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的首屆國際能源變革論壇上,與會同仁普遍認為,世界能源發展呈現出能源結構低碳化、能源生產利用智能化、能源格局多極化的趨勢。在今年的G20能源部長會議上,國家副總理張高麗強調,世界能源發展呈現出低碳、智能、共享三大趨勢。一場以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為主要內容的轉型變革浪潮正在全球興起。
能源轉型存在差異化,具有區域和國家特色,應該不存在全球統一的模式或戰略。雖然世界能源清潔低碳的轉型方向明確,但各國的國情、資源稟賦和能源需求不同,轉型的路徑和方式自然會有相應差異。
目前,中國能源發展呈現出消費增幅回落、結構雙重更替加快、發展動力轉換的特征。從增速看,中國能源消費增長正在換擋減速,2011到2015年能源消費年均增長只有3.6%,今年前三季度,增長約1.2%,增幅回落之勢明顯。綜合而言,今后較長一段時間,中國能源消費將處于中低速增長期。預期2020年前,年均增速將降至約3%。從能源結構看,調整和更替步伐明顯加快,在能源消費增速放緩、市場需求相對寬松的情況下,清潔能源的快速發展有力地推動了能源結構調整。2015年煤炭占中國能源消費比重為64%,比2000年下降4.5%,今年前三季度,這一比重已降至61%。而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氣的消費比重,截至2015年分別為12%和5.9%,比2000年分別提高4.7和3.7個百分點。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的發電裝機已占全部裝機量的約30%,發電量也達到25%-26%。今后一段時間,我國煤炭消費比重將逐步降低,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氣比重將不斷提高。從發展動力看,傳統能源消費動力正在減弱,新的增長動力開始發揮較大作用。在過去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第二產業是能源消費的主要動力。而近年來,增長動力逐步由傳統高耗能產業轉向第三產業、現代服務業和居民用電。今年1-9月,全社會用電量增長4.5%,而去年同期僅為0.7%。其中,第三產業和居民生活用電的貢獻率已達66.7%。同時,能源及相關領域的新業態新模式開始涌現,現代制造業、大數據中心、新能源汽車等成為主要用能增長點。當然,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用電量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必然關系會逐步脫節,其緊密度與關聯度將不如過去突出。在工業化初期,特別是發展的初級階段,高耗能產業的發展使工業成為用電主力軍,而隨著現代服務業、第三產業,特別是居民用電水平逐步提高,用電量與GDP增長的關聯度會逐步弱化,這應當是一個共同趨勢。
當前,走中國特色的能源發展道路關鍵是要堅持正確的戰略方向和目標,按照科學合理的戰略步驟和路徑,逐步推進主體能源更替,構建順應世界大勢、符合中國國情的現代能源體系。歷史實踐證明,能源轉型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目前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以煤為主,但哈佛大學能源歷史數據庫數據顯示,直到20世紀60年代中后期,我國的煤炭消費才完全超過薪柴,所以,中國進入“煤炭時代”尚不足50年,而德國、美國則分別持續了100多年和65年。從轉型階段看,在世界各國平均已進入“油氣時代”的背景下,我國仍處于“煤炭時代”。因此,可以預見,中國將進入油氣替代煤炭、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雙重更替期。同時,也會經歷以下三個階段:第一,煤炭逐步進入峰值,煤炭消費增速放緩,天然氣和非化石能源快速發展,成為能源供給增量的主體;第二,石油消費步入峰值,煤炭消費逐步下降,化石能源消費達峰,非化石能源成為能源供給增量的主體;第三,能源需求進入飽和期,天然氣消費逐步達峰,煤炭消費持續下降,非化石能源穩步增長,逐步成為能源供應的主體。
2015年中國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氣消費比重分別比2010年提高2.6和1.9個百分點,煤炭消費比重下降5.2個百分點,水電、風電、光伏裝機和核電在建規模均居世界首位,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比例達35%,單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8.2%,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約20%。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了五大發展理念,綠色發展已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之一。在未來能源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將秉持五大發展理念,按照 “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能源戰略,圍繞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推進我國能源變革轉型。
巴黎峰會達成了《巴黎協定》,中國為此作出了應有貢獻。中國政府從維護全人類共同利益出發做出了莊嚴承諾。中國政府是負責任的政府,我們會嚴格遵守承諾,在巴黎峰會確定的相關目標中作出應有貢獻。當然,我們也要秉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因為中國畢竟是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所承擔的責任應和我國的發展階段及國情相匹配,五大發展理念就是我們秉持的基本原則。
(本文根據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在2016國際能源變革論壇部長對話環節發言整理)
能源轉型存在差異化,具有區域和國家特色,應該不存在全球統一的模式或戰略。雖然世界能源清潔低碳的轉型方向明確,但各國的國情、資源稟賦和能源需求不同,轉型的路徑和方式自然會有相應差異。
目前,中國能源發展呈現出消費增幅回落、結構雙重更替加快、發展動力轉換的特征。從增速看,中國能源消費增長正在換擋減速,2011到2015年能源消費年均增長只有3.6%,今年前三季度,增長約1.2%,增幅回落之勢明顯。綜合而言,今后較長一段時間,中國能源消費將處于中低速增長期。預期2020年前,年均增速將降至約3%。從能源結構看,調整和更替步伐明顯加快,在能源消費增速放緩、市場需求相對寬松的情況下,清潔能源的快速發展有力地推動了能源結構調整。2015年煤炭占中國能源消費比重為64%,比2000年下降4.5%,今年前三季度,這一比重已降至61%。而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氣的消費比重,截至2015年分別為12%和5.9%,比2000年分別提高4.7和3.7個百分點。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的發電裝機已占全部裝機量的約30%,發電量也達到25%-26%。今后一段時間,我國煤炭消費比重將逐步降低,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氣比重將不斷提高。從發展動力看,傳統能源消費動力正在減弱,新的增長動力開始發揮較大作用。在過去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第二產業是能源消費的主要動力。而近年來,增長動力逐步由傳統高耗能產業轉向第三產業、現代服務業和居民用電。今年1-9月,全社會用電量增長4.5%,而去年同期僅為0.7%。其中,第三產業和居民生活用電的貢獻率已達66.7%。同時,能源及相關領域的新業態新模式開始涌現,現代制造業、大數據中心、新能源汽車等成為主要用能增長點。當然,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用電量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必然關系會逐步脫節,其緊密度與關聯度將不如過去突出。在工業化初期,特別是發展的初級階段,高耗能產業的發展使工業成為用電主力軍,而隨著現代服務業、第三產業,特別是居民用電水平逐步提高,用電量與GDP增長的關聯度會逐步弱化,這應當是一個共同趨勢。
當前,走中國特色的能源發展道路關鍵是要堅持正確的戰略方向和目標,按照科學合理的戰略步驟和路徑,逐步推進主體能源更替,構建順應世界大勢、符合中國國情的現代能源體系。歷史實踐證明,能源轉型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目前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以煤為主,但哈佛大學能源歷史數據庫數據顯示,直到20世紀60年代中后期,我國的煤炭消費才完全超過薪柴,所以,中國進入“煤炭時代”尚不足50年,而德國、美國則分別持續了100多年和65年。從轉型階段看,在世界各國平均已進入“油氣時代”的背景下,我國仍處于“煤炭時代”。因此,可以預見,中國將進入油氣替代煤炭、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雙重更替期。同時,也會經歷以下三個階段:第一,煤炭逐步進入峰值,煤炭消費增速放緩,天然氣和非化石能源快速發展,成為能源供給增量的主體;第二,石油消費步入峰值,煤炭消費逐步下降,化石能源消費達峰,非化石能源成為能源供給增量的主體;第三,能源需求進入飽和期,天然氣消費逐步達峰,煤炭消費持續下降,非化石能源穩步增長,逐步成為能源供應的主體。
2015年中國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氣消費比重分別比2010年提高2.6和1.9個百分點,煤炭消費比重下降5.2個百分點,水電、風電、光伏裝機和核電在建規模均居世界首位,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比例達35%,單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8.2%,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約20%。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了五大發展理念,綠色發展已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之一。在未來能源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將秉持五大發展理念,按照 “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能源戰略,圍繞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推進我國能源變革轉型。
巴黎峰會達成了《巴黎協定》,中國為此作出了應有貢獻。中國政府從維護全人類共同利益出發做出了莊嚴承諾。中國政府是負責任的政府,我們會嚴格遵守承諾,在巴黎峰會確定的相關目標中作出應有貢獻。當然,我們也要秉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因為中國畢竟是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所承擔的責任應和我國的發展階段及國情相匹配,五大發展理念就是我們秉持的基本原則。
(本文根據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在2016國際能源變革論壇部長對話環節發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