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記者來到了遠安縣嫘祖鎮分水村,該村的一名扶貧搬遷戶興高采烈地告訴記者,他家附近的50千瓦的光伏發電站即將并網發電,只要有陽光,這個小電站就能為村里創造源源不斷的收入。
“選擇好一個能結合各村特點和發展,能夠為貧困群眾提供穩定的收入來源的產業,是抓好產業扶貧工作的前提。”嫘祖鎮主要負責人說。
據了解,為幫助分水村找到產業突破口,該鎮黨政負責人多次組織深入該村實地查看資源環境、商討扶貧產業措施。因地理環境特殊,種養產業已不適合當地老百姓發展,但是該村高山多坡面,日照充足,看到這些“先天”優勢,扶貧工作隊的成員們立即想到了利用光伏發電作為突破口。
“一千瓦的發電設備一天就能發電8度左右,假設一戶搬遷戶分三千瓦,按照最低1.5元一度的售價,一戶搬遷戶一天就可以收入36元”,村書記邱天權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此想法經過專家討論,覺得具有可行性,隨后村里投入50萬元,建立光伏發電站,為幸福院的17戶搬遷戶都分得一定“資產”,周邊閑置土地也均分給搬遷戶免費種植農作物,切切實實讓異地扶貧搬遷戶真正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光伏扶貧為貧困群眾開辟了穩定的增收渠道,照亮貧困群眾的脫貧路。”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嫘祖鎮將繼續為扶貧搬遷戶尋找穩定收入來源,讓他們真正實現挪窮窩,住福地。”
“誰會想到一個荒坡地會變成‘聚寶盆’。”該村書記邱天權向記者說,“光伏發電站的建立真真切切的讓搬遷戶們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
“選擇好一個能結合各村特點和發展,能夠為貧困群眾提供穩定的收入來源的產業,是抓好產業扶貧工作的前提。”嫘祖鎮主要負責人說。
據了解,為幫助分水村找到產業突破口,該鎮黨政負責人多次組織深入該村實地查看資源環境、商討扶貧產業措施。因地理環境特殊,種養產業已不適合當地老百姓發展,但是該村高山多坡面,日照充足,看到這些“先天”優勢,扶貧工作隊的成員們立即想到了利用光伏發電作為突破口。
“一千瓦的發電設備一天就能發電8度左右,假設一戶搬遷戶分三千瓦,按照最低1.5元一度的售價,一戶搬遷戶一天就可以收入36元”,村書記邱天權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此想法經過專家討論,覺得具有可行性,隨后村里投入50萬元,建立光伏發電站,為幸福院的17戶搬遷戶都分得一定“資產”,周邊閑置土地也均分給搬遷戶免費種植農作物,切切實實讓異地扶貧搬遷戶真正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該村的光伏發電設備

該村的光伏發電設備正在安裝調試
“光伏扶貧為貧困群眾開辟了穩定的增收渠道,照亮貧困群眾的脫貧路。”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嫘祖鎮將繼續為扶貧搬遷戶尋找穩定收入來源,讓他們真正實現挪窮窩,住福地。”
“誰會想到一個荒坡地會變成‘聚寶盆’。”該村書記邱天權向記者說,“光伏發電站的建立真真切切的讓搬遷戶們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