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5年產業回顧
(一)產業規模迅速提高,企業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2015年,中國大陸多晶硅產量達到16.5萬噸,同比增長25%,16家多晶硅企業絕大多數處于滿產狀態,全球產量占比從2014年的45%提高到48.5%;硅片產能達到48GW,同比增長26.3%,全球產能占比從2014年的76%提高到78%,統計37家硅片平均產能利用率達到94%;電池片產量達到41GW,同比增長24.2%,全球產量占比從2014年的65.6%提高到68.3%,統計50家企業平均產能利用率達85%;組件產量達到超過43GW,同比增長20%,全球產量占比從2014年的68.4%提高到71.7%,組件企業平均產能利用率為86%。2015年,我國新增裝機約15GW,同比增長逾40%,累計裝機量達到約43GW,超越德國成為全球光伏累計裝機量最大的國家。2015年,我國光伏企業盈利情況明顯好轉,大多數企業扭虧為盈。2015年光伏制造業的盈利能力已明顯增強。33家規范企業2015年整體經營情況顯示,平均利潤率達4.7%,比2014年提高30.6%。從細分領域看,組件環節表現要明顯好于硅片環節,前10家組件企業平均毛利率超15%。
(二)光伏制造全球布局提速,走出去步伐逐步加快
在“一帶一路”戰略引導及國際貿易保護倒逼下,我國光伏企業“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我國光伏企業通過海外建廠、投資建設光伏電站等方式,實現全球化布局。阿特斯、保利協鑫等龍頭企業在加拿大、美國和日本光伏項目儲備達到700MW以上。部分企業選擇在終端市場建廠以貼近市場,如中電電氣在土耳其地新建電池及組件工廠,晶澳,天合宣布在印度合資建設電池及組件工廠;部分企業到成本洼地建廠以降低生產成本,如中利騰暉、英利宣布在泰國新建組件廠,卡姆丹克在馬來西亞新建硅碇、硅片廠。另外,也有企業通過簽訂代工協議,以規避“雙反”稅率,繞道布局全球市場,如昱輝陽光已在7個國家建立了長期代工關系。
(三)棄光限電問題突出,融資難制約光伏發展
目前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與電網建設規劃的統籌銜接出現問題,區域電網結構限制及外送通道建設滯后,光伏電站集中開發地區面臨的限電形勢愈發嚴峻,導致資源豐富地區的優勢難以實現。同時,《可再生能源法》的保障性收購要求得不到切實落實,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被限制出力的現象十分嚴重,出現了大范圍、常態性的限電、棄光現象。據統計,2015年我國西北地區棄光率達到17.08%,其中,甘肅棄光問題突出,累計棄光電量26.19億千瓦時,約占全部棄光電量的56%,棄光率達到30.7%。新疆累計棄光電量15.08億千瓦時,約占全部棄光電量的32%,棄光率達到22.0%。
除了棄光限電外,融資難、融資貴也制約這我國光伏產業發展。我國光伏企業受行業整合以及國外貿易爭端等影響,基本喪失在海外資本市場融資能力。而境內融資成本較高,多數光伏企業融資成本在8%左右,部分甚至高達10%。高額的融資成本使得我國光伏企業成本高,大幅侵蝕企業利潤。同時,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存在巨大缺口,補貼拖欠較為嚴重。現行可再生能源補貼申報程序過于繁瑣,導致資金調配周期過長,使得發電企業資金流轉不暢、財務成本增加,產業鏈出現發電企業、制造企業、零部件企業間的三角債現象,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技術創新、技術改造、技術升級、正常經營和經濟效益。
(四)技術水平與產品性能不斷提升,生產成本持續下降
2015年,在內外環境的共同推動下,我國光伏企業加大工藝技術研發力度,技術水平與產品性能不斷提升。骨干企業多晶硅生產能耗繼續下降,行業平均綜合電耗已降至100KWh/kg,部分企業甚至已低于70 kWh/kg,硅烷法流化床法等產業化進程加快;單晶及多晶電池技術持續改進,晶硅電池生產的每瓦耗硅量由2010年的約7g降低至目前的5 g左右,產業化生產的普通結構電池效率分別達到19.5%和18.3%,處于全球領先水平,部分企業生產的N型電池平均轉換效率達到22.9%。鈍化發射極背面接觸(PERC)、異質結(HIT)、背電極、高倍聚光、等技術路線加快發展,部分技術開始批量生產;光伏組件封裝及抗光致衰減技術不斷改進。在生產工藝水平的驅動下,產品生產成本不斷降低,多晶硅全成本降至15美元/kg,領先企業組件生產成本降至2.9元/瓦,光伏發電系統投資成本降至8-9元/瓦以下,部分分布式裝機甚至降至6元/W,度電成本降至0.6-0.9元/千瓦時。
(五)光伏市場蓬勃發展,市場應用呈現多元化
2015年,我國光伏市場持續增長,新增裝機容量預計將超過15GW,同比增長**%,繼續位居全球首位,累計裝機有望超過43GW,超越德國成為全球光伏累計裝機量最大的國家。光伏應用模式逐步多元化,目前,雖然大型地面電站仍然占據我國光伏裝機總量的80%以上,但2015年,我國光伏電站開發呈現與農業、養殖業、礦業、生態治理相融合的多元化發展趨勢。受政策拉動,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也不斷擴大,主要分布在電力負荷比較集中的中東部地區。光伏水泵、光伏路燈、光伏樹及光伏消費品等光伏應用產品型態逐步多樣化。
二、2016年發展趨勢
(一)產業規模仍將持續擴大,行業擴產意愿強烈
多晶硅方面,隨著全球新增多晶硅產能投產和原有產能優化提升,預計全球多晶硅產量將達到36萬噸,我國多晶硅產量將達到18萬噸,產品價格預計仍將維持在11萬元/噸左右。在電池組件方面,隨著光伏行業的整體好轉以及由于組件價格下降使得光伏發電成本不斷逼近甚至達到平價上網,預計我國組件產量繼續呈現增長勢頭,含海外工廠有望達到50GW,產業集中度有進一步提升。同時考慮到美國由于ITC(稅收減免)政策將在2016年底到期,將繼續掀起搶裝高潮。新興市場如印度、非洲等正大力推動光伏發展,隨著配套政策及融資手段的完善,將成為下一個爆發的增長點。一帶一路“地區光伏市場需求也逐漸釋放,我國光伏裝機在“領跑者”計劃和電價下調帶來的搶裝驅動下,全年光伏裝機市場將達到20GW以上。2016年海外光伏市場也將助推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又一輪光伏熱襲來,預計行業擴產意愿將會更強烈。
(二)產業投資持續加強,企業兼并重組步伐加速
在政府扶持、技術進步的大環境之下,我國光伏行業持續回暖,光伏行業投資熱情大漲,很多傳統行業力圖通過收并購的手段來迅速進軍光伏行業。同時,我國光伏企業仍將加速拓展新興市場,積極實施產業全球布局計劃,通過海外投資設廠、海外企業并購等方式,推動國際光伏貿易格局加快演進,光伏產業投資持續加強。隨著光伏市場的良性發展,光伏行業發展逐漸呈現了“大者恒大、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那些競爭力不強、經營情況不好的光伏企業將逐步通過重組退出光伏市場,而龍頭企業將通過收購其他企業擴大產能以搶占市場份額,或獲得先進生產技術。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優化光伏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兼并重組過程中的政策性障礙,金融機構也在通過相關政策性基金支持企業加強兼并重組,為企業兼并重組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相應指標的提升也進一步提高了光伏企業的技術門檻,上述政策的疊加也將加快落后產能的淘汰,2016年或成為光伏行業整合、并購之年。
(三)融資難并網難仍待破解,非技術因素蠶食電站利潤
中國光伏企業融資成本遠高于美國、歐洲地區平均水平,沉重的資金負擔和入不敷出的現金流使眾多光伏企業苦不堪言。尤其是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主體多以中小企業為主,可選的融資工具較少,高昂融資成本抑制了中小企業發展分布式光伏的意愿。目前融資租賃、yieldco、資產證券化、眾籌等方式具有不同程度限制,破解光伏融資難題根本上還要依靠手握重金的銀行,2016年,光伏行業融資難并網難問題仍待破解。從2015年并網裝機容量來看,新疆(含兵團),甘肅和內蒙古都已經早早地超過了國家給定額度。由于承載這些地區電力輸送至需求量大的城市中心的特高壓設施仍在建設期,這些省份仍將面臨嚴峻的限電問題。我們預計其它地區,例如浙江和福建,也有可能遇到類似問題。在目前負荷與資源錯配的現象短期內無法解決的情況下,雖然電改將從制度和實操層面有效緩解目前棄光限電嚴重的現象,但是限電、補貼、用地壓力仍在,上述非技術性因素仍將蠶食電站利潤。
(四)新技術新產品開發活躍,智能化水平有望提升
2016年,技術進步仍將是產業發展主題。光伏領跑者計劃將繼續進一步拉動高效單晶市場需求,單晶硅電池產業化主流效率有望達到20%,主流組件產品功率將達到265-270W,PERC電池、N型電池規模化生產進一步擴大。考慮到西部限電問題比較突出,今年光伏電站將向中東部地區傾斜,農光、漁光互補等新模式將推動雙玻組件、跟蹤系統、MPPT逆變器等新產品需求。硅烷流化床法多晶硅生產工藝有望實現規模化生產,單晶連續投料生產工藝和G7、G8大容量鑄錠技術持續進步,金剛線切割技術將得到進一步應用。市場供需關系的改變,將會倒逼企業通過技術進步和產品差異化獲得進展優勢。同時,光伏制造的自動化、智能化、柔性化以及未來全球虛擬工廠成為光伏產業升級的主要趨勢,大部分的光伏企業已經逐步實現由“制造”向“智造”轉型,光伏制造的智能化水平有望逐步提高。未來一段時期,國內外光伏市場需求旺盛,高效和可靠性不再是衡量光伏產品的唯一指標,智能化、輕量、與建筑結合的要求會使產品更加多樣化,并適用于多種應用和安裝條件,從而實現能源互聯網。
(五)市場應用持續強勁,裝機呈現前緊后松態勢
我國光伏市場雖面臨局部地區限電、土地、補貼拖欠、上網標桿電價下調等問題,但政府正通過提升可再生能源附加、優化電站指標規模發放等破解瓶頸,而產品價格的持續下降也將抵消電價下調和限電帶來的影響。受政策拉動,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不斷擴大,應用領域更加廣泛,主要分布區域轉向電力負荷比較集中的中東部地區。同時,我國初步規劃“十三五”光伏裝機規模目標將達150GW左右,此次裝機規模大幅提升,再次表明國家支持光伏發展的決心。隨著國家光伏政策的逐漸落實,投資者信心增強,國內光伏市場應用持續強勁,預計2016年國內光伏裝機突破19GW,將再度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光伏市場,累計裝機將達到65GW。不過,2016年6月上網標桿電價將下調,受此影響,市場很可能會出現前緊后松態勢。
(一)產業規模迅速提高,企業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2015年,中國大陸多晶硅產量達到16.5萬噸,同比增長25%,16家多晶硅企業絕大多數處于滿產狀態,全球產量占比從2014年的45%提高到48.5%;硅片產能達到48GW,同比增長26.3%,全球產能占比從2014年的76%提高到78%,統計37家硅片平均產能利用率達到94%;電池片產量達到41GW,同比增長24.2%,全球產量占比從2014年的65.6%提高到68.3%,統計50家企業平均產能利用率達85%;組件產量達到超過43GW,同比增長20%,全球產量占比從2014年的68.4%提高到71.7%,組件企業平均產能利用率為86%。2015年,我國新增裝機約15GW,同比增長逾40%,累計裝機量達到約43GW,超越德國成為全球光伏累計裝機量最大的國家。2015年,我國光伏企業盈利情況明顯好轉,大多數企業扭虧為盈。2015年光伏制造業的盈利能力已明顯增強。33家規范企業2015年整體經營情況顯示,平均利潤率達4.7%,比2014年提高30.6%。從細分領域看,組件環節表現要明顯好于硅片環節,前10家組件企業平均毛利率超15%。
(二)光伏制造全球布局提速,走出去步伐逐步加快
在“一帶一路”戰略引導及國際貿易保護倒逼下,我國光伏企業“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我國光伏企業通過海外建廠、投資建設光伏電站等方式,實現全球化布局。阿特斯、保利協鑫等龍頭企業在加拿大、美國和日本光伏項目儲備達到700MW以上。部分企業選擇在終端市場建廠以貼近市場,如中電電氣在土耳其地新建電池及組件工廠,晶澳,天合宣布在印度合資建設電池及組件工廠;部分企業到成本洼地建廠以降低生產成本,如中利騰暉、英利宣布在泰國新建組件廠,卡姆丹克在馬來西亞新建硅碇、硅片廠。另外,也有企業通過簽訂代工協議,以規避“雙反”稅率,繞道布局全球市場,如昱輝陽光已在7個國家建立了長期代工關系。
(三)棄光限電問題突出,融資難制約光伏發展
目前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與電網建設規劃的統籌銜接出現問題,區域電網結構限制及外送通道建設滯后,光伏電站集中開發地區面臨的限電形勢愈發嚴峻,導致資源豐富地區的優勢難以實現。同時,《可再生能源法》的保障性收購要求得不到切實落實,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被限制出力的現象十分嚴重,出現了大范圍、常態性的限電、棄光現象。據統計,2015年我國西北地區棄光率達到17.08%,其中,甘肅棄光問題突出,累計棄光電量26.19億千瓦時,約占全部棄光電量的56%,棄光率達到30.7%。新疆累計棄光電量15.08億千瓦時,約占全部棄光電量的32%,棄光率達到22.0%。
除了棄光限電外,融資難、融資貴也制約這我國光伏產業發展。我國光伏企業受行業整合以及國外貿易爭端等影響,基本喪失在海外資本市場融資能力。而境內融資成本較高,多數光伏企業融資成本在8%左右,部分甚至高達10%。高額的融資成本使得我國光伏企業成本高,大幅侵蝕企業利潤。同時,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存在巨大缺口,補貼拖欠較為嚴重。現行可再生能源補貼申報程序過于繁瑣,導致資金調配周期過長,使得發電企業資金流轉不暢、財務成本增加,產業鏈出現發電企業、制造企業、零部件企業間的三角債現象,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技術創新、技術改造、技術升級、正常經營和經濟效益。
(四)技術水平與產品性能不斷提升,生產成本持續下降
2015年,在內外環境的共同推動下,我國光伏企業加大工藝技術研發力度,技術水平與產品性能不斷提升。骨干企業多晶硅生產能耗繼續下降,行業平均綜合電耗已降至100KWh/kg,部分企業甚至已低于70 kWh/kg,硅烷法流化床法等產業化進程加快;單晶及多晶電池技術持續改進,晶硅電池生產的每瓦耗硅量由2010年的約7g降低至目前的5 g左右,產業化生產的普通結構電池效率分別達到19.5%和18.3%,處于全球領先水平,部分企業生產的N型電池平均轉換效率達到22.9%。鈍化發射極背面接觸(PERC)、異質結(HIT)、背電極、高倍聚光、等技術路線加快發展,部分技術開始批量生產;光伏組件封裝及抗光致衰減技術不斷改進。在生產工藝水平的驅動下,產品生產成本不斷降低,多晶硅全成本降至15美元/kg,領先企業組件生產成本降至2.9元/瓦,光伏發電系統投資成本降至8-9元/瓦以下,部分分布式裝機甚至降至6元/W,度電成本降至0.6-0.9元/千瓦時。
(五)光伏市場蓬勃發展,市場應用呈現多元化
2015年,我國光伏市場持續增長,新增裝機容量預計將超過15GW,同比增長**%,繼續位居全球首位,累計裝機有望超過43GW,超越德國成為全球光伏累計裝機量最大的國家。光伏應用模式逐步多元化,目前,雖然大型地面電站仍然占據我國光伏裝機總量的80%以上,但2015年,我國光伏電站開發呈現與農業、養殖業、礦業、生態治理相融合的多元化發展趨勢。受政策拉動,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也不斷擴大,主要分布在電力負荷比較集中的中東部地區。光伏水泵、光伏路燈、光伏樹及光伏消費品等光伏應用產品型態逐步多樣化。
二、2016年發展趨勢
(一)產業規模仍將持續擴大,行業擴產意愿強烈
多晶硅方面,隨著全球新增多晶硅產能投產和原有產能優化提升,預計全球多晶硅產量將達到36萬噸,我國多晶硅產量將達到18萬噸,產品價格預計仍將維持在11萬元/噸左右。在電池組件方面,隨著光伏行業的整體好轉以及由于組件價格下降使得光伏發電成本不斷逼近甚至達到平價上網,預計我國組件產量繼續呈現增長勢頭,含海外工廠有望達到50GW,產業集中度有進一步提升。同時考慮到美國由于ITC(稅收減免)政策將在2016年底到期,將繼續掀起搶裝高潮。新興市場如印度、非洲等正大力推動光伏發展,隨著配套政策及融資手段的完善,將成為下一個爆發的增長點。一帶一路“地區光伏市場需求也逐漸釋放,我國光伏裝機在“領跑者”計劃和電價下調帶來的搶裝驅動下,全年光伏裝機市場將達到20GW以上。2016年海外光伏市場也將助推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又一輪光伏熱襲來,預計行業擴產意愿將會更強烈。
(二)產業投資持續加強,企業兼并重組步伐加速
在政府扶持、技術進步的大環境之下,我國光伏行業持續回暖,光伏行業投資熱情大漲,很多傳統行業力圖通過收并購的手段來迅速進軍光伏行業。同時,我國光伏企業仍將加速拓展新興市場,積極實施產業全球布局計劃,通過海外投資設廠、海外企業并購等方式,推動國際光伏貿易格局加快演進,光伏產業投資持續加強。隨著光伏市場的良性發展,光伏行業發展逐漸呈現了“大者恒大、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那些競爭力不強、經營情況不好的光伏企業將逐步通過重組退出光伏市場,而龍頭企業將通過收購其他企業擴大產能以搶占市場份額,或獲得先進生產技術。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優化光伏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兼并重組過程中的政策性障礙,金融機構也在通過相關政策性基金支持企業加強兼并重組,為企業兼并重組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相應指標的提升也進一步提高了光伏企業的技術門檻,上述政策的疊加也將加快落后產能的淘汰,2016年或成為光伏行業整合、并購之年。
(三)融資難并網難仍待破解,非技術因素蠶食電站利潤
中國光伏企業融資成本遠高于美國、歐洲地區平均水平,沉重的資金負擔和入不敷出的現金流使眾多光伏企業苦不堪言。尤其是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主體多以中小企業為主,可選的融資工具較少,高昂融資成本抑制了中小企業發展分布式光伏的意愿。目前融資租賃、yieldco、資產證券化、眾籌等方式具有不同程度限制,破解光伏融資難題根本上還要依靠手握重金的銀行,2016年,光伏行業融資難并網難問題仍待破解。從2015年并網裝機容量來看,新疆(含兵團),甘肅和內蒙古都已經早早地超過了國家給定額度。由于承載這些地區電力輸送至需求量大的城市中心的特高壓設施仍在建設期,這些省份仍將面臨嚴峻的限電問題。我們預計其它地區,例如浙江和福建,也有可能遇到類似問題。在目前負荷與資源錯配的現象短期內無法解決的情況下,雖然電改將從制度和實操層面有效緩解目前棄光限電嚴重的現象,但是限電、補貼、用地壓力仍在,上述非技術性因素仍將蠶食電站利潤。
(四)新技術新產品開發活躍,智能化水平有望提升
2016年,技術進步仍將是產業發展主題。光伏領跑者計劃將繼續進一步拉動高效單晶市場需求,單晶硅電池產業化主流效率有望達到20%,主流組件產品功率將達到265-270W,PERC電池、N型電池規模化生產進一步擴大。考慮到西部限電問題比較突出,今年光伏電站將向中東部地區傾斜,農光、漁光互補等新模式將推動雙玻組件、跟蹤系統、MPPT逆變器等新產品需求。硅烷流化床法多晶硅生產工藝有望實現規模化生產,單晶連續投料生產工藝和G7、G8大容量鑄錠技術持續進步,金剛線切割技術將得到進一步應用。市場供需關系的改變,將會倒逼企業通過技術進步和產品差異化獲得進展優勢。同時,光伏制造的自動化、智能化、柔性化以及未來全球虛擬工廠成為光伏產業升級的主要趨勢,大部分的光伏企業已經逐步實現由“制造”向“智造”轉型,光伏制造的智能化水平有望逐步提高。未來一段時期,國內外光伏市場需求旺盛,高效和可靠性不再是衡量光伏產品的唯一指標,智能化、輕量、與建筑結合的要求會使產品更加多樣化,并適用于多種應用和安裝條件,從而實現能源互聯網。
(五)市場應用持續強勁,裝機呈現前緊后松態勢
我國光伏市場雖面臨局部地區限電、土地、補貼拖欠、上網標桿電價下調等問題,但政府正通過提升可再生能源附加、優化電站指標規模發放等破解瓶頸,而產品價格的持續下降也將抵消電價下調和限電帶來的影響。受政策拉動,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不斷擴大,應用領域更加廣泛,主要分布區域轉向電力負荷比較集中的中東部地區。同時,我國初步規劃“十三五”光伏裝機規模目標將達150GW左右,此次裝機規模大幅提升,再次表明國家支持光伏發展的決心。隨著國家光伏政策的逐漸落實,投資者信心增強,國內光伏市場應用持續強勁,預計2016年國內光伏裝機突破19GW,將再度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光伏市場,累計裝機將達到65GW。不過,2016年6月上網標桿電價將下調,受此影響,市場很可能會出現前緊后松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