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SNEC開幕前夜,彭小峰在一場以“激情跨越,綠能遠航”為主題的酒會上,極力推銷在他眼中頗有潛力的綠能寶。然而,其母公司近日公布的巨虧財報,卻加重了外界對綠能寶“實物融資租賃”模式的質疑。
年前淡出公眾視線的昔日光伏大佬彭小峰最近出現在一場高端酒會上。在光伏業沉浮十年,彭小峰比誰都能折騰:三次創業,兩次赴美資本市場敲鐘,其間甚至登頂中國首富。5月23日,在這場觥籌交錯的酒會上,彭小峰講述了他和他的光伏事業不得不說的故事。
“光伏行業的暴利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現在是拼技術、拼質量、拼商業模式的時代,很多10年前左右投入的設備與產能將面臨淘汰,光伏產業將進入新一輪更高層次的轉型升級。”彭小峰深刻認識到光伏行業的現狀,在酒會現場更是不遺余力地當起了“推銷員”,向在座的嘉賓“推銷”自己的嘔心瀝血之作“綠能寶”。
不過,綠能寶可不是個省心“孩子”。近日,受母公司陽光動力能源互聯網股份公司(下稱“SPI”)巨額虧損拖累,其獨特的“互聯網+光伏產業+融資租賃”模式再次遭到質疑。
母公司三年虧16億
資料顯示,綠能寶母公司SPI前身是美國一家光伏產業鏈下游企業,主要從事電站運營和EPC業務。2011年,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江西賽維”)以約33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SPI公司70%的股份。
但是隨著江西賽維因債務問題深陷困境,那時候作為江西賽維掌舵者的彭小峰隨即以SPI作為主要平臺開始了他的二次創業。2015年1月20日,在彭小峰的帶領下,SPI推出了光伏行業首款以實物融資租賃為商業模式的“綠能寶”金融產品,該產品平臺還招來了恒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巨人投資董事長史玉柱等資本大佬為其背書。
今年1月19日,SPI成功從美國場外柜臺交易系統(OTCBB)轉板至納斯達克股票市場,成為第二家在美上市的中國互聯網金融企業。
然而,在轉板納斯達克不久后,SPI就交出了一份巨額虧損的成績單。在其2015年年報中,甚至出現了“公司可能無法持續經營”的提示。
財報數據顯示,2015財年SPI營收為1.9億美元(約合12.44億元人民幣)。然而,2015財年SPI凈虧損高達1.85億美元(約合12.11億元人民幣),創SPI歷年虧損新高。
對于去年虧損原因,綠能寶方面回應稱,美國監管機構對于壞賬準備的要求更為嚴格,同時,為了讓SPI上市第一年(2016年)的業績更為亮眼,一部分虧損被調整計入了2015年度。此外,用于員工的期權激勵、上市轉板費用等也是虧損的部分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SPI從2013年就開始連年虧損,2013-2015年SPI年度凈虧損分別為3220萬美元、520萬美元和1.851億美元。3年累計虧損為2.461億美元(約合16.1億元人民幣)。財報顯示,截至去年底,SPI營運資本缺口達8000萬美元。此外,2016年SPI將有大量債務到期。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SPI遭受巨虧一是花費了巨額廣告費;二是優惠券成本高,在上線之初,SPI網站上推出了兩款綠能寶在售項目;三是公司著力打造綠色能源生態系統,產業鏈擴張過快。
不過,在平安證券股權事業部執行總經理王海生看來,SPI的虧損基本是一些財務上的處理,并不是真的在虧損。“公開的巨額虧損其實是一些地皮、撥備費用,因為SPI在美國上市,而美國在財務方面比較刁鉆、謹慎,其實在我看來沒有必要做那么多撥備,再加上SPI所有產品都兌付了,所以并沒有那么大風險”。
王海生表示,事實上,看一個公司的盈與虧,應該看毛利。“在推廣期可能要付出一些代價,但從毛利來看是可以覆蓋的,也就是說,融資的成本還是低于項目本身的收益的,所以從長遠眼光看不能算作虧損,但也確實還沒有實現盈利,仍然處于成長期和驗證期。我認為未來光伏產業走向民間資本還是有機會的。所以僅從報表就判定一個公司的失敗有失偏頗”。
自融模式受質疑
不過,綠能寶從上線伊始就受到各方質疑,認為其所謂的“實物融資租賃”模式有變相眾籌集資和自融自保嫌疑。拿綠能寶平臺一款金桔356號產品來說,該產品融資租賃服務提供商為江蘇綠能寶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承租人為美桔新能源科技(蘇州)有限公司。
記者查詢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發現,上述兩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均為夏侯敏。而夏侯敏同時擁有另一個身份,就是SPI綠能寶副董事長。
對于質疑,彭小峰在5月23日的酒會上進行了反駁:“綠能寶與P2P最大的不同,就是投資人買到的是實物,這個實物可能是光伏發電電池板、充電樁,然后委托給綠能寶租賃給需要建設一個光伏發電站或充電站的業主去建設或運營。”
此前,綠能寶相關負責人也對媒體表示,公司屬于商務部監管,在商務部的條款中允許關聯交易。
王海生在向記者分析時也認為,這個模式在法律上沒什么問題,“畢竟它們融資租賃的標的是自己的”。
但在蕭函看來,綠能寶的“互聯網+光伏產業+融資租賃”模式“八大難”問題不容忽視:“一是‘自融’問題難撇清;二是獨立平臺難推行;三是資金錯配難解決;四是融資成本難接受;五是雙重保障難實現;六是資金去向難解釋;七是風險偏好難匹配;八是交易信息難公開”。
財報負面沖擊幾何
而財報中最受矚目的莫過于“公司可能無法持續經營”這一提示了。年報中說的是,全球經濟放緩、全球光伏市場持續低迷、金融危機、監管和業務環境變化可能會阻礙SPI正在開展的經營活動,導致SPI無法持續經營。
在5月22日“2016全球光伏電站20強排行榜發布會暨第三屆中國光伏電站領袖企業浦江對話”上,彭小峰也對此進行了回應。
彭小峰解釋說:“自我接手SPI之后,公司每季度的業績都不錯。現在的虧損,主要是對公司原來的歷史包袱做了撥備,也因此,現在看到的SPI的虧損都不是現金性的虧損。2015年年報中,對外提示公司可能無法持續經營,主要是由于公司是在美國上市,有信息披露的要求。”
“從綠能寶財報來看,并沒有受到母公司虧損的影響。截至2015年12月31日,通過綠能寶兌現個人投資者達1920萬美元,并已全部兌付,沒有發生延遲支付或無法兌付情況。”但蕭函同時向記者指出,SPI去年在營銷廣告上投入過多導致耗損不少,包括花費1150萬美元向個人投資者發行的優惠券,邀請著名鋼琴家郎朗代言綠能寶品牌,代言費用約合4191萬元人民幣等,再加上互聯網金融監管措施不斷強化,該平臺模式或將受到較大沖擊。
王海生認為,“就目前行業狀態來看,行業前景自然很好,國家也出了配額制,它的商業模式是行得通的,至于財報的負面消息會給SPI帶來多大的負面沖擊目前還無法估算。”
年前淡出公眾視線的昔日光伏大佬彭小峰最近出現在一場高端酒會上。在光伏業沉浮十年,彭小峰比誰都能折騰:三次創業,兩次赴美資本市場敲鐘,其間甚至登頂中國首富。5月23日,在這場觥籌交錯的酒會上,彭小峰講述了他和他的光伏事業不得不說的故事。
“光伏行業的暴利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現在是拼技術、拼質量、拼商業模式的時代,很多10年前左右投入的設備與產能將面臨淘汰,光伏產業將進入新一輪更高層次的轉型升級。”彭小峰深刻認識到光伏行業的現狀,在酒會現場更是不遺余力地當起了“推銷員”,向在座的嘉賓“推銷”自己的嘔心瀝血之作“綠能寶”。
不過,綠能寶可不是個省心“孩子”。近日,受母公司陽光動力能源互聯網股份公司(下稱“SPI”)巨額虧損拖累,其獨特的“互聯網+光伏產業+融資租賃”模式再次遭到質疑。
母公司三年虧16億
資料顯示,綠能寶母公司SPI前身是美國一家光伏產業鏈下游企業,主要從事電站運營和EPC業務。2011年,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江西賽維”)以約33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SPI公司70%的股份。
但是隨著江西賽維因債務問題深陷困境,那時候作為江西賽維掌舵者的彭小峰隨即以SPI作為主要平臺開始了他的二次創業。2015年1月20日,在彭小峰的帶領下,SPI推出了光伏行業首款以實物融資租賃為商業模式的“綠能寶”金融產品,該產品平臺還招來了恒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巨人投資董事長史玉柱等資本大佬為其背書。
今年1月19日,SPI成功從美國場外柜臺交易系統(OTCBB)轉板至納斯達克股票市場,成為第二家在美上市的中國互聯網金融企業。
然而,在轉板納斯達克不久后,SPI就交出了一份巨額虧損的成績單。在其2015年年報中,甚至出現了“公司可能無法持續經營”的提示。
財報數據顯示,2015財年SPI營收為1.9億美元(約合12.44億元人民幣)。然而,2015財年SPI凈虧損高達1.85億美元(約合12.11億元人民幣),創SPI歷年虧損新高。
對于去年虧損原因,綠能寶方面回應稱,美國監管機構對于壞賬準備的要求更為嚴格,同時,為了讓SPI上市第一年(2016年)的業績更為亮眼,一部分虧損被調整計入了2015年度。此外,用于員工的期權激勵、上市轉板費用等也是虧損的部分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SPI從2013年就開始連年虧損,2013-2015年SPI年度凈虧損分別為3220萬美元、520萬美元和1.851億美元。3年累計虧損為2.461億美元(約合16.1億元人民幣)。財報顯示,截至去年底,SPI營運資本缺口達8000萬美元。此外,2016年SPI將有大量債務到期。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SPI遭受巨虧一是花費了巨額廣告費;二是優惠券成本高,在上線之初,SPI網站上推出了兩款綠能寶在售項目;三是公司著力打造綠色能源生態系統,產業鏈擴張過快。
不過,在平安證券股權事業部執行總經理王海生看來,SPI的虧損基本是一些財務上的處理,并不是真的在虧損。“公開的巨額虧損其實是一些地皮、撥備費用,因為SPI在美國上市,而美國在財務方面比較刁鉆、謹慎,其實在我看來沒有必要做那么多撥備,再加上SPI所有產品都兌付了,所以并沒有那么大風險”。
王海生表示,事實上,看一個公司的盈與虧,應該看毛利。“在推廣期可能要付出一些代價,但從毛利來看是可以覆蓋的,也就是說,融資的成本還是低于項目本身的收益的,所以從長遠眼光看不能算作虧損,但也確實還沒有實現盈利,仍然處于成長期和驗證期。我認為未來光伏產業走向民間資本還是有機會的。所以僅從報表就判定一個公司的失敗有失偏頗”。
自融模式受質疑
不過,綠能寶從上線伊始就受到各方質疑,認為其所謂的“實物融資租賃”模式有變相眾籌集資和自融自保嫌疑。拿綠能寶平臺一款金桔356號產品來說,該產品融資租賃服務提供商為江蘇綠能寶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承租人為美桔新能源科技(蘇州)有限公司。
記者查詢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發現,上述兩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均為夏侯敏。而夏侯敏同時擁有另一個身份,就是SPI綠能寶副董事長。
對于質疑,彭小峰在5月23日的酒會上進行了反駁:“綠能寶與P2P最大的不同,就是投資人買到的是實物,這個實物可能是光伏發電電池板、充電樁,然后委托給綠能寶租賃給需要建設一個光伏發電站或充電站的業主去建設或運營。”
此前,綠能寶相關負責人也對媒體表示,公司屬于商務部監管,在商務部的條款中允許關聯交易。
王海生在向記者分析時也認為,這個模式在法律上沒什么問題,“畢竟它們融資租賃的標的是自己的”。
但在蕭函看來,綠能寶的“互聯網+光伏產業+融資租賃”模式“八大難”問題不容忽視:“一是‘自融’問題難撇清;二是獨立平臺難推行;三是資金錯配難解決;四是融資成本難接受;五是雙重保障難實現;六是資金去向難解釋;七是風險偏好難匹配;八是交易信息難公開”。
財報負面沖擊幾何
而財報中最受矚目的莫過于“公司可能無法持續經營”這一提示了。年報中說的是,全球經濟放緩、全球光伏市場持續低迷、金融危機、監管和業務環境變化可能會阻礙SPI正在開展的經營活動,導致SPI無法持續經營。
在5月22日“2016全球光伏電站20強排行榜發布會暨第三屆中國光伏電站領袖企業浦江對話”上,彭小峰也對此進行了回應。
彭小峰解釋說:“自我接手SPI之后,公司每季度的業績都不錯。現在的虧損,主要是對公司原來的歷史包袱做了撥備,也因此,現在看到的SPI的虧損都不是現金性的虧損。2015年年報中,對外提示公司可能無法持續經營,主要是由于公司是在美國上市,有信息披露的要求。”
“從綠能寶財報來看,并沒有受到母公司虧損的影響。截至2015年12月31日,通過綠能寶兌現個人投資者達1920萬美元,并已全部兌付,沒有發生延遲支付或無法兌付情況。”但蕭函同時向記者指出,SPI去年在營銷廣告上投入過多導致耗損不少,包括花費1150萬美元向個人投資者發行的優惠券,邀請著名鋼琴家郎朗代言綠能寶品牌,代言費用約合4191萬元人民幣等,再加上互聯網金融監管措施不斷強化,該平臺模式或將受到較大沖擊。
王海生認為,“就目前行業狀態來看,行業前景自然很好,國家也出了配額制,它的商業模式是行得通的,至于財報的負面消息會給SPI帶來多大的負面沖擊目前還無法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