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光伏行業媒體比較密集的傳播一些關于降級光伏組件的文章。僅7月6日,筆者就看到好幾篇,比如,《警惕!降級光伏組件禍害民用光伏市場》、《市場上的假冒偽劣組件都有哪幾種》、《從業者揭內幕,某些騙子是如何坑害廣大農民的》、《遠離降級光伏組件》等。7月9日,又有《降級組件為何有市場?它流到何處項目?用戶如何避免?》,等等。
以假冒偽劣組件冒充優質光伏組件的做法,的確令人深惡痛絕。不過,以多年從事光伏組件技術工作的經驗來看,筆者認為,此事不應一概而論,而應實事求是的區別對待。對于正規組件廠家按照有關技術規范生產的降級組件,應合理利用,以避免資源的浪費。
我們知道,在光伏組件的生產過程中,按照行業標準的相關要求以及客戶的驗收標準,會有一定的次品率,所以有降級的組件產生。這些組件會根據組件工廠的技術要求和質量標準標注為B級、C級和廢品。
一般來說,B級組件是不影響產品性能(包括輸出功率、衰減速率、使用壽命、質保承諾等所有指標),只是外觀上有一定瑕疵的組件。C級組件則是有一定瑕疵并有可能影響產品性能的組件,如衰減速率有可能會大于優質組件,質保承諾可能達不到25年而可能會降低為15或10年等。
無論是B級還是C級組件,輸出功率都是實測功率,該多少就是多少。B級組件可正常使用,因外觀有瑕疵,售價會低些。C級組件即使售價更低,也應根據使用情況謹慎選擇。
對于報廢組件則由工廠將其敲碎處理,使之沒有任何使用的可能性,當然也不會出售。
這里對組件工廠判定組件質量所制定的技術要求和檢驗標準做一下簡單介紹,供讀者參考:
晶體硅太陽能光伏組件產品需滿足國際和國家一系列對其的設計鑒定和定型要求,并經過規范的生產和嚴格的質量檢驗過程后,才能夠出廠。本文暫且不談標準中對組件產品各項嚴酷的鑒定試驗,僅從外觀檢查項目來看組件工廠如何對組件產品按質量分類。
1、國際標準
國際和國家標準(IEC61215,GB/T9535)對于組件嚴重的外觀缺陷有如下定義:
a)破碎、開裂或外表面脫附,包括上層、下層、邊框和接線盒;b)彎曲、不規整的外表面,包括上層、下層、邊框和接線盒的不規整以至于影響到組件的安裝或運行;c)一個電池的一條裂縫,其延伸可能導致超過一個電池10%以上面積從組件的電路上減少;d)在組件的邊緣和任何一部分電路之間形成連續的氣泡或脫層通道;e)喪失機械完整性,導致組件的安裝或工作都受到影響。
如果一個組件外觀上有以上這些缺陷,一定是報廢或應返修的組件,不能出廠。
2、工廠標準
其實,多數組件生產工廠的外觀技術要求和出廠檢驗標準,要比國際、國內標準嚴格詳細得多。上文提到,出廠組件會被標注為三個等級,即A級(優質)、B級(外觀有瑕疵,性能良好可正常使用)、C級(性能欠佳,仍可在一定場合下使用)。
外觀缺陷一般肉眼可見,主要有以下幾類:
a)電池缺陷:如崩邊、缺角、色差、輕微劃傷、印刷漏漿、副柵斷柵、柵線粗細不均、輕微隱裂等;b)互聯條、匯流條缺陷:如互聯條焊接偏移,互聯條、匯流條色差等;c)電池串缺陷:如片間距不均、串間距超差、電池串錯位、電池串與邊框距離超差、匯流條與邊框距離超差等;d)玻璃缺陷:如玻璃內的雜質、氣泡和玻璃表面的劃傷、污漬、凹坑、凸起、彩虹斑、邊緣缺失等;e)層壓件缺陷:如氣泡、異物、內部污垢等;
f)背板缺陷:如背板劃傷、凹坑、褶皺、焊點或異物突起等;g)邊框缺陷:如邊框毛刺、利角、凹坑或凸起,劃傷、安裝縫隙超差,流水孔錯位,色差,長、寬、對角線超差,注膠缺陷等;h)接線盒缺陷:如位置歪斜、損傷等;
i)組件外觀清潔:如硅膠、EVA殘留或其他外表面的臟污等。
以上這些外觀缺陷,大多數對于組件的電性能和使用壽命并沒有影響,而如背板劃傷、電池隱裂等會影響組件內在質量和壽命的缺陷,則需要看傷害程度而定。組件工廠對每一項缺陷的嚴重程度都有詳細的量化指標,并依據這些指標對組件進行分類。
對于可返工的——如外觀不清潔、接線盒歪斜、邊框毛刺利角等產品,進行修復后,會重新進行評審。還有一些嚴重氣泡、破片、電池嚴重隱裂的組件,則會被揭去背板或者割除缺陷片后重新進行層壓返工,這些經過重新層壓的組件一般應降為C級。而對于雙玻組件,則不存在重新層壓返工的可能。
3、關于EL測試,電池隱裂、蝸牛紋以及其它缺陷。
EL(電致發光)測試技術為檢驗光伏組件內部電池缺陷提供了直觀的方法,目前幾乎所有組件工廠都有在層壓前和包裝出廠前對組件進行EL測試的工序,并根據EL測試的結果,制定了嚴格的判定標準,以此來保證光伏組件以優良的品質出廠。
可是,合格出廠的光伏組件安裝到電站后,蝸牛紋的現象卻比比皆是,這是為什么呢?
大家知道,蝸牛紋現象都伴隨著電池的隱裂而出現,組件出廠時不是都進行EL測試了嗎?沒有隱裂啊。那么,問題就出在運輸和安裝上了。不規范的運輸和安裝過程,如碰撞、敲擊、頭頂、腳踩、扭曲組件等,都會使組件內部的電池產生隱裂。電池因隱裂而裸露的PN結在電池表面銀電極上產生的電化學作用,使得隱裂處白色的銀電極表面變成黃褐色,形成所謂的蝸牛紋。嚴重的隱裂會導致組件功率逐步下降,甚至出現熱斑,引發失效。
其實,筆者認為,組件上顯現出蝸牛紋并不是壞事,它提示我們組件內部的電池出現了隱裂,警示我們要善待光伏組件,不能野蠻運輸和安裝,乃至后期維護和清洗都要按照規范操作,以防止電池產生新的隱裂。對于已經出現了蝸牛紋的組件,應重點觀測其工作狀態,功率是否衰減到不可容忍的地步,是否出現熱斑等問題,嚴重時則應及時更換。
還有一點要強調一下,就是經過反復拆卸、運輸再重新安裝使用的舊組件,可能表面擦拭得很干凈,但經過多次折騰,組件內部電池出現隱裂的幾率會增加很多。
另外,雙玻組件是近兩年被看好并被各工廠逐漸批量生產的光伏組件,尤其是它超強的抗隱裂、超長壽命和低衰減等性能,都正在受到愈來愈多客戶的青睞。雙玻組件另一個特點是不能返工,不易弄虛作假。所以,選用正規組件工廠生產的雙玻組件,也是避免上當受騙的有效方法之一。
總之,低價市場上充斥的各種組件,不應統稱降級組件。以次充好、以劣充優、以舊充新、以假充真的行為,當然理應遭到唾棄和譴責,但我們不能把孩子和臟水一起潑掉。只要按正規程序采購正規組件工廠生產的產品,無論是雙玻組件還是A級組件、B級組件,哪怕是C級組件,只要是按照規范要求來進行設計、采購、運輸、安裝、保養的光伏電站,就一定會給投資者帶來相應的收益。(作者為前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
以假冒偽劣組件冒充優質光伏組件的做法,的確令人深惡痛絕。不過,以多年從事光伏組件技術工作的經驗來看,筆者認為,此事不應一概而論,而應實事求是的區別對待。對于正規組件廠家按照有關技術規范生產的降級組件,應合理利用,以避免資源的浪費。
我們知道,在光伏組件的生產過程中,按照行業標準的相關要求以及客戶的驗收標準,會有一定的次品率,所以有降級的組件產生。這些組件會根據組件工廠的技術要求和質量標準標注為B級、C級和廢品。
一般來說,B級組件是不影響產品性能(包括輸出功率、衰減速率、使用壽命、質保承諾等所有指標),只是外觀上有一定瑕疵的組件。C級組件則是有一定瑕疵并有可能影響產品性能的組件,如衰減速率有可能會大于優質組件,質保承諾可能達不到25年而可能會降低為15或10年等。
無論是B級還是C級組件,輸出功率都是實測功率,該多少就是多少。B級組件可正常使用,因外觀有瑕疵,售價會低些。C級組件即使售價更低,也應根據使用情況謹慎選擇。
對于報廢組件則由工廠將其敲碎處理,使之沒有任何使用的可能性,當然也不會出售。
這里對組件工廠判定組件質量所制定的技術要求和檢驗標準做一下簡單介紹,供讀者參考:
晶體硅太陽能光伏組件產品需滿足國際和國家一系列對其的設計鑒定和定型要求,并經過規范的生產和嚴格的質量檢驗過程后,才能夠出廠。本文暫且不談標準中對組件產品各項嚴酷的鑒定試驗,僅從外觀檢查項目來看組件工廠如何對組件產品按質量分類。
1、國際標準
國際和國家標準(IEC61215,GB/T9535)對于組件嚴重的外觀缺陷有如下定義:
a)破碎、開裂或外表面脫附,包括上層、下層、邊框和接線盒;b)彎曲、不規整的外表面,包括上層、下層、邊框和接線盒的不規整以至于影響到組件的安裝或運行;c)一個電池的一條裂縫,其延伸可能導致超過一個電池10%以上面積從組件的電路上減少;d)在組件的邊緣和任何一部分電路之間形成連續的氣泡或脫層通道;e)喪失機械完整性,導致組件的安裝或工作都受到影響。
如果一個組件外觀上有以上這些缺陷,一定是報廢或應返修的組件,不能出廠。
2、工廠標準
其實,多數組件生產工廠的外觀技術要求和出廠檢驗標準,要比國際、國內標準嚴格詳細得多。上文提到,出廠組件會被標注為三個等級,即A級(優質)、B級(外觀有瑕疵,性能良好可正常使用)、C級(性能欠佳,仍可在一定場合下使用)。
外觀缺陷一般肉眼可見,主要有以下幾類:
a)電池缺陷:如崩邊、缺角、色差、輕微劃傷、印刷漏漿、副柵斷柵、柵線粗細不均、輕微隱裂等;b)互聯條、匯流條缺陷:如互聯條焊接偏移,互聯條、匯流條色差等;c)電池串缺陷:如片間距不均、串間距超差、電池串錯位、電池串與邊框距離超差、匯流條與邊框距離超差等;d)玻璃缺陷:如玻璃內的雜質、氣泡和玻璃表面的劃傷、污漬、凹坑、凸起、彩虹斑、邊緣缺失等;e)層壓件缺陷:如氣泡、異物、內部污垢等;
f)背板缺陷:如背板劃傷、凹坑、褶皺、焊點或異物突起等;g)邊框缺陷:如邊框毛刺、利角、凹坑或凸起,劃傷、安裝縫隙超差,流水孔錯位,色差,長、寬、對角線超差,注膠缺陷等;h)接線盒缺陷:如位置歪斜、損傷等;
i)組件外觀清潔:如硅膠、EVA殘留或其他外表面的臟污等。
以上這些外觀缺陷,大多數對于組件的電性能和使用壽命并沒有影響,而如背板劃傷、電池隱裂等會影響組件內在質量和壽命的缺陷,則需要看傷害程度而定。組件工廠對每一項缺陷的嚴重程度都有詳細的量化指標,并依據這些指標對組件進行分類。
對于可返工的——如外觀不清潔、接線盒歪斜、邊框毛刺利角等產品,進行修復后,會重新進行評審。還有一些嚴重氣泡、破片、電池嚴重隱裂的組件,則會被揭去背板或者割除缺陷片后重新進行層壓返工,這些經過重新層壓的組件一般應降為C級。而對于雙玻組件,則不存在重新層壓返工的可能。
3、關于EL測試,電池隱裂、蝸牛紋以及其它缺陷。
EL(電致發光)測試技術為檢驗光伏組件內部電池缺陷提供了直觀的方法,目前幾乎所有組件工廠都有在層壓前和包裝出廠前對組件進行EL測試的工序,并根據EL測試的結果,制定了嚴格的判定標準,以此來保證光伏組件以優良的品質出廠。
可是,合格出廠的光伏組件安裝到電站后,蝸牛紋的現象卻比比皆是,這是為什么呢?
大家知道,蝸牛紋現象都伴隨著電池的隱裂而出現,組件出廠時不是都進行EL測試了嗎?沒有隱裂啊。那么,問題就出在運輸和安裝上了。不規范的運輸和安裝過程,如碰撞、敲擊、頭頂、腳踩、扭曲組件等,都會使組件內部的電池產生隱裂。電池因隱裂而裸露的PN結在電池表面銀電極上產生的電化學作用,使得隱裂處白色的銀電極表面變成黃褐色,形成所謂的蝸牛紋。嚴重的隱裂會導致組件功率逐步下降,甚至出現熱斑,引發失效。
其實,筆者認為,組件上顯現出蝸牛紋并不是壞事,它提示我們組件內部的電池出現了隱裂,警示我們要善待光伏組件,不能野蠻運輸和安裝,乃至后期維護和清洗都要按照規范操作,以防止電池產生新的隱裂。對于已經出現了蝸牛紋的組件,應重點觀測其工作狀態,功率是否衰減到不可容忍的地步,是否出現熱斑等問題,嚴重時則應及時更換。
還有一點要強調一下,就是經過反復拆卸、運輸再重新安裝使用的舊組件,可能表面擦拭得很干凈,但經過多次折騰,組件內部電池出現隱裂的幾率會增加很多。
另外,雙玻組件是近兩年被看好并被各工廠逐漸批量生產的光伏組件,尤其是它超強的抗隱裂、超長壽命和低衰減等性能,都正在受到愈來愈多客戶的青睞。雙玻組件另一個特點是不能返工,不易弄虛作假。所以,選用正規組件工廠生產的雙玻組件,也是避免上當受騙的有效方法之一。
總之,低價市場上充斥的各種組件,不應統稱降級組件。以次充好、以劣充優、以舊充新、以假充真的行為,當然理應遭到唾棄和譴責,但我們不能把孩子和臟水一起潑掉。只要按正規程序采購正規組件工廠生產的產品,無論是雙玻組件還是A級組件、B級組件,哪怕是C級組件,只要是按照規范要求來進行設計、采購、運輸、安裝、保養的光伏電站,就一定會給投資者帶來相應的收益。(作者為前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