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學石油天然氣世紀講壇系列講座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兼職教授、中國石油學會理事長賈承造,向北大師生做了關于未來我國能源結構和能源安全的報告。
世界各地能源結構差別大
在題為《未來我國能源結構與確保我國能源安全的問題》的報告中,賈承造首先闡明,要保證國家能源安全,必須對未來能源結構有一個準確的預測,而國家的能源結構是由資源條件、社會發展水平、能源科技水平、環境承受能力、全球能源市場,以及國家的外部環境、經濟和軍事能力等因素決定。因此,為了確保我國能源安全,必須正確預測能源結構,從而制定正確的能源戰略和科技發展戰略。賈承造認為,確保我國能源安全,必須同時重視化石能源與非化石能源;同時發展國際能源市場與投資海外資源;大力發展能源科學技術,爭取新技術的突破。歸根結底還是需要解決新技術的突破。
據介紹,2008年,世界常規一次能源消費達113.59億噸油當量,化石能源占85.3%,非化石能源占14.7%,非化石能源中以核能和水電為主,世界能源消費還是以化石能源為主。世界各地區的能源結構存在較大差別,如亞太地區的煤炭消費、歐洲地區的核能及水電消費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各個地區內,石油的生產量和消費量存在較大差別,這是由于石油便于運輸,石油市場已成為統一價格的全球大市場;與石油不同,各地區煤炭與天然氣生產量和消費量基本持平。
我國能源消費已于2007年達到全球的16.8%,其中工業、居民生活和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消費占據較大比例。統計表明,我國大部分能源需求可以自給,自給率達90%,需要進口的主要為石油。
發展能源科技是要務
賈承造引用權威數據對2030年全球的能源結構進行了預測。2030年,全球能源供需基本持平,化石能源仍占主要地位,煤消費所占比例將有所增大。我國能源消費將以4%的年增量增長,大于全球年增量。2030年,我國化石能源消費仍占統治地位,石油供應將變緊張,而天然氣供應充足;石油供應將更多依靠海外市場和海外油田區塊;由于環境壓力,以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能為代表的清潔能源技術將有較大突破。為確保我國能源安全,大力發展能源科學技術是首要任務。
對于化石能源發展的技術方向,賈承造列舉數據指出,世界化石能源的累積采出量、剩余探明儲量和待發現儲量各約占1/3,而中國的石油與天然氣產量將穩定增長。對于中國化石能源的技術發展方向,賈承造認為應該向海洋鉆探傾斜,同時發展更加先進的鉆井技術。中國的三家石油公司目前正在加大海外的勘探和并購力度,未來主要在中亞、中東、非洲和委內瑞拉這些地區發展。
賈承造還對各項非化石能源技術發展方向進行了預測和評價。他認為,風能目前的技術瓶頸在于由于不穩定造成的上網難,對此,可以發展智能電網和儲能技術;高空風能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向。太陽能發展的主要問題為光能密度低和光電轉換系數低,并且較難突破。生物質能存在轉化效率低、浪費土地、消耗大量水資源和成本高的問題,可以發展生物柴油并利用好秸稈。此外,微藻和生物制氫也是比較好的方向。核能爭取在對嬗變和核聚變的研究上能有重大突破。
北大將加強能源問題研究
報告會由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院長潘懋教授主持。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林建華在報告前發表了講話。
林建華表示,能源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生活,尤其是石油,關系到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的實現。北京大學將積極參與能源方面的研究。
據介紹,目前,北大在新能源方面的研究正蓬勃發展,但仍有不足。林建華表示,除了關于能源的科學技術研究外,在國家能源政策特別是能源戰略與能源安全方面,北大也應該有研究成果;同時,北大的教育也應該為培養中國未來的能源領導者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