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海之濱的廣東省陽江市,擁有豐富的風力、日照資源。近年來,該市提出打造國家新能源基地戰略舉措,新能源發電項目如雨后春筍般興起。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陽江風力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已達590兆瓦,占全省總量超過17%,居全省各地市首位。
為確保新能源發電項目立項、建設、投產等各個環節暢順無阻,南網廣東電網陽江供電局推出“一站式”服務,精心打造出了一條綠色清潔電能上網的“高速路”。
規劃先行全省首個光農互補項目落戶
“十二五”期間,當地政府關于打造國家新能源基地的相關配套政策,吸引了華能、粵電等大型電力集團公司進駐陽江開展規劃研究或立項建設。
鑫業光伏項目是全省首個大型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也是陽江市內首座大規模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總裝機量為50兆瓦。從2014年啟動選址規劃,到2015年8月并網發電,項目進展十分迅速。“當時選址在陽東區大溝鎮,就是看中鎮上有一座110千伏大溝變電站,我們光伏電站僅需架設3公里的線路即可接入電網,并網效率大大加快。”項目負責人項先生說。
“早在2009年,我們就已開始加大110千伏及以上電網的投資建設力度,在全市各地先后建設了220千伏樞紐變電站4座、110千伏變電站17座,電網規劃先行的做法,為能源項目規劃選點和提速建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陽江供電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適度超前建設的電網,為風力、光伏發電項目并網送電提供了堅強可靠的電力通道。
鑫業光伏等項目順利并網,產生了良好的示范效應,助推新能源發電產業迅猛發展。據測算,陽江現有的風力、光伏項目年發電量預計為9.6億千瓦時,已相當于2015年全市總供電量的10.7%。為保障陽江市實現建設國家新能源基地的戰略目標,該供電局還在不斷加快電網建設的步伐。該負責人表示,今年陽江供電局還將投產500千伏回隆輸變電工程、220千伏旗鼓嶺輸變電工程等13個主網項目,將進一步擴大能源項目并網接入點的布局,提高電網接納大規模新能源能力。
全程跟進專屬服務助客戶如期并網
“得益于供電局的全心服務,我們最近完成了一項‘不可能的任務’。”在陽江市陽西縣織篢農場21隊農業光伏綜合開發項目現場,負責人羅漢生對供電服務連連點贊。羅漢生口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是指項目從今年4月初啟動建設,用時不到3個月就已成功并網。“按國家發改委有關規定,未能在6月30日前投運的光伏項目,將執行0.98元每千瓦時的2016年標桿上網電價,較之前降0.02元每千瓦時。”羅漢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織篢農場項目投產后年均發電量約5000萬千瓦時來計算,每年就是100萬元。
由于前期籌措資金的時間較長,該項目直到4月初才正式動工。“時間非常緊迫。當時對于能否建好光伏電站的內部設施,我們都沒有十足的把握,更不用說并網送電了。”羅漢生說,項目審批進度難以把控,而電力送出線路則是需要2017年才能竣工投產,他們只能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向陽江供電局求助。
“沒想到供電局在接到我們的訴求后,立刻就行動了起來,全程跟蹤解決有關問題。”羅漢生說,在專屬客戶經理協調下,整個項目從流程圖簡化為節點圖,資料審批流程由客戶經理跟進,他只需按照時間節點提交資料,集中精力推進工程建設即可。而在送電線路方面,供電局為用戶量身制定了一個接入電網的過渡方案,開辟出臨時送電路徑。6月30日上午,8名供電工作人員奮戰一宿不眠,項目終于順利并網。“他們效率比我們還要高,項目并網時我們還有部分光伏發電組件未能來得及投入使用呢,這種敬業的態度著實令人感動”,羅感嘆道。
有序調度保障新能源產業健康發展
“‘十三五’將是陽江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高速期。”該負責人告訴記者,未來該市還將建設海上風電、陸上風電、太陽能光伏、沼氣發電等13個新能源項目,裝機容量將逾2500兆瓦。
挑戰總是伴隨著發展的機遇而來。“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雖然清潔環保,但具有隨機性、間歇性等特點。大規模風電機組、光伏接入電網,將加大電網運行的難度”他表示,“另一方面,發電項目接入電網的升壓變電站由用戶自行運維管理。這些用戶站的運行人員不一定會熟悉我們有關的電力調度規程,在接受調度指令,開展停送電等相關操作時可能會出現銜接不暢的情況。”
他告訴記者,現在他們已在著手開展大規模新能源并網的電網規劃專項研究,開發新能源綜合管理系統,提升新能源出力預測的準確性,以期更好地調度和消納新能源電力。在用戶站管理方面,他們已制定陽江電網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并網調度規范,明確新能源并網和運行管理技術要求及業務流程。同時,每年都會主動召集轄區內所有用戶站的運行人員,以培訓、考試或競賽等形式,強化運行人員的調度技能和業務知識。“對于我們電力調度中心下達的電網操作指令,現有的用戶站普遍都能迅速執行到位,保障了新能源電力可靠送出。未來我們還將采取主動上門送教等方式,進一步加強與用戶站的溝通聯系,充分應對用戶站數量不斷增多的情況。”
為確保新能源發電項目立項、建設、投產等各個環節暢順無阻,南網廣東電網陽江供電局推出“一站式”服務,精心打造出了一條綠色清潔電能上網的“高速路”。
規劃先行全省首個光農互補項目落戶
“十二五”期間,當地政府關于打造國家新能源基地的相關配套政策,吸引了華能、粵電等大型電力集團公司進駐陽江開展規劃研究或立項建設。
鑫業光伏項目是全省首個大型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也是陽江市內首座大規模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總裝機量為50兆瓦。從2014年啟動選址規劃,到2015年8月并網發電,項目進展十分迅速。“當時選址在陽東區大溝鎮,就是看中鎮上有一座110千伏大溝變電站,我們光伏電站僅需架設3公里的線路即可接入電網,并網效率大大加快。”項目負責人項先生說。
“早在2009年,我們就已開始加大110千伏及以上電網的投資建設力度,在全市各地先后建設了220千伏樞紐變電站4座、110千伏變電站17座,電網規劃先行的做法,為能源項目規劃選點和提速建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陽江供電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適度超前建設的電網,為風力、光伏發電項目并網送電提供了堅強可靠的電力通道。
鑫業光伏等項目順利并網,產生了良好的示范效應,助推新能源發電產業迅猛發展。據測算,陽江現有的風力、光伏項目年發電量預計為9.6億千瓦時,已相當于2015年全市總供電量的10.7%。為保障陽江市實現建設國家新能源基地的戰略目標,該供電局還在不斷加快電網建設的步伐。該負責人表示,今年陽江供電局還將投產500千伏回隆輸變電工程、220千伏旗鼓嶺輸變電工程等13個主網項目,將進一步擴大能源項目并網接入點的布局,提高電網接納大規模新能源能力。
全程跟進專屬服務助客戶如期并網
“得益于供電局的全心服務,我們最近完成了一項‘不可能的任務’。”在陽江市陽西縣織篢農場21隊農業光伏綜合開發項目現場,負責人羅漢生對供電服務連連點贊。羅漢生口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是指項目從今年4月初啟動建設,用時不到3個月就已成功并網。“按國家發改委有關規定,未能在6月30日前投運的光伏項目,將執行0.98元每千瓦時的2016年標桿上網電價,較之前降0.02元每千瓦時。”羅漢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織篢農場項目投產后年均發電量約5000萬千瓦時來計算,每年就是100萬元。
由于前期籌措資金的時間較長,該項目直到4月初才正式動工。“時間非常緊迫。當時對于能否建好光伏電站的內部設施,我們都沒有十足的把握,更不用說并網送電了。”羅漢生說,項目審批進度難以把控,而電力送出線路則是需要2017年才能竣工投產,他們只能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向陽江供電局求助。
“沒想到供電局在接到我們的訴求后,立刻就行動了起來,全程跟蹤解決有關問題。”羅漢生說,在專屬客戶經理協調下,整個項目從流程圖簡化為節點圖,資料審批流程由客戶經理跟進,他只需按照時間節點提交資料,集中精力推進工程建設即可。而在送電線路方面,供電局為用戶量身制定了一個接入電網的過渡方案,開辟出臨時送電路徑。6月30日上午,8名供電工作人員奮戰一宿不眠,項目終于順利并網。“他們效率比我們還要高,項目并網時我們還有部分光伏發電組件未能來得及投入使用呢,這種敬業的態度著實令人感動”,羅感嘆道。
有序調度保障新能源產業健康發展
“‘十三五’將是陽江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高速期。”該負責人告訴記者,未來該市還將建設海上風電、陸上風電、太陽能光伏、沼氣發電等13個新能源項目,裝機容量將逾2500兆瓦。
挑戰總是伴隨著發展的機遇而來。“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雖然清潔環保,但具有隨機性、間歇性等特點。大規模風電機組、光伏接入電網,將加大電網運行的難度”他表示,“另一方面,發電項目接入電網的升壓變電站由用戶自行運維管理。這些用戶站的運行人員不一定會熟悉我們有關的電力調度規程,在接受調度指令,開展停送電等相關操作時可能會出現銜接不暢的情況。”
他告訴記者,現在他們已在著手開展大規模新能源并網的電網規劃專項研究,開發新能源綜合管理系統,提升新能源出力預測的準確性,以期更好地調度和消納新能源電力。在用戶站管理方面,他們已制定陽江電網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并網調度規范,明確新能源并網和運行管理技術要求及業務流程。同時,每年都會主動召集轄區內所有用戶站的運行人員,以培訓、考試或競賽等形式,強化運行人員的調度技能和業務知識。“對于我們電力調度中心下達的電網操作指令,現有的用戶站普遍都能迅速執行到位,保障了新能源電力可靠送出。未來我們還將采取主動上門送教等方式,進一步加強與用戶站的溝通聯系,充分應對用戶站數量不斷增多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