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的阿里卡(Arica)是一座位于南美洲東海岸的小城,人口只有23萬。距離中國上海1.8萬公里。但是,它卻是智利極力向中國推薦的“經濟特區”。
9月初,在的智利駐華商務處組織的北京“智利周”活動中,“阿里卡經濟特區”得到了智利政府高官和從事投資商務方面的律師、咨詢人員等專業人士的推薦。今年恰逢中國與智利自由貿易區協議的第十年。“智利與中國之間的經貿關系獲得了良好的發展。”智利前總統弗雷在記者招待會上稱。中國已經成為智利第一大貿易伙伴,貿易總額是位居第二的美國的兩倍。
但是“良好的發展”顯然并不足以描述所有的經貿活動。一位智利高官在投資研討會上稱,與兩國經濟體量不相符合的現象是,智利在中國的投資要多于中國在智利的投資。此外,智利使館數據顯示,中國2015年從智利進口了大約128億美元的銅礦,但是當年從智利進口的其他產品只有36億美元,其中食品占了13億美元。這樣嚴重不平衡的貿易結構,在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的2015年到2016年來說,確實能夠引發相關人士的關注。
所以,鼓勵中國企業到智利投資,就成為智利方面的政策選擇。
至于為什么選擇阿里卡這個海濱城市作為重點推薦對象。智利方面有自己的認真考量。首先考慮的是本國的工業特征。智利南部則因為地形和接近南極的原因,人口稀少,以森林工業為主;中部地區氣候環境良好,有較好的農業基礎;智利工礦業發達,但是主要分布在北部。其次從物流和交通考慮,阿里卡地區距離秘魯僅有18公里,同時還是東部鄰國玻利維亞重要的自由港。因為沒有出海口,玻利維亞的對外海運主要依靠阿里卡轉運。智利和秘魯以及玻利維亞共同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阿里卡的工廠產品,可以免關稅直接出口上述兩國,具備了進行低成本跨國貿易的可能性。
最后,阿里卡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相對較好。這里既有海港,秘魯到玻利維亞的火車也通過這里,同時它還是三萬公里長的泛美高速公路的重要節點。航空條件良好,每天從阿里卡飛往首都圣地亞哥的航班多達20-25班。不過,由于人口較少,這里的基礎設施,如果港口、鐵路、公路以及電網,如果需要支撐大規模工業化,則仍舊需要升級換代。這在一些前來“智利周”進行推廣的智利官員來說,也變成了一個絕佳的投資機會。“我們深知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所具有的強大能力。”智利Carey律師事務所律師佩德羅·利昂在介紹阿里卡投資環境時說。
除了基礎設施建設,智利方面的官員表示,希望中方企業在阿里卡經濟特區繼續投資能源和礦業。除了傳統的銅礦歡迎中方投資之外,鋰礦也是一個希望看到更多中方投資的領域。由于該國北部具有良好的光照條件,已經有中方企業進入阿里卡特區建立光伏工廠。這筆投資是2012年溫家寶總理訪問智利以來最大一筆中國投資。但是目前看起來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投資依舊沒有達到飽和。2013年,智利議會通過的簡稱為“25/20法律”,要求本國在2025年時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達到所有能源消費比例的20%。而在當年這個比例只有5-6%。法律生效的第二年,2014年則迅速增加至9%。
智利政府官員和投資中介們在“智利周”的研討會中表示,政府將會為在阿里卡特區投資的外資開出“法律允許的優惠條件”,這里面包括全部免除公司稅和進口關稅。“投資總額的30%以退稅的方式返還。”Carey律所的律師岡薩雷斯在研討會發言中稱。此外雇傭當地工人還會獲得一定的補貼……總而言之,智利商界人士,試圖在用詳實的數據和法律條文向與會者證明,阿里卡地區有一個足夠合理和寬松的環境,來歡迎各國投資者。在勞工成本、在行政手續和稅收監管環境上都具備優勢,而且它的地理位置還足夠讓投資者把市場開拓到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和巴西等國家。
鼓勵外資進入智利,這是自1970年代以來歷屆智利政府延續的經濟政策之一。智利是拉美國家當中難得的一個長期保持經濟政策不發生大波動的國家。40多年來,政府一直在緩慢地實施私有化政策,最終使政府在國民經濟中蛻變為監管者角色,同時有能力維持溫和的經濟增長——過去十多年里,智利的經濟增長率一直維持在5%左右。從某種意義而言,這是上世紀末盛行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理論得以長期貫徹的難得成功案例,所以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稱之為“智利的奇跡”。
穩定的經濟政策和豐富的銅礦資源為經濟發展背書,而這個國家政局長期維持了不同于拉美其余國家的穩定局面。智利目前在西方各個平級機構中排名靠前。例如,智利貿易部副部長安德雷斯·雷波耶多在發言中引用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15到2016年139個經濟體年度競爭力指數說,智利名列第35位,為拉美表現最好國家。
不過,智利引進外資的目的,并不像中國當年改革開放之初,去試圖打造一個全產業鏈的工業國家。這對于1700萬人口的國度來說,顯然是個過高的要求。智利將自己視為通往其余拉美國家的橋梁,樂于見到外資在本國投資,其產品和服務最終輻射到周邊國家。目前智利和全世界范圍內各國簽署了40個雙邊貿易協定。另外還有和多邊以及多個經濟組織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其對外資的開放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阿里卡經濟特區就是智利經濟政策的一個“樣板”特區。這里在1975年,也就是皮諾切特時期就開始建設經濟特區,從功能設計到物流基礎,其經濟行為可以延伸到周邊若干個國家,是智利經濟發展模式的具體體現。有意思的是,特區建設已經40年,智利政府和商界還在繼續為它搖旗吶喊,招商引資,這一點一直沒變。
當然,投資者進入到阿里卡特區仍需要明確了解各種法律。例如,35%的預扣稅,85%的當地員工比例(除非是特殊技術人員),這都是需要投資者滿足的硬性要求。目前智利正在進行的稅制改革,可能會導致稅率逐步提高。而且議會正在審議的新勞動法也即將生效……
除了經濟政策之外,如果說還有什么能夠影響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無非是自然災害而已。2010年年初智利南部發生8.8級強烈地震,造成5萬人死亡,300億美元損失。“據地震專家預計,下一次地震發生在90年后。”一位智利使館官員在私下里用玩笑的口吻試圖解除人們的擔心。
9月初,在的智利駐華商務處組織的北京“智利周”活動中,“阿里卡經濟特區”得到了智利政府高官和從事投資商務方面的律師、咨詢人員等專業人士的推薦。今年恰逢中國與智利自由貿易區協議的第十年。“智利與中國之間的經貿關系獲得了良好的發展。”智利前總統弗雷在記者招待會上稱。中國已經成為智利第一大貿易伙伴,貿易總額是位居第二的美國的兩倍。
但是“良好的發展”顯然并不足以描述所有的經貿活動。一位智利高官在投資研討會上稱,與兩國經濟體量不相符合的現象是,智利在中國的投資要多于中國在智利的投資。此外,智利使館數據顯示,中國2015年從智利進口了大約128億美元的銅礦,但是當年從智利進口的其他產品只有36億美元,其中食品占了13億美元。這樣嚴重不平衡的貿易結構,在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的2015年到2016年來說,確實能夠引發相關人士的關注。
所以,鼓勵中國企業到智利投資,就成為智利方面的政策選擇。
至于為什么選擇阿里卡這個海濱城市作為重點推薦對象。智利方面有自己的認真考量。首先考慮的是本國的工業特征。智利南部則因為地形和接近南極的原因,人口稀少,以森林工業為主;中部地區氣候環境良好,有較好的農業基礎;智利工礦業發達,但是主要分布在北部。其次從物流和交通考慮,阿里卡地區距離秘魯僅有18公里,同時還是東部鄰國玻利維亞重要的自由港。因為沒有出海口,玻利維亞的對外海運主要依靠阿里卡轉運。智利和秘魯以及玻利維亞共同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阿里卡的工廠產品,可以免關稅直接出口上述兩國,具備了進行低成本跨國貿易的可能性。
最后,阿里卡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相對較好。這里既有海港,秘魯到玻利維亞的火車也通過這里,同時它還是三萬公里長的泛美高速公路的重要節點。航空條件良好,每天從阿里卡飛往首都圣地亞哥的航班多達20-25班。不過,由于人口較少,這里的基礎設施,如果港口、鐵路、公路以及電網,如果需要支撐大規模工業化,則仍舊需要升級換代。這在一些前來“智利周”進行推廣的智利官員來說,也變成了一個絕佳的投資機會。“我們深知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所具有的強大能力。”智利Carey律師事務所律師佩德羅·利昂在介紹阿里卡投資環境時說。
除了基礎設施建設,智利方面的官員表示,希望中方企業在阿里卡經濟特區繼續投資能源和礦業。除了傳統的銅礦歡迎中方投資之外,鋰礦也是一個希望看到更多中方投資的領域。由于該國北部具有良好的光照條件,已經有中方企業進入阿里卡特區建立光伏工廠。這筆投資是2012年溫家寶總理訪問智利以來最大一筆中國投資。但是目前看起來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投資依舊沒有達到飽和。2013年,智利議會通過的簡稱為“25/20法律”,要求本國在2025年時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達到所有能源消費比例的20%。而在當年這個比例只有5-6%。法律生效的第二年,2014年則迅速增加至9%。
智利政府官員和投資中介們在“智利周”的研討會中表示,政府將會為在阿里卡特區投資的外資開出“法律允許的優惠條件”,這里面包括全部免除公司稅和進口關稅。“投資總額的30%以退稅的方式返還。”Carey律所的律師岡薩雷斯在研討會發言中稱。此外雇傭當地工人還會獲得一定的補貼……總而言之,智利商界人士,試圖在用詳實的數據和法律條文向與會者證明,阿里卡地區有一個足夠合理和寬松的環境,來歡迎各國投資者。在勞工成本、在行政手續和稅收監管環境上都具備優勢,而且它的地理位置還足夠讓投資者把市場開拓到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和巴西等國家。
鼓勵外資進入智利,這是自1970年代以來歷屆智利政府延續的經濟政策之一。智利是拉美國家當中難得的一個長期保持經濟政策不發生大波動的國家。40多年來,政府一直在緩慢地實施私有化政策,最終使政府在國民經濟中蛻變為監管者角色,同時有能力維持溫和的經濟增長——過去十多年里,智利的經濟增長率一直維持在5%左右。從某種意義而言,這是上世紀末盛行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理論得以長期貫徹的難得成功案例,所以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稱之為“智利的奇跡”。
穩定的經濟政策和豐富的銅礦資源為經濟發展背書,而這個國家政局長期維持了不同于拉美其余國家的穩定局面。智利目前在西方各個平級機構中排名靠前。例如,智利貿易部副部長安德雷斯·雷波耶多在發言中引用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15到2016年139個經濟體年度競爭力指數說,智利名列第35位,為拉美表現最好國家。
不過,智利引進外資的目的,并不像中國當年改革開放之初,去試圖打造一個全產業鏈的工業國家。這對于1700萬人口的國度來說,顯然是個過高的要求。智利將自己視為通往其余拉美國家的橋梁,樂于見到外資在本國投資,其產品和服務最終輻射到周邊國家。目前智利和全世界范圍內各國簽署了40個雙邊貿易協定。另外還有和多邊以及多個經濟組織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其對外資的開放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阿里卡經濟特區就是智利經濟政策的一個“樣板”特區。這里在1975年,也就是皮諾切特時期就開始建設經濟特區,從功能設計到物流基礎,其經濟行為可以延伸到周邊若干個國家,是智利經濟發展模式的具體體現。有意思的是,特區建設已經40年,智利政府和商界還在繼續為它搖旗吶喊,招商引資,這一點一直沒變。
當然,投資者進入到阿里卡特區仍需要明確了解各種法律。例如,35%的預扣稅,85%的當地員工比例(除非是特殊技術人員),這都是需要投資者滿足的硬性要求。目前智利正在進行的稅制改革,可能會導致稅率逐步提高。而且議會正在審議的新勞動法也即將生效……
除了經濟政策之外,如果說還有什么能夠影響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無非是自然災害而已。2010年年初智利南部發生8.8級強烈地震,造成5萬人死亡,300億美元損失。“據地震專家預計,下一次地震發生在90年后。”一位智利使館官員在私下里用玩笑的口吻試圖解除人們的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