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和25日,清華大學電機系“夢之網”光伏微電網在新疆和四川的工程相繼竣工。這兩項工程由電機系“夢之網”學生實踐支隊建設,共有22名清華大學學生和4名山東大學學生參與;他們分成兩支支隊,在一周的時間內為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壩縣柯河鄉中心校搭建了20千瓦光伏微電網、為新疆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縣馬爾洋鄉中心校搭建了15.9千瓦光伏微電網。項目建成后可滿足兩所小學300余名師生的基本用電需求。
柯河鄉位于四川西北部,藏族羌族聚集區,海拔3290米,屬典型的老少邊窮病地區。柯河鄉目前還沒有接入國家電網,與相鄰的鄉鎮共用一個水電站。夏季用電緊張時,兩個鄉便只能輪流供電,防止機組過載。到了冬季,河水結冰,水電站無法運行。供電不穩給柯河鄉中心校學生們的學習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馬爾洋鄉距離巴基斯坦邊境直線距離僅50公里,是塔吉克族聚居區。鄉小學的電力來源是一個視在功率只有50千瓦的微型水電站,到了冬季枯水期,電站便無法穩定地提供電力。近幾年,社會各界陸續為小學捐獻了不少電器,但是由于供電量有限,很多無法正常使用。
兩支實踐支隊于8月中旬出發,都經過了三天多的跋涉抵達了實踐目的地。近30名電機系學子在一周多的時間內為當地小學成功搭建了離網型光伏微電網系統。光伏板的搭建過程不算復雜:先測量定位打地基,隨后將地基用水泥夯實,等水泥干的過程中支好支架,將數十塊光伏板鋪設到支架上用螺絲固定,最后焊接匯流箱、組裝蓄電池,連接好電路,整個搭建過程就完成了。聽起來雖然簡單,但實操過程還是令同學們感到了很多困難。電鉆、電焊等工具大家都是頭一次使用;和水泥、做木箱等重活兒更是讓大家疲累不堪。但在艱苦的施工過程中誰也沒有叫苦,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最終建成微電網,為當地學校提供了穩定可靠的電力供應。
施工之余,“夢之網”隊員們也為學校老師及少數民族學生進行了光伏微電網知識的科普,開闊了他們的眼界和思路,播種了光明和希望。
“遇到的困難太多了,”新疆支隊隊長安瀾表示,“支架剛剛送到的時候,隨行工程師還在途中,沒有實戰經驗的我們只能先自己摸索。這兩天還一直下雨,搬支架上樓、和水泥的時候雨都很大。但為了孩子們一開學就能享受到穩定的電力,我們頂著雨施工。”終于,支隊成員們在同學們開學前兩天順利完成了施工。
“我們的力量可能只能夠解決一個小學的用電問題,當地依然有很多人依然過著無電可用的生活。很多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的建設還需要多方力量的投入。希望我們的努力能夠化為星星之火,喚起更多人對于這些地區的關注。”四川支隊隊長刁銳說。
此外,“夢之網”還聯合清華大學“夢想學校”和“湘西溫度”公益團隊,幫助目標學校進行了校園墻壁的美化,并為他們捐贈了包括圖書、投影系統、體育用品以及太陽能熱水器在內的一批學習生活用品,盡可能改善學生們日常的學習生活需求。
“夢之網”公益項目是清華學子踐行“行勝于言”的清華校風的體現,學生們在邊遠山區的努力,不僅是用新能源與微電網技術實踐公益、扶助貧困,也是對新一代青年人社會責任感的最好詮釋。據悉,“夢之網”公益項目由電機系學生于2014年發起,聯合愛心企業和人士,累計爭取到社會公益贊助80余萬元,通過捐建光伏微電網幫助供電不穩定地區的孩子們解決學習生活用電問題。項目至今已歷時三年,60余名清華師生參與其中,為四川和新疆的四所小學建設共49千瓦的光伏微電網,直接惠及400余名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