立補貼逐步下調機制,直至補貼取消。這就意味著,“6·30”的光伏補貼下調,只是一個開始。
3 “領跑者”基地引入競價
2015年,隨著《關于促進先進光伏技術產品應用和產業升級的意見》出臺,“領跑者”計劃進入公眾視野,之后首個“領跑者”示范基地落戶大同。2016年,第二批“領跑者”計劃不僅強調了技術先進性,還增加了競價上網的內容,對光伏領跑技術基地采用招標、優選等競爭性比選方式配置項目資源。將電價作為主要競爭條件,這要求投資主體在保證技術先進性的前提下同時具備價格優勢。
“領跑者”實施一年多以來,在技術進步、成本下降、價格銜接、管理政策銜接上起到了央地關系有效協調、產業政策和企業發展有效協調的作用。“領跑者”基地一方面推動了技術進步,另一方面促進了成本下降。但是,經過兩批“領跑者”計劃的實施推進,尤其是在第二批“領跑者”項目招標連續爆出超低價后,業內開始出現對“領跑者”計劃的不同理解。有人認為,由于194號文沒有具體提出哪些是先進技術,在具體貫徹和執行過程中產生了理解的不一致,由最早提出的“領跑”,到最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群跑”的亂象;有人質疑,本是鼓勵使用先進技術淘汰落后產能,但競價上網+先進技術的競爭,最后卻導致了過度競價。有人表態,競價是產業市場發展的一個過程,通過競爭可以重新洗牌,最終有利于加速推進光伏平價上網。“領跑者”作為示范項目,本身就具有探索的意味,不能因為出現低價就否定該計劃推動了技術領先的產品普及與推廣速度。
據了解,下階段將從技術提升、規范引導、創新模式、電價下降這四大方面全面深化“領跑者”項目的示范作用。同時,今后“領跑者”示范基地將重在“擇優”而非“競價”,更加注重技術先進性和轉換效率的提升,通過提高“領跑者”入圍門檻,遴選出應用前景廣闊、符合光伏未來發展方向的前瞻性新技術及企業做重點支持,從而為下一代光伏技術找到突破口。
4 分布式光伏前景大好
地面電站和分布式是光伏發電兩大業務,此前地面電站發展規模迅速擴大及分布式不受重視的現狀并不是正常發展的趨勢,但是隨著上網電價下調、棄光限電、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今年預計將突破600億元,未來地面電站將繼續遭遇困境,受政策青睞的分布式光伏將迎來發展東風。
11月7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對外正式發布《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太陽能發電裝機要達到1.1億千瓦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6000萬千瓦以上。而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4318萬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只有606萬千瓦。對比《規劃》,很容易推斷出“十三五”期間,需要每年實現約1000萬千瓦的分布式裝機。
隨著越來越多的光伏企業將重點投向分布式光伏市場,我國光伏產業已經支撐起了分布式光伏電站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各大光伏展會上也都形成了“分布式光伏一站式采購平臺”。
由于光伏電站投資商對于分布式光伏的熱情日益高漲,工商業屋頂大規模增長的勢態將逐步呈現,同時戶用分布式電站也逐漸嶄露頭角。但是,由于戶用系統分散、光照資源不均等問題,戶用分布式系統對光伏組件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大項目的投資商和組件廠商開始布局戶用分布式市場的時間不長,缺乏統一的行業技術標準。要想實現2020年分布式光伏6000萬千瓦以上的目標,戶用分布式光伏和工商業屋頂分布式都需要合理的政策調控和引導,以逐步提高分布式系統的效率和實現標準化。
5 光伏扶貧利好不斷
光伏扶貧是貫穿2016年全年的主題。
3月23日,國家發改委、國務院扶貧辦、國家能源局、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五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實施光伏發電扶貧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地區應將光伏扶貧作為資產收益扶貧的重要方式,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增添新的力量。
5月5日,國家能源局、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印發《光伏扶貧實施方案編制大綱的通知》,此次發文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指導地方編制光伏扶貧實施方案,推進光伏扶貧工程建設,保障光伏扶貧項目有效措施。
10月17日,正值國家“扶貧日”,國家能源局、國務院扶貧辦兩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下達第一批光伏扶貧項目的通知》,《通知》指出:本批光伏扶貧項目總規模516萬千瓦,其中,村級光伏電站(含戶用)共計218萬千瓦,集中式地面電站共計298萬千瓦。516萬千瓦的扶貧項目是對今年光伏指標(1810萬千瓦)的一補充,為下半年本已趨冷的光伏電站投資添了一把火。
12月16日下發的《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要開展多種方式光伏扶貧,主要解決無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為目標,因地制宜、分期分批推動多種形式的光伏扶貧工程建設,覆蓋已建檔立卡280萬無勞動能力貧困戶,平均每戶每年增加3000元的現金收入。與此同時,大力推進分布式光伏扶貧,在中東部土地資源匱乏地區,優先采用村級電站(含戶用系統)的光伏扶貧模式,單個戶用系統5千瓦左右,單個村級電站一般不超過300千瓦。此外,鼓勵建設光伏農業工程,鼓勵各地區結合現代農業、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光伏扶貧,鼓勵地方政府按PPP模式向貧困村、貧困戶分配資產收益。
在政策不斷利好下,明年光伏扶貧將會全面推進,為未來可能稍顯沉寂的行業打開新增長點。
6 補貼退坡機制成定局
9月29日,國家發改委出臺了《關于調整新能源標桿電價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擬將一類、二類、三類大資源區地面電站光伏上網電價分別由0.80元、0.88元、0.98元/千瓦時下調至0.55元、0.65元、0.75元/千瓦時。對于分布式光伏,“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實行按照全電量補貼的模式,補貼標準分別為:一類資源區0.2元/千瓦時、二類資源區0.25元/千瓦時、三類資源區0.3元/千瓦時,而目前的標準是0.42元/千瓦時。
消息一出,引起業內不安。10月17日,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召開座談會,聽取各方關于調整標桿電價的意見。當月下旬,發改委價格司再次下發《關于調整新能源標桿電價的征求意見函》,將分布式光伏的補貼標準由此前意見稿中的0.2元、0.25元、0.3元/千瓦時調整為一類、二類資源區0.35元/千瓦時,三類資源區0.4元/千瓦時。
近日,有消息傳出,2017年光伏地面電站標桿上網電價很有可能將調整至:一類0.6元,二類0.7元,三類0.8元/千瓦時,且該電價調整方案目前已經在走會簽流程,將于不久后正式下發。
雖然正式電價調整方案還未出臺,但光伏補貼退坡機制已成定局。今后,各類資源區地面電站投資回報率將大幅下降,未來光伏電站投資或將大幅放緩,光伏產業將迎來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或將觸發新一輪市場洗牌。而通過技術創新帶動行業轉型升級將成為企業在競爭中出奇制勝的法寶。
項目投資收益下降將迫使項目開發商對項目質量有更高要求,包括最具性價比的發電設備、最優的電站選址和設計。對光伏行業來說,一方面可以促使制造商進一步降本增效,自然淘汰落后產能;另一方面,由于上網標桿電價政策更有利于分布式光伏發電的發展,未來將在一定程度上減緩西北大型地面電站的大規模投資和由此帶來的棄光問題。同時,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發展更多的分布式光伏應用,自發自用,就近消納,更高效率地利用太陽能資源。
7 “光伏+”應用新模式層出不窮
目前來看,我國光伏發電已經形成多元化格局,工業廠房屋頂、公共建筑以及千家萬戶居民紛紛開展了多種多樣的分布式光伏應用。許多地區探索把光伏與農業、漁業、生態治理相結合,開辟了各種“光伏+”應用新模式。
“光伏+”的目的是為了開拓更多、更廣泛應用的空間,為了促進光伏降低成本、增加光伏應用效率。
光伏應用模式的創新非常重要,但有了市場才能有用武之地,因此需要采用市場引導的發展模式。光伏通過與農業、林業結合,和學校、醫院、交通等領域結合,眾多的產業結合推動了新市場的開拓,找到了一個新領域就找到了一個市場空間。
“光伏+”配套政策方面,如何將結合領域的政策相融合而非對立至關重要。目前火熱的光伏農業就存在光伏農業項目與農業政策存在排斥性,需要創立融合互利共贏的方式,把對立面轉化成配合面;同時,土地的稅收、建設指標的管理等要體現互利共贏。此外,政策還要和改革結合。目前的電力市場發展改革對于光伏的考慮仍顯不足,還未形成實際可操作的市場機制。因此,各種政策要形成合力,才能對“光伏+ ”形成有效支持。
“光伏+”需要各種技術的融合,才能更好地提供市場價值。例如要與微電網結合,如果能和其它發電技術結合起來,在滿足能源服務方面就會有更好的效果。同時還要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和智能電網和配電網的改革相結合。
服務領域是“光伏+”重點開拓領域。此外,“光伏+”要與金融相結合,把光伏作為投資級的屬性發揮出來,融資難、融資貴便迎刃而解。最后,“光伏+”要與市場發展機制相結合,通過市場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獲得更好的發展效益。
8 技術發展呈現多樣化
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是推進光伏發電大規模發展的關鍵。目前,我國光伏產業已經步入“高效制勝”時代,各大制造商在技術上不斷研發創新、苦練內功。
今年以來,電池、組件效率開始出現迅速突破,雙玻組件、高效組件、1500V、PERC電池、黑硅、LCOE、高效斷路器、智慧跟蹤支架、安全防雷接地技術、水上光伏浮體技術、耐候鋼支架等多種創新技術成為行業熱詞,得到更多的企業嘗試與認可,與此同時,之前甚少企業介入的IBC、HIT以及MWT等高效電池技術也受到了越來越多企業的關注和投入。
從各大光伏制造商陸續公布的今年第三季度財報可以看出,在淡季和激烈的價格競爭下,面臨發展拐點,高效產品生產商表現出更穩定的抗風險能力和強勁的生命力。
根據《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今后將加快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推動建立光伏發電的公共技術創新、產品測試、實證研究三大國家級光伏技術創新平臺。推進全產業鏈的原輔材、產品制造技術、生產工藝及生產裝備國產化水平提升。結合下游應用需求,國家組織太陽能領域新技術示范應用工程。
未來的光伏市場,將是由需求側和供給側共同驅動的市場。接下來,我國光伏企業應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技術創新,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進一步推動我國光伏產業可持續發展。
值此2016年年末之際,讓我們一起回顧光伏行業這一年的重要事件, 以期更好地展望未來。
1 規劃目標下發
6月3日,國家能源局正式下達《2016年光伏發電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2016年全國新增光伏電站建設規模1810萬千瓦,其中普通光伏電站項目1260萬千瓦,光伏領跑技術基地規模550萬千瓦。《通知》所下發的1810萬千瓦指標,加上此后在國家“扶貧日”當天另行公布的首批光伏扶貧項目總規模516萬千瓦,今年全年光伏指標量大概為2326萬千瓦左右,略高于2015年新增建設指標(2310萬千瓦)。
12月16日,期盼已久的《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發布。根據《規劃》,到2020年底,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1.1億千瓦以上,其中,光伏發電裝機達到1.05億千瓦以上,在“十二五”基礎上每年保持穩定的發展規模。業內分析認為,相比此前出臺的征求意見稿,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的下調是源于棄光現象頻發及部分時期出現的行業過度繁榮。2015年底,我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4318萬千瓦,新增1513萬千瓦,根據近期國際咨詢公司Mercom Capital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預測2016年全球光伏裝機量高達76吉瓦,而中國將以高達31吉瓦的總裝機量繼續領跑全球光伏市場。因此,在《規劃》中也重點提出了每年保持穩定的發展規模,旨在控制行業發展忽冷忽熱,進一步關注行業的技術進步和升級,保證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此外,《規劃》還明確指出,到2020年,光伏發電電價水平在2015年基礎上下降50%以上,在用電側實現平價上網目標;在技術進步上,先進晶體硅光伏電池產業化轉換效率達到23%以上,薄膜光伏電池產業化轉換效率顯著提高,若干新型光伏電池初步產業化。光伏發電系統效率顯著提升,實現智能運維。
2 搶裝潮狀況始料未及
光伏行業“6·30”的由來,源自2015年底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完善陸上風電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政策的通知》,該文件明確規定我國一類、二類資源區的地面光伏電站分別降低0.1元、0.07元,三類資源區降低0.02元。通知還限定,2016年1月1日以后備案并納入年度規模管理的光伏發電項目,執行2016年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2016年以前備案并納入年度規模管理的光伏發電項目但于2016年6月30日以前仍未全部投運的,執行2016年上網標桿電價。也就是說,只要在“6·30”大限之前完成投運,就可以享受2015年的優惠電價。
正因如此,今年上半年國內再度掀起了歷史性的搶裝潮,電站規模迅速擴張,行業發展呈現出不可復制的火爆情形。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2015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容量為15.13吉瓦。而今年上半年,業內普遍預計新增裝機已經超過20吉瓦,搶裝狀況始料未及。
上半年國內光伏電站裝機火爆情形不可復制,下半年行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量價齊跌的情況。這從今年5、6月份開始,光伏組件價格下降到每瓦3.4元左右就可以看出,由于組件企業面對訂單和價格壓力,上游電池片和硅片也跟著跳水。為了保障今年下半年的光伏市場,今年的光伏發電規模指標下放較晚,同時大力扶持光伏扶貧政策。
對此,業內專家一致呼吁,希望行業平穩可持續發展,而不是忽高忽低、忽冷忽熱。國家發改委相關人員也表示,我國將逐步完善光伏發電補貼標準,建立補貼逐步下調機制,直至補貼取消。這就意味著,“6·30”的光伏補貼下調,只是一個開始。
3 “領跑者”基地引入競價
2015年,隨著《關于促進先進光伏技術產品應用和產業升級的意見》出臺,“領跑者”計劃進入公眾視野,之后首個“領跑者”示范基地落戶大同。2016年,第二批“領跑者”計劃不僅強調了技術先進性,還增加了競價上網的內容,對光伏領跑技術基地采用招標、優選等競爭性比選方式配置項目資源。將電價作為主要競爭條件,這要求投資主體在保證技術先進性的前提下同時具備價格優勢。
“領跑者”實施一年多以來,在技術進步、成本下降、價格銜接、管理政策銜接上起到了央地關系有效協調、產業政策和企業發展有效協調的作用。“領跑者”基地一方面推動了技術進步,另一方面促進了成本下降。但是,經過兩批“領跑者”計劃的實施推進,尤其是在第二批“領跑者”項目招標連續爆出超低價后,業內開始出現對“領跑者”計劃的不同理解。有人認為,由于194號文沒有具體提出哪些是先進技術,在具體貫徹和執行過程中產生了理解的不一致,由最早提出的“領跑”,到最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群跑”的亂象;有人質疑,本是鼓勵使用先進技術淘汰落后產能,但競價上網+先進技術的競爭,最后卻導致了過度競價。有人表態,競價是產業市場發展的一個過程,通過競爭可以重新洗牌,最終有利于加速推進光伏平價上網。“領跑者”作為示范項目,本身就具有探索的意味,不能因為出現低價就否定該計劃推動了技術領先的產品普及與推廣速度。
據了解,下階段將從技術提升、規范引導、創新模式、電價下降這四大方面全面深化“領跑者”項目的示范作用。同時,今后“領跑者”示范基地將重在“擇優”而非“競價”,更加注重技術先進性和轉換效率的提升,通過提高“領跑者”入圍門檻,遴選出應用前景廣闊、符合光伏未來發展方向的前瞻性新技術及企業做重點支持,從而為下一代光伏技術找到突破口。
4 分布式光伏前景大好
地面電站和分布式是光伏發電兩大業務,此前地面電站發展規模迅速擴大及分布式不受重視的現狀并不是正常發展的趨勢,但是隨著上網電價下調、棄光限電、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今年預計將突破600億元,未來地面電站將繼續遭遇困境,受政策青睞的分布式光伏將迎來發展東風。
11月7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對外正式發布《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太陽能發電裝機要達到1.1億千瓦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6000萬千瓦以上。而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4318萬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只有606萬千瓦。對比《規劃》,很容易推斷出“十三五”期間,需要每年實現約1000萬千瓦的分布式裝機。
隨著越來越多的光伏企業將重點投向分布式光伏市場,我國光伏產業已經支撐起了分布式光伏電站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各大光伏展會上也都形成了“分布式光伏一站式采購平臺”。
由于光伏電站投資商對于分布式光伏的熱情日益高漲,工商業屋頂大規模增長的勢態將逐步呈現,同時戶用分布式電站也逐漸嶄露頭角。但是,由于戶用系統分散、光照資源不均等問題,戶用分布式系統對光伏組件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大項目的投資商和組件廠商開始布局戶用分布式市場的時間不長,缺乏統一的行業技術標準。要想實現2020年分布式光伏6000萬千瓦以上的目標,戶用分布式光伏和工商業屋頂分布式都需要合理的政策調控和引導,以逐步提高分布式系統的效率和實現標準化。
5 光伏扶貧利好不斷
光伏扶貧是貫穿2016年全年的主題。
3月23日,國家發改委、國務院扶貧辦、國家能源局、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五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實施光伏發電扶貧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地區應將光伏扶貧作為資產收益扶貧的重要方式,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增添新的力量。
5月5日,國家能源局、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印發《光伏扶貧實施方案編制大綱的通知》,此次發文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指導地方編制光伏扶貧實施方案,推進光伏扶貧工程建設,保障光伏扶貧項目有效措施。
10月17日,正值國家“扶貧日”,國家能源局、國務院扶貧辦兩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下達第一批光伏扶貧項目的通知》,《通知》指出:本批光伏扶貧項目總規模516萬千瓦,其中,村級光伏電站(含戶用)共計218萬千瓦,集中式地面電站共計298萬千瓦。516萬千瓦的扶貧項目是對今年光伏指標(1810萬千瓦)的一補充,為下半年本已趨冷的光伏電站投資添了一把火。
12月16日下發的《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要開展多種方式光伏扶貧,主要解決無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為目標,因地制宜、分期分批推動多種形式的光伏扶貧工程建設,覆蓋已建檔立卡280萬無勞動能力貧困戶,平均每戶每年增加3000元的現金收入。與此同時,大力推進分布式光伏扶貧,在中東部土地資源匱乏地區,優先采用村級電站(含戶用系統)的光伏扶貧模式,單個戶用系統5千瓦左右,單個村級電站一般不超過300千瓦。此外,鼓勵建設光伏農業工程,鼓勵各地區結合現代農業、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光伏扶貧,鼓勵地方政府按PPP模式向貧困村、貧困戶分配資產收益。
在政策不斷利好下,明年光伏扶貧將會全面推進,為未來可能稍顯沉寂的行業打開新增長點。
6 補貼退坡機制成定局
9月29日,國家發改委出臺了《關于調整新能源標桿電價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擬將一類、二類、三類大資源區地面電站光伏上網電價分別由0.80元、0.88元、0.98元/千瓦時下調至0.55元、0.65元、0.75元/千瓦時。對于分布式光伏,“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實行按照全電量補貼的模式,補貼標準分別為:一類資源區0.2元/千瓦時、二類資源區0.25元/千瓦時、三類資源區0.3元/千瓦時,而目前的標準是0.42元/千瓦時。
消息一出,引起業內不安。10月17日,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召開座談會,聽取各方關于調整標桿電價的意見。當月下旬,發改委價格司再次下發《關于調整新能源標桿電價的征求意見函》,將分布式光伏的補貼標準由此前意見稿中的0.2元、0.25元、0.3元/千瓦時調整為一類、二類資源區0.35元/千瓦時,三類資源區0.4元/千瓦時。
近日,有消息傳出,2017年光伏地面電站標桿上網電價很有可能將調整至:一類0.6元,二類0.7元,三類0.8元/千瓦時,且該電價調整方案目前已經在走會簽流程,將于不久后正式下發。
雖然正式電價調整方案還未出臺,但光伏補貼退坡機制已成定局。今后,各類資源區地面電站投資回報率將大幅下降,未來光伏電站投資或將大幅放緩,光伏產業將迎來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或將觸發新一輪市場洗牌。而通過技術創新帶動行業轉型升級將成為企業在競爭中出奇制勝的法寶。
項目投資收益下降將迫使項目開發商對項目質量有更高要求,包括最具性價比的發電設備、最優的電站選址和設計。對光伏行業來說,一方面可以促使制造商進一步降本增效,自然淘汰落后產能;另一方面,由于上網標桿電價政策更有利于分布式光伏發電的發展,未來將在一定程度上減緩西北大型地面電站的大規模投資和由此帶來的棄光問題。同時,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發展更多的分布式光伏應用,自發自用,就近消納,更高效率地利用太陽能資源。
7 “光伏+”應用新模式層出不窮
目前來看,我國光伏發電已經形成多元化格局,工業廠房屋頂、公共建筑以及千家萬戶居民紛紛開展了多種多樣的分布式光伏應用。許多地區探索把光伏與農業、漁業、生態治理相結合,開辟了各種“光伏+”應用新模式。
“光伏+”的目的是為了開拓更多、更廣泛應用的空間,為了促進光伏降低成本、增加光伏應用效率。
光伏應用模式的創新非常重要,但有了市場才能有用武之地,因此需要采用市場引導的發展模式。光伏通過與農業、林業結合,和學校、醫院、交通等領域結合,眾多的產業結合推動了新市場的開拓,找到了一個新領域就找到了一個市場空間。
“光伏+”配套政策方面,如何將結合領域的政策相融合而非對立至關重要。目前火熱的光伏農業就存在光伏農業項目與農業政策存在排斥性,需要創立融合互利共贏的方式,把對立面轉化成配合面;同時,土地的稅收、建設指標的管理等要體現互利共贏。此外,政策還要和改革結合。目前的電力市場發展改革對于光伏的考慮仍顯不足,還未形成實際可操作的市場機制。因此,各種政策要形成合力,才能對“光伏+ ”形成有效支持。
“光伏+”需要各種技術的融合,才能更好地提供市場價值。例如要與微電網結合,如果能和其它發電技術結合起來,在滿足能源服務方面就會有更好的效果。同時還要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和智能電網和配電網的改革相結合。
服務領域是“光伏+”重點開拓領域。此外,“光伏+”要與金融相結合,把光伏作為投資級的屬性發揮出來,融資難、融資貴便迎刃而解。最后,“光伏+”要與市場發展機制相結合,通過市場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獲得更好的發展效益。
8 技術發展呈現多樣化
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是推進光伏發電大規模發展的關鍵。目前,我國光伏產業已經步入“高效制勝”時代,各大制造商在技術上不斷研發創新、苦練內功。
今年以來,電池、組件效率開始出現迅速突破,雙玻組件、高效組件、1500V、PERC電池、黑硅、LCOE、高效斷路器、智慧跟蹤支架、安全防雷接地技術、水上光伏浮體技術、耐候鋼支架等多種創新技術成為行業熱詞,得到更多的企業嘗試與認可,與此同時,之前甚少企業介入的IBC、HIT以及MWT等高效電池技術也受到了越來越多企業的關注和投入。
從各大光伏制造商陸續公布的今年第三季度財報可以看出,在淡季和激烈的價格競爭下,面臨發展拐點,高效產品生產商表現出更穩定的抗風險能力和強勁的生命力。
根據《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今后將加快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推動建立光伏發電的公共技術創新、產品測試、實證研究三大國家級光伏技術創新平臺。推進全產業鏈的原輔材、產品制造技術、生產工藝及生產裝備國產化水平提升。結合下游應用需求,國家組織太陽能領域新技術示范應用工程。
未來的光伏市場,將是由需求側和供給側共同驅動的市場。接下來,我國光伏企業應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技術創新,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進一步推動我國光伏產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