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萬木蕭瑟,破土而出的麥苗卻給空曠的田野染出一抹新綠。皖北農村,秋收冬藏一畢,閑下來的人們便享受著難得的清閑。可在安徽省臨泉縣高塘“弟兄蔬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種植基地里,卻呈現出另一番景象。溫室大棚內溫暖如春,藤蔓上的黃瓜頂花帶刺,翠綠欲滴。留守在家的大娘、大嫂們正忙著往育苗營養基里播種菜籽,也播下了希望。
“俺們都是旁邊村上的,在家沒事到合作社來干點活,一天給50塊錢,比在家里閑著強!這一個冬天下來能掙個過年的錢.......”說話的是朱小灣村留守婦女柳桂英,“現在不用出門打工,在家門口就能掙錢了!”隨后,大棚內想起一串笑聲。
“這個合作社是公司+基地+農戶模式運作的扶貧項目,流轉土地3800多畝土地種植反季節蔬菜。貧困戶可以用小額貸款的方式入股,年底分紅,給老弱病殘的貧困家庭提供增加收入的門路。公司通過幾年的發展不斷壯大,在老集、陶老等幾個鄉鎮又發展了幾個種植基地。說實話,種植業的發展離不開電力的支持,溫室育苗、澆水灌溉哪一樣也離不開電!俺們這的供電部門把電線扯到地頭,用電有啥困難,一個電話電工馬上就到地頭,他們真是用根根銀線架起了咱富民脫貧的連心橋!”該合作社創始人宋雷說。
如果介紹地處皖西北的臨泉縣,其中得有兩個關鍵詞:國家級貧困縣、全國人口第一大縣。為確保2019年如期實現“縣摘帽、村出列、人脫貧”的目標,全縣上下凝心聚力,依靠自身資源大力扶助地方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讓貧困群體在這片熱土里挖金掘銀。
電力就是在這場變革中,充當了生力軍的角色,廠區建在哪電線架到哪,蔬菜大棚搭在哪,電線扯到地頭。當地臨泉供電公司結合國家農網升級改造工程項目,兩年間共投入資金5.6億元發展電網建設。農網升級改造項目優先考慮農村種植、養殖產業的發展需求,優先規劃農業、工業示范園地方電力配套工程,當好扶貧攻堅的“電保姆”。
農網升級 打通產業扶貧“最后一公里”
已近中午,臨泉縣范集鄉代橋村村民李同義一家還在剛建的蔬菜大棚里忙碌著,望著潛水泵剛抽出的清水“汪汪”地流在田哇里,臉上透著那份喜悅。
走進代橋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村前一望無際的白色塑料薄膜覆蓋的蔬菜種植大棚,嶄新的10千伏線路上的根根電桿猶如哨兵守護著農民脫貧致富的希望。
代橋村是遠近聞名的“訂單”蔬菜種植村,這幾年發展特種農業種植,讓這里部分村民嘗到了甜頭。但是,由于該村電力狀況落后,制約了村民規模化發展大棚蔬菜種植,村民只有“望電興嘆”。在臨泉供電公司啟動新一輪的農網升級改造工程中,代橋村被列入其中的改造項目,重點投入,各級扶植“訂單”農業,投資21萬余元新增三相200千伏安配電變壓器一臺,沿種植區架設380伏線路一千多米,改善了電壓質量,大大提高了用電可靠性,讓“訂單”農業種植如虎添翼。
談起蔬菜大棚用電情況,站在自家大棚前的村民李同義對筆者激動地說道:“現在有了電力的支持,俺村的人建蔬菜大棚更有了底氣。現在除了蔬菜采摘以外,基本上全是自動化的了,根本離不開電,供電部門就把高壓線架到地里來了,要不然,再先進的設備也使不上。”
據該村村支書代修軍介紹,代橋村在原來發展的基礎上,吸收帶動村民自籌資金又新建起了62個近500畝地的地溫式蔬菜種植大棚,成立了“代橋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建立蔬菜交易市場,與杭州、合肥、武漢等蔬菜經營商簽訂蔬菜購銷合同。
“這都是電帶領俺們走上了致富路,如今小變壓器換成了大個的,亂拉亂扯的又不安全的老線路換成了整齊劃一的帶絕緣層的粗電線,上千米的‘動力電(三相電)’直通種植區,現在蔬菜大棚用上了自動控溫調節器、電動卷篷機、電動控制滴灌等先進的蔬菜種植設備,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節約了勞動力。不但蔬菜大棚用電不再發愁,就是家里用電也沒問題了。我們準備把種植區建設成農家樂采摘園,發展鄉村旅游,讓百姓嘗到電力帶來的更多實惠。”身為村支書和合作社負責人的代修軍高興地說。
光伏發電 讓貧困戶坐享智能電網紅利
前幾天,家住陶老鄉南天門行政村的貧困戶劉祥玉拿到了他們村光伏發電站10月份售電“紅利”620元,劉祥玉高興地說:“沒想到,這發電‘鏡子’還真能掙錢!”。
位于臨泉縣最南部的南天門村與河南省接壤,地理位置偏僻,為洪河蓄洪區。村民沿河堤而居,經濟發展滯后。劉祥玉所在行政村2016年建成115千瓦光伏發電站一座,9月份發電并網投入運行。僅10月份一個月就發電26000度,當地供電公司返回售電款25000余元,讓象他一樣的38戶貧困村民從中受益。
無獨有偶,“大姚莊的張影家藏個‘寶貝’,用電不交費,供電公司還給她錢!”這件稀罕事在臨泉縣范集鄉的十里八村傳開了。
前幾年張影和丈夫一直在外打工,現在家鄉新農村建設日新月異,他們倆就回到家鄉開了個小超市。收入增加了,可每月的電費卻要開支一大筆錢。
張影聽說縣城有光伏發電推廣代理了,和丈夫商量著在自家也建一個家庭太陽能光伏發電站。在當地供電所的支持下,不到20天時間,他家的這個“寶貝”就讓電燈亮了。
說到光伏發電這事,張影欣喜地說:“自從裝了太陽能光伏發電,俺現在用電不用交錢,家里的空調、冰箱、電視啥的敞開了用,不在擔心耗電多交電費了。用不完的電還能賣給咱當地的國家電網,國家每月還有補貼。”
據了解,臨泉供電公司積極落實光伏扶貧工程工作要求,加強與地方政府的溝通聯系,把光伏發電當做一項精準扶貧項目,及時掌握全縣光伏扶貧項目情況,主動為光伏電站客戶提供“一站式”業擴報裝服務,開辟綠色通道,簡化辦理流程,為光伏電站項目提供現場勘查、接入系統方案制定、調試、計量裝置安裝、并網驗收等全過程服務。同時支持光伏發電分散接入低壓配電網,落實發電量補助和上網電量電費政策,按國家政策全額收購富余電力,上網電量和用電量分開結算,按流程每月及時結算、返還給光伏電站客戶,讓群眾享受各項優惠政策,撐起農民脫貧致富的“錢袋子”。
目前,全縣建成并網歸檔扶貧光伏發電項目63個,并網裝機容量1945千瓦,截止目前,返還光伏發電售電金額120余萬元。
“今年冬天下雨少,每天發電時間超過8小時,每天能發電30度左右。前幾天,俺兩口算了一下,到現在俺這‘寶貝’已經發電2421度,光買電的收入加上國家的補貼,去掉自己用的,還賺1300多元呢!” 張影指著太陽能光伏發電組件鋼化玻璃板說。
精準扶貧 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
12月2日,是譚棚鎮張老家村14戶貧困戶最高興的日子。當地定點幫扶單位臨泉供電公司為每戶送來能繁育山羊一只以及公司員工捐贈的扶貧資金1萬余元,支持他們發展養殖業盡快走上脫貧致富路。
臨泉供電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積極參與當地精準扶貧工作,選派優秀員工包村駐點走訪了解該村脫貧發展中存在的困難。
張老家村是一個人口近千人的偏僻鄉村,原來全行政村三個自然村共用兩臺50千伏安的變壓器,隨著新農村建設居民居住位置也在不斷擴展,原來的變壓器位置已不在負荷中心,且線徑較細,電壓質量已滿足不了人們的生產生活要求。
臨泉供電公司了解到這一情況,結合當前農網升級改造項目,把該村確定立項改造。委派工程建設人員進行實地勘察、設計。沒多久,一份三個臺區新上五臺節能型200千伏安配變、架設10千伏低壓主干線18000米、總投資115萬元的高標準施工方案列入工程隊施工日程。
今年夏天,天剛蒙蒙亮,在一支供電施工隊伍“叮叮咣咣”的鐵件搖晃聲中,“搖”醒了張老家村。立桿、架線、裝配、作業、施工隊開始了緊張的施工。雖然已近中秋,但,烈日余威未減。站在桿上的作業隊員渾身上下被汗水浸透,剛喝下的一瓶水不多時就化作汗水掛在他們黑黑的臉上。經過施工隊員們半個月的鏖戰,三條新架10千伏線路貫通張老家村,五臺200千伏安的配變尤如待嫁“新娘”,端坐在配變大架上,揭開了喜氣的‘蓋頭’,露出甜美的笑容。
“有了供電公司的大力支持,現在電力充足,俺們村成立了“張老家村農作物專業種植合作社”,吸收了貧困戶以小額貸款的方式投資入股分紅,村民還可以到合作社打工增加收入。”村干部張華昌說。
“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是我們扶貧的宗旨。兩年來,臨泉供電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摸底了解張老家村發展狀況,精準選好扶持對象,為14戶貧困戶建檔立卡,跟蹤服務。扶貧攻堅不僅是一個龐大的社會工程,也是當前一項政治任務,打贏脫貧攻堅戰,產業扶貧是關鍵。供電公司著力改善電網線路設備狀況,確保以充足可靠的電力支持當地產業發展。下一步將大力扶助發展光伏發電項目,做到支持投向精準、貧困人口受益精準,與當地政府共同攜手,把扶貧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里!”在當日的捐贈儀式上,該公司負責人表示。
“俺們都是旁邊村上的,在家沒事到合作社來干點活,一天給50塊錢,比在家里閑著強!這一個冬天下來能掙個過年的錢.......”說話的是朱小灣村留守婦女柳桂英,“現在不用出門打工,在家門口就能掙錢了!”隨后,大棚內想起一串笑聲。
“這個合作社是公司+基地+農戶模式運作的扶貧項目,流轉土地3800多畝土地種植反季節蔬菜。貧困戶可以用小額貸款的方式入股,年底分紅,給老弱病殘的貧困家庭提供增加收入的門路。公司通過幾年的發展不斷壯大,在老集、陶老等幾個鄉鎮又發展了幾個種植基地。說實話,種植業的發展離不開電力的支持,溫室育苗、澆水灌溉哪一樣也離不開電!俺們這的供電部門把電線扯到地頭,用電有啥困難,一個電話電工馬上就到地頭,他們真是用根根銀線架起了咱富民脫貧的連心橋!”該合作社創始人宋雷說。
如果介紹地處皖西北的臨泉縣,其中得有兩個關鍵詞:國家級貧困縣、全國人口第一大縣。為確保2019年如期實現“縣摘帽、村出列、人脫貧”的目標,全縣上下凝心聚力,依靠自身資源大力扶助地方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讓貧困群體在這片熱土里挖金掘銀。
電力就是在這場變革中,充當了生力軍的角色,廠區建在哪電線架到哪,蔬菜大棚搭在哪,電線扯到地頭。當地臨泉供電公司結合國家農網升級改造工程項目,兩年間共投入資金5.6億元發展電網建設。農網升級改造項目優先考慮農村種植、養殖產業的發展需求,優先規劃農業、工業示范園地方電力配套工程,當好扶貧攻堅的“電保姆”。
農網升級 打通產業扶貧“最后一公里”
已近中午,臨泉縣范集鄉代橋村村民李同義一家還在剛建的蔬菜大棚里忙碌著,望著潛水泵剛抽出的清水“汪汪”地流在田哇里,臉上透著那份喜悅。
走進代橋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村前一望無際的白色塑料薄膜覆蓋的蔬菜種植大棚,嶄新的10千伏線路上的根根電桿猶如哨兵守護著農民脫貧致富的希望。
代橋村是遠近聞名的“訂單”蔬菜種植村,這幾年發展特種農業種植,讓這里部分村民嘗到了甜頭。但是,由于該村電力狀況落后,制約了村民規模化發展大棚蔬菜種植,村民只有“望電興嘆”。在臨泉供電公司啟動新一輪的農網升級改造工程中,代橋村被列入其中的改造項目,重點投入,各級扶植“訂單”農業,投資21萬余元新增三相200千伏安配電變壓器一臺,沿種植區架設380伏線路一千多米,改善了電壓質量,大大提高了用電可靠性,讓“訂單”農業種植如虎添翼。
談起蔬菜大棚用電情況,站在自家大棚前的村民李同義對筆者激動地說道:“現在有了電力的支持,俺村的人建蔬菜大棚更有了底氣。現在除了蔬菜采摘以外,基本上全是自動化的了,根本離不開電,供電部門就把高壓線架到地里來了,要不然,再先進的設備也使不上。”
據該村村支書代修軍介紹,代橋村在原來發展的基礎上,吸收帶動村民自籌資金又新建起了62個近500畝地的地溫式蔬菜種植大棚,成立了“代橋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建立蔬菜交易市場,與杭州、合肥、武漢等蔬菜經營商簽訂蔬菜購銷合同。
“這都是電帶領俺們走上了致富路,如今小變壓器換成了大個的,亂拉亂扯的又不安全的老線路換成了整齊劃一的帶絕緣層的粗電線,上千米的‘動力電(三相電)’直通種植區,現在蔬菜大棚用上了自動控溫調節器、電動卷篷機、電動控制滴灌等先進的蔬菜種植設備,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節約了勞動力。不但蔬菜大棚用電不再發愁,就是家里用電也沒問題了。我們準備把種植區建設成農家樂采摘園,發展鄉村旅游,讓百姓嘗到電力帶來的更多實惠。”身為村支書和合作社負責人的代修軍高興地說。
光伏發電 讓貧困戶坐享智能電網紅利
前幾天,家住陶老鄉南天門行政村的貧困戶劉祥玉拿到了他們村光伏發電站10月份售電“紅利”620元,劉祥玉高興地說:“沒想到,這發電‘鏡子’還真能掙錢!”。
位于臨泉縣最南部的南天門村與河南省接壤,地理位置偏僻,為洪河蓄洪區。村民沿河堤而居,經濟發展滯后。劉祥玉所在行政村2016年建成115千瓦光伏發電站一座,9月份發電并網投入運行。僅10月份一個月就發電26000度,當地供電公司返回售電款25000余元,讓象他一樣的38戶貧困村民從中受益。
無獨有偶,“大姚莊的張影家藏個‘寶貝’,用電不交費,供電公司還給她錢!”這件稀罕事在臨泉縣范集鄉的十里八村傳開了。
前幾年張影和丈夫一直在外打工,現在家鄉新農村建設日新月異,他們倆就回到家鄉開了個小超市。收入增加了,可每月的電費卻要開支一大筆錢。
張影聽說縣城有光伏發電推廣代理了,和丈夫商量著在自家也建一個家庭太陽能光伏發電站。在當地供電所的支持下,不到20天時間,他家的這個“寶貝”就讓電燈亮了。
說到光伏發電這事,張影欣喜地說:“自從裝了太陽能光伏發電,俺現在用電不用交錢,家里的空調、冰箱、電視啥的敞開了用,不在擔心耗電多交電費了。用不完的電還能賣給咱當地的國家電網,國家每月還有補貼。”
據了解,臨泉供電公司積極落實光伏扶貧工程工作要求,加強與地方政府的溝通聯系,把光伏發電當做一項精準扶貧項目,及時掌握全縣光伏扶貧項目情況,主動為光伏電站客戶提供“一站式”業擴報裝服務,開辟綠色通道,簡化辦理流程,為光伏電站項目提供現場勘查、接入系統方案制定、調試、計量裝置安裝、并網驗收等全過程服務。同時支持光伏發電分散接入低壓配電網,落實發電量補助和上網電量電費政策,按國家政策全額收購富余電力,上網電量和用電量分開結算,按流程每月及時結算、返還給光伏電站客戶,讓群眾享受各項優惠政策,撐起農民脫貧致富的“錢袋子”。
目前,全縣建成并網歸檔扶貧光伏發電項目63個,并網裝機容量1945千瓦,截止目前,返還光伏發電售電金額120余萬元。
“今年冬天下雨少,每天發電時間超過8小時,每天能發電30度左右。前幾天,俺兩口算了一下,到現在俺這‘寶貝’已經發電2421度,光買電的收入加上國家的補貼,去掉自己用的,還賺1300多元呢!” 張影指著太陽能光伏發電組件鋼化玻璃板說。
精準扶貧 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
12月2日,是譚棚鎮張老家村14戶貧困戶最高興的日子。當地定點幫扶單位臨泉供電公司為每戶送來能繁育山羊一只以及公司員工捐贈的扶貧資金1萬余元,支持他們發展養殖業盡快走上脫貧致富路。
臨泉供電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積極參與當地精準扶貧工作,選派優秀員工包村駐點走訪了解該村脫貧發展中存在的困難。
張老家村是一個人口近千人的偏僻鄉村,原來全行政村三個自然村共用兩臺50千伏安的變壓器,隨著新農村建設居民居住位置也在不斷擴展,原來的變壓器位置已不在負荷中心,且線徑較細,電壓質量已滿足不了人們的生產生活要求。
臨泉供電公司了解到這一情況,結合當前農網升級改造項目,把該村確定立項改造。委派工程建設人員進行實地勘察、設計。沒多久,一份三個臺區新上五臺節能型200千伏安配變、架設10千伏低壓主干線18000米、總投資115萬元的高標準施工方案列入工程隊施工日程。
今年夏天,天剛蒙蒙亮,在一支供電施工隊伍“叮叮咣咣”的鐵件搖晃聲中,“搖”醒了張老家村。立桿、架線、裝配、作業、施工隊開始了緊張的施工。雖然已近中秋,但,烈日余威未減。站在桿上的作業隊員渾身上下被汗水浸透,剛喝下的一瓶水不多時就化作汗水掛在他們黑黑的臉上。經過施工隊員們半個月的鏖戰,三條新架10千伏線路貫通張老家村,五臺200千伏安的配變尤如待嫁“新娘”,端坐在配變大架上,揭開了喜氣的‘蓋頭’,露出甜美的笑容。
“有了供電公司的大力支持,現在電力充足,俺們村成立了“張老家村農作物專業種植合作社”,吸收了貧困戶以小額貸款的方式投資入股分紅,村民還可以到合作社打工增加收入。”村干部張華昌說。
“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是我們扶貧的宗旨。兩年來,臨泉供電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摸底了解張老家村發展狀況,精準選好扶持對象,為14戶貧困戶建檔立卡,跟蹤服務。扶貧攻堅不僅是一個龐大的社會工程,也是當前一項政治任務,打贏脫貧攻堅戰,產業扶貧是關鍵。供電公司著力改善電網線路設備狀況,確保以充足可靠的電力支持當地產業發展。下一步將大力扶助發展光伏發電項目,做到支持投向精準、貧困人口受益精準,與當地政府共同攜手,把扶貧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里!”在當日的捐贈儀式上,該公司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