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美國能源創新組織(EnergyInnovation)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于近日在北京發布《中國氣候與能源政策方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項聯合研究成果旨在識別中國的哪些能源與氣候政策能夠以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推動減排,為“十三五”乃至中長期規劃提供政策建議。
“我們的研究顯示,低碳情景下,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將于2029年達到峰值,峰值水平約為110億噸。強化低碳情景下,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將于2022年達到峰值,峰值水平約為99億噸。”該項目負責人、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劉強表示,中國能夠通過實施一系列已知政策使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且這些政策的實施能夠推動中國實現具有成本效益和經濟效益的轉型,同時帶來巨大的環境和健康效益。
碳定價為最強有力的減排政策
《報告》顯示,無論是在低碳情景還是強化低碳情景下,碳定價都是減排潛力最大的政策,減排貢獻約為30%左右。碳定價政策的減排效果取決于每噸碳的具體價格。“盡管碳定價的成本效益可能略低于其他個別政策,但其減排潛力明顯高于其他政策。”劉強告訴記者。
上述提及的低碳情景和強化低碳情景為《報告》課題組的特設情景,前者采用了能夠推動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的相關措施,后者在此基礎上還更加關注成本效益。對此,劉強介紹,課題組共同開發構建了能源政策模擬模型(EPS模型),并利用該模型對多種政策情景進行評估,進而識別出我國實現低碳目標最具減排效益的政策組合。
針對各項政策對減排貢獻率的對比,美國能源創新組織的SoniaAggarwal強調:“政策對于減排的有效性同時取決于政策本身的減排效力及相應情景下所設定的政策力度。”中國目前正在推進全國碳交易市場建設,以擴大碳交易機制對減碳的促進作用。從歷史交易記錄來看,試點市場的平均碳價顯著低于《報告》低碳情景 (53元/噸)和強化低碳情景下(252元/噸)的碳價。對此,《報告》認為,為提高碳定價政策的減排成效,未來幾年中國的目標碳價應在60元/噸以上。
SoniaAggarwal建議,在對碳市場進行部署時,中國的政策制定者應注意調度上游資源,以減少行政成本,并盡可能擴大覆蓋范圍。此外,還要考慮初期許可證的分配問題,建議中國采用拍賣機制來進行配額分配。“考慮到中國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的潛力,政策制定者應分析擴大碳市場,以覆蓋這些非二氧化碳氣體的可能性。”
可再生能源配額制與電力裝機目標政策應配合實施
記者發現,在《報告》中所說的低碳情景和強化低碳情景下,減排潛力最高的政策均為碳定價,位居第二的則是能夠增加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及發電量的政策,分別為低碳情景下的強制性電力裝機容量目標和強化低碳情景下的可再生能源配額制。
《報告》課題組對記者表示,可再生能源配額制與強制性電力裝機容量目標政策有一定相似性,但前者更注重成本效益,并強調由市場決定非化石電力發電量。此外,在提高可再生能源電力占比的相關政策配合下,改善電網靈活性的各項政策,如提高需求響應能力或儲能等,將進一步提高減排量。
其實,盡管強制性裝機目標政策有助于提高可再生能源在中國電力裝機結構中的占比,但其無法確保非化石電力的調度。
與此同時,雖然可再生能源配額制以發電量而非裝機量為政策對象,但它可同時推動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及發電量的提高。
針對上述問題,劉強表示,建議可再生能源配額制與電力裝機目標政策配合實施,前者用于促進可再生能源裝機量的提高,后者用于確保可再生能源電力的輸送和消納。
SoniaAggarwal表示,“十三五”相關規劃對2030年設定強有力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將有助于促進可再生能源占比的提高并實現碳減排。另外,毋庸置疑,天然氣在中國電力行業中將發揮更多的作用。《報告》提出,需要確保天然氣發電廠僅用于替代燃煤發電廠,不與其他非化石能源發電形成直接競爭。
為有效推動中國的碳排放控制,《報告》課題組建議,中國未來應從以下五方面強化政策設計:一是要積極推進全國碳定價機制;二要繼續提高電力部門的非化石能源裝機目標,同時強化針對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相關標準;三要積極推進工業部門轉型,加速去重工業化進程;四要以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的一星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作為新建建筑的最低標準;五要加快削減氫氟碳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