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國務院出臺支持光伏產業發展的政策以來,分布式光伏就被列為重點來推廣,分布式光伏的融資也成為重要話題,但分布式光伏融資卻非常困難。幾年過去后,如今形勢已經發生了改變,金融領域對于分布式光伏越來越重視。”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相關負責人在7月7日由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主辦的分布式光伏發電融資模式研討會上說。
記者在上述會議上了解到,分布式光伏是下一步產業發展的亮點。相較于集中式地面電站,分布式光伏在消納、限電、補貼發放等方面都有明顯優勢,但由于不確定因素多、金融領域對于分布式光伏缺乏足夠認識等而導致分布式光伏的貸款春天至今沒有到來。
分布式光伏金融風險較分散
“分布式光伏能源利用率高、可以實現就地消納;從政策層面來講,分布式規模不設上限;分布式光伏的盈利模式比地面電站更加明確,不存在地面電站碰到的最大問題——限電、補貼不到位等。”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仇展煒在會上說。
在我國東部地區,例如浙江省、江蘇省、上海市等地,分布式光伏的補貼按月結算,不存在補貼拖欠的情況。分布式光伏電站并網后,除了可享受國家0.42元/千瓦時的國家補貼,此類地區還會有省、市、縣各級政府按時到位的補貼,因此分布式光伏電站進行融資的情況下,收入一定可以還本付息。
業內普遍認為“6-30”電價下調會有利于分布式發展,但仇展煒指出,光伏電站的投資收益按20-25年時間考慮,今后向分布式用戶收費的電價會下調,電力公司給用戶的電價也會下調,因此分布式光伏電站的收益也會受到影響。對此,橋獅融資租賃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萬鈞在會上指出,即使考慮到上述因素,融資成本也會不斷下降,而融資成本的下降會比電價下降快。同時,他還表示,分布式光伏集中度低,因此風險相對分散。
上述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相關負責人還指出,“分布式光伏是國家鼓勵的方向,今后地面電站上網電價會逐步下調,分布式補貼標準的下降幅度很可能小于地面電站,因此分布式會是重點的投資領域;電改9號文出臺后,分布式發電和售電側改革都是發展的重要方向,分布式光伏和售電側改革的結合將會創造出很多商業模式的創新。此外,隨著儲能一系列文件的出臺,儲能技術的逐漸成熟能改變分布式光伏間歇性的模式,儲能和分布式光伏結合非常有意義。”
銀行缺的是好項目
“分布式光伏投資回報周期長、承載主體可變性大、風險因素不可預知,分布式應用的模式和路徑仍需研究。”工信部電子信息司相關負責人在會上表示,雖然有成功的實踐,但能否涵蓋所有條件下的分布式應用還需要探討。目前來講,金融機構仍需要對分布式發電模式進行更深層次的了解。
據興業銀行能源產業金融中心風險總監陳國森介紹,興業銀行自成立能源產業金融中心并真正進入光伏行業以來,一年多時間對光伏行業的投放金額達到80多億,在電站環節大概投放30億左右,但絕大部分是地面電站,分布式光伏得到的融資相對較少。
為什么分布式光伏的投放金額明顯少于地面電站?“從銀行開展業務的角度來講,銀行認為分布式光伏的不確定因素更多,涉及到的關聯方更多,尤其是用電側,無法把握分布式電站究竟有多少能自發自用、多少能余電上網,對電站效益難以把控,因此要考察用電企業能否長期穩定發展,一旦企業停工或破產,會對電站產生重大的不利影響;同時,融資借款人涉及到屋頂是否有糾紛,因此無形中會提高分布式項目門檻,要求借款人自身有更強的實力,即使電站出了問題,仍然有其他方式保證還款或者增加其他擔保措施,所以分布式融資就會相對難一些。”陳國森說。
他還指出,“任何融資模式都要考慮如何化解風險,考慮項目能否成為長期穩定的優質資產。對于銀行來說,缺的不是資金,而是好項目。”
未來分布式單體規模會越來越小
“我們希望政府部門能夠出臺政策和制度明確項目相關各方的權益,有任何糾紛都能妥善解決。對于用電方能否及時繳納電費,如果企業停產或破產就只能全額上網,對此政府能否出臺保護性措施,例如全額上網的話,能否保證有還款能力,如果還款能力弱,還款時間能否變長,以上方面有保障的話就能緩解項目風險。”陳國森補充說,“在保障電站質量和發電量方面,目前也有一些保險公司被引入進來對電站發電量進行承保,這也能緩解電站收益的風險。光伏行業發展和技術迭代都非常迅速,因此對于銀行來說,要加強這方面的學習,和光伏行業進行更加深入的合作。”
工信部電子信息司相關負責人指出,分布式光伏的應用推廣確實較難,要從大規模戰役到小規模作戰,每個地區的條件千差萬別,對分布式應用的認識也不一樣,需要多種模式的應用探索。
江山控股執行董事劉文平在會上表示,“今后分布式光伏的單體規模會越來越小,但是現在分布式融資仍然延續了地面電站的思路,將來隨著單體規模逐漸變小,應該出臺相關標準化的規定以簡化流程和降低分布式融資的難度。”
“未來在光伏融資方面,一方面希望能按照電站申請指標、并網、補貼等的不同階段,讓不同的金融機構參與其中,因為不同階段的風險和回報要求不一樣。對于不同規模的電站情況也會出現分化,不同機構要有不同產品對應。對于小而散的分布式項目,如何實行標準化,例如組件、安裝、技術規范等各方面逐漸實現標準化,這樣可以把不同地區和條件的項目標準化,把零售的東西做成批發的業務。”中民國際融資租賃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湯敏說。
此外,工信部電子信息司相關負責人還指出,“分布式應用需要和制造企業的發展階段特征相吻合,現在分布式應用成本中的管理成本不容忽視,如果產品本身的質量出問題,試想組件在5-10年出現質量問題,那將不勝其擾,因此希望制造企業的產品質量能夠不斷提升,各方聯合共同推進分布式發展。”
記者在上述會議上了解到,分布式光伏是下一步產業發展的亮點。相較于集中式地面電站,分布式光伏在消納、限電、補貼發放等方面都有明顯優勢,但由于不確定因素多、金融領域對于分布式光伏缺乏足夠認識等而導致分布式光伏的貸款春天至今沒有到來。
分布式光伏金融風險較分散
“分布式光伏能源利用率高、可以實現就地消納;從政策層面來講,分布式規模不設上限;分布式光伏的盈利模式比地面電站更加明確,不存在地面電站碰到的最大問題——限電、補貼不到位等。”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仇展煒在會上說。
在我國東部地區,例如浙江省、江蘇省、上海市等地,分布式光伏的補貼按月結算,不存在補貼拖欠的情況。分布式光伏電站并網后,除了可享受國家0.42元/千瓦時的國家補貼,此類地區還會有省、市、縣各級政府按時到位的補貼,因此分布式光伏電站進行融資的情況下,收入一定可以還本付息。
業內普遍認為“6-30”電價下調會有利于分布式發展,但仇展煒指出,光伏電站的投資收益按20-25年時間考慮,今后向分布式用戶收費的電價會下調,電力公司給用戶的電價也會下調,因此分布式光伏電站的收益也會受到影響。對此,橋獅融資租賃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萬鈞在會上指出,即使考慮到上述因素,融資成本也會不斷下降,而融資成本的下降會比電價下降快。同時,他還表示,分布式光伏集中度低,因此風險相對分散。
上述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相關負責人還指出,“分布式光伏是國家鼓勵的方向,今后地面電站上網電價會逐步下調,分布式補貼標準的下降幅度很可能小于地面電站,因此分布式會是重點的投資領域;電改9號文出臺后,分布式發電和售電側改革都是發展的重要方向,分布式光伏和售電側改革的結合將會創造出很多商業模式的創新。此外,隨著儲能一系列文件的出臺,儲能技術的逐漸成熟能改變分布式光伏間歇性的模式,儲能和分布式光伏結合非常有意義。”
銀行缺的是好項目
“分布式光伏投資回報周期長、承載主體可變性大、風險因素不可預知,分布式應用的模式和路徑仍需研究。”工信部電子信息司相關負責人在會上表示,雖然有成功的實踐,但能否涵蓋所有條件下的分布式應用還需要探討。目前來講,金融機構仍需要對分布式發電模式進行更深層次的了解。
據興業銀行能源產業金融中心風險總監陳國森介紹,興業銀行自成立能源產業金融中心并真正進入光伏行業以來,一年多時間對光伏行業的投放金額達到80多億,在電站環節大概投放30億左右,但絕大部分是地面電站,分布式光伏得到的融資相對較少。
為什么分布式光伏的投放金額明顯少于地面電站?“從銀行開展業務的角度來講,銀行認為分布式光伏的不確定因素更多,涉及到的關聯方更多,尤其是用電側,無法把握分布式電站究竟有多少能自發自用、多少能余電上網,對電站效益難以把控,因此要考察用電企業能否長期穩定發展,一旦企業停工或破產,會對電站產生重大的不利影響;同時,融資借款人涉及到屋頂是否有糾紛,因此無形中會提高分布式項目門檻,要求借款人自身有更強的實力,即使電站出了問題,仍然有其他方式保證還款或者增加其他擔保措施,所以分布式融資就會相對難一些。”陳國森說。
他還指出,“任何融資模式都要考慮如何化解風險,考慮項目能否成為長期穩定的優質資產。對于銀行來說,缺的不是資金,而是好項目。”
未來分布式單體規模會越來越小
“我們希望政府部門能夠出臺政策和制度明確項目相關各方的權益,有任何糾紛都能妥善解決。對于用電方能否及時繳納電費,如果企業停產或破產就只能全額上網,對此政府能否出臺保護性措施,例如全額上網的話,能否保證有還款能力,如果還款能力弱,還款時間能否變長,以上方面有保障的話就能緩解項目風險。”陳國森補充說,“在保障電站質量和發電量方面,目前也有一些保險公司被引入進來對電站發電量進行承保,這也能緩解電站收益的風險。光伏行業發展和技術迭代都非常迅速,因此對于銀行來說,要加強這方面的學習,和光伏行業進行更加深入的合作。”
工信部電子信息司相關負責人指出,分布式光伏的應用推廣確實較難,要從大規模戰役到小規模作戰,每個地區的條件千差萬別,對分布式應用的認識也不一樣,需要多種模式的應用探索。
江山控股執行董事劉文平在會上表示,“今后分布式光伏的單體規模會越來越小,但是現在分布式融資仍然延續了地面電站的思路,將來隨著單體規模逐漸變小,應該出臺相關標準化的規定以簡化流程和降低分布式融資的難度。”
“未來在光伏融資方面,一方面希望能按照電站申請指標、并網、補貼等的不同階段,讓不同的金融機構參與其中,因為不同階段的風險和回報要求不一樣。對于不同規模的電站情況也會出現分化,不同機構要有不同產品對應。對于小而散的分布式項目,如何實行標準化,例如組件、安裝、技術規范等各方面逐漸實現標準化,這樣可以把不同地區和條件的項目標準化,把零售的東西做成批發的業務。”中民國際融資租賃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湯敏說。
此外,工信部電子信息司相關負責人還指出,“分布式應用需要和制造企業的發展階段特征相吻合,現在分布式應用成本中的管理成本不容忽視,如果產品本身的質量出問題,試想組件在5-10年出現質量問題,那將不勝其擾,因此希望制造企業的產品質量能夠不斷提升,各方聯合共同推進分布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