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的“2016新浪金麒麟論壇”上,剛從馬拉喀什回來的國家發改委氣候戰略中心主任李俊峰,帶來了一大波最新八卦。
最大的一條是,聽說特朗普的臉悄悄的在改變。
用我的話來說,馬拉喀什大會乏善可陳。
原因很簡單。去年剛剛通過了《巴黎協定》,它落實是四五年以后的事情,也就是2020年以后的事情。現在做的都只是些程序問題。
我們在馬拉喀什到底作了哪些事情?
重點討論了三個問題
第一,美國會不會變。
因為1997達成了《京都議定書》,2001年的馬拉喀什會議上,美國代表團帶來壞消息,美國退出京都議定書,這次大家擔心歷史重演。
即將上任的美國總統在競選綱領里說過,他一旦上臺就將廢除《巴黎協定》。《巴黎協定》的命運如何,這是大家討論的話題。
第二,《巴黎協定》生效前大家還需要做些什么。
第三,為它生效做哪些準備。
第一個問題討論的時間最長。在馬拉喀什兩周的時間里,50%的時間甚至超過這個時間,大家聽到的聲音都是特朗普上臺怎么辦。
中國代表團在第一時間做了回應,說到四個不變。變與不變是一個艱難的選擇,和今天我們會議主題差不多“回歸與抉擇”。
這樣的情況下大家達成了一個共識,馬拉喀什的決定。無論美國政策怎么變,大家嚴格遵守執行《巴黎協定》的這種意愿不會改變。
特朗普當上總統后,變了
其實在這中間美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朗普先生真正當選總統后也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
美國時間昨天晚上,也就是我們的今天早上,他接受了《紐約時報》采訪。
大家知道《紐約時報》是他的堅定的反對者,包括他的很多花邊新聞都是《紐約時報》挖出來的,包括他的幾件糗事。
這次他拜訪《紐約時報》,這幫主持人一點不客氣問他:總統先生,你上臺第一件事說要否定《巴黎協定》,那你現在怎么做?
老頭吭哧了半天說,氣侯變化和人類活動有很大的關系,我在聽取我的智囊們的意見。再沒有說別的。
因為他在去年言之鑿鑿說,這是徹頭徹尾的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騙局,中國人騙了美國人搞氣侯變化。所以這件事情告一段落。
更多的討論了中國問題。美國不干了中國怎么辦。中國做了回應,提出“四個堅持”“四個不變”。這就引出了中國做不做領頭羊?
融資和減排:意愿多,行動少
第二件事情,是大家討論了在《巴黎協定》生效前應該干什么。
主要是兩件事情:
一是大家都要增加力度,2020年還有4年時間,大家要做什么。
一是發達國家的1000億綠色氣候基金,這是2009年的哥本哈根會議上發達國家承諾的。他們要為發展中國家募集1000億,用于應對氣候變化。
現在各個方面的努力都算上,還不到600億,還要再募集400億才行。美國不可能答應多出錢了,答應了也沒有用。歐盟也在出錢問題上唯唯諾諾。
但因為《巴黎協定》在法國達成的,所以法國人很積極。這次馬拉喀什會議上,法國總統奧朗德是出席會議的唯一大國領袖,他說法國要追加50億歐元。
另外,還有加拿大的魁北克,那個經常鬧獨立的法語區,它們追隨法國,法國說要捐50億歐元,他們也表示要追5億加元。至于美國加不加碼,美國的代表團不置可否。
接下來大家都在關心中國的200億什么時候出,幾乎所有發展國家希望中國的200億元盡快兌現。比如菲律賓代表團迫切需要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援助,連項目清單都拿出來了。
第二個力度就是各國2020年前的減排還能不能加碼。這兩個問題都沒有結論。
但是,大家都承諾繼續增加融資力度和減排力度,特別是關于減排的力度。科學家們都說,無論實現1.5度還是2度,現在的減排力度遠遠不夠,所以必須要加碼。
大家都同意加碼,怎么加是大家自己的事情。怎么加碼,就像出錢一樣,繼續增加融資力度,也沒有說誰再出多少錢。因此增加力度問題有意愿,少行動。
第三件事情,《巴黎協定》生效之前做些什么。
首要是2018年有一次預評估,對2018年的評估法要拿出方案,對2023年開始的正式評估的總的進程進行安排,這中間怎么銜接希望下次討論。
所以這次是做了沒有決定的決定,只是向國際社會宣示,《巴黎協定》是有效,這樣大家就平穩過去了。
美國的態度對中國影響比較大
但美國的態度,《巴黎協定》的命運對中國的影響比較大。
中國在應對氣侯變化問題上,能源轉型問題上,有些人一直搖擺不定,各個方面的人的想法和說法都不一樣。
比如,特朗普一說出來否定氣侯變化,支持煤炭產業,我們不能說有些人“蠢蠢欲動”,但能源轉型的決心也開始動搖。
特朗普否定氣候變化支持煤炭,怎么理解?
這兩個東西我這樣來解釋:
氣侯變化的問題,特朗普說歸說,做歸做。
在煤炭問題上,大家必須要明確一點。美國現在消耗6-7億噸煤,明年可能煤炭消耗長了10%,也不過是7-8億噸。對他們這是不得了的數字,似乎是個天文數字了。
對我們來說,一年消耗40多億噸煤,我們能漲到哪兒去?再說不用應對氣候變化,就是減少霧霾,也要減煤。
中央是下定決心要減煤。2014年比2013年減1億多噸,2015年比2014年減2億多噸,今年準確的數字還沒有出來,但是到10月底的時候,同比下降了9%,什么概念?今年可能要減3億噸。
動力來自于哪里?最大的問題是霧霾治理,各地政府都把它作為關注民生、關注人民健康和關注人民幸福作為重要的指數。
河北省下了多大的決心?在采暖期所有高污染企業一律關停,包括和民生有極大關系的華北制藥廠也關了。
現在石家莊制藥廠是河北省第二大制藥廠,關不關還在討論中,它勉勉強強是達標的,華北制藥廠是不合格的。北京在京郊采取以電代煤。這些措施對減少煤炭能源消費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們和美國比什么?
一是不能跟風,二是要看清美國做了哪些工作。
他們現在的能源消耗是30多億噸標準煤,其中油占了30%多,天然氣占40%多,煤炭占15%多,非化石能源占15%。
煤炭微乎其微,增不了多少,也減不了多少,降到10%也就是5億多噸煤,漲20%也不到10億噸,對美國來說改變不了什么。
如果我們增減5個百分點可不得了。2012年我們的煤炭占了69%,有的說70%,現在降到了64%,現在很有可能降到62%。
如果今年再減3億噸,就可能實現煤炭占比62%的目標了。這可是我們2020年的目標,有可能提前四年實現目標。
一旦用了清潔能源,就不可能走回頭路
在生活質量問題上,大家往往不會走回頭路。一旦質量上去了,就下不來,包括河北的農民用了天然氣就不會想再用煤了。
這和我們一樣。我和老韓剛畢業的時候,家里都燒蜂窩煤。現在你給我送蜂窩煤,我肯定趕你出去。再便宜也不會用了,生活質量上去了。
能源問題就是這樣,一旦用了清潔的能源,再回去用不清潔的能源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評價十三五能源規劃中的電能替代問題,它是時代進步的需要!
煤炭清潔開發利用,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中國的煤炭清潔開發利用是我們能源轉型的一個基礎。大家都覺得是不是煤炭要回歸了?其實不能這么理解,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中國減了半天后還超過35億噸煤炭,在能源結構中還占到60%以上。如果煤炭不清潔,中國的環境怎么辦?
首要任務還是要把煤炭清潔利用和清潔排放,這是能源重要的支點。煤炭清潔利用的問題解決好了,綠色低碳的能源才能發展起來。
因為我們的能源發展戰略是綠色低碳和安全高效,清潔是解決存量問題,綠色低碳是解決增量問題,這樣理解就比較全面了。
最大的一條是,聽說特朗普的臉悄悄的在改變。
用我的話來說,馬拉喀什大會乏善可陳。
原因很簡單。去年剛剛通過了《巴黎協定》,它落實是四五年以后的事情,也就是2020年以后的事情。現在做的都只是些程序問題。
我們在馬拉喀什到底作了哪些事情?
重點討論了三個問題
第一,美國會不會變。
因為1997達成了《京都議定書》,2001年的馬拉喀什會議上,美國代表團帶來壞消息,美國退出京都議定書,這次大家擔心歷史重演。
即將上任的美國總統在競選綱領里說過,他一旦上臺就將廢除《巴黎協定》。《巴黎協定》的命運如何,這是大家討論的話題。
第二,《巴黎協定》生效前大家還需要做些什么。
第三,為它生效做哪些準備。
第一個問題討論的時間最長。在馬拉喀什兩周的時間里,50%的時間甚至超過這個時間,大家聽到的聲音都是特朗普上臺怎么辦。
中國代表團在第一時間做了回應,說到四個不變。變與不變是一個艱難的選擇,和今天我們會議主題差不多“回歸與抉擇”。
這樣的情況下大家達成了一個共識,馬拉喀什的決定。無論美國政策怎么變,大家嚴格遵守執行《巴黎協定》的這種意愿不會改變。
特朗普當上總統后,變了
其實在這中間美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朗普先生真正當選總統后也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
美國時間昨天晚上,也就是我們的今天早上,他接受了《紐約時報》采訪。
大家知道《紐約時報》是他的堅定的反對者,包括他的很多花邊新聞都是《紐約時報》挖出來的,包括他的幾件糗事。
這次他拜訪《紐約時報》,這幫主持人一點不客氣問他:總統先生,你上臺第一件事說要否定《巴黎協定》,那你現在怎么做?
老頭吭哧了半天說,氣侯變化和人類活動有很大的關系,我在聽取我的智囊們的意見。再沒有說別的。
因為他在去年言之鑿鑿說,這是徹頭徹尾的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騙局,中國人騙了美國人搞氣侯變化。所以這件事情告一段落。
更多的討論了中國問題。美國不干了中國怎么辦。中國做了回應,提出“四個堅持”“四個不變”。這就引出了中國做不做領頭羊?
融資和減排:意愿多,行動少
第二件事情,是大家討論了在《巴黎協定》生效前應該干什么。
主要是兩件事情:
一是大家都要增加力度,2020年還有4年時間,大家要做什么。
一是發達國家的1000億綠色氣候基金,這是2009年的哥本哈根會議上發達國家承諾的。他們要為發展中國家募集1000億,用于應對氣候變化。
現在各個方面的努力都算上,還不到600億,還要再募集400億才行。美國不可能答應多出錢了,答應了也沒有用。歐盟也在出錢問題上唯唯諾諾。
但因為《巴黎協定》在法國達成的,所以法國人很積極。這次馬拉喀什會議上,法國總統奧朗德是出席會議的唯一大國領袖,他說法國要追加50億歐元。
另外,還有加拿大的魁北克,那個經常鬧獨立的法語區,它們追隨法國,法國說要捐50億歐元,他們也表示要追5億加元。至于美國加不加碼,美國的代表團不置可否。
接下來大家都在關心中國的200億什么時候出,幾乎所有發展國家希望中國的200億元盡快兌現。比如菲律賓代表團迫切需要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援助,連項目清單都拿出來了。
第二個力度就是各國2020年前的減排還能不能加碼。這兩個問題都沒有結論。
但是,大家都承諾繼續增加融資力度和減排力度,特別是關于減排的力度。科學家們都說,無論實現1.5度還是2度,現在的減排力度遠遠不夠,所以必須要加碼。
大家都同意加碼,怎么加是大家自己的事情。怎么加碼,就像出錢一樣,繼續增加融資力度,也沒有說誰再出多少錢。因此增加力度問題有意愿,少行動。
第三件事情,《巴黎協定》生效之前做些什么。
首要是2018年有一次預評估,對2018年的評估法要拿出方案,對2023年開始的正式評估的總的進程進行安排,這中間怎么銜接希望下次討論。
所以這次是做了沒有決定的決定,只是向國際社會宣示,《巴黎協定》是有效,這樣大家就平穩過去了。
美國的態度對中國影響比較大
但美國的態度,《巴黎協定》的命運對中國的影響比較大。
中國在應對氣侯變化問題上,能源轉型問題上,有些人一直搖擺不定,各個方面的人的想法和說法都不一樣。
比如,特朗普一說出來否定氣侯變化,支持煤炭產業,我們不能說有些人“蠢蠢欲動”,但能源轉型的決心也開始動搖。
特朗普否定氣候變化支持煤炭,怎么理解?
這兩個東西我這樣來解釋:
氣侯變化的問題,特朗普說歸說,做歸做。
在煤炭問題上,大家必須要明確一點。美國現在消耗6-7億噸煤,明年可能煤炭消耗長了10%,也不過是7-8億噸。對他們這是不得了的數字,似乎是個天文數字了。
對我們來說,一年消耗40多億噸煤,我們能漲到哪兒去?再說不用應對氣候變化,就是減少霧霾,也要減煤。
中央是下定決心要減煤。2014年比2013年減1億多噸,2015年比2014年減2億多噸,今年準確的數字還沒有出來,但是到10月底的時候,同比下降了9%,什么概念?今年可能要減3億噸。
動力來自于哪里?最大的問題是霧霾治理,各地政府都把它作為關注民生、關注人民健康和關注人民幸福作為重要的指數。
河北省下了多大的決心?在采暖期所有高污染企業一律關停,包括和民生有極大關系的華北制藥廠也關了。
現在石家莊制藥廠是河北省第二大制藥廠,關不關還在討論中,它勉勉強強是達標的,華北制藥廠是不合格的。北京在京郊采取以電代煤。這些措施對減少煤炭能源消費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們和美國比什么?
一是不能跟風,二是要看清美國做了哪些工作。
他們現在的能源消耗是30多億噸標準煤,其中油占了30%多,天然氣占40%多,煤炭占15%多,非化石能源占15%。
煤炭微乎其微,增不了多少,也減不了多少,降到10%也就是5億多噸煤,漲20%也不到10億噸,對美國來說改變不了什么。
如果我們增減5個百分點可不得了。2012年我們的煤炭占了69%,有的說70%,現在降到了64%,現在很有可能降到62%。
如果今年再減3億噸,就可能實現煤炭占比62%的目標了。這可是我們2020年的目標,有可能提前四年實現目標。
一旦用了清潔能源,就不可能走回頭路
在生活質量問題上,大家往往不會走回頭路。一旦質量上去了,就下不來,包括河北的農民用了天然氣就不會想再用煤了。
這和我們一樣。我和老韓剛畢業的時候,家里都燒蜂窩煤。現在你給我送蜂窩煤,我肯定趕你出去。再便宜也不會用了,生活質量上去了。
能源問題就是這樣,一旦用了清潔的能源,再回去用不清潔的能源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評價十三五能源規劃中的電能替代問題,它是時代進步的需要!
煤炭清潔開發利用,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中國的煤炭清潔開發利用是我們能源轉型的一個基礎。大家都覺得是不是煤炭要回歸了?其實不能這么理解,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中國減了半天后還超過35億噸煤炭,在能源結構中還占到60%以上。如果煤炭不清潔,中國的環境怎么辦?
首要任務還是要把煤炭清潔利用和清潔排放,這是能源重要的支點。煤炭清潔利用的問題解決好了,綠色低碳的能源才能發展起來。
因為我們的能源發展戰略是綠色低碳和安全高效,清潔是解決存量問題,綠色低碳是解決增量問題,這樣理解就比較全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