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上旬,能源局組織有關專家對平泉縣設施農業光伏發電項目和光伏扶貧項目進行督導調研。從調研中了解到,平泉縣緊密結合當地農業產業特色攻堅探索光伏扶貧的新路子,目前已初見成效。
一、因地制宜,科學編制光伏扶貧發展規劃
年,平泉縣被河北省確定為光伏扶貧試點縣。平泉縣是“全國食用菌行業先進縣”、“河北食用菌特產之鄉”,同時是中國滑子菇價格形成中心地帶。該縣充分挖掘這一特色優勢,聘請河北省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科學編制了《平泉縣設施農業光伏扶貧產業示范基地發展規劃》。平泉縣圍繞規劃大力推進設施農業建設,利用光伏組件下面空閑地建食用菌大棚種植香菇。在不改變土地性質的前提下,實現光伏發電和農業主導產業的緊密結合,形成光伏產業發展帶動設施農業產業發展,設施農業產業發展帶動貧困農民脫貧致富。這種建設方式的最大優勢是實現土地利用的最大化,農民收入的多元化,企業增效穩定化。
二、農光互補協同發展,經濟效益較為明顯
平泉縣注重引導光伏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號召企業建設一地,造福一方,取得良好社會效果。例如:平泉匯勇3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與設施農業相結合,努力打造科技扶貧示范園,收效顯著。一是提供就業崗位人數多。該項目于2014年12月31日并網發電。目前,該園區設施農業項目已建標準化菌棒加工廠一處,建生產車間3500平米,建食用菌大棚(折合標準棚)1200座,可吸納近1500農民就業,具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優先錄用,人均年可增收7200元。二是貧困戶經營無風險,穩定脫貧。農民以1000元/畝價位出租土地給光伏企業,企業建好大棚后以2000元/標準棚反租給農民,貧困戶優先租用,并給予相應的優惠條件。貧困戶棚體租金、菌棒費、管理費等前期投入由企業墊支,待貧困戶有生產收益后交納。光伏企業統一建棚、統一發菌、統一裝袋,并負責菇農生產過程的技術指導和產品回收與銷售。投資、技術、銷售等高風險環節由企業承擔,貧困戶經營無風險,收入穩定。每個貧困戶按租種一座標準棚計算,每個標準棚10000只菌棒,大棚租金2000元(每棒租金0.2元),每棒成本2.3元、人工費0.5元、技術管理費0.2元,每棒共計投入3.2元。平均每棒按出菇1.8斤計算,每斤3.2元,每棒收益5.76元,利潤2.56元,貧困戶每年增加收入2.56萬元,1200座標準棚每年可為當地農民增加收入約3000萬元。
三、拓展多種模式,實現精準扶貧
平泉縣已獲批準在建光伏扶貧項目兩個,截止目前,平泉發達小寺溝35兆瓦光伏扶貧項目已全部并網發電,設施農業項目正在建設中;平泉慶達道虎溝35兆瓦光伏扶貧項目,預計6月30日前并網發電。光伏扶貧項目為平泉縣脫貧攻堅提供了重要支撐。一是扶貧人數精準、長效。光伏扶貧電站和商業光伏電站按照1:2.5的比例建設,平泉縣兩個光伏扶貧項目全部并網投產后,可使2000個無收入的扶貧對象每年收入3000元、持續20年,可有效改善其經濟狀況。二是扶貧方式延伸,精準到戶。兩個電站分別選擇有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各100戶,共計200戶,在其屋頂或院落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每戶規模為4千瓦,由企業投資建設運維,發電除農戶自用外,上網收益歸貧困戶所有。4千瓦光伏發電系統每年可發電約5600度,上網后每度電收入1.02元,每戶全年實現增收約5700元。三是結合設施農業,擴大扶貧范圍。兩個光伏扶貧項目可建設施農業大棚1300座,提供就業崗位3100個,勞務用工雇傭和大棚出租優先考慮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可使更多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四、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用地問題是制約設施農業光伏扶貧項目發展的瓶頸。地方國土部門依據國家“設施建設應盡量利用荒山荒坡、灘涂等未利用地和低效閑置的土地,不占或少占耕地。確需占用耕地的,應盡量占用劣質耕地,避免濫占優質耕地”和“光伏、風力發電等項目使用戈壁、荒漠、荒草地等未利用土地的,對不占壓土地、不改變地表形態的用地部分,可按原地類認定,不改變土地用途,在年度土地變更調查時作出標注,用地允許以租賃等方式取得,雙方簽訂好補償協議,用地報當地縣級國土資源部門備案;對項目永久性建筑用地部分,應依法按建設用地辦理手續。對建設占用農用地的,所有用地部分均應按建設用地管理”之規定,對設施農業光伏發電項目用地嚴格控制,導致項目建設及扶貧工作受到影響。建議由省扶貧辦牽頭,組織有關部門針對設施農業光伏項目用地問題開展調研,并結合我省實際,由國土部門研究制定設施農業光伏項目用地政策,從而創造良好投資環境,解決光伏企業后顧之憂。
(二)拓展發展空間,延伸產業鏈條。為確保設施農業光伏項目持續高效發展,一是要突破農產品單一的問題。結合當地地理、氣候條件擴大種植品種,進一步拓展市場發展空間,促其占有更廣市場份額。二是推動食用菌產業鏈條的延伸。引導企業研發或引進食用菌深加工項目,推動低端產業向高端產業轉化,提升生產效益和抗風險能力,避免供大于求、鮮品賣不出去,導致產品滯銷、企業和農戶利益受損問題出現。
(三)加快農村電網改造升級,為光伏扶貧提供良好輸出路徑。農村電網設施改造升級是推動光伏扶貧產業發展的助力因素。要完善電網發展規劃,對重點扶貧開發的貧困地區加大電網升級改造力度,解決村級變電站接入容量小等問題,確保各鄉村具備開發建設光伏扶貧項目的基礎條件。同時,提高農村電網供電可靠性,降低線路損耗,使電網接入能力與光伏扶貧項目建設需求相匹配。
一、因地制宜,科學編制光伏扶貧發展規劃
年,平泉縣被河北省確定為光伏扶貧試點縣。平泉縣是“全國食用菌行業先進縣”、“河北食用菌特產之鄉”,同時是中國滑子菇價格形成中心地帶。該縣充分挖掘這一特色優勢,聘請河北省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科學編制了《平泉縣設施農業光伏扶貧產業示范基地發展規劃》。平泉縣圍繞規劃大力推進設施農業建設,利用光伏組件下面空閑地建食用菌大棚種植香菇。在不改變土地性質的前提下,實現光伏發電和農業主導產業的緊密結合,形成光伏產業發展帶動設施農業產業發展,設施農業產業發展帶動貧困農民脫貧致富。這種建設方式的最大優勢是實現土地利用的最大化,農民收入的多元化,企業增效穩定化。
二、農光互補協同發展,經濟效益較為明顯
平泉縣注重引導光伏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號召企業建設一地,造福一方,取得良好社會效果。例如:平泉匯勇3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與設施農業相結合,努力打造科技扶貧示范園,收效顯著。一是提供就業崗位人數多。該項目于2014年12月31日并網發電。目前,該園區設施農業項目已建標準化菌棒加工廠一處,建生產車間3500平米,建食用菌大棚(折合標準棚)1200座,可吸納近1500農民就業,具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優先錄用,人均年可增收7200元。二是貧困戶經營無風險,穩定脫貧。農民以1000元/畝價位出租土地給光伏企業,企業建好大棚后以2000元/標準棚反租給農民,貧困戶優先租用,并給予相應的優惠條件。貧困戶棚體租金、菌棒費、管理費等前期投入由企業墊支,待貧困戶有生產收益后交納。光伏企業統一建棚、統一發菌、統一裝袋,并負責菇農生產過程的技術指導和產品回收與銷售。投資、技術、銷售等高風險環節由企業承擔,貧困戶經營無風險,收入穩定。每個貧困戶按租種一座標準棚計算,每個標準棚10000只菌棒,大棚租金2000元(每棒租金0.2元),每棒成本2.3元、人工費0.5元、技術管理費0.2元,每棒共計投入3.2元。平均每棒按出菇1.8斤計算,每斤3.2元,每棒收益5.76元,利潤2.56元,貧困戶每年增加收入2.56萬元,1200座標準棚每年可為當地農民增加收入約3000萬元。
三、拓展多種模式,實現精準扶貧
平泉縣已獲批準在建光伏扶貧項目兩個,截止目前,平泉發達小寺溝35兆瓦光伏扶貧項目已全部并網發電,設施農業項目正在建設中;平泉慶達道虎溝35兆瓦光伏扶貧項目,預計6月30日前并網發電。光伏扶貧項目為平泉縣脫貧攻堅提供了重要支撐。一是扶貧人數精準、長效。光伏扶貧電站和商業光伏電站按照1:2.5的比例建設,平泉縣兩個光伏扶貧項目全部并網投產后,可使2000個無收入的扶貧對象每年收入3000元、持續20年,可有效改善其經濟狀況。二是扶貧方式延伸,精準到戶。兩個電站分別選擇有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各100戶,共計200戶,在其屋頂或院落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每戶規模為4千瓦,由企業投資建設運維,發電除農戶自用外,上網收益歸貧困戶所有。4千瓦光伏發電系統每年可發電約5600度,上網后每度電收入1.02元,每戶全年實現增收約5700元。三是結合設施農業,擴大扶貧范圍。兩個光伏扶貧項目可建設施農業大棚1300座,提供就業崗位3100個,勞務用工雇傭和大棚出租優先考慮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可使更多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四、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用地問題是制約設施農業光伏扶貧項目發展的瓶頸。地方國土部門依據國家“設施建設應盡量利用荒山荒坡、灘涂等未利用地和低效閑置的土地,不占或少占耕地。確需占用耕地的,應盡量占用劣質耕地,避免濫占優質耕地”和“光伏、風力發電等項目使用戈壁、荒漠、荒草地等未利用土地的,對不占壓土地、不改變地表形態的用地部分,可按原地類認定,不改變土地用途,在年度土地變更調查時作出標注,用地允許以租賃等方式取得,雙方簽訂好補償協議,用地報當地縣級國土資源部門備案;對項目永久性建筑用地部分,應依法按建設用地辦理手續。對建設占用農用地的,所有用地部分均應按建設用地管理”之規定,對設施農業光伏發電項目用地嚴格控制,導致項目建設及扶貧工作受到影響。建議由省扶貧辦牽頭,組織有關部門針對設施農業光伏項目用地問題開展調研,并結合我省實際,由國土部門研究制定設施農業光伏項目用地政策,從而創造良好投資環境,解決光伏企業后顧之憂。
(二)拓展發展空間,延伸產業鏈條。為確保設施農業光伏項目持續高效發展,一是要突破農產品單一的問題。結合當地地理、氣候條件擴大種植品種,進一步拓展市場發展空間,促其占有更廣市場份額。二是推動食用菌產業鏈條的延伸。引導企業研發或引進食用菌深加工項目,推動低端產業向高端產業轉化,提升生產效益和抗風險能力,避免供大于求、鮮品賣不出去,導致產品滯銷、企業和農戶利益受損問題出現。
(三)加快農村電網改造升級,為光伏扶貧提供良好輸出路徑。農村電網設施改造升級是推動光伏扶貧產業發展的助力因素。要完善電網發展規劃,對重點扶貧開發的貧困地區加大電網升級改造力度,解決村級變電站接入容量小等問題,確保各鄉村具備開發建設光伏扶貧項目的基礎條件。同時,提高農村電網供電可靠性,降低線路損耗,使電網接入能力與光伏扶貧項目建設需求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