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近些年,全球光伏產業和市場錯綜復雜、形勢嚴峻,“光伏雙反”無疑暴露出了中國光伏產業本身的各種問題,如何化解難題、促進產業發展,筆者談談看法。
一、只有合作才能共贏
全球光伏市場是個一體化的大市場,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中國與美、歐在光伏領域只有互利合作,才能相互依存和共贏,相反則雙輸。
在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的多晶硅生長、電池生產、組件封裝、系統集成方面,中國光伏企業與歐美的光伏企業,是上下游、合作互補的關系。中國光伏產業的優勢在電池和電池組件生產環節,而中國光伏企業生產所需的原材料、設備甚至生產技術,大部分都需進口。
歐美在光伏技術研發、原材料和設備制造等方面具有優勢;同時,由于歐美市場在光伏產品方面具有巨大需求,因而中國光伏產品對歐美出口達到較大規模。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顯然是全球各方優勢互補的國際分工產生的良好結果。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為歐美相關原材料和設備的對華出口創造了巨大的市場。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歐盟應用太陽能協會(AFASE)等歐洲相關方也反對歐委會對華光伏產品設限。
歐、美對華“光伏雙反”的申訴方認為:中國的光伏公司存在傾銷,政府存在補貼行為,中國光伏產品的低價導致歐美光伏產品的市場價降低。其實,全球與中國光伏產品近年來價格下降的主要原因主要是:
①國際光伏電池的重要原材料多晶硅等價格大幅度降低。由于光伏電池的生產成本,主要是由多晶硅和其他原材料組成。
②中國太陽能光伏電池企業的生產技術通過技術引進和革新,其技術水平在不斷的進步和提高,骨干企業已掌握了高性能晶硅太陽電池的成套生產技術。同時,中國也開發出了光伏產業所需的大部分重要的光伏設備,在商業化太陽電池生產技術和設備制造方面都取得了多項突破,如多晶硅太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已提高到18%以上,達世界先進水平。可以說,高技術的工業化運用使中國光伏產品的生產成本大幅降低。
綜上所述,由于原材料大幅降價、中國光伏公司的技術進步和集約化生產大幅提高,降低了成本,因此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價呈快速下降,而絕非是中國光伏公司的產品傾銷和政府補貼行為所致。
未來全球光伏市場的前景可觀,尤其是中國的光伏應用市場,發展迅速且潛力巨大。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預期目標,中國太陽電池裝機量,到2015年達到15GW/年,到2020年將達到50GW/年,年均新增裝機容量為5GW左右。
歐美與中國是重要的貿易伙伴,中、歐、美在光伏方面互補性很強。中國的光伏產業,將會一如既往地保持開放和合作的態度,加強與歐、美光伏同行在光伏產業的上下游產業的全面協作,共享中國綠色經濟高速發展所帶來的重大發展機遇。在目前全球化的時代,中國與歐、美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尤其在當前歐債危機及全球經濟仍不景氣的狀況下,中國與歐美只有攜手合作,才能共同發展,只有合作才能共贏。中國光伏產業和中國政府都希望能通過磋商解決爭端,妥善處理貿易摩擦,這不僅符合中國的產業利益,也符合歐美的產業利益。
二、加速國內市場的啟動
1.“兩頭在外”和產品過渡依賴出口的局面應盡快改善
近年以來,中國雖然已成為全球光伏產業的生產大國,然而“兩頭在外”的格局仍未發生根本性的轉變,這一問題限制了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同時也成了歐美對華光伏貿易戰的“靶子”。
光伏上游的硅料,中國大量依靠進口,2011年中國多晶硅自給率有所提高。然而,2011下半年以來,由于美、韓、德以低于成本價對中國實行多晶硅低價傾銷,而使中國近幾年剛發展起來的多晶硅產業,受到了巨大沖擊;2012年以來,中國90%以上的多晶硅公司停產或大幅減產。
2011年中國多晶硅自給率在60%左右,而2012年中國多晶硅自給率再次降低20%以上,自給率僅在40%左右。2013年,由于美、韓、歐繼續以低于生產成本價對中國實行傾銷策略,中國的多晶硅的自給率將會進一步降低。
目前,中國光伏產品仍80%左右用于出口,而鑄錠、硅片生產的技術和設備在很長的時間內依靠國外技術。在歐債危機和美國經濟不景氣情況下,歐美各國都加大保護本國公司利益,在光伏產業紛紛實行貿易壁壘,因此對外依存度達80%左右的中國光伏企業不得不面對歐美“光伏雙反”的困境。而美、歐對華的“光伏雙反”,使中國對歐美的光伏產品出口受到了極大的限制,這種狀況迫使中國光伏產業必須極力開發國內的市場和國際新興的光伏市場。對于美、歐“光伏雙反”的反思得出,中國光伏產業的健康和穩定發展,決不能只依靠出口或一二個市場,二是應均衡發展各地光伏市場,以保證其行業的平穩和正常的發展。
2.政府應保護中國幼稚的多晶硅民族產業
2011年,中國雖不是多晶硅生產強國,但已是全球最大多晶硅生產國,2011年產能已達14萬t(約占全球40%),產量已達8.3萬t(約占全球35%),2012年中國多晶硅產能已達約17萬t,如不受美、韓以低于成本價傾銷多晶硅的影響,中國多晶硅產量可達10萬t以上。然而,由于國外多晶硅公司為達壟斷全球多晶硅市場的目的,采用低價傾銷的營銷策略,打擊中國尚處于襁褓期的多晶硅產業,致使中國多晶硅企業目前大部分被迫停產,產量急劇萎縮。
國際多晶硅巨頭的美國Hemlock和韓國OCI等多晶硅公司,其主要市場皆為中國,美國本土的多晶硅使用量不足3%,韓國70%的多晶硅也都銷往中國。在2011年10月美國對華提起“光伏雙反”后,美、韓多晶硅公司加大了多晶硅傾銷力度,全球多晶硅價格急劇下跌;在2012年4月以來,美、韓多晶硅巨頭發起了新的價格大戰,全球多晶硅價格進一步下跌,美、韓2國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報價都在20~25美元/kg之間,扣除運費和關稅等之后,其出廠價僅在15美元/kg左右,顯然是低于成本價傾銷。
美國的GTSolar公司上海代表處曾對媒體透露,目前世界主要多晶硅企業,大部分都采用GTSolar公司的多晶硅爐生產多晶硅,而采用GTSolar的設備,其多晶硅的生產成本應在30美元/kg左右。這意味著30美元/kg以下的銷售價,基本上是虧損的。據估算,美、韓多晶硅公司的生產成本也應在25~30美元/kg,而他們以15~20美元/kg的價格進行銷售,這顯然是在虧本低價傾銷。之所以歐美及韓國的大型多晶硅公司能低價傾銷多晶硅,一方面相關國家政府對其大型多晶硅公司進行政府資金的大力補貼和給予電力的優惠政策;另一方面,這些老牌多晶硅公司在前幾年多晶硅高價時期,把建設多晶硅廠的設備折舊費已全部收回,因此,生產成本中就幾乎沒有折舊費了;除此以外,這些老牌多晶硅公司基本上都是大型化工聯合體,可互相利用其產品的副產物,且可通過其他工業部分的資金補貼多晶硅的虧損。
在美、韓、歐多晶硅低價傾銷下,使中國90%以上多晶硅企業已停產,而維持生產的少數幾家企業也都處于嚴重虧損狀況,美、韓、歐的傾銷行為,已嚴重損害中國多晶硅產業。在正常情況下,中國將可能達到10萬t以上的多晶硅產量,但由于美國和韓國對中國進行多晶硅的低價傾銷,使中國90%以上的多晶硅公司停產,使中國多晶硅產能的絕大部分都不能發揮作用。中國的多晶硅公司,基本都是近年發展起來的,其建立時間短,經驗、技術和資本積累有限,建廠投資成本絕大部分還沒收回,資金壓力大。因此,所產多晶硅的價格缺乏與歐美老牌大公司競爭的抗衡能力,再加上美、韓、德實行多晶硅虧本低價傾銷,如此巨大的沖擊,使中國多晶硅企業無法承受。
目前,歐美有關部門在以“光伏雙反”的方式打壓中國光伏產業下游的電池和組件商的同時,卻積極地用大量財政補貼其本國多晶硅公司,使其多晶硅公司有能力將產品低價傾銷,打壓全球多晶硅價格,迫使中國光伏產業的上游多晶硅公司大量停產或倒閉。這樣從上到下整體打擊中國光伏行業。甚至已有國外多晶硅公司提出零銷售價,只要中國進口方支付10美元左右的交易費用,就可獲得多晶硅。雖然其數量有限,但他們以此種方式傾銷多晶硅,其用意已非常露骨,顯然是為了擠死剛發展起來的中國幼稚的多晶硅產業!
美、韓、歐多晶硅低價傾銷到底能持續多久,這取決于他們的資金實力有多大、相關國家對其支持力度有多大、以及中國政府對美、韓、歐“多晶硅雙反”的力度有多大。美、韓、歐多晶硅低價傾銷持續的時間越長,對中國多晶硅的打擊力度和傷害程度也就越大。在這樣的時候,中國政府應積極保護中國幼稚的多晶硅民族產業,避免中國多晶硅產業整體被扼殺。
三、發起對美、韓“多晶硅雙反”調查非常必要
中國對美、韓、歐的“多晶硅雙反”,其目的是遏制美、歐對中國出口光伏產品的類似制裁,也在一定程度上迫使美、歐在雙方稅率上做出讓步。其目的是緩解中國多晶硅產業所面臨的生存危機,保護中國幼稚的多晶硅產業,促進國內部分已成長起來多晶硅公司的發展,以徹底改變中國光伏行業多晶硅依賴進口的局面;同時,也是對中國可再生能源戰略產業的支持和保護,為全球多晶硅產業能穩定發展提供了公平的貿易競爭環境。中國對美、韓、歐的“多晶硅雙反”,一是希望全球多晶硅行業能進行正常地公平競爭,而不是采用低于成本價的傾銷方式進行競爭和打垮對手;二是希望多晶硅價格能回升到較合理和理性的水平,而不是要保護落后的產能。
中國多晶硅產業剛建立起來不久,仍在發展之中,屬于幼稚的發展產業,如能得到有效保護,具有相當規模和技術較先進的產能就能得到進一步的釋放和發展。相反,如果對于那些采用惡性競爭手段的行為不加以制止,將會斷送中國多晶硅和整個光伏產業發展的美好前程。中國政府,在面臨不公平的貿易侵害時,對中國多晶硅產業施以正常的貿易救助,是正當和符合國際貿易規則的,將有利于全球光伏產業健康和有序地發展。
對于國家商務部已提起的“多晶硅雙反”調查,中國整個光伏產業的上、下游企業應從長遠利益著想。一些光伏下游企業不能只顧及眼前自身的局部利益,要考慮和照顧到中國光伏產業鏈共同發展的長期和全局利益,要看到國外多晶硅傾銷的本質是為了摧毀中國的晶硅產業,動搖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的根基。假如現在不能保護作為光伏基礎的中國多晶硅產業,如果中國的多晶硅產業被摧毀了大部分或全軍覆沒,將來吃大虧的將是中國整個光伏產業,未來的多晶硅市場可能又被國外大公司所左右和壟斷。
目前,全球光伏產業與市場已融為一體,未來將是一個大產業和大市場。目前光伏產業出現的貿易壁壘,對各國都不利,尤其是中、美、歐的光伏產業,合作勝于對抗,合作才能共贏。2014年全球光伏產業和市場,雖其發展仍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但經過近2年多的調整,其產業結構有所改善,通過優勝劣汰淘汰了部分落后產能。中國、日本和美國等光伏市場發展迅速,全球光伏市場已開始復蘇,將逐步走出光伏產業調整的陰霾,迎來光伏產業新一次的發展機遇。
一、只有合作才能共贏
全球光伏市場是個一體化的大市場,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中國與美、歐在光伏領域只有互利合作,才能相互依存和共贏,相反則雙輸。
在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的多晶硅生長、電池生產、組件封裝、系統集成方面,中國光伏企業與歐美的光伏企業,是上下游、合作互補的關系。中國光伏產業的優勢在電池和電池組件生產環節,而中國光伏企業生產所需的原材料、設備甚至生產技術,大部分都需進口。
歐美在光伏技術研發、原材料和設備制造等方面具有優勢;同時,由于歐美市場在光伏產品方面具有巨大需求,因而中國光伏產品對歐美出口達到較大規模。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顯然是全球各方優勢互補的國際分工產生的良好結果。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為歐美相關原材料和設備的對華出口創造了巨大的市場。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歐盟應用太陽能協會(AFASE)等歐洲相關方也反對歐委會對華光伏產品設限。
歐、美對華“光伏雙反”的申訴方認為:中國的光伏公司存在傾銷,政府存在補貼行為,中國光伏產品的低價導致歐美光伏產品的市場價降低。其實,全球與中國光伏產品近年來價格下降的主要原因主要是:
①國際光伏電池的重要原材料多晶硅等價格大幅度降低。由于光伏電池的生產成本,主要是由多晶硅和其他原材料組成。
②中國太陽能光伏電池企業的生產技術通過技術引進和革新,其技術水平在不斷的進步和提高,骨干企業已掌握了高性能晶硅太陽電池的成套生產技術。同時,中國也開發出了光伏產業所需的大部分重要的光伏設備,在商業化太陽電池生產技術和設備制造方面都取得了多項突破,如多晶硅太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已提高到18%以上,達世界先進水平。可以說,高技術的工業化運用使中國光伏產品的生產成本大幅降低。
綜上所述,由于原材料大幅降價、中國光伏公司的技術進步和集約化生產大幅提高,降低了成本,因此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價呈快速下降,而絕非是中國光伏公司的產品傾銷和政府補貼行為所致。
未來全球光伏市場的前景可觀,尤其是中國的光伏應用市場,發展迅速且潛力巨大。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預期目標,中國太陽電池裝機量,到2015年達到15GW/年,到2020年將達到50GW/年,年均新增裝機容量為5GW左右。
歐美與中國是重要的貿易伙伴,中、歐、美在光伏方面互補性很強。中國的光伏產業,將會一如既往地保持開放和合作的態度,加強與歐、美光伏同行在光伏產業的上下游產業的全面協作,共享中國綠色經濟高速發展所帶來的重大發展機遇。在目前全球化的時代,中國與歐、美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尤其在當前歐債危機及全球經濟仍不景氣的狀況下,中國與歐美只有攜手合作,才能共同發展,只有合作才能共贏。中國光伏產業和中國政府都希望能通過磋商解決爭端,妥善處理貿易摩擦,這不僅符合中國的產業利益,也符合歐美的產業利益。
二、加速國內市場的啟動
1.“兩頭在外”和產品過渡依賴出口的局面應盡快改善
近年以來,中國雖然已成為全球光伏產業的生產大國,然而“兩頭在外”的格局仍未發生根本性的轉變,這一問題限制了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同時也成了歐美對華光伏貿易戰的“靶子”。
光伏上游的硅料,中國大量依靠進口,2011年中國多晶硅自給率有所提高。然而,2011下半年以來,由于美、韓、德以低于成本價對中國實行多晶硅低價傾銷,而使中國近幾年剛發展起來的多晶硅產業,受到了巨大沖擊;2012年以來,中國90%以上的多晶硅公司停產或大幅減產。
2011年中國多晶硅自給率在60%左右,而2012年中國多晶硅自給率再次降低20%以上,自給率僅在40%左右。2013年,由于美、韓、歐繼續以低于生產成本價對中國實行傾銷策略,中國的多晶硅的自給率將會進一步降低。
目前,中國光伏產品仍80%左右用于出口,而鑄錠、硅片生產的技術和設備在很長的時間內依靠國外技術。在歐債危機和美國經濟不景氣情況下,歐美各國都加大保護本國公司利益,在光伏產業紛紛實行貿易壁壘,因此對外依存度達80%左右的中國光伏企業不得不面對歐美“光伏雙反”的困境。而美、歐對華的“光伏雙反”,使中國對歐美的光伏產品出口受到了極大的限制,這種狀況迫使中國光伏產業必須極力開發國內的市場和國際新興的光伏市場。對于美、歐“光伏雙反”的反思得出,中國光伏產業的健康和穩定發展,決不能只依靠出口或一二個市場,二是應均衡發展各地光伏市場,以保證其行業的平穩和正常的發展。
2.政府應保護中國幼稚的多晶硅民族產業
2011年,中國雖不是多晶硅生產強國,但已是全球最大多晶硅生產國,2011年產能已達14萬t(約占全球40%),產量已達8.3萬t(約占全球35%),2012年中國多晶硅產能已達約17萬t,如不受美、韓以低于成本價傾銷多晶硅的影響,中國多晶硅產量可達10萬t以上。然而,由于國外多晶硅公司為達壟斷全球多晶硅市場的目的,采用低價傾銷的營銷策略,打擊中國尚處于襁褓期的多晶硅產業,致使中國多晶硅企業目前大部分被迫停產,產量急劇萎縮。
國際多晶硅巨頭的美國Hemlock和韓國OCI等多晶硅公司,其主要市場皆為中國,美國本土的多晶硅使用量不足3%,韓國70%的多晶硅也都銷往中國。在2011年10月美國對華提起“光伏雙反”后,美、韓多晶硅公司加大了多晶硅傾銷力度,全球多晶硅價格急劇下跌;在2012年4月以來,美、韓多晶硅巨頭發起了新的價格大戰,全球多晶硅價格進一步下跌,美、韓2國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報價都在20~25美元/kg之間,扣除運費和關稅等之后,其出廠價僅在15美元/kg左右,顯然是低于成本價傾銷。
美國的GTSolar公司上海代表處曾對媒體透露,目前世界主要多晶硅企業,大部分都采用GTSolar公司的多晶硅爐生產多晶硅,而采用GTSolar的設備,其多晶硅的生產成本應在30美元/kg左右。這意味著30美元/kg以下的銷售價,基本上是虧損的。據估算,美、韓多晶硅公司的生產成本也應在25~30美元/kg,而他們以15~20美元/kg的價格進行銷售,這顯然是在虧本低價傾銷。之所以歐美及韓國的大型多晶硅公司能低價傾銷多晶硅,一方面相關國家政府對其大型多晶硅公司進行政府資金的大力補貼和給予電力的優惠政策;另一方面,這些老牌多晶硅公司在前幾年多晶硅高價時期,把建設多晶硅廠的設備折舊費已全部收回,因此,生產成本中就幾乎沒有折舊費了;除此以外,這些老牌多晶硅公司基本上都是大型化工聯合體,可互相利用其產品的副產物,且可通過其他工業部分的資金補貼多晶硅的虧損。
在美、韓、歐多晶硅低價傾銷下,使中國90%以上多晶硅企業已停產,而維持生產的少數幾家企業也都處于嚴重虧損狀況,美、韓、歐的傾銷行為,已嚴重損害中國多晶硅產業。在正常情況下,中國將可能達到10萬t以上的多晶硅產量,但由于美國和韓國對中國進行多晶硅的低價傾銷,使中國90%以上的多晶硅公司停產,使中國多晶硅產能的絕大部分都不能發揮作用。中國的多晶硅公司,基本都是近年發展起來的,其建立時間短,經驗、技術和資本積累有限,建廠投資成本絕大部分還沒收回,資金壓力大。因此,所產多晶硅的價格缺乏與歐美老牌大公司競爭的抗衡能力,再加上美、韓、德實行多晶硅虧本低價傾銷,如此巨大的沖擊,使中國多晶硅企業無法承受。
目前,歐美有關部門在以“光伏雙反”的方式打壓中國光伏產業下游的電池和組件商的同時,卻積極地用大量財政補貼其本國多晶硅公司,使其多晶硅公司有能力將產品低價傾銷,打壓全球多晶硅價格,迫使中國光伏產業的上游多晶硅公司大量停產或倒閉。這樣從上到下整體打擊中國光伏行業。甚至已有國外多晶硅公司提出零銷售價,只要中國進口方支付10美元左右的交易費用,就可獲得多晶硅。雖然其數量有限,但他們以此種方式傾銷多晶硅,其用意已非常露骨,顯然是為了擠死剛發展起來的中國幼稚的多晶硅產業!
美、韓、歐多晶硅低價傾銷到底能持續多久,這取決于他們的資金實力有多大、相關國家對其支持力度有多大、以及中國政府對美、韓、歐“多晶硅雙反”的力度有多大。美、韓、歐多晶硅低價傾銷持續的時間越長,對中國多晶硅的打擊力度和傷害程度也就越大。在這樣的時候,中國政府應積極保護中國幼稚的多晶硅民族產業,避免中國多晶硅產業整體被扼殺。
三、發起對美、韓“多晶硅雙反”調查非常必要
中國對美、韓、歐的“多晶硅雙反”,其目的是遏制美、歐對中國出口光伏產品的類似制裁,也在一定程度上迫使美、歐在雙方稅率上做出讓步。其目的是緩解中國多晶硅產業所面臨的生存危機,保護中國幼稚的多晶硅產業,促進國內部分已成長起來多晶硅公司的發展,以徹底改變中國光伏行業多晶硅依賴進口的局面;同時,也是對中國可再生能源戰略產業的支持和保護,為全球多晶硅產業能穩定發展提供了公平的貿易競爭環境。中國對美、韓、歐的“多晶硅雙反”,一是希望全球多晶硅行業能進行正常地公平競爭,而不是采用低于成本價的傾銷方式進行競爭和打垮對手;二是希望多晶硅價格能回升到較合理和理性的水平,而不是要保護落后的產能。
中國多晶硅產業剛建立起來不久,仍在發展之中,屬于幼稚的發展產業,如能得到有效保護,具有相當規模和技術較先進的產能就能得到進一步的釋放和發展。相反,如果對于那些采用惡性競爭手段的行為不加以制止,將會斷送中國多晶硅和整個光伏產業發展的美好前程。中國政府,在面臨不公平的貿易侵害時,對中國多晶硅產業施以正常的貿易救助,是正當和符合國際貿易規則的,將有利于全球光伏產業健康和有序地發展。
對于國家商務部已提起的“多晶硅雙反”調查,中國整個光伏產業的上、下游企業應從長遠利益著想。一些光伏下游企業不能只顧及眼前自身的局部利益,要考慮和照顧到中國光伏產業鏈共同發展的長期和全局利益,要看到國外多晶硅傾銷的本質是為了摧毀中國的晶硅產業,動搖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的根基。假如現在不能保護作為光伏基礎的中國多晶硅產業,如果中國的多晶硅產業被摧毀了大部分或全軍覆沒,將來吃大虧的將是中國整個光伏產業,未來的多晶硅市場可能又被國外大公司所左右和壟斷。
目前,全球光伏產業與市場已融為一體,未來將是一個大產業和大市場。目前光伏產業出現的貿易壁壘,對各國都不利,尤其是中、美、歐的光伏產業,合作勝于對抗,合作才能共贏。2014年全球光伏產業和市場,雖其發展仍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但經過近2年多的調整,其產業結構有所改善,通過優勝劣汰淘汰了部分落后產能。中國、日本和美國等光伏市場發展迅速,全球光伏市場已開始復蘇,將逐步走出光伏產業調整的陰霾,迎來光伏產業新一次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