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陽似火,夏季居高不下的氣溫,讓不少人叫苦連天,可開化縣華埠鎮新青陽村村民童棠根的臉上卻洋溢著笑容:“往年的夏天光電費就要交上百元,今年裝了光伏發電,平均每月能收益350元左右,預計年收益能達到4000多元!”童棠根是開化縣首批安裝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村民,利用自家屋頂投資建設的3060瓦光伏發電系統于今年2月并網發電。
為加快建設浙江生態屏障、現代田園城市,7月下旬,衢州市正式啟動了“金屋頂”光伏富民工程,截至8月底,開化、龍游二縣作為該富民工程試點縣,將有2000戶農戶的屋頂成為光伏發電的首批“金屋頂”。
“十三五”期間,衢州全市將建成6個新能源綜合應用小鎮,建設省級光伏發電綜合示范基地,完成農村屋頂光伏建設16萬戶以上,裝機48萬千瓦(每戶按3千瓦測算),投資約39億元,其他建筑屋頂(含機關、企業、工商業、學校、醫院等),建設光伏260萬平方米,裝機26萬千瓦左右,投資21億元。
發展綠色光伏產業正當時
光伏新能源產業是我市的戰略新興產業。2015年,衢州的光伏新能源裝機規模達200多兆瓦,較上年增長800%,投產后裝機規模居全省前列。
與此同時,我市的光伏制造產業集群也已初具規模。全市現有光伏產業企業80余家,其中規上企業15家,產值達19.02億元,已形成了一條較為完善的產業鏈。去年以來,光伏企業的開工率大幅度提高,多晶電池片、光伏組件生產企業訂單充足,尤其是多晶澆鑄爐和線切割機幾乎全部發揮產能。
在開化,光伏生產多晶片的產能每月達1000萬片以上,且保持繼續增長的勢頭。
開化工業園區的浙江泰明光伏有限公司車間內,5條電磁片生產線火力全開,一派紅火場面。“我們一季度生產了1200多萬片電磁片,產值達到了7000萬元,同比增長了40%。”“泰明光伏”副總陳清波介紹,現在第6條生產線正在籌建,訂單已經排到了下半年。據悉,今年一季度,開化縣10家光伏企業完成產值4.2億元,增長96.2%,對全縣規上工業產值增長的貢獻率高達109.2%。
光伏發電項目的快速增長,加速了衢州光伏制造產業的復蘇。同時,省市出臺了一系列能源扶貧優惠政策,鼓勵發展民用分布式光伏,對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防治大氣污染、降低工業能耗、促進轉型升級等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為鼓勵單位和個人建設光伏電站項目,國家電網衢州電力公司優化光伏并網審批流程,開辟了綠色服務通道,為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提供一站式并網接入服務。
今年6月,省扶貧辦出臺文件,開展光伏小康工程,提出對低收入農戶按照每戶4千瓦,每個重點村按照60千瓦裝機容量的標準進行補助。按照省里補助三分之一,縣里補助六分之一,農戶自出二分之一的比例實施,預計衢州將有4.25萬戶貧困農民、404個省級幫扶接對村直接受惠。
衢州市適時推出的“金屋頂”光伏富民工程,創新以政府統籌引導,政策資金參股,業主出租屋頂,企業投資運維為主要模式的開發建設體系,實現了企業和百姓互利共贏。
一方面,由地方國資企業作為股權與光伏企業合資,收益由市農辦根據幫扶要求和對象制定分配方案,可實現精準扶貧;另一方面,動員全社會參與到光伏新能源的開發利用當中,房屋業主通過出租屋頂取得租金收益,企業負責投資建設運作,推動了鄉村獨立住宅屋頂或庭院,新農村集中搬遷住房、商品房等建筑屋頂建設家庭光伏發電系統。
據了解,開化縣已與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投資有限公司簽訂了《開化縣光伏發電項目合作框架協議書》,當地已建有企業屋頂57000平方米,近期擬建企業屋頂4000平方米。
以綠為“媒”,根據城鄉居民屋頂、新建屋頂、光伏扶貧和機關企業等不同屋頂光伏建設模式推進屋頂光伏富民工程。今年全年,我市將投資6.2億元資金,帶動1.6萬戶居民屋頂及30萬平方米的公共屋頂成為光伏發電“金屋頂”。
探索“農光互補”光伏發電新模式
江山市鳳林鎮株樹村山腳,一片片整齊的光伏電池板下,種植的農作物已經開始生長。在這座光伏農業園中,今年50歲的徐春生和10多位村民一起負責管理種苗。
徐春生是株樹村農民,一直在自家屋后山坡上種豆。村里建了光伏發電站之后,他就成了光伏大棚的一名工人,每月有2000多元的穩定收入。
除了“金屋頂”,近年衢州還積極探索“農光互補”光伏發電新模式,幫助農民增收,實現綠色能源項目開發與服務民生的有機結合。
過去,衢州雖有很多企業上馬光伏發電項目,但多為“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小項目。近兩年來,許多以發電上網為主要目的的光伏發電“公共電廠”,被排上了設計日程,使得“農光互補”成為可能。
衢州土地資源豐富,尤其是近年來通過土地整理、低丘緩坡開發的迅速推進,流轉出一大批可用土地,為建設農光互補光伏電站項目創造出了有利條件。
站在高處遠眺,衢江區的“廣勝光伏”項目現場的紅土地上,密密麻麻地分布著數不清的太陽能光伏電板。光伏板下,紫色的桔梗花、翠綠的白芨正迎風招展……高聳的鐵塔將這里的清潔能源源源不斷地送入千家萬戶。
浙江廣勝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朱建告訴記者,“廣勝新能源”光伏發電項目裝機容量為46兆瓦,是目前省內已并網發電中單體最大的地面光伏電站,運行期年平均上網電量約5000萬度。而在已建成的光伏板下,同步種植了白芨、白芍、桔梗等多種中藥材和農作物,可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實現“農光互補”。
現階段,一些光伏發電項目的先期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已開始逐步顯現。
在江山市同景30兆瓦農光互補地面光伏電站,山腳下一塊塊光伏電板佇立在田地間,一眼望不到頭。這座規劃用地833畝的電站,安裝了12萬塊多晶硅,年發電量在2800萬千瓦時左右。
“上層光伏發電,下層用來種植大豆、冬麥、油茶等農作物,不但沒有額外占用土地,還實現了光伏發電和農業生產的雙贏。”當地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于該項目毗鄰江郎山景區,通過跨界融合,項目被整體納入到景區觀光游路線當中。如今,除了地面電站帶來的傳統收益外,項目還可獲得農業產出及觀光旅游、科普教育等后續開發帶來的收益,技術創新帶來的農作物產出率和光電轉化率提高的收益,投資回報率大幅提高。
“農光互補”還提高了土地肥力。光伏基地項目均利用當地低丘緩坡,因土地比較貧瘠,產出率低。光伏基地采用“施用有機肥、種植牧草培肥、人工拔草”的純生態種植模式,實施精細化管理,將原先荒廢的土地進行改良種植。同景光伏基地每畝地施用有機肥3噸,覆土50厘米,在基地邊坡種植麥冬、油茶等作物,實現土地增肥的同時,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
據介紹,同景電站共租賃土地780畝,租賃費為每畝800元/年,租地的270戶農戶平均每年收益2300元。此外,電站穩定雇用70個當地農民進行農作物種植,每個農民年收入達29200元。
今年初,浙江省特色小鎮第二批創建名單正式出爐,規劃面積3.51平方公里、總投資65億元的江山光谷小鎮榜上有名。鳳林鎮將把光谷小鎮作為“主引擎”,進一步提升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加快推進鄉村休閑旅游發展。農光互促中草藥園、光伏路燈亮化工程、農戶屋頂“光伏微電站”等一批項目都將陸續上馬。太陽能的利用為當地騰出了一定的用能空間,減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排放,光伏基地的建設也在當地形成了新的景觀。
在鳳林、清湖等鄉鎮,江山市創新農光互補發展模式,建設起3個農光互補基地,促進光伏產業和現代農業融合發展,實現了一地多用。目前,江山市光伏基地已種植中藥材、旱糧、水果等農作物,既充分利用了土地,又大幅降低了光伏組件的“熱阻效應”。經過實踐,光伏板下套種的旱稻畝產可達318公斤,是水生稻畝均產量的77%。光伏基地種植的鐵皮石斛、金銀花、白芨等中藥材,畝均收益達數十萬元。
背景鏈接:
光伏產業是一場能源革命,也是未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趨勢。
截至2015年底,我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已達4318萬千瓦,成為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去年,全國新增裝機容量1513萬千瓦,占全球新增裝機的四分之一以上。
歷經10年的積累沉淀和近5年的跨越式發展,我國光伏產業已經走到了一個關鍵轉型期:一方面,在大氣污染和減排目標壓力下,光伏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未來從替補能源逐漸走向替代能源的過程,光伏產業將面臨其他各類能源更加激烈的競爭,市場消納壓力也更趨嚴峻。
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在第九屆亞洲太陽能論壇上提出,“十三五”期間,中國每年將新增1500萬千瓦到2000萬千瓦的光伏發電,繼續保持全球最強勁增長。這無疑給行業發展吃下了一顆“定心丸”,這也意味著未來五年,光伏行業將獲得多重政策支持,通過擴大分布式規模,重點提高轉換效率、降低成本等舉措提高全產業鏈競爭力。
2015年12月15日,國家能源局下發了《太陽能利用十三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數字背后蘊深意,根據意見稿提出的發展指標,到2020年底,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6億千瓦,年發電量將達到1700億千瓦時,年度總投資額約2000億元。“光伏十三五”規劃意見稿的提出,給光伏企業帶來了巨大機遇,也帶給了擁有較好光伏產業發展基礎的衢州更大的信心。
近期,新能源領域政策暖風頻吹。“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管理辦法”即將出臺,財稅優惠政策持續推進。在國家大力發展低碳綠色經濟的背景下,“政策利好+技術利好+環境利好”對于光伏產業而言,可謂天時地利人和。
為加快建設浙江生態屏障、現代田園城市,7月下旬,衢州市正式啟動了“金屋頂”光伏富民工程,截至8月底,開化、龍游二縣作為該富民工程試點縣,將有2000戶農戶的屋頂成為光伏發電的首批“金屋頂”。
“十三五”期間,衢州全市將建成6個新能源綜合應用小鎮,建設省級光伏發電綜合示范基地,完成農村屋頂光伏建設16萬戶以上,裝機48萬千瓦(每戶按3千瓦測算),投資約39億元,其他建筑屋頂(含機關、企業、工商業、學校、醫院等),建設光伏260萬平方米,裝機26萬千瓦左右,投資21億元。
發展綠色光伏產業正當時
光伏新能源產業是我市的戰略新興產業。2015年,衢州的光伏新能源裝機規模達200多兆瓦,較上年增長800%,投產后裝機規模居全省前列。
與此同時,我市的光伏制造產業集群也已初具規模。全市現有光伏產業企業80余家,其中規上企業15家,產值達19.02億元,已形成了一條較為完善的產業鏈。去年以來,光伏企業的開工率大幅度提高,多晶電池片、光伏組件生產企業訂單充足,尤其是多晶澆鑄爐和線切割機幾乎全部發揮產能。
在開化,光伏生產多晶片的產能每月達1000萬片以上,且保持繼續增長的勢頭。
開化工業園區的浙江泰明光伏有限公司車間內,5條電磁片生產線火力全開,一派紅火場面。“我們一季度生產了1200多萬片電磁片,產值達到了7000萬元,同比增長了40%。”“泰明光伏”副總陳清波介紹,現在第6條生產線正在籌建,訂單已經排到了下半年。據悉,今年一季度,開化縣10家光伏企業完成產值4.2億元,增長96.2%,對全縣規上工業產值增長的貢獻率高達109.2%。
光伏發電項目的快速增長,加速了衢州光伏制造產業的復蘇。同時,省市出臺了一系列能源扶貧優惠政策,鼓勵發展民用分布式光伏,對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防治大氣污染、降低工業能耗、促進轉型升級等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為鼓勵單位和個人建設光伏電站項目,國家電網衢州電力公司優化光伏并網審批流程,開辟了綠色服務通道,為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提供一站式并網接入服務。
今年6月,省扶貧辦出臺文件,開展光伏小康工程,提出對低收入農戶按照每戶4千瓦,每個重點村按照60千瓦裝機容量的標準進行補助。按照省里補助三分之一,縣里補助六分之一,農戶自出二分之一的比例實施,預計衢州將有4.25萬戶貧困農民、404個省級幫扶接對村直接受惠。
衢州市適時推出的“金屋頂”光伏富民工程,創新以政府統籌引導,政策資金參股,業主出租屋頂,企業投資運維為主要模式的開發建設體系,實現了企業和百姓互利共贏。
一方面,由地方國資企業作為股權與光伏企業合資,收益由市農辦根據幫扶要求和對象制定分配方案,可實現精準扶貧;另一方面,動員全社會參與到光伏新能源的開發利用當中,房屋業主通過出租屋頂取得租金收益,企業負責投資建設運作,推動了鄉村獨立住宅屋頂或庭院,新農村集中搬遷住房、商品房等建筑屋頂建設家庭光伏發電系統。
據了解,開化縣已與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投資有限公司簽訂了《開化縣光伏發電項目合作框架協議書》,當地已建有企業屋頂57000平方米,近期擬建企業屋頂4000平方米。
以綠為“媒”,根據城鄉居民屋頂、新建屋頂、光伏扶貧和機關企業等不同屋頂光伏建設模式推進屋頂光伏富民工程。今年全年,我市將投資6.2億元資金,帶動1.6萬戶居民屋頂及30萬平方米的公共屋頂成為光伏發電“金屋頂”。
探索“農光互補”光伏發電新模式
江山市鳳林鎮株樹村山腳,一片片整齊的光伏電池板下,種植的農作物已經開始生長。在這座光伏農業園中,今年50歲的徐春生和10多位村民一起負責管理種苗。
徐春生是株樹村農民,一直在自家屋后山坡上種豆。村里建了光伏發電站之后,他就成了光伏大棚的一名工人,每月有2000多元的穩定收入。
除了“金屋頂”,近年衢州還積極探索“農光互補”光伏發電新模式,幫助農民增收,實現綠色能源項目開發與服務民生的有機結合。
過去,衢州雖有很多企業上馬光伏發電項目,但多為“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小項目。近兩年來,許多以發電上網為主要目的的光伏發電“公共電廠”,被排上了設計日程,使得“農光互補”成為可能。
衢州土地資源豐富,尤其是近年來通過土地整理、低丘緩坡開發的迅速推進,流轉出一大批可用土地,為建設農光互補光伏電站項目創造出了有利條件。
站在高處遠眺,衢江區的“廣勝光伏”項目現場的紅土地上,密密麻麻地分布著數不清的太陽能光伏電板。光伏板下,紫色的桔梗花、翠綠的白芨正迎風招展……高聳的鐵塔將這里的清潔能源源源不斷地送入千家萬戶。
浙江廣勝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朱建告訴記者,“廣勝新能源”光伏發電項目裝機容量為46兆瓦,是目前省內已并網發電中單體最大的地面光伏電站,運行期年平均上網電量約5000萬度。而在已建成的光伏板下,同步種植了白芨、白芍、桔梗等多種中藥材和農作物,可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實現“農光互補”。
現階段,一些光伏發電項目的先期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已開始逐步顯現。
在江山市同景30兆瓦農光互補地面光伏電站,山腳下一塊塊光伏電板佇立在田地間,一眼望不到頭。這座規劃用地833畝的電站,安裝了12萬塊多晶硅,年發電量在2800萬千瓦時左右。
“上層光伏發電,下層用來種植大豆、冬麥、油茶等農作物,不但沒有額外占用土地,還實現了光伏發電和農業生產的雙贏。”當地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于該項目毗鄰江郎山景區,通過跨界融合,項目被整體納入到景區觀光游路線當中。如今,除了地面電站帶來的傳統收益外,項目還可獲得農業產出及觀光旅游、科普教育等后續開發帶來的收益,技術創新帶來的農作物產出率和光電轉化率提高的收益,投資回報率大幅提高。
“農光互補”還提高了土地肥力。光伏基地項目均利用當地低丘緩坡,因土地比較貧瘠,產出率低。光伏基地采用“施用有機肥、種植牧草培肥、人工拔草”的純生態種植模式,實施精細化管理,將原先荒廢的土地進行改良種植。同景光伏基地每畝地施用有機肥3噸,覆土50厘米,在基地邊坡種植麥冬、油茶等作物,實現土地增肥的同時,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
據介紹,同景電站共租賃土地780畝,租賃費為每畝800元/年,租地的270戶農戶平均每年收益2300元。此外,電站穩定雇用70個當地農民進行農作物種植,每個農民年收入達29200元。
今年初,浙江省特色小鎮第二批創建名單正式出爐,規劃面積3.51平方公里、總投資65億元的江山光谷小鎮榜上有名。鳳林鎮將把光谷小鎮作為“主引擎”,進一步提升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加快推進鄉村休閑旅游發展。農光互促中草藥園、光伏路燈亮化工程、農戶屋頂“光伏微電站”等一批項目都將陸續上馬。太陽能的利用為當地騰出了一定的用能空間,減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排放,光伏基地的建設也在當地形成了新的景觀。
在鳳林、清湖等鄉鎮,江山市創新農光互補發展模式,建設起3個農光互補基地,促進光伏產業和現代農業融合發展,實現了一地多用。目前,江山市光伏基地已種植中藥材、旱糧、水果等農作物,既充分利用了土地,又大幅降低了光伏組件的“熱阻效應”。經過實踐,光伏板下套種的旱稻畝產可達318公斤,是水生稻畝均產量的77%。光伏基地種植的鐵皮石斛、金銀花、白芨等中藥材,畝均收益達數十萬元。
背景鏈接:
光伏產業是一場能源革命,也是未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趨勢。
截至2015年底,我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已達4318萬千瓦,成為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去年,全國新增裝機容量1513萬千瓦,占全球新增裝機的四分之一以上。
歷經10年的積累沉淀和近5年的跨越式發展,我國光伏產業已經走到了一個關鍵轉型期:一方面,在大氣污染和減排目標壓力下,光伏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未來從替補能源逐漸走向替代能源的過程,光伏產業將面臨其他各類能源更加激烈的競爭,市場消納壓力也更趨嚴峻。
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在第九屆亞洲太陽能論壇上提出,“十三五”期間,中國每年將新增1500萬千瓦到2000萬千瓦的光伏發電,繼續保持全球最強勁增長。這無疑給行業發展吃下了一顆“定心丸”,這也意味著未來五年,光伏行業將獲得多重政策支持,通過擴大分布式規模,重點提高轉換效率、降低成本等舉措提高全產業鏈競爭力。
2015年12月15日,國家能源局下發了《太陽能利用十三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數字背后蘊深意,根據意見稿提出的發展指標,到2020年底,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6億千瓦,年發電量將達到1700億千瓦時,年度總投資額約2000億元。“光伏十三五”規劃意見稿的提出,給光伏企業帶來了巨大機遇,也帶給了擁有較好光伏產業發展基礎的衢州更大的信心。
近期,新能源領域政策暖風頻吹。“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管理辦法”即將出臺,財稅優惠政策持續推進。在國家大力發展低碳綠色經濟的背景下,“政策利好+技術利好+環境利好”對于光伏產業而言,可謂天時地利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