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2016國際太陽能產業及光伏工程(上海)展覽會再次點燃了長三角對于新能源產業的鐘愛之情。我國光伏行業在經歷了西部大型地面電站的規模發展后,又迎來了山地、林地、水光互補、農光互補等電站建設的新一輪高潮。貼近用戶側的市場需求對光伏行業轉型升級提出更高要求。
更低的度電成本、更高的電站收益在全行業近兩年的努力下愈發觸手可及。如今,從材料工藝的進步到組件效率的提升,從商業模式的創新到系統效率優化,從業務領域不斷外延到能源互聯網垂直建設,多元化的技術路線、多層次的模式創新融入行業發展中,光伏行業已告別同質化競爭時代步入“提質增效”的新征程。
高效電池作支撐
不可否認,規模化、粗放式的發展模式給行業推動既奠定了基礎,也引發了新問題。據了解,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末,我國累計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5031萬千瓦。巨大的裝機需求帶動產業化生產的多晶硅電池轉換效率提升至18.5%;單晶硅電池轉換效率提升至19.5%。與此同時,越發稀少的土地資源、仍需下探的度電成本成為了電站建設遇到的新問題。
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光伏發電格局發生變化。華北、華東、華中和南方地區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均超過100萬千瓦,分別為150萬千瓦、131萬千瓦、130萬千瓦和104萬千瓦。
華北、華東、華中和南方累計光伏發 電裝機總計達2560萬千瓦,已超過西北地區的2364萬千瓦。
裝機市場的逐步東移加速了電站提升“雙高”指標的時間表。占據初始投資40%的電池組件在降低度電成本的因素中自然成為重頭。“越高效、越經濟”樂葉光伏執行董事鐘寶申的觀點深諳組件廠商生存之道。不難發現,占地面積更省、單位面積發電量更高的單晶硅電池猶如雨后春筍般在參展商的新產品陣營中出現。
據了解,目前保利協鑫高效單晶N型、P型硅片,英利單晶雙玻350WSeries,阿特斯DymondCS6X-335M-FG,中盛單晶SmartFlex組件、單晶EliTeBlack組件等新產品紛紛面世。
甘肅省太陽能風能協會副會長李世民對本報記者表示:“現階段,多晶硅太陽能電池技術要進一步實現變革的趨勢尚不明朗,沿用以前的技術僅通過工藝改造多晶硅電池效率不會有明顯的提升。然而單晶硅電池發展空間比較大,出現了例如背電極等一些新技術,這些技術只能在單晶硅電池上實施。要采取高效率的工藝多晶硅電池出現了局限性。這也是很多廠家如果要進一步提升電池效率就不得不瞄準單晶硅材料的原因。”“是市場選擇了單晶。未來‘高效單晶、平價單晶’的技術路線會得到更多的市場追捧。”面對越來越多的單晶產品應運而生,樂葉光伏代理執行董事李文學對本報記者表示。
據記者了解,單晶電池轉換效率自1954年的4.5%提升至現在的20%以 上,售價從1985年的10美元/瓦降至原有的3%左右。“高效單晶、平價單晶”的技術路線兩項指標均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展會上,針對單晶硅電池初始光衰明顯的缺陷大幅改善的消息一出引起行業普遍關注。Hi-MO1一款低衰減高效率單晶組件成功面世,該產品的初始光衰(LID)比普通的單晶組件降低50%以上,即LID不超過1.5%,理想情況下可控制在1%以內,而組件全面積轉換效率高達18.35%,60型功率達到300瓦。
據了解,常規的晶硅電池在第一年的功率衰減在2%左右。樂葉光伏代理執行董事李文學對本報記者表示:“Hi-MO1的誕生從根本上打破了單晶初始光衰明顯的弊端,為單晶組件作為高端產品的性能再度提升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打破同質化競爭
馳騁在高效組件競技路上的不只單晶一種,高效多晶、薄膜電池亦有不俗表現。據了解,保利協鑫 “光伏芯”高效多晶技術以最新一代 “鑫多晶”S4為基底材料,應用金剛線切片與濕法黑硅技術,使絨面結構非常接近直拉單晶產品,從而提高多晶的轉換效率。
技術路線的多樣化打破了光伏制造業同質化競爭的僵局,也為接下來的技術主導謀劃了清晰而準確的行業布局。
有業內人士分析:“目前,行業內大部分企業主要致力于加快技術進步,同質化的惡性競爭越來越沒有市場。”在正式場合下,國家能源局新能源 司副司長梁志鵬曾多次指出:“技術進步、產業升級是‘十三五’時期光伏產業發展最根本的任務。光伏行業未來要提高轉換效率、降低成本,到2020年,系統成本達到每瓦5元以下。”各路光伏組件在不斷挑戰更高轉換效率的同時,由單晶倡導的降低成本的方法論又有了新邏輯。摒棄了之前產能擴張競相壓價來降低成本的固有模式,而是通過技術進步延長電站壽命來實現。
眾所周知,降低成本以降低組件的生產成本、工程成本為主,統稱為降低光伏單位造價。以滿足延長電站壽命,通過優化系統設計以提高單位裝機的發電量,將兩者結合后可以形成度電成本持續下降的方案。
基于上述邏輯,單晶材料因其晶體結構的穩定性易于從根本上提升光伏產品的經濟性。河北能源工程設計公司副總經理董曉青對本報記者表示:“光伏在我國發展的時間不長,對于材料應用的數據積累尚且不足,唯有摸著石頭過河。以發達國家的電站運行的情況來看,運行20年以上的單晶硅電站不乏有成功案例。”以提高電站壽命來降低度電成本的技術路線已經得到了業界普遍認同,特別受到央企開發商的青睞。隆基股份總裁李振國表示:“把創新制造工藝與政策驅動結合,將電站生命周期從25年延長到35年,經濟性能提升30%以上。到2018~2020年,高可靠電池與創新材料封裝技術可以給電站35年功率提供保障。”
更低的度電成本、更高的電站收益在全行業近兩年的努力下愈發觸手可及。如今,從材料工藝的進步到組件效率的提升,從商業模式的創新到系統效率優化,從業務領域不斷外延到能源互聯網垂直建設,多元化的技術路線、多層次的模式創新融入行業發展中,光伏行業已告別同質化競爭時代步入“提質增效”的新征程。
高效電池作支撐
不可否認,規模化、粗放式的發展模式給行業推動既奠定了基礎,也引發了新問題。據了解,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末,我國累計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5031萬千瓦。巨大的裝機需求帶動產業化生產的多晶硅電池轉換效率提升至18.5%;單晶硅電池轉換效率提升至19.5%。與此同時,越發稀少的土地資源、仍需下探的度電成本成為了電站建設遇到的新問題。
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光伏發電格局發生變化。華北、華東、華中和南方地區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均超過100萬千瓦,分別為150萬千瓦、131萬千瓦、130萬千瓦和104萬千瓦。
華北、華東、華中和南方累計光伏發 電裝機總計達2560萬千瓦,已超過西北地區的2364萬千瓦。
裝機市場的逐步東移加速了電站提升“雙高”指標的時間表。占據初始投資40%的電池組件在降低度電成本的因素中自然成為重頭。“越高效、越經濟”樂葉光伏執行董事鐘寶申的觀點深諳組件廠商生存之道。不難發現,占地面積更省、單位面積發電量更高的單晶硅電池猶如雨后春筍般在參展商的新產品陣營中出現。
據了解,目前保利協鑫高效單晶N型、P型硅片,英利單晶雙玻350WSeries,阿特斯DymondCS6X-335M-FG,中盛單晶SmartFlex組件、單晶EliTeBlack組件等新產品紛紛面世。
甘肅省太陽能風能協會副會長李世民對本報記者表示:“現階段,多晶硅太陽能電池技術要進一步實現變革的趨勢尚不明朗,沿用以前的技術僅通過工藝改造多晶硅電池效率不會有明顯的提升。然而單晶硅電池發展空間比較大,出現了例如背電極等一些新技術,這些技術只能在單晶硅電池上實施。要采取高效率的工藝多晶硅電池出現了局限性。這也是很多廠家如果要進一步提升電池效率就不得不瞄準單晶硅材料的原因。”“是市場選擇了單晶。未來‘高效單晶、平價單晶’的技術路線會得到更多的市場追捧。”面對越來越多的單晶產品應運而生,樂葉光伏代理執行董事李文學對本報記者表示。
據記者了解,單晶電池轉換效率自1954年的4.5%提升至現在的20%以 上,售價從1985年的10美元/瓦降至原有的3%左右。“高效單晶、平價單晶”的技術路線兩項指標均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展會上,針對單晶硅電池初始光衰明顯的缺陷大幅改善的消息一出引起行業普遍關注。Hi-MO1一款低衰減高效率單晶組件成功面世,該產品的初始光衰(LID)比普通的單晶組件降低50%以上,即LID不超過1.5%,理想情況下可控制在1%以內,而組件全面積轉換效率高達18.35%,60型功率達到300瓦。
據了解,常規的晶硅電池在第一年的功率衰減在2%左右。樂葉光伏代理執行董事李文學對本報記者表示:“Hi-MO1的誕生從根本上打破了單晶初始光衰明顯的弊端,為單晶組件作為高端產品的性能再度提升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打破同質化競爭
馳騁在高效組件競技路上的不只單晶一種,高效多晶、薄膜電池亦有不俗表現。據了解,保利協鑫 “光伏芯”高效多晶技術以最新一代 “鑫多晶”S4為基底材料,應用金剛線切片與濕法黑硅技術,使絨面結構非常接近直拉單晶產品,從而提高多晶的轉換效率。
技術路線的多樣化打破了光伏制造業同質化競爭的僵局,也為接下來的技術主導謀劃了清晰而準確的行業布局。
有業內人士分析:“目前,行業內大部分企業主要致力于加快技術進步,同質化的惡性競爭越來越沒有市場。”在正式場合下,國家能源局新能源 司副司長梁志鵬曾多次指出:“技術進步、產業升級是‘十三五’時期光伏產業發展最根本的任務。光伏行業未來要提高轉換效率、降低成本,到2020年,系統成本達到每瓦5元以下。”各路光伏組件在不斷挑戰更高轉換效率的同時,由單晶倡導的降低成本的方法論又有了新邏輯。摒棄了之前產能擴張競相壓價來降低成本的固有模式,而是通過技術進步延長電站壽命來實現。
眾所周知,降低成本以降低組件的生產成本、工程成本為主,統稱為降低光伏單位造價。以滿足延長電站壽命,通過優化系統設計以提高單位裝機的發電量,將兩者結合后可以形成度電成本持續下降的方案。
基于上述邏輯,單晶材料因其晶體結構的穩定性易于從根本上提升光伏產品的經濟性。河北能源工程設計公司副總經理董曉青對本報記者表示:“光伏在我國發展的時間不長,對于材料應用的數據積累尚且不足,唯有摸著石頭過河。以發達國家的電站運行的情況來看,運行20年以上的單晶硅電站不乏有成功案例。”以提高電站壽命來降低度電成本的技術路線已經得到了業界普遍認同,特別受到央企開發商的青睞。隆基股份總裁李振國表示:“把創新制造工藝與政策驅動結合,將電站生命周期從25年延長到35年,經濟性能提升30%以上。到2018~2020年,高可靠電池與創新材料封裝技術可以給電站35年功率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