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繼才認為,恰恰由于大環境不太好,光伏電站才更需要系統、專業的精細化運維,并以此為投資者創造更多收益。這樣的精細化運維交由第三方的專業運維公司來做,才更有效率和效益
如果要說國內光伏電站的日常運維都是一筆糊涂賬,恐怕沒有幾個電站投資者愿意承認。而事實上,也確實有一些投資者在進行精細化運維方面的嘗試。
不過,如果要讓電站管理者們拿出一份日常運維管理日志,其中要包括電站各陣列的最佳發電效率、實際發電效率、損失原因分析、改進和彌補辦法等細致的數據,相信也沒有幾個電站能拿得出來。
這應該是目前國內光伏電站在運維方面的真實情況。
或許,大多數的光伏電站投資者都認為,在現有大環境下,電站運維得再好,帶來的那點收益,也遠不如限發幾個小時造成的損失多。
當然,也有人并不這么看。
比如莫繼才。
作為南京旻投電力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旻投電力”)的董事長,莫繼才直言不諱,“光伏電站建成并網發電后就是個印鈔機,如果不做好日常保養和系統優化管理,以保證系統時刻處于最佳狀態,在能夠發電的時候,你憑什么指望它能又快又好的為你出力?”
在限電成為常態的大背景下,在不少投資者對于光伏電站運維的認識還處于“光伏電站管理只需要一個老頭兒和一條狗”的階段,認同莫繼才這個“印鈔機”理論的人,恐怕確實不多。
莫繼才認為,恰恰由于大環境不太好,光伏電站才更需要系統、專業的精細化運維,并以此為投資者創造更多收益。
在他看來,這樣的精細化運維,交由第三方的專業運維公司來做,才更有效率和效益。
也正是如此,在這個還充斥著大量短期行為的行業里,旻投電力更加看好國內光伏電站的第三方運維市場,并早早開始布局,積極推行其精細化運維模式。
日前,旻投電力和順風光電投資(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順風光電”)舉行簽約儀式,后者將其旗下主要分布于新疆、寧夏、甘肅、浙江、河北等地區的總裝機1.5GW的光伏電站全權委托給旻投電力進行運維管理,包括光伏電站現場資產管理,站內除技改外的運行、維護、檢修等日常管理,升壓站(匯集站)、送出線路及對端間隔的運維,設備試驗,電費結算、電費回收管理,電量交易等。委托期限為3年。
雙方低調的簽約儀式,仍然吸引了業內許多人的關注。
有人認為,這才是國內真正意義上由第三方運維公司接受業主委托管理光伏電站服務模式的開啟。
那么,旻投電力成功的關鍵要素是什么呢?莫繼才告訴《太陽能發電》雜志記者,其實就“三招”:精準的數據及分析運用,系統、專業的運維能力,區域內規模化優勢形成的超值服務能力。
重新思考運維的價值
在莫繼才看來,現在國內光伏電站對運維普遍重視不足,除了一些客觀環境的原因外,最根本的問題還是許多投資者都沒有認識到電站運維的價值和意義。
而國內市場現有的一些第三方運維服務模式,在莫繼才看來也并非真正的第三方專業運維。“雖然也叫運維,但實際上更多停留在‘監運’而無‘維、檢’的層面,根本談不上對電站進行了什么運維。”
“不少人對于光伏電站的運維都存在一些認識誤區,要么認為光伏電站不需要什么運維,要么認為隨便組織幾個人照看一下電站就叫運維。”
當然,這種認識上的不足,與現有的市場環境也有很大的關系,特別是限電帶來的影響。
與規模效應的邏輯相反,在目前的國內市場上,幾乎沒有光伏電站投資者愿意把投資集中在一個區域內,而是盡可能在不同地區分散布局光伏電站投資。原因很簡單,一旦遇到大面積限電等問題,其投資損失將更為可控一些。
但是,從運維的角度來講,恰恰又是在同一地區內電站規模越大,越便于集中管理,且無論是從專業技術隊伍的培育,還是在備品、備件的準備方面,也都更具有經濟性。
尤其對于央企、國企性質的發電集團來說,光伏電站的運維更是一件令人頭疼的麻煩事。
“包括五大發電集團在內的發電企業,對于電站運維都有一套非常嚴格的規章制度,不會因為是光伏電站就降低要求,最多根據光伏電站的特點進行一些修改。但現在一個十幾個人的運維團隊,又處于‘山高皇帝遠’的地區,你讓他怎么做到像上千人的電廠那樣的嚴格管理?可如果不那樣嚴格管理,如果出點啥狀況,他可能又要面臨國資委的監察和質詢,你說他頭疼不頭疼?”
而與此同時,這樣的運維團隊可能也很難吸引具有技術實力的高水平工程師加入。如果沒有很專業的工程師,電站的運維、檢修能力也就很難提高。
“一方面,現在央企國企對外聘人員的管理越來越嚴格。另一方面,有水平的工程師又有幾個愿意待在偏遠地區的一個小團隊里?”
另外,備品、備件的充足準備,對于有效保證“山高路遠”的電站的發電時間具有關鍵作用,但這對于任何一個容量不大的光伏電站來說,顯然都是一個不小的成本壓力。“很多電站都沒有關于備品、備件的預算,有些電站甚至連這方面的意識都沒有。”
莫繼才認為,凡此種種因素,造成了目前國內的光伏電站投資者對運維的認識都比較保守,也因此很難形成系統的、規模化的運維管理能力。
“不管是否存在限電等原因,光伏電站仍然就是個印鈔機,因為一點設備故障你就讓它停幾天,這損失的確大了點。再說了,行業內三角債這么嚴重,說不定你還欠著廠家錢呢,你現在找人家來換設備,如果對方不理你,你說你會因此耽誤多少時間、損失多少發電量?”
莫繼才認為,這恰恰也正是業主自辦運維的弊端之一。
莫氏三“招”
“合格的光伏電站運維,既包括軟件也包括硬件,是一種系統的、專業的系統優化能力,更是一種針對電站日常運行維護方面的系統化的管理能力,表面上是‘運’,實質上是‘維’。”
為此,旻投電力提出了一套邏輯清晰的系統化運維能力的建設路徑。
首先是數據采集的準確性和數據分析的科學性。
莫繼才認為,電站運行數據的精準采集和分析運用是整個運維體系中最基礎的一環。而有著德國“血統”的旻投電力,無疑在這方面擁有非常突出的競爭力。
2013年,順風光電收購了德國公司SAG,該公司旗下有一家專門負責光伏電站運行數據采集和分析應用的公司MeteoconTrol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順風光電的孫公司。
據介紹,MeteoconTrol公司特有的風光功率模型及統計學修正算法在發電量預測方面擁有突出的技術優勢,目前在德國已監控了10吉瓦以上的風光電站項目。且作為德國兩家被認可的機構之一,該公司可以給被監控的電站出具評估證書,金融機構可據此發放融資和保險。
旻投電力在成立伊始就著眼系統平臺技術,通過市場商業行為獲得德國MeteoconTrol系統平臺及其商標在中國及東南亞地區的使用權,在對其軟件根據中國市場特點漢化和修改的基礎上,旻投電力形成了自身的數據采集和分析運用系統。
目前,旻投電力在南京江寧建立了其中國區電站運行監控中心,主要負責中國及東南亞市場電站的數據采集和分析運用服務,并據此為其后續的現場運維、檢修及日常技術管理提供數據支撐,實現電量預測、故障預判。
莫繼才認為,未來不久,電網公司一定會加強對大型地面電站上網側的電能質量管理,這將進一步要求電站提高光功率預測和負荷預測方面的準確性。
這正是旻投電力的優勢之一。
其次,則是運維的專業能力。
旻投電力認為,監控數據可以告訴你哪里出了問題,也可以預判可能是什么原因,但卻沒法確定地告訴你為什么會出問題。要想找出問題的根源,則需要相當資深的專業技術能力。
針對這一問題,旻投電力利用區域規模優勢加強了兩個專業崗位能力的建設,一是電氣檢修工程師,二是對光伏系統效率深刻理解的工程師,化解了投資者自辦運維小團隊在專業能力方面難以提升的難題。
不過,這種類型的人才,恐怕也只有類似旻投電力這樣的專業第三方運維公司才養得起、留得住。“在我們這樣的專業第三方運維公司里,這樣的人才,在區域范圍內是一種標準配置,他們可以覆蓋區域范圍內的所有光伏電站的定期巡檢和日常維護。”
除此以外,旻投電力的區域公司還配備了專業的現場電站運維人員和軟件技術支持人員。這些技術崗位與上述兩個專業崗位之間相互支撐,形成了一種系統的技術解決能力。
據介紹,旻投電力目前有300多名現場電站運維及檢修人員具有從事電力調度、電站運行及檢修的經驗,另有50余名軟件人員具備遠程智能監控、軟件技術支持的行業經驗。
其次則是系統設備的備品、備件問題。
“很多投資商的習慣性思維,是電站設備出了故障停運后,不是首先搶修恢復發電,而是看設備是不是在質保范圍,如果在質保范圍,就趕緊通知廠家維修,甚至先找EPC承包商,再通過EPC找廠家。這樣一來一回,時間就耽誤了,發電損失也形成了,如果還存在三角債就更不用說了。”據莫繼才介紹,目前行業內這方面的情況還比較嚴重。
但是,對于任何一個光伏電站來說,如果按照滿足其需求的標準來備品、備件,其成本投入顯然不是一個小數目。這或許正是許多電站干脆不做備品、備件的原因之一。
作為第三方運維公司,旻投電力通過增加區域備品中心的集中備貨來滿足整個區域內多個電站的需求,以此大大降低單個電站在備品、備件方面的成本投入。關鍵的是,這同時也大大提高了故障電站的換件速度和降低了其發電損失。
通過區域范圍內專業能力的強化和共用備品中心供應能力的建設,旻投電力事實上已經在區域范圍內形成了一種系統的專業運維能力,和一種后進入者短期內難以超越的規模優勢。
“站外運維”
在莫繼才看來,光伏電站的基本運維目標,就是要保障電站系統處于良好的可運行狀態。要實現這一目標,關鍵在于日常的維護和定期檢修。“要不然,你本來就被限發,現在卻又因為系統運維不佳而發電能力跟不上,連限發的計劃都發不足,那豈不是損失更大了?”
他認為,限電問題短期內徹底解決的可能性不大,光伏電力很有可能將通過市場化交易來尋找新的出路。在此背景下,通過第三方運維公司的專業管理能力,幫助電站投資者“向精細化運維要效益”,將成為一種必然。
“為什么一般我們都更愿意去同一個4S店保養汽車?因為這個4S店對我的基本車況更了解,也更容易發現車的異常情況。同樣的道理,在一個第三方運維公司的長期跟蹤下,他肯定更了解你的電站的性能和問題,這必然為故障的診斷和優化解決問題帶來更多便利,當然也因此可以帶來更多效益。”
在莫繼才看來,除此以外,“站外運維”很可能將成為第三方電站運維公司能夠為客戶挖掘更多收益來源的另一個重要渠道。
對電網公司業務非常熟悉的莫繼才認為,此前主要由電網附屬企業負責的光伏電站的外線服務業務遲早要對社會資本開放。這將成為運維公司業務拓展的新領域,特別是對于旻投電力這樣的擁有電網經驗的第三方運維公司來說,這將是一個充滿想像空間的業務方向。
莫繼才說,通過與電網公司的溝通與合作,集中適度配置智能調度設備和儲能裝置,第三方運維公司完全有可能對相對集中區域內的光伏電站實現集中調度和優化調度。在此基礎上,作為區域內眾多電站的共同運維公司,旻投電力則可以代表區域內的所有電站去參與交易電量的競爭,這是挖掘光伏電站收益潛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據莫繼才介紹,由于電網對光伏電站采用和火電廠基本相同的調度管理方式,因此需要對每個電站都下達調度指令。對于規模較大的火電廠而言,這是一件很必須的事。但對于分散且規模較小的光伏電站來說,這樣的調度模式就非常不經濟,非常浪費。
“通過這種系統的、專業的對光伏電站內部能力與外部環境的優化管理,無疑將使得電站的發電收益實現最大化。”
莫繼才表示,在一個注定要到來的光伏電站的微利時代,向專業化、規范化、標準化、精細化管理要效益已是大勢所趨,電站自辦運維向第三方運維的轉變同樣也是大勢所趨。
他認為,固本強基方能行穩致遠,光伏電站的管理,正在迎來第三方運維的時代。
如果要說國內光伏電站的日常運維都是一筆糊涂賬,恐怕沒有幾個電站投資者愿意承認。而事實上,也確實有一些投資者在進行精細化運維方面的嘗試。
不過,如果要讓電站管理者們拿出一份日常運維管理日志,其中要包括電站各陣列的最佳發電效率、實際發電效率、損失原因分析、改進和彌補辦法等細致的數據,相信也沒有幾個電站能拿得出來。
這應該是目前國內光伏電站在運維方面的真實情況。
或許,大多數的光伏電站投資者都認為,在現有大環境下,電站運維得再好,帶來的那點收益,也遠不如限發幾個小時造成的損失多。
當然,也有人并不這么看。
比如莫繼才。
作為南京旻投電力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旻投電力”)的董事長,莫繼才直言不諱,“光伏電站建成并網發電后就是個印鈔機,如果不做好日常保養和系統優化管理,以保證系統時刻處于最佳狀態,在能夠發電的時候,你憑什么指望它能又快又好的為你出力?”
在限電成為常態的大背景下,在不少投資者對于光伏電站運維的認識還處于“光伏電站管理只需要一個老頭兒和一條狗”的階段,認同莫繼才這個“印鈔機”理論的人,恐怕確實不多。
莫繼才認為,恰恰由于大環境不太好,光伏電站才更需要系統、專業的精細化運維,并以此為投資者創造更多收益。
在他看來,這樣的精細化運維,交由第三方的專業運維公司來做,才更有效率和效益。
也正是如此,在這個還充斥著大量短期行為的行業里,旻投電力更加看好國內光伏電站的第三方運維市場,并早早開始布局,積極推行其精細化運維模式。
日前,旻投電力和順風光電投資(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順風光電”)舉行簽約儀式,后者將其旗下主要分布于新疆、寧夏、甘肅、浙江、河北等地區的總裝機1.5GW的光伏電站全權委托給旻投電力進行運維管理,包括光伏電站現場資產管理,站內除技改外的運行、維護、檢修等日常管理,升壓站(匯集站)、送出線路及對端間隔的運維,設備試驗,電費結算、電費回收管理,電量交易等。委托期限為3年。
雙方低調的簽約儀式,仍然吸引了業內許多人的關注。
有人認為,這才是國內真正意義上由第三方運維公司接受業主委托管理光伏電站服務模式的開啟。
那么,旻投電力成功的關鍵要素是什么呢?莫繼才告訴《太陽能發電》雜志記者,其實就“三招”:精準的數據及分析運用,系統、專業的運維能力,區域內規模化優勢形成的超值服務能力。
重新思考運維的價值
在莫繼才看來,現在國內光伏電站對運維普遍重視不足,除了一些客觀環境的原因外,最根本的問題還是許多投資者都沒有認識到電站運維的價值和意義。
而國內市場現有的一些第三方運維服務模式,在莫繼才看來也并非真正的第三方專業運維。“雖然也叫運維,但實際上更多停留在‘監運’而無‘維、檢’的層面,根本談不上對電站進行了什么運維。”
“不少人對于光伏電站的運維都存在一些認識誤區,要么認為光伏電站不需要什么運維,要么認為隨便組織幾個人照看一下電站就叫運維。”
當然,這種認識上的不足,與現有的市場環境也有很大的關系,特別是限電帶來的影響。
與規模效應的邏輯相反,在目前的國內市場上,幾乎沒有光伏電站投資者愿意把投資集中在一個區域內,而是盡可能在不同地區分散布局光伏電站投資。原因很簡單,一旦遇到大面積限電等問題,其投資損失將更為可控一些。
但是,從運維的角度來講,恰恰又是在同一地區內電站規模越大,越便于集中管理,且無論是從專業技術隊伍的培育,還是在備品、備件的準備方面,也都更具有經濟性。
尤其對于央企、國企性質的發電集團來說,光伏電站的運維更是一件令人頭疼的麻煩事。
“包括五大發電集團在內的發電企業,對于電站運維都有一套非常嚴格的規章制度,不會因為是光伏電站就降低要求,最多根據光伏電站的特點進行一些修改。但現在一個十幾個人的運維團隊,又處于‘山高皇帝遠’的地區,你讓他怎么做到像上千人的電廠那樣的嚴格管理?可如果不那樣嚴格管理,如果出點啥狀況,他可能又要面臨國資委的監察和質詢,你說他頭疼不頭疼?”
而與此同時,這樣的運維團隊可能也很難吸引具有技術實力的高水平工程師加入。如果沒有很專業的工程師,電站的運維、檢修能力也就很難提高。
“一方面,現在央企國企對外聘人員的管理越來越嚴格。另一方面,有水平的工程師又有幾個愿意待在偏遠地區的一個小團隊里?”
另外,備品、備件的充足準備,對于有效保證“山高路遠”的電站的發電時間具有關鍵作用,但這對于任何一個容量不大的光伏電站來說,顯然都是一個不小的成本壓力。“很多電站都沒有關于備品、備件的預算,有些電站甚至連這方面的意識都沒有。”
莫繼才認為,凡此種種因素,造成了目前國內的光伏電站投資者對運維的認識都比較保守,也因此很難形成系統的、規模化的運維管理能力。
“不管是否存在限電等原因,光伏電站仍然就是個印鈔機,因為一點設備故障你就讓它停幾天,這損失的確大了點。再說了,行業內三角債這么嚴重,說不定你還欠著廠家錢呢,你現在找人家來換設備,如果對方不理你,你說你會因此耽誤多少時間、損失多少發電量?”
莫繼才認為,這恰恰也正是業主自辦運維的弊端之一。
莫氏三“招”
“合格的光伏電站運維,既包括軟件也包括硬件,是一種系統的、專業的系統優化能力,更是一種針對電站日常運行維護方面的系統化的管理能力,表面上是‘運’,實質上是‘維’。”
為此,旻投電力提出了一套邏輯清晰的系統化運維能力的建設路徑。
首先是數據采集的準確性和數據分析的科學性。
莫繼才認為,電站運行數據的精準采集和分析運用是整個運維體系中最基礎的一環。而有著德國“血統”的旻投電力,無疑在這方面擁有非常突出的競爭力。
2013年,順風光電收購了德國公司SAG,該公司旗下有一家專門負責光伏電站運行數據采集和分析應用的公司MeteoconTrol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順風光電的孫公司。
據介紹,MeteoconTrol公司特有的風光功率模型及統計學修正算法在發電量預測方面擁有突出的技術優勢,目前在德國已監控了10吉瓦以上的風光電站項目。且作為德國兩家被認可的機構之一,該公司可以給被監控的電站出具評估證書,金融機構可據此發放融資和保險。
旻投電力在成立伊始就著眼系統平臺技術,通過市場商業行為獲得德國MeteoconTrol系統平臺及其商標在中國及東南亞地區的使用權,在對其軟件根據中國市場特點漢化和修改的基礎上,旻投電力形成了自身的數據采集和分析運用系統。
目前,旻投電力在南京江寧建立了其中國區電站運行監控中心,主要負責中國及東南亞市場電站的數據采集和分析運用服務,并據此為其后續的現場運維、檢修及日常技術管理提供數據支撐,實現電量預測、故障預判。
莫繼才認為,未來不久,電網公司一定會加強對大型地面電站上網側的電能質量管理,這將進一步要求電站提高光功率預測和負荷預測方面的準確性。
這正是旻投電力的優勢之一。
其次,則是運維的專業能力。
旻投電力認為,監控數據可以告訴你哪里出了問題,也可以預判可能是什么原因,但卻沒法確定地告訴你為什么會出問題。要想找出問題的根源,則需要相當資深的專業技術能力。
針對這一問題,旻投電力利用區域規模優勢加強了兩個專業崗位能力的建設,一是電氣檢修工程師,二是對光伏系統效率深刻理解的工程師,化解了投資者自辦運維小團隊在專業能力方面難以提升的難題。
不過,這種類型的人才,恐怕也只有類似旻投電力這樣的專業第三方運維公司才養得起、留得住。“在我們這樣的專業第三方運維公司里,這樣的人才,在區域范圍內是一種標準配置,他們可以覆蓋區域范圍內的所有光伏電站的定期巡檢和日常維護。”
除此以外,旻投電力的區域公司還配備了專業的現場電站運維人員和軟件技術支持人員。這些技術崗位與上述兩個專業崗位之間相互支撐,形成了一種系統的技術解決能力。
據介紹,旻投電力目前有300多名現場電站運維及檢修人員具有從事電力調度、電站運行及檢修的經驗,另有50余名軟件人員具備遠程智能監控、軟件技術支持的行業經驗。
其次則是系統設備的備品、備件問題。
“很多投資商的習慣性思維,是電站設備出了故障停運后,不是首先搶修恢復發電,而是看設備是不是在質保范圍,如果在質保范圍,就趕緊通知廠家維修,甚至先找EPC承包商,再通過EPC找廠家。這樣一來一回,時間就耽誤了,發電損失也形成了,如果還存在三角債就更不用說了。”據莫繼才介紹,目前行業內這方面的情況還比較嚴重。
但是,對于任何一個光伏電站來說,如果按照滿足其需求的標準來備品、備件,其成本投入顯然不是一個小數目。這或許正是許多電站干脆不做備品、備件的原因之一。
作為第三方運維公司,旻投電力通過增加區域備品中心的集中備貨來滿足整個區域內多個電站的需求,以此大大降低單個電站在備品、備件方面的成本投入。關鍵的是,這同時也大大提高了故障電站的換件速度和降低了其發電損失。
通過區域范圍內專業能力的強化和共用備品中心供應能力的建設,旻投電力事實上已經在區域范圍內形成了一種系統的專業運維能力,和一種后進入者短期內難以超越的規模優勢。
“站外運維”
在莫繼才看來,光伏電站的基本運維目標,就是要保障電站系統處于良好的可運行狀態。要實現這一目標,關鍵在于日常的維護和定期檢修。“要不然,你本來就被限發,現在卻又因為系統運維不佳而發電能力跟不上,連限發的計劃都發不足,那豈不是損失更大了?”
他認為,限電問題短期內徹底解決的可能性不大,光伏電力很有可能將通過市場化交易來尋找新的出路。在此背景下,通過第三方運維公司的專業管理能力,幫助電站投資者“向精細化運維要效益”,將成為一種必然。
“為什么一般我們都更愿意去同一個4S店保養汽車?因為這個4S店對我的基本車況更了解,也更容易發現車的異常情況。同樣的道理,在一個第三方運維公司的長期跟蹤下,他肯定更了解你的電站的性能和問題,這必然為故障的診斷和優化解決問題帶來更多便利,當然也因此可以帶來更多效益。”
在莫繼才看來,除此以外,“站外運維”很可能將成為第三方電站運維公司能夠為客戶挖掘更多收益來源的另一個重要渠道。
對電網公司業務非常熟悉的莫繼才認為,此前主要由電網附屬企業負責的光伏電站的外線服務業務遲早要對社會資本開放。這將成為運維公司業務拓展的新領域,特別是對于旻投電力這樣的擁有電網經驗的第三方運維公司來說,這將是一個充滿想像空間的業務方向。
莫繼才說,通過與電網公司的溝通與合作,集中適度配置智能調度設備和儲能裝置,第三方運維公司完全有可能對相對集中區域內的光伏電站實現集中調度和優化調度。在此基礎上,作為區域內眾多電站的共同運維公司,旻投電力則可以代表區域內的所有電站去參與交易電量的競爭,這是挖掘光伏電站收益潛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據莫繼才介紹,由于電網對光伏電站采用和火電廠基本相同的調度管理方式,因此需要對每個電站都下達調度指令。對于規模較大的火電廠而言,這是一件很必須的事。但對于分散且規模較小的光伏電站來說,這樣的調度模式就非常不經濟,非常浪費。
“通過這種系統的、專業的對光伏電站內部能力與外部環境的優化管理,無疑將使得電站的發電收益實現最大化。”
莫繼才表示,在一個注定要到來的光伏電站的微利時代,向專業化、規范化、標準化、精細化管理要效益已是大勢所趨,電站自辦運維向第三方運維的轉變同樣也是大勢所趨。
他認為,固本強基方能行穩致遠,光伏電站的管理,正在迎來第三方運維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