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國土部公布了第一批、第二批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建設進展情況評估結果,北京水泥廠有限責任公司鳳山礦等187家單位完成綠色礦山建設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達到國家級綠色礦山基本條件。
近幾年地方政府普遍推行綠色發展理念,針對資源瀕臨枯竭的礦山、礦區實施礦山復綠、土地復墾等循環改造工程。記者了解到,寧夏近幾年陸續實施礦山復綠系列工程,治理礦山總面積約1.2萬公頃,使全區14個市縣約80萬人受益,促進了欠發達地區礦山環境改善和經濟發展。
2016年,寧夏國土廳計劃以歷史遺留老礦山、閉坑礦山和無責任主體的礦山為主要對象,對礦山地質環境恢復與綜合治理進行統籌規劃。同時,該廳還開展了全區非煤礦山開采破壞程度和現狀調查,確定了37個治理項目,其中重點治理工程20個,總投資約4.72億元。當地的礦山整治方案要求,新建和生產礦山應做到邊開采邊治理,歷史遺留廢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由國家和自治區財政出資進行治理,到2020年治理率要達到85%。
湖北黃石市鐵山區是黃石市最小的城區。鐵山因鐵建礦(大冶鐵礦)、因礦建區,是典型的工礦城區。在前期的大規模機械化開采階段,鐵山區遭破壞的地質環境和生態環境面積達12.83平方千米,接近鐵山區總面積的50%。
在鐵山轉型上,國家先后給予了大力扶持,鐵山區做出了“復墾還田、生態立區”的決定。把能整治還耕的修復成田,不能修復還耕的植樹造林,全面復綠復墾工礦廢棄地。
如今,鐵山通過陸續引進一批技術含量高、勞動密集型產業落戶鐵山,重塑當地經濟。其中,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一期工程今年6約底已經投產;工礦地開發利用項目,主要是將鐵山石灰石礦區進行生態修復,建成占地1840畝的綠色產業園、現代物流園。與此同時,鐵山區還引進了智能裝備產業園、電子零配件、智能機器人等重點項目30多個。
同樣是在礦山整治方面,陜西省表示,2016年西安市將繼續對現有41個礦權加大整治力度,再減少17個礦權。通過整合,妥善解決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未來,計劃選擇一些生產條件和設備比較好的綠色大型礦山,作為原料基地,以滿足市場需求。當地政府希望通過這些措施,不僅可以更好地保護耕地,節約土地,同時也可以帶來良好的經濟和環境效益。
近年來,資源的財富效應讓礦山的開采變得無序,礦區的綠水青山普遍面臨生態重塑的局面。業內估算,恢復這些區域的生態往往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及成倍的資金投入。
國土部2015年底的統計數據,我國綠色礦山建設已經在過去五年當中取得了明顯成效,先后開展了四批共661家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工作。其中,近2/3的礦山達到了優秀標準。
國土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從全國整體推進效果來看,“與構建綠色礦山建設基本格局的目標要求還有不小的差距。未來要節約和高效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實現‘十三五’規劃建議中首次提出的‘提高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節礦標準’的‘五節’要求;同時堅持礦區和諧發展,形成良性的共享機制。”
近幾年地方政府普遍推行綠色發展理念,針對資源瀕臨枯竭的礦山、礦區實施礦山復綠、土地復墾等循環改造工程。記者了解到,寧夏近幾年陸續實施礦山復綠系列工程,治理礦山總面積約1.2萬公頃,使全區14個市縣約80萬人受益,促進了欠發達地區礦山環境改善和經濟發展。
2016年,寧夏國土廳計劃以歷史遺留老礦山、閉坑礦山和無責任主體的礦山為主要對象,對礦山地質環境恢復與綜合治理進行統籌規劃。同時,該廳還開展了全區非煤礦山開采破壞程度和現狀調查,確定了37個治理項目,其中重點治理工程20個,總投資約4.72億元。當地的礦山整治方案要求,新建和生產礦山應做到邊開采邊治理,歷史遺留廢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由國家和自治區財政出資進行治理,到2020年治理率要達到85%。
湖北黃石市鐵山區是黃石市最小的城區。鐵山因鐵建礦(大冶鐵礦)、因礦建區,是典型的工礦城區。在前期的大規模機械化開采階段,鐵山區遭破壞的地質環境和生態環境面積達12.83平方千米,接近鐵山區總面積的50%。
在鐵山轉型上,國家先后給予了大力扶持,鐵山區做出了“復墾還田、生態立區”的決定。把能整治還耕的修復成田,不能修復還耕的植樹造林,全面復綠復墾工礦廢棄地。
如今,鐵山通過陸續引進一批技術含量高、勞動密集型產業落戶鐵山,重塑當地經濟。其中,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一期工程今年6約底已經投產;工礦地開發利用項目,主要是將鐵山石灰石礦區進行生態修復,建成占地1840畝的綠色產業園、現代物流園。與此同時,鐵山區還引進了智能裝備產業園、電子零配件、智能機器人等重點項目30多個。
同樣是在礦山整治方面,陜西省表示,2016年西安市將繼續對現有41個礦權加大整治力度,再減少17個礦權。通過整合,妥善解決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未來,計劃選擇一些生產條件和設備比較好的綠色大型礦山,作為原料基地,以滿足市場需求。當地政府希望通過這些措施,不僅可以更好地保護耕地,節約土地,同時也可以帶來良好的經濟和環境效益。
近年來,資源的財富效應讓礦山的開采變得無序,礦區的綠水青山普遍面臨生態重塑的局面。業內估算,恢復這些區域的生態往往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及成倍的資金投入。
國土部2015年底的統計數據,我國綠色礦山建設已經在過去五年當中取得了明顯成效,先后開展了四批共661家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工作。其中,近2/3的礦山達到了優秀標準。
國土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從全國整體推進效果來看,“與構建綠色礦山建設基本格局的目標要求還有不小的差距。未來要節約和高效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實現‘十三五’規劃建議中首次提出的‘提高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節礦標準’的‘五節’要求;同時堅持礦區和諧發展,形成良性的共享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