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阜南縣王化鎮盧寨村的貧困農戶盧文芳,一有時間就要到屋后的電表箱看一看屋頂的光伏板發了多少電。“太陽能發電板裝好才3個多月,現在已經發了1100多度電,今年脫貧有希望了。”今年45歲的盧文芳笑著告訴記者。
去年秋天,盧文芳家被確定為村里的低保貧困戶,當地決定采取光伏扶貧的幫扶措施,幫助她在今年實現脫貧。緊接著,盧文芳按照個人貸款8000元、政府補貼8000元、企業捐贈8000元的籌資方式,在自家平房頂上建了3千瓦的光伏發電裝置,并于今年3月6日并入國家電網。“正常情況下每天能發15度電,按照每度電1塊錢計算,一個月至少能收入400多元,一年下來就能增收5000多塊錢。”盧文芳說。
據了解,目前,像盧文芳這樣采用光伏扶貧的貧困戶,在盧寨村有72戶,他們房頂上光伏發電裝置發的電全部通過前期建設的王化盧寨臺區380V輸電線路,源源不斷地輸入國家電網。
不僅如此,今年春季,盧寨村還建設了60千瓦的村級光伏發電站,長期得不到發展的集體經濟也終于有了新的收入來源。采訪當日,在距離村委會不足百米的一處舊宅基地看到,6排太陽能發電板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亮,格外引人注目。“我們拿出村集體土地,然后政府補貼16萬元、縣發改委對口幫扶16萬元、企業捐贈16萬元,建成了這個光伏發電站,并于今年3月份并網發電。”在盧寨村負責人盧浩的指引下,記者找到了隱藏在太陽能發電板背后的一個電表箱,從當時顯示的數據看,截至11時45分,當日累計發電165.9度,總發電量達到21549度。“2萬多度電就是2萬多塊錢,對于盧寨村這樣集體經濟發展不足的貧困村來說已經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了。”盧浩告訴記者,村級電站發的電同樣通過前期建設的輸電線路輸入國家電網,結算的依據就是太陽能發電板背后電表箱。“集體經濟有了收入來源,以后村里搞“一事一議”、扶貧開發、以工代賑這些項目,都可以拿出來幫助那些沒有脫貧的農戶,同時也可以用做公共設施的建設和維護。”
同樣是在王化鎮,在距離盧寨村約3公里的張集、萬溝、夾道三村交界處,一處占地1000多畝的集中式光伏電站即將并網發電。“從目前的建設進展來看,所有發電設備已經完畢,技術人員正在進行最后的調試,近日就能并網發電。”阜南協鑫光伏電力有限公司負責人孫佐健告訴記者,去年10月,蘇州協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與阜南縣政府簽署了光伏扶貧PPP項目,決定在蒙洼、洪洼12個鄉鎮率先建設5000個3千瓦戶用扶貧光伏電站和30個60千瓦村級扶貧光伏電站。同時,企業還在王化鎮境內投資8億元建設100兆瓦集中式光伏電站1座。
阜南縣有關同志表示,短短9個多月時間,5000個戶用扶貧光伏電站和30個村級扶貧光伏電站均已并網發電,1座集中式光伏電站也即將并網發電,建設速度之快、工程效益之好,遠遠超過了之前的預期。同時,企業投資建設的集中式光伏電站每年還將為地方財政帶來不小的貢獻,對于加快阜南縣扶貧攻堅步伐必將發揮重要的促進作用。
“今年,我們又從省里爭取到了4000個3千瓦戶用扶貧光伏電站,覆蓋全縣28個鄉鎮的60個貧困村。目前,項目已經進入統一招投標階段,預計9月底之前能夠全部落實到位。”阜南縣扶貧辦負責人曾曉彬表示,按照合同約定,戶用扶貧光伏電站每年收入不低于5000元,村級扶貧光伏電站年收入不低于5萬元,而且這項收入將一直持續25年。預計到今年年底前,實施光伏扶貧的地方將實現“戶脫貧、村出列”的扶貧攻堅目標。
去年秋天,盧文芳家被確定為村里的低保貧困戶,當地決定采取光伏扶貧的幫扶措施,幫助她在今年實現脫貧。緊接著,盧文芳按照個人貸款8000元、政府補貼8000元、企業捐贈8000元的籌資方式,在自家平房頂上建了3千瓦的光伏發電裝置,并于今年3月6日并入國家電網。“正常情況下每天能發15度電,按照每度電1塊錢計算,一個月至少能收入400多元,一年下來就能增收5000多塊錢。”盧文芳說。
據了解,目前,像盧文芳這樣采用光伏扶貧的貧困戶,在盧寨村有72戶,他們房頂上光伏發電裝置發的電全部通過前期建設的王化盧寨臺區380V輸電線路,源源不斷地輸入國家電網。
不僅如此,今年春季,盧寨村還建設了60千瓦的村級光伏發電站,長期得不到發展的集體經濟也終于有了新的收入來源。采訪當日,在距離村委會不足百米的一處舊宅基地看到,6排太陽能發電板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亮,格外引人注目。“我們拿出村集體土地,然后政府補貼16萬元、縣發改委對口幫扶16萬元、企業捐贈16萬元,建成了這個光伏發電站,并于今年3月份并網發電。”在盧寨村負責人盧浩的指引下,記者找到了隱藏在太陽能發電板背后的一個電表箱,從當時顯示的數據看,截至11時45分,當日累計發電165.9度,總發電量達到21549度。“2萬多度電就是2萬多塊錢,對于盧寨村這樣集體經濟發展不足的貧困村來說已經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了。”盧浩告訴記者,村級電站發的電同樣通過前期建設的輸電線路輸入國家電網,結算的依據就是太陽能發電板背后電表箱。“集體經濟有了收入來源,以后村里搞“一事一議”、扶貧開發、以工代賑這些項目,都可以拿出來幫助那些沒有脫貧的農戶,同時也可以用做公共設施的建設和維護。”
同樣是在王化鎮,在距離盧寨村約3公里的張集、萬溝、夾道三村交界處,一處占地1000多畝的集中式光伏電站即將并網發電。“從目前的建設進展來看,所有發電設備已經完畢,技術人員正在進行最后的調試,近日就能并網發電。”阜南協鑫光伏電力有限公司負責人孫佐健告訴記者,去年10月,蘇州協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與阜南縣政府簽署了光伏扶貧PPP項目,決定在蒙洼、洪洼12個鄉鎮率先建設5000個3千瓦戶用扶貧光伏電站和30個60千瓦村級扶貧光伏電站。同時,企業還在王化鎮境內投資8億元建設100兆瓦集中式光伏電站1座。
阜南縣有關同志表示,短短9個多月時間,5000個戶用扶貧光伏電站和30個村級扶貧光伏電站均已并網發電,1座集中式光伏電站也即將并網發電,建設速度之快、工程效益之好,遠遠超過了之前的預期。同時,企業投資建設的集中式光伏電站每年還將為地方財政帶來不小的貢獻,對于加快阜南縣扶貧攻堅步伐必將發揮重要的促進作用。
“今年,我們又從省里爭取到了4000個3千瓦戶用扶貧光伏電站,覆蓋全縣28個鄉鎮的60個貧困村。目前,項目已經進入統一招投標階段,預計9月底之前能夠全部落實到位。”阜南縣扶貧辦負責人曾曉彬表示,按照合同約定,戶用扶貧光伏電站每年收入不低于5000元,村級扶貧光伏電站年收入不低于5萬元,而且這項收入將一直持續25年。預計到今年年底前,實施光伏扶貧的地方將實現“戶脫貧、村出列”的扶貧攻堅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