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入光伏資產的重組方案被證監會否決剛過一個月,通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威股份”)又卷土重來。
12月17日,通威股份發布關于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審核委員會(以下簡稱“證監委”)審核公司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的停牌公告,稱證監委將于近日召開工作會議,審核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記者了解到,早在今年5月,通威股份就曾提出類似的資產重組預案,但該方案由于未能通過證監委審核,于10月21日被否決。次日,通威股份就做出決定,繼續推進資產重組計劃,置入光伏資產。
而通威集團的光伏野心遠不止于此。在再次定增加碼光伏資產之余,通威集團斥資50億元在四川雙流啟動了5GW晶硅電池項目,并且計劃在未來3年~5年內投建10GW光伏電站項目。據業內人士估算,按照目前分布式電站每千瓦10000元的投資成本估計,通威僅在電站投建方面就將耗資近千億元。
千億光伏帝國
通威股份主營業務為水產飼料、畜禽飼料等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今年1月~9月,通威股份的飼料業務收入為101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91.28%。為形成新的差異化競爭優勢,通威股份將目光對準了頻繁造富的光伏產業。
目前,通威股份的母公司通威集團旗下控股永祥股份、合肥通威、通威太陽能、通威新能源等多家光伏業務公司。其中,永祥股份、合肥通威以上游多晶硅、電池片制造為主,下游光伏電站業務則主要由通威新能源運營。
如若能順利注入通威新能源、永祥股份等光伏資產,通威股份不僅貫通了光伏上下游產業,還會在飼料的基礎上形成另一塊主業。對于此次重組事宜,《中國經營報》記者先后致電通威股份董事會秘書處和證券事務代表處問詢,得到的答復是一切以公告披露內容為準。
記者隨后查閱相關公告得知,通威股份目前已擁有超過15000家下沉到村鎮的飼料銷售網點,其中合作關系友好的養殖戶超過30萬戶,涉及水域面積1000萬畝,其中池塘水域面積400萬畝左右,可支撐120GW~150GW的光伏電站規模。通威股份稱,如果短期擇優發展10%池塘水面,則可支撐12GW~15GW的光伏電站。
上述依賴池塘水面建造的“漁光互補”光伏電站正是通威股份轉型后的業務重點,根據通威股份的資產重組預案,除了購買通威集團持有的通威新能源100%股權,還將募集20億元用于“漁光互補”等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其中,未來三年內將用4.1億元建設105MW屋面分布式光伏電站,還有8.4億元將用于江蘇如東、天津寶坻、江西南昌等地的90MW“漁光一體”光伏發電項目。
而在上游領域,永祥股份的多晶硅產能已經達到1.5萬噸/年,其產能規模排名國內第三,僅次于保利協鑫和特變電工。
但通威集團在光伏領域的布局還遠不止于此。今年11月18日,其在四川雙流啟動5GW高效晶硅電池項目,據稱該項目投資50億元,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項目。不僅如此,通威還提出將在未來3年~5年建設10GW光伏電站,一個新的光伏帝國悄然成型。
據四川一名地方發改委能源辦的工作人員介紹,分布式建設成本高,每單位千瓦的投資大約在1萬元左右。如果以此估算的話,通威僅在光伏電站建設方面就需要耗資近千億元。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則對記者表示,目前投建光伏電站其實只有20%~30%左右屬于自有資金,另外很大一部分來自銀行等其他機構貸款。“通威一直想把光伏資產裝入上市公司,就是想以此來增強融資能力”。
標的盈利存疑
按照上述資產重組計劃,如若順利通過的話通威股份將分別持有通威新能源100%股權和永祥股份99.9999%股權。
不過,兩個標的公司的盈利能力依然存在不少質疑。其中,通威新能源的“漁光一體”等主要項目尚處于項目投資建設期,未開始產生收入。今年1月~9月,通威新能源虧損296.12萬元。
不僅如此,由于分布式光伏涉及到屋頂、土地等產權問題,未來能否順利推進亦存變數。通威股份方面也表示,如果未來屋頂業主的洽談工作進度無法滿足工程進展需要,或無法與足夠多的屋頂業主達成合作,將有可能影響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建設,并對募投項目效益的達成造成較大影響。
“今年上半年,分布式光伏建設的完成情況很不理想,只有原來預定目標的28%。”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表示。一些工業屋頂產權可能涉及到多個業主,利益分配矛盾很難解決,而漁業、林業存在承包制,相對更好一些。孟憲淦強調,“農民的土地也不是私有的,在相關法律不修改的情況下,就存在一定的風險,這個問題是最不好解決的。”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一般而言,光伏電站一旦實現并網,就會有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但除去國家補貼的話,以現在的建設和維護成本,盈利根本就無從談起。
而從2014年8月公布第五批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助目錄后,國家就沒有公布新的補助方式,第五批目錄補貼的是2013年8月底前并網的項目,自此之后無論是光伏還是風電、生物質能,均未再獲得補貼。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標的公司盈利存疑,證監委曾于10月21日否決了通威股份的第一次資產重組預案。根據前者發布的《關于不予核準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的決定》,認為通威股份“漁光一體”商業模式的披露不清晰、不完備,持續盈利能力存疑。
而另一標的永祥股份在2013年~2014年的營業收入持續下降,凈利潤分別虧損9968萬元和1.45億元,并相繼剝離了樂山多晶硅、樂山硅業和新疆永祥等停產、停建的子公司。
今年多晶硅技改完成后,在光伏產業回暖的帶動下,永祥股份的盈利能力開始回升,今年1月~9月,實現凈利潤4345萬元。
但據了解,目前國內多晶硅企業并未受到太大的市場競爭和沖擊。“為了規避國外的傾銷,限制了多晶硅的加工貿易”,孟憲淦對記者表示,目前國內限制多晶硅加工貿易的進口,主要是為了保護國產的多晶硅產業。申銀萬國光伏分析師韓啟明認為,一旦該貿易政策全面放開,國內的一些多晶硅企業必然會受到沖擊。
為了打消外界疑慮,通威集團對永祥股份的未來業績做出承諾,稱2015年~2017年,永祥股份的凈利潤總額不會低于6.3億元,而如果永祥股份未能實現這一業績水平,通威集團將以現金方式予以補足。
12月17日,通威股份發布關于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審核委員會(以下簡稱“證監委”)審核公司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的停牌公告,稱證監委將于近日召開工作會議,審核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記者了解到,早在今年5月,通威股份就曾提出類似的資產重組預案,但該方案由于未能通過證監委審核,于10月21日被否決。次日,通威股份就做出決定,繼續推進資產重組計劃,置入光伏資產。
而通威集團的光伏野心遠不止于此。在再次定增加碼光伏資產之余,通威集團斥資50億元在四川雙流啟動了5GW晶硅電池項目,并且計劃在未來3年~5年內投建10GW光伏電站項目。據業內人士估算,按照目前分布式電站每千瓦10000元的投資成本估計,通威僅在電站投建方面就將耗資近千億元。
千億光伏帝國
通威股份主營業務為水產飼料、畜禽飼料等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今年1月~9月,通威股份的飼料業務收入為101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91.28%。為形成新的差異化競爭優勢,通威股份將目光對準了頻繁造富的光伏產業。
目前,通威股份的母公司通威集團旗下控股永祥股份、合肥通威、通威太陽能、通威新能源等多家光伏業務公司。其中,永祥股份、合肥通威以上游多晶硅、電池片制造為主,下游光伏電站業務則主要由通威新能源運營。
如若能順利注入通威新能源、永祥股份等光伏資產,通威股份不僅貫通了光伏上下游產業,還會在飼料的基礎上形成另一塊主業。對于此次重組事宜,《中國經營報》記者先后致電通威股份董事會秘書處和證券事務代表處問詢,得到的答復是一切以公告披露內容為準。
記者隨后查閱相關公告得知,通威股份目前已擁有超過15000家下沉到村鎮的飼料銷售網點,其中合作關系友好的養殖戶超過30萬戶,涉及水域面積1000萬畝,其中池塘水域面積400萬畝左右,可支撐120GW~150GW的光伏電站規模。通威股份稱,如果短期擇優發展10%池塘水面,則可支撐12GW~15GW的光伏電站。
上述依賴池塘水面建造的“漁光互補”光伏電站正是通威股份轉型后的業務重點,根據通威股份的資產重組預案,除了購買通威集團持有的通威新能源100%股權,還將募集20億元用于“漁光互補”等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其中,未來三年內將用4.1億元建設105MW屋面分布式光伏電站,還有8.4億元將用于江蘇如東、天津寶坻、江西南昌等地的90MW“漁光一體”光伏發電項目。
而在上游領域,永祥股份的多晶硅產能已經達到1.5萬噸/年,其產能規模排名國內第三,僅次于保利協鑫和特變電工。
但通威集團在光伏領域的布局還遠不止于此。今年11月18日,其在四川雙流啟動5GW高效晶硅電池項目,據稱該項目投資50億元,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項目。不僅如此,通威還提出將在未來3年~5年建設10GW光伏電站,一個新的光伏帝國悄然成型。
據四川一名地方發改委能源辦的工作人員介紹,分布式建設成本高,每單位千瓦的投資大約在1萬元左右。如果以此估算的話,通威僅在光伏電站建設方面就需要耗資近千億元。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則對記者表示,目前投建光伏電站其實只有20%~30%左右屬于自有資金,另外很大一部分來自銀行等其他機構貸款。“通威一直想把光伏資產裝入上市公司,就是想以此來增強融資能力”。
標的盈利存疑
按照上述資產重組計劃,如若順利通過的話通威股份將分別持有通威新能源100%股權和永祥股份99.9999%股權。
不過,兩個標的公司的盈利能力依然存在不少質疑。其中,通威新能源的“漁光一體”等主要項目尚處于項目投資建設期,未開始產生收入。今年1月~9月,通威新能源虧損296.12萬元。
不僅如此,由于分布式光伏涉及到屋頂、土地等產權問題,未來能否順利推進亦存變數。通威股份方面也表示,如果未來屋頂業主的洽談工作進度無法滿足工程進展需要,或無法與足夠多的屋頂業主達成合作,將有可能影響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建設,并對募投項目效益的達成造成較大影響。
“今年上半年,分布式光伏建設的完成情況很不理想,只有原來預定目標的28%。”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表示。一些工業屋頂產權可能涉及到多個業主,利益分配矛盾很難解決,而漁業、林業存在承包制,相對更好一些。孟憲淦強調,“農民的土地也不是私有的,在相關法律不修改的情況下,就存在一定的風險,這個問題是最不好解決的。”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一般而言,光伏電站一旦實現并網,就會有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但除去國家補貼的話,以現在的建設和維護成本,盈利根本就無從談起。
而從2014年8月公布第五批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助目錄后,國家就沒有公布新的補助方式,第五批目錄補貼的是2013年8月底前并網的項目,自此之后無論是光伏還是風電、生物質能,均未再獲得補貼。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標的公司盈利存疑,證監委曾于10月21日否決了通威股份的第一次資產重組預案。根據前者發布的《關于不予核準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的決定》,認為通威股份“漁光一體”商業模式的披露不清晰、不完備,持續盈利能力存疑。
而另一標的永祥股份在2013年~2014年的營業收入持續下降,凈利潤分別虧損9968萬元和1.45億元,并相繼剝離了樂山多晶硅、樂山硅業和新疆永祥等停產、停建的子公司。
今年多晶硅技改完成后,在光伏產業回暖的帶動下,永祥股份的盈利能力開始回升,今年1月~9月,實現凈利潤4345萬元。
但據了解,目前國內多晶硅企業并未受到太大的市場競爭和沖擊。“為了規避國外的傾銷,限制了多晶硅的加工貿易”,孟憲淦對記者表示,目前國內限制多晶硅加工貿易的進口,主要是為了保護國產的多晶硅產業。申銀萬國光伏分析師韓啟明認為,一旦該貿易政策全面放開,國內的一些多晶硅企業必然會受到沖擊。
為了打消外界疑慮,通威集團對永祥股份的未來業績做出承諾,稱2015年~2017年,永祥股份的凈利潤總額不會低于6.3億元,而如果永祥股份未能實現這一業績水平,通威集團將以現金方式予以補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