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概念提出的時間雖然不長,但人們對這項變革的熱情卻極為高漲,其根本原因是,智能電網戰略不僅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契機,更為一些交叉行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智能電網概念提出的時間雖然不長,但人們對這項變革的熱情卻極為高漲,其根本原因是,智能電網戰略不僅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契機,更為一些交叉行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打破新能源瓶頸
“如果每個市民家中都裝上了太陽能電池,多余的電賣給國家,每月不但不需要繳電費,而且還可以賺錢。”揚州市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張連生介紹。
智能電網發展潛力無限,誰捷足先登誰就能分一塊未來市場的“蛋糕”。無論是在消費市場,還是在制造業,都蘊含著深不可測的財富空間。智能電網的建設,將為綠色新能源產業――晶硅電池發電的推廣,打通最后的市場障礙。
太陽能電池發電,產品和技術上已不存在障礙,國內已經形成完整產業鏈,從多晶硅到太陽能電池組裝。但太陽能電池一直是出口,目前的電網還不能支持太陽能發電上網。
“ 順大 一直希望把太陽能產業做大,推廣到千家萬戶。”江蘇 順大 集團 負責人倪云達表示,“不能上網是瓶頸,智能電網建設,讓普通老百姓家中多余的電,能夠賣給國家,將大大加快太陽能電池在國內的市場普及速度。”
倪云達介紹,由于多晶硅價格暴跌,電池發電成本降低,加上國家和江蘇省出臺的補助政策,目前太陽能發電成本,每度已經在1元左右,與火力發電相比,優勢開始體現。
據了解,目前揚州許多單位已經開始推廣太陽能技術,包括 順大 、揚州晶澳太陽能有限公司、揚州公安局、蘇北醫院、揚州大學等許多單位,都實施了“太陽能屋頂計劃”。但這些單位的太陽能電池發電僅作為一個補充能源,只是滿足自身的用電需求,并沒有成為主要能源,原因就是不能上網。
記者了解到,除了太陽能發電以外,風電也面臨著同樣的境遇――發得出電,送不出電。不過,隨著智能電網建設的推進,這種瓶頸將有望被打破。“智能電網將成為新能源資源的發送、調配平臺,從而打破新能源發電發展面臨的電網制約瓶頸。”中國電力科學院戴慧珠教授認為,與傳統電網相比,智能電網具有更為強大的兼容性,為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發展,創造了更大的可能。而一旦智能電網建成,國家將通過政策鼓勵家庭和企業安裝小型高效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并支持消費者購買或出售綠色電力。
日前,國家電網公司(以下簡稱國網)已經拿出了風電和光伏接入電網的技術標準,并力圖使其成為國標,并把抽水蓄能電站作為主要調峰手段。
張連生介紹,僅揚州就有400多家企業與智能電網相關,包括智能電表、光伏產業、智能開關等等。發展智能電網產業,對相關產業的拉動將會產生明顯的效果。目前揚州已經列出100多項技術,開始攻關。預計到2020年,揚州智能電網產業將達到2000億元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