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遇上扶貧”始于2013年,卻在2016年漸成氣候。
在各種產業扶貧的模式中,搭載新能源概念的光伏產業扶貧脫穎而出,漸成各省級政府在此次脫貧攻堅戰中,最為青睞的精準脫貧方式之一。
截至記者發稿前,2016年各省光伏產業扶貧指標仍未下發,卻絲毫未影響到各省對光伏產業扶貧項目的投資熱情。除山東、云南等省主動將普通電站指標全部換成扶貧指標,其他各省也將今年光伏建設的重點落到扶貧項目上。
有行業人士預測,各級地方政府的熱衷以及整個行業自上而下的關注,或將助推各省的光伏產業扶貧進入政策“搶跑期”。 對此,光伏行業資深專家、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提醒,一些地方政府尚未理解國家光伏扶貧政策,地方政策千奇百怪,應及時說明和糾正。
近日,《中國能源報》記者獲悉,《山西省光伏扶貧工作指導意見》已獲地方政府原則通過。作為最早開展光伏產業扶貧項目的省份之一,山西省在光伏產業扶貧上已探索了近三年,扶貧模式在不斷升級和創新中,將為其他各省提供有益的示范和借鑒。
化繁為簡
天鎮縣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東北端,地處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既屬于國家二類光照資源地區,也位列國家級貧困縣之中。周圍山勢延綿,卻多是被當地人稱為“石頭山”的荒山,與光伏扶貧結合具有先天優勢。如今,這里已被一排排光伏組件裝點一新,其中一座于4月8日正式并網的40兆瓦光伏電站在向電網輸送清潔電力的同時,也給當地扶貧對象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據當地發改局副局長吳小平介紹,該光伏電站是天鎮縣探索光伏扶貧的一個試點項目,也是目前我國投運的最大光伏扶貧電站項目。按照國家扶貧標準每戶25KW的規模,通過該電站可滿足1600戶貧困農戶、持續20年、總額達9600萬元的資金發放,確保實現貧困對象的精準扶貧和脫貧目標。“將扶貧款直接送到扶貧對象的手中。”
記者了解到,與通常采用的入戶式光伏扶貧模式不同,該集中定向扶貧電站建設模式,天然屏蔽了入戶建設、村級電站所遭遇的各種弊病。“扶貧對象普遍專業素質較低,接受光伏扶貧顧慮較多。地方政府集中建設、統一管理,不僅可以確保貧困對象的保底收益,還可以實現異地扶貧,擴大精準扶貧的受益范圍。”山西省扶貧辦副主任張建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一方面,通過合作模式上的創新,充分挖掘國家給予扶貧優惠政策的價值,撬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另一方面,扶貧對象當年獲益,也為光伏扶貧營造了積極的社會氛圍,切實保障了扶貧效果。”
王斯成在接受采訪時說:“采取集中式光伏電站方式,商業化運營,雖然沒有政府補貼,但可以享受補貼資金及時到位、貸款優惠、土地優惠、建設地點不受限制等政策傾斜,對參與建設的企業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扶貧對象成股東
天鎮縣光伏產業扶貧模式的創新,也體現在對資本引導上的創新。據記者了解,《山西省光伏指導意見》提出,地面集中光伏扶貧電站和農光互補光伏扶貧電站,可由市、縣指定投融資主體與商業化投資企業共籌資本金,其余資金由國家開發銀行山西分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山西分行為主提供優惠貸款。
以天鎮縣40兆瓦光伏扶貧項目為例,投資總金額3.5億元,晉能光伏與當地政府各出資10%,貸款80%建成。其中,政府資金來源為縣市級和扶貧基金,雙方資本金注入后,向當地農發行、開發銀行申請政策性貸款,享受到貸款利率基準利率下浮10%一20%的優惠政策。待項目投產后,項目凈利潤50%歸政府,其中每年拿出480萬元用于扶貧,剩余資金用于還本付息。
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國光伏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對此也表示認可。彭澎解釋,扶貧小型光伏電站的單獨建設,電站質量和后期維護是最大問題,但當光伏扶貧電站本身作為政府投資的一個項目時,這個問題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監管和解決。“相當于當地政府為貧困戶開發了一個20年持續領錢的項目。目前,北歐風電也常采用這種做法,占用了人家的土地和優惠政策,項目讓出一部分股權,幾方權益都可保證,大家也都能接受,效果非常好。”彭澎說。
晉能集團清潔能源公司總經理沈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為響應省委、省政府參與產業扶貧的號召和承擔起國企的社會責任,今年晉能清潔能源很快調整了光伏產業扶貧思路,形成了地面集中和村級光伏扶貧電站相結合的光伏扶貧模式。 2015年晉能清潔能源并網的光伏扶貧容量已經占到山西省光伏扶貧投產容量的95%。“今年4月,天鎮縣40兆瓦和呂梁市9個試點村各100千瓦的光伏扶貧項目都已經正常投入運行,每年可以從電站收益中拿出相應的資金用于天鎮縣和試點村的穩定脫貧。 ”
政府解決后顧之憂
當光伏遇上扶貧,行業人士擔憂,此前分布式光伏發展遇到的瓶頸,也將是光伏扶貧工程推動的難點。
《山西省光伏扶貧工作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省級成立光伏扶貧領導組辦公室,來協調和理順地方政府、電網、銀行等部門之間的關系。減少投資企業前期體制成本的投入,打消投資顧慮,為投資企業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指標、土地、并網、資金、稅收、補貼支付都將獲得優先解決。”
以天鎮縣為例
光伏扶貧指標通過發改局協調解決;
所用土地將由扶貧辦協調國土部門,按扶貧電站政策解決用地指標和租用標準,由項目所在地政府組織土地流轉;
同時,光伏扶貧電站在山西還享有最高級別并網優先權,按月結算,確保電站盡快享有收益用于支付扶貧款;
光伏電站的基本建設信貸資金只需要電站項目未來發電80%收益權即可向國家進出口銀行辦理貸款。
引入保險公司,也是山西省光伏扶貧工作中的一個創新,能很好解決25年電站運維的問題。光伏電站質量直接關系到省內扶貧效果,山西省政府對參建企業的資質和選用的產品都提出了明確要求。其中,對企業的選擇,質量、規模、實力、技術、都將是硬指標,產品標準也將參考領跑者技術指標。
天鎮縣40兆瓦光伏產業扶貧電站項目,是山西省政府在扶貧領域成功摸索和經典應用,實現了精準扶貧和“可持續扶貧”,形成了“可復制”的產業扶貧新模式,也將是今年省內主推建設扶貧光伏電站重要形式之一。
在各種產業扶貧的模式中,搭載新能源概念的光伏產業扶貧脫穎而出,漸成各省級政府在此次脫貧攻堅戰中,最為青睞的精準脫貧方式之一。
截至記者發稿前,2016年各省光伏產業扶貧指標仍未下發,卻絲毫未影響到各省對光伏產業扶貧項目的投資熱情。除山東、云南等省主動將普通電站指標全部換成扶貧指標,其他各省也將今年光伏建設的重點落到扶貧項目上。
有行業人士預測,各級地方政府的熱衷以及整個行業自上而下的關注,或將助推各省的光伏產業扶貧進入政策“搶跑期”。 對此,光伏行業資深專家、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提醒,一些地方政府尚未理解國家光伏扶貧政策,地方政策千奇百怪,應及時說明和糾正。
近日,《中國能源報》記者獲悉,《山西省光伏扶貧工作指導意見》已獲地方政府原則通過。作為最早開展光伏產業扶貧項目的省份之一,山西省在光伏產業扶貧上已探索了近三年,扶貧模式在不斷升級和創新中,將為其他各省提供有益的示范和借鑒。
化繁為簡
天鎮縣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東北端,地處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既屬于國家二類光照資源地區,也位列國家級貧困縣之中。周圍山勢延綿,卻多是被當地人稱為“石頭山”的荒山,與光伏扶貧結合具有先天優勢。如今,這里已被一排排光伏組件裝點一新,其中一座于4月8日正式并網的40兆瓦光伏電站在向電網輸送清潔電力的同時,也給當地扶貧對象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據當地發改局副局長吳小平介紹,該光伏電站是天鎮縣探索光伏扶貧的一個試點項目,也是目前我國投運的最大光伏扶貧電站項目。按照國家扶貧標準每戶25KW的規模,通過該電站可滿足1600戶貧困農戶、持續20年、總額達9600萬元的資金發放,確保實現貧困對象的精準扶貧和脫貧目標。“將扶貧款直接送到扶貧對象的手中。”
記者了解到,與通常采用的入戶式光伏扶貧模式不同,該集中定向扶貧電站建設模式,天然屏蔽了入戶建設、村級電站所遭遇的各種弊病。“扶貧對象普遍專業素質較低,接受光伏扶貧顧慮較多。地方政府集中建設、統一管理,不僅可以確保貧困對象的保底收益,還可以實現異地扶貧,擴大精準扶貧的受益范圍。”山西省扶貧辦副主任張建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一方面,通過合作模式上的創新,充分挖掘國家給予扶貧優惠政策的價值,撬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另一方面,扶貧對象當年獲益,也為光伏扶貧營造了積極的社會氛圍,切實保障了扶貧效果。”
王斯成在接受采訪時說:“采取集中式光伏電站方式,商業化運營,雖然沒有政府補貼,但可以享受補貼資金及時到位、貸款優惠、土地優惠、建設地點不受限制等政策傾斜,對參與建設的企業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扶貧對象成股東
天鎮縣光伏產業扶貧模式的創新,也體現在對資本引導上的創新。據記者了解,《山西省光伏指導意見》提出,地面集中光伏扶貧電站和農光互補光伏扶貧電站,可由市、縣指定投融資主體與商業化投資企業共籌資本金,其余資金由國家開發銀行山西分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山西分行為主提供優惠貸款。
以天鎮縣40兆瓦光伏扶貧項目為例,投資總金額3.5億元,晉能光伏與當地政府各出資10%,貸款80%建成。其中,政府資金來源為縣市級和扶貧基金,雙方資本金注入后,向當地農發行、開發銀行申請政策性貸款,享受到貸款利率基準利率下浮10%一20%的優惠政策。待項目投產后,項目凈利潤50%歸政府,其中每年拿出480萬元用于扶貧,剩余資金用于還本付息。
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國光伏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對此也表示認可。彭澎解釋,扶貧小型光伏電站的單獨建設,電站質量和后期維護是最大問題,但當光伏扶貧電站本身作為政府投資的一個項目時,這個問題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監管和解決。“相當于當地政府為貧困戶開發了一個20年持續領錢的項目。目前,北歐風電也常采用這種做法,占用了人家的土地和優惠政策,項目讓出一部分股權,幾方權益都可保證,大家也都能接受,效果非常好。”彭澎說。
晉能集團清潔能源公司總經理沈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為響應省委、省政府參與產業扶貧的號召和承擔起國企的社會責任,今年晉能清潔能源很快調整了光伏產業扶貧思路,形成了地面集中和村級光伏扶貧電站相結合的光伏扶貧模式。 2015年晉能清潔能源并網的光伏扶貧容量已經占到山西省光伏扶貧投產容量的95%。“今年4月,天鎮縣40兆瓦和呂梁市9個試點村各100千瓦的光伏扶貧項目都已經正常投入運行,每年可以從電站收益中拿出相應的資金用于天鎮縣和試點村的穩定脫貧。 ”
政府解決后顧之憂
當光伏遇上扶貧,行業人士擔憂,此前分布式光伏發展遇到的瓶頸,也將是光伏扶貧工程推動的難點。
《山西省光伏扶貧工作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省級成立光伏扶貧領導組辦公室,來協調和理順地方政府、電網、銀行等部門之間的關系。減少投資企業前期體制成本的投入,打消投資顧慮,為投資企業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指標、土地、并網、資金、稅收、補貼支付都將獲得優先解決。”
以天鎮縣為例
光伏扶貧指標通過發改局協調解決;
所用土地將由扶貧辦協調國土部門,按扶貧電站政策解決用地指標和租用標準,由項目所在地政府組織土地流轉;
同時,光伏扶貧電站在山西還享有最高級別并網優先權,按月結算,確保電站盡快享有收益用于支付扶貧款;
光伏電站的基本建設信貸資金只需要電站項目未來發電80%收益權即可向國家進出口銀行辦理貸款。
引入保險公司,也是山西省光伏扶貧工作中的一個創新,能很好解決25年電站運維的問題。光伏電站質量直接關系到省內扶貧效果,山西省政府對參建企業的資質和選用的產品都提出了明確要求。其中,對企業的選擇,質量、規模、實力、技術、都將是硬指標,產品標準也將參考領跑者技術指標。
天鎮縣40兆瓦光伏產業扶貧電站項目,是山西省政府在扶貧領域成功摸索和經典應用,實現了精準扶貧和“可持續扶貧”,形成了“可復制”的產業扶貧新模式,也將是今年省內主推建設扶貧光伏電站重要形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