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太陽能利用規模快速擴大,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加快,成本顯著降低,太陽能已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發展的重要領域。“十二五”時期,我國光伏產業體系不斷完善,技術進步顯著,光伏發電制造和應用規模均躍居全球第一。然而,光伏產業至今仍面臨著諸多待解困難與挑戰。
遍地開花與市場泡沫并存光伏產業將現拐點
10月19日,來自2016中國光伏大會暨展覽會上的消息稱,“十三五”期間國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多部門將加強光伏政策聯動,目前正在醞釀鼓勵技術創新、產業體系等方面新政,推動光伏發電降成本,早日實現平價上網,并通過微電網、新能源示范城市等示范工作推動光伏應用多樣化發展,力爭到“十三五”末期分布式利用成為光伏產品應用的主要形式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國家發改委正在就新能源上網電價調整征求意見,業內人士呼吁,電價不應該出現斷崖式下調,建議持續勻速調整。
同時,對業界一直關注的光伏補貼,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表示光伏產業目前尚處培育期,目前的補貼就是為了將來不補貼。值得注意的是,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朱明也在會上稱,“十三五”時期光伏產業發展的主要任務就是,實現不依賴國家補貼的自我持續發展。
“第一”背后實藏暗礁
近年來,太陽能利用規模快速擴大,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加快,成本顯著降低,但還面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朱明認為,與燃煤發電等傳統發電形勢以及風電相比,高成本仍是光伏發電發展的主要障礙,同時,電力系統還未做好大范圍接收光伏等新能源的體制機制和技術準備,部分地區棄光嚴重。而部分國家頻繁出臺針對我國光伏產品的貿易保護政策,使得光伏在全球的應用步伐受到一定程度阻礙。
此外,國內電力系統接收光伏發電仍存障礙。“電力系統還未做好大范圍接收光伏等新能源的體制機制和技術準備。部分光伏電站建設較為集中的地區棄光問題突出,同時負荷中心區域的分布式光伏建設進度緩慢,還需要突破一些體制機制上的障礙。”
“有沒有過剩?有。但過剩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現象,”對光伏產業結構性過剩問題,王勃華強調澄清,“光伏產業作為新興產業,我們認為它現在出現的過剩與傳統產業不同。光伏產業的過剩是結構性的相對過剩,投資輕的組件過剩,而不是絕對過剩。”王勃華稱。
另一方面,朱明提醒道,光伏產業在迎來大好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高成本仍是光伏發電發展的主要障礙。與燃煤發電等傳統發電形式以及風電相比,光伏價格仍然偏高,仍需通過加快推動技術進步快速降低成本。
后補貼時代遇強震
顯然,上半年爆炸式增長及行業長期的結構性過剩,正在讓光伏市場的大環境發生變化。
日前,一份《關于公布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助目錄(第六批)的通知》在業界翹首企盼下浮出水面。在業內看來,這些列入補貼名單的光伏項目均在2013年8月至2015年2月間并網,充分顯示目前國內光伏補貼拖欠的嚴重程度。這一問題連同明年新能源標桿上網電價可能大幅下調以及國網暫停墊付補貼資金等,令光伏行業的投資前景面臨嚴峻考驗。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界資深人士指出,“一方面為終于拿到補貼的企業感到高興,另一方面這個目錄證明了可再生能源項目補貼存在嚴重拖欠”。具體來看,西部地區的電價僅為0.2-0.3元/千瓦時,光伏發電仍需依賴補貼才能盈利。目前,補貼在光伏電價的占比中仍達到了2/3,一旦拖欠對企業現金流影響非常大。
而事實上,連續報出的低價亦成了光伏前行的掣肘之一。不論是協鑫新能源投出了每度電0.61元/kWh的價格,還是昌盛日電和華電內蒙古在包頭項目中報出了0.52元/kwh的投標價格,都引起了業界的注意。王勃華對此分析指出,在市場情況好的時候,價格基本持續一年多沒有降低,如果用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降低價格企業就不會感到驚奇;單倘若價格維持在比較高的水平,突然釋放一年的市場下降幅度,會帶來不好接受的感覺。
從另一個角度看,由于光伏項目在招標、投標、中標的環節中不是馬上交貨,例如今年訂單明年交貨價格會發生改變,所以會有一個價格下降的“預期效應”。但無論如何解釋,低價競爭帶來的后果,是市場內所有玩家都要受到影響。來自權威媒體的報道消息稱,從已發布的三季報預告看,此前提到的行業“分化”如期發生。在國內需求急凍和主產業鏈價格暴跌背景下,第三季度業績的環比下滑很難避免。優秀企業仍能實現較好的盈利表現,而產品同質化程度高、客戶結構相對單一的普通企業的經營表現則快速回落至盈虧平衡線附近。
新政聯動釋放市場活力
幾乎可以預見,如果低價競爭的局面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下半年以組件等為主業的光伏企業業績也將受到拖累。
如何找出路?在科技部高新司能源處處長鄭方能看來,目前科技部正在組織編制“十三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在光伏領域將圍繞系統、部件、設備、材料、平臺等方面進行布局。重點開展高效率、低成本太陽能電池,光伏系統及平衡件、太陽光伏和光伏系統實證與測試系統研究,鼓勵開展區域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并網技術研發與應用示范。
“雖然下半年市場趨冷,但仍將保持在較高水平,預計全年光伏新增并網量有望達25-30吉瓦甚或更多,仍將保持全球第一。總的來看,下半年仍有發展空間,整體情況基本向好。”王勃華補充說,“今年分布式和光伏扶貧不占指標,加上各省高度重視扶貧,預計今年光伏扶貧將有不錯的表現;隨著《關于做好風電、光伏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管理工作的通知》的出臺,全力保障西北限電嚴重地區的最低發電小時數,保障投資者利益,有望解決困擾光伏發展的限電問題。”
而在眾多光伏電站競價招標項目中,光伏“領跑者”計劃成為競爭機制重要的試點項目。有參與“領跑者”項目評標的專家指出,“領跑者”是光伏招標“優中選優”的項目,參與的企業大多擁有較好的付款條件、最好的管理團隊和資本資源,即使出現低價也是正常的市場行為,但“領跑者”項目中,競標價格并不能代表行業整體水平,政府在制定補貼標準不應完全以此參考標準。
因此,“后補貼時代,或者是平價時代,光伏產業發展的方向,一是通過疊加新技術進一步提升效率,比如在多晶硅上疊加薄膜。二是開發太陽能和各種應用結合起來的整體解決方案,比如和建筑、車輛、戶外設施等的結合。”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理事長高紀凡稱。
遍地開花與市場泡沫并存光伏產業將現拐點
10月19日,來自2016中國光伏大會暨展覽會上的消息稱,“十三五”期間國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多部門將加強光伏政策聯動,目前正在醞釀鼓勵技術創新、產業體系等方面新政,推動光伏發電降成本,早日實現平價上網,并通過微電網、新能源示范城市等示范工作推動光伏應用多樣化發展,力爭到“十三五”末期分布式利用成為光伏產品應用的主要形式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國家發改委正在就新能源上網電價調整征求意見,業內人士呼吁,電價不應該出現斷崖式下調,建議持續勻速調整。
同時,對業界一直關注的光伏補貼,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表示光伏產業目前尚處培育期,目前的補貼就是為了將來不補貼。值得注意的是,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朱明也在會上稱,“十三五”時期光伏產業發展的主要任務就是,實現不依賴國家補貼的自我持續發展。
“第一”背后實藏暗礁
近年來,太陽能利用規模快速擴大,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加快,成本顯著降低,但還面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朱明認為,與燃煤發電等傳統發電形勢以及風電相比,高成本仍是光伏發電發展的主要障礙,同時,電力系統還未做好大范圍接收光伏等新能源的體制機制和技術準備,部分地區棄光嚴重。而部分國家頻繁出臺針對我國光伏產品的貿易保護政策,使得光伏在全球的應用步伐受到一定程度阻礙。
此外,國內電力系統接收光伏發電仍存障礙。“電力系統還未做好大范圍接收光伏等新能源的體制機制和技術準備。部分光伏電站建設較為集中的地區棄光問題突出,同時負荷中心區域的分布式光伏建設進度緩慢,還需要突破一些體制機制上的障礙。”
“有沒有過剩?有。但過剩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現象,”對光伏產業結構性過剩問題,王勃華強調澄清,“光伏產業作為新興產業,我們認為它現在出現的過剩與傳統產業不同。光伏產業的過剩是結構性的相對過剩,投資輕的組件過剩,而不是絕對過剩。”王勃華稱。
另一方面,朱明提醒道,光伏產業在迎來大好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高成本仍是光伏發電發展的主要障礙。與燃煤發電等傳統發電形式以及風電相比,光伏價格仍然偏高,仍需通過加快推動技術進步快速降低成本。
后補貼時代遇強震
顯然,上半年爆炸式增長及行業長期的結構性過剩,正在讓光伏市場的大環境發生變化。
日前,一份《關于公布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助目錄(第六批)的通知》在業界翹首企盼下浮出水面。在業內看來,這些列入補貼名單的光伏項目均在2013年8月至2015年2月間并網,充分顯示目前國內光伏補貼拖欠的嚴重程度。這一問題連同明年新能源標桿上網電價可能大幅下調以及國網暫停墊付補貼資金等,令光伏行業的投資前景面臨嚴峻考驗。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界資深人士指出,“一方面為終于拿到補貼的企業感到高興,另一方面這個目錄證明了可再生能源項目補貼存在嚴重拖欠”。具體來看,西部地區的電價僅為0.2-0.3元/千瓦時,光伏發電仍需依賴補貼才能盈利。目前,補貼在光伏電價的占比中仍達到了2/3,一旦拖欠對企業現金流影響非常大。
而事實上,連續報出的低價亦成了光伏前行的掣肘之一。不論是協鑫新能源投出了每度電0.61元/kWh的價格,還是昌盛日電和華電內蒙古在包頭項目中報出了0.52元/kwh的投標價格,都引起了業界的注意。王勃華對此分析指出,在市場情況好的時候,價格基本持續一年多沒有降低,如果用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降低價格企業就不會感到驚奇;單倘若價格維持在比較高的水平,突然釋放一年的市場下降幅度,會帶來不好接受的感覺。
從另一個角度看,由于光伏項目在招標、投標、中標的環節中不是馬上交貨,例如今年訂單明年交貨價格會發生改變,所以會有一個價格下降的“預期效應”。但無論如何解釋,低價競爭帶來的后果,是市場內所有玩家都要受到影響。來自權威媒體的報道消息稱,從已發布的三季報預告看,此前提到的行業“分化”如期發生。在國內需求急凍和主產業鏈價格暴跌背景下,第三季度業績的環比下滑很難避免。優秀企業仍能實現較好的盈利表現,而產品同質化程度高、客戶結構相對單一的普通企業的經營表現則快速回落至盈虧平衡線附近。
新政聯動釋放市場活力
幾乎可以預見,如果低價競爭的局面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下半年以組件等為主業的光伏企業業績也將受到拖累。
如何找出路?在科技部高新司能源處處長鄭方能看來,目前科技部正在組織編制“十三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在光伏領域將圍繞系統、部件、設備、材料、平臺等方面進行布局。重點開展高效率、低成本太陽能電池,光伏系統及平衡件、太陽光伏和光伏系統實證與測試系統研究,鼓勵開展區域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并網技術研發與應用示范。
“雖然下半年市場趨冷,但仍將保持在較高水平,預計全年光伏新增并網量有望達25-30吉瓦甚或更多,仍將保持全球第一。總的來看,下半年仍有發展空間,整體情況基本向好。”王勃華補充說,“今年分布式和光伏扶貧不占指標,加上各省高度重視扶貧,預計今年光伏扶貧將有不錯的表現;隨著《關于做好風電、光伏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管理工作的通知》的出臺,全力保障西北限電嚴重地區的最低發電小時數,保障投資者利益,有望解決困擾光伏發展的限電問題。”
而在眾多光伏電站競價招標項目中,光伏“領跑者”計劃成為競爭機制重要的試點項目。有參與“領跑者”項目評標的專家指出,“領跑者”是光伏招標“優中選優”的項目,參與的企業大多擁有較好的付款條件、最好的管理團隊和資本資源,即使出現低價也是正常的市場行為,但“領跑者”項目中,競標價格并不能代表行業整體水平,政府在制定補貼標準不應完全以此參考標準。
因此,“后補貼時代,或者是平價時代,光伏產業發展的方向,一是通過疊加新技術進一步提升效率,比如在多晶硅上疊加薄膜。二是開發太陽能和各種應用結合起來的整體解決方案,比如和建筑、車輛、戶外設施等的結合。”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理事長高紀凡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