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數鳥之計
【經濟日報?社論】 2009.11.10 04:07 am
金融海嘯的恐慌稍退,最讓各國政府頭痛的,就是資產泡沫再度吹起,愈吹愈大,而且余勢不已,比諸金融海嘯前已不遑多讓。愈大的泡沫愈容易破滅,自不待言;而泡沫愈大,破滅時的破壞力自是益發驚人,金融海嘯即是前車之鑒。但在此經濟初見好轉,體質尚未健全,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時刻,任何有助于營造榮景、鼓舞信心、提高就業的現象,都無人敢輕易觸碰,甚至還要小心伺候、加意維護,生怕它一旦破滅,產生骨牌效應,讓脆弱的經濟忽然又受重創。如此進退維谷的處境,的確令主政者傷透腦筋、動輒得咎,甚至部會之間出現相互?格的政策,更讓譏評者找到空間大加撻伐。
臺灣如此,對岸由于資金更加浮濫,情況猶有過之。有識者皆深知此風不可長,必須盡早使其冷卻,我們的央行總裁也破天荒地對平抑房價表示關切;但行政部門卻投鼠忌器,對各種可能的手段如按實價課征房地稅等立刻宣稱一切都是子虛烏有。
除非找到萬全的辦法,既能導正資產價格,又不致損及復蘇中的景氣,在大選逼在眉睫的此刻,行政部門絕對不敢輕易將事;即使政治體制大有不同的對岸,面對勉強靠政府大力輸將以及資金無限擴張造成的榮景,同樣不敢輕舉妄動。
其實,要消解房價高漲,又不虞損傷經濟復蘇,倒是有許多移花接木、一舉數得的好辦法。追根究柢,資產泡沫快速膨脹,幾乎全是資金浮濫而又苦無出路所致。資金浮濫,來自飽受金融海嘯驚嚇的各國政府,有志一同地大事擴張資金供給,同時幾無限度地以赤字融通的手段大力建設。卻因為全球經濟在忽然的驚嚇之下,一切消費、投資、生產、借貸活動都為之癱瘓,尤其不論個人還是金融機構,對于所持有的資金選擇窖藏的方式令其暫時停止流通,而使貨幣流通量驟然凍結;源源注入市場的資金也因為貨幣流通速度停滯,而沉沒于流動性陷阱之中。但隨著恐慌的消失,流通速度逐漸恢復常態,過多的資金就構成急速膨脹的貨幣流通量。
已經泛濫成災,猶在持續膨脹的流通資金本身,就是促成資產泡沫化的巨大力量;現在又由于百業正從驚嚇之中奮力掙扎,獲利情況普遍不佳,因而資金不敢貿然投入,于是大量游資可以安心投注的,只剩下股市、房市以及黃金等資產,使其哄抬價格之力量無限放大。
在目前的情況下,連全球首強美國都不敢輕言升息,資金浮濫的現象暫時無法改善;因此要引導房市走上正軌,唯一的辦法,就是為資金尋覓更多元、更健康,而且對景氣復蘇更有助益的出路。
當政者首先想到的,多是增加房地供給,吸收多余的資金令房價不致再漲。不過這又必須考慮兩個因素:其一,從何處找來許多可用土地;其二,這些房地是否恰符投資者的需求。炒作房產者,常情有獨鍾,因而窮鄉僻壤房價不升反降,但臺北的精華地段則暴漲不已。因而新的房地供給,即須屬于后者;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除非政府可以憑空變出一個可以媲美臺北精華地段的區塊。我們再三建議的,將臺北港及周邊地區劃為經貿特區,看看深圳、伊川港的前例,這個有如上海灘的數千公頃寶地,即可消化不知多少游資。
除此之外,我們可擷取消費券與對岸家電下鄉的精髓,將目前臺灣最具潛力的太陽能產品,如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發電設備等,整合國內廠商與住家,給予兩成左右的補貼,讓數百萬家庭享受節能滅碳的利益,而太陽能產業在此鼓舞之下,不論投資、生產、研發都會一飛沖天;則資金有了更好的出路,景氣也得到強力的支撐,豈不是一石數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