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電視臺在6月29日的《新財經》欄目中播出了《問道供給側 改革再發力》系列專題報道,節目以“光伏重生”為標題,聚焦江蘇光伏產業在供給側改革中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在報道中專門指出,光伏材料龍頭保利協鑫憑借在產業原料端的科技實力,不斷增效降本,成為供給側改革的江蘇樣本。
報道指出,江蘇是全國光伏大省,有600多家光伏企業扎根江蘇。但是,江蘇光伏產業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曾經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一度遭遇寒冬。從2013年開始,江蘇光伏產業通過科技進步和工藝改進,淘汰落后產能,并在應用端逐漸發力,成為國家“供給側改革”的樣本。
光伏求變:一塊硅片背后的供給側改革
中國光伏制造業作為戰略新興產業,如果沒有基礎性的材料業務作為支撐,替代傳統能源將舉步維艱。報道指出,保利協鑫作為全球光伏材料龍頭企業,十年來通過和對技術路線的精準把握,通過產業化、規模化降低生產成本,占領了全球四分之一的多晶硅市場和三分之一的硅片市場。保利協鑫注重科技創新,把每年銷售額的3%的投入研發,通過自主研發硅烷流化床法技術,降低了多晶硅生產成本,并填補了國內空白。保利協鑫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堅持專業化,有節奏、有步驟的進行產業化延伸,在多晶硅做大做強之后,適時調整產品策略,將業務重心向硅片端下延。保利協鑫CTO萬躍鵬表示,“保利協鑫的硅片無論是成本,還是硅片的品質和轉換效率,都有很大的進步,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
保利協鑫副總裁呂錦標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光伏產業通過十年的發展,擺脫了“兩頭在外”的局面,在原料端,通過江蘇中能等一批多晶硅的企業的迅速發展,2015年中國多晶硅產量達到17萬噸,基本上滿足了國內光伏下游用料的需求。在當前市場火熱的前提下,保利協鑫相應國家“供給側改革”的號召,沒有盲目擴產,而是通過去瓶頸、填平補齊,通過局部的技術改進提升產能,來滿足下游的需求。
報道指出,江蘇是全國光伏大省,有600多家光伏企業扎根江蘇。但是,江蘇光伏產業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曾經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一度遭遇寒冬。從2013年開始,江蘇光伏產業通過科技進步和工藝改進,淘汰落后產能,并在應用端逐漸發力,成為國家“供給側改革”的樣本。
光伏求變:一塊硅片背后的供給側改革
中國光伏制造業作為戰略新興產業,如果沒有基礎性的材料業務作為支撐,替代傳統能源將舉步維艱。報道指出,保利協鑫作為全球光伏材料龍頭企業,十年來通過和對技術路線的精準把握,通過產業化、規模化降低生產成本,占領了全球四分之一的多晶硅市場和三分之一的硅片市場。保利協鑫注重科技創新,把每年銷售額的3%的投入研發,通過自主研發硅烷流化床法技術,降低了多晶硅生產成本,并填補了國內空白。保利協鑫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堅持專業化,有節奏、有步驟的進行產業化延伸,在多晶硅做大做強之后,適時調整產品策略,將業務重心向硅片端下延。保利協鑫CTO萬躍鵬表示,“保利協鑫的硅片無論是成本,還是硅片的品質和轉換效率,都有很大的進步,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
保利協鑫副總裁呂錦標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光伏產業通過十年的發展,擺脫了“兩頭在外”的局面,在原料端,通過江蘇中能等一批多晶硅的企業的迅速發展,2015年中國多晶硅產量達到17萬噸,基本上滿足了國內光伏下游用料的需求。在當前市場火熱的前提下,保利協鑫相應國家“供給側改革”的號召,沒有盲目擴產,而是通過去瓶頸、填平補齊,通過局部的技術改進提升產能,來滿足下游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