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光熱發電是繼光伏發電后的一種新的太陽能發電方式,是一個新型的朝陽產業,經過20多年的技術研究,近年來國際太陽能熱發電進入產業化發展期。2014年全球太陽能熱發電新增裝機達110萬千瓦,越來越多的國家把太陽能熱發電作為戰略性新能源產業。
我國太陽能熱發電雖起步較晚,但太陽能資源相當豐富,可利用太陽能的國土面積占2/3以上,全年日照時數在2200~3300小時之間,年總輻射量超過1670kW·h/m2。因此我國擁有建立大規模太陽能熱發電站的地理條件,同時國家也在大力支持發展光熱發電技術,早在2011年國家發改委頒布實施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中,就在新能源門類中將太陽能光熱發電處于重點扶持發展的位置。而今年9月30日國家能源局正式下發了《關于組織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建設的通知》,總體規模將達1GW左右。意味著中國光熱發電示范項目的開發將進入實質階段,中國光熱發電市場將迎來首次爆發,整個行業將由此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太陽能光熱發電,是指依靠各種聚光鏡面將太陽的直接輻射聚集,通過換熱裝置提供蒸汽,結合傳統汽輪發電機的工藝,從而達到發電的目的。它不同于光伏發電直接將太陽能轉換為電能的一次轉換,而是經過光到熱再到電的二次轉換,因此具有諸多優點:1)產生的是與傳統火電一樣的交流電,與現有國家電網匹配性更好,可直接入網。2)利用發電過程中的過熱蒸汽,可與傳統的燃煤電站、燃氣電站或生物質發電廠進行混合發電;也可以將其用于海水淡化、工業用熱、空調等領域。3)相對于光伏發電只能用電池存儲多余能量,光熱發電的能量存儲更加高效廉價,這是光熱發電最大的競爭優勢。
目前光熱發電的幾種技術路線都是按照太陽能采集方式來劃分的,主要有塔式、槽式、菲涅爾式和碟式等四類。而全球范圍內已建成或在建的項目,以槽式為最多,其技術標準、運營經驗以及分析數據都是比較成熟的。截至2012年3月,全球共有1.9GW的光熱電站裝機容量,其中約1.8GW為槽式光熱發電站。
槽式光熱發電主要由四部分組成:聚光集熱系統、換熱系統、儲熱裝置和汽輪發電裝置等部分組成。其工作原理是槽式反射鏡將太陽光匯聚到太陽能集熱管上,集熱管內有吸熱管,用來吸收太陽光加熱內部的導熱油,把導熱油加熱到400℃左右。導熱油通過熱交換器把水加熱到300℃左右形成蒸汽,水蒸汽去推動蒸汽輪機旋轉帶動發電機發電。在整個發電過程中,除了設備技術是影響系統效率的因素外,集熱管道中的高溫傳熱導熱油也很重要,它的傳熱效率和穩定性同樣決定著系統的運行效率和最大發電功率。
導熱油在光熱發電中作為傳熱介質,需在高溫300~400℃之間長期穩定運行,這對導熱油本身的耐熱性和穩定性要求很高。以保證在槽式光熱電站25年的壽命期內,所用導熱油不需進行更換。目前唯有聯苯聯苯醚導熱油能夠滿足這一嚴苛條件,而在世界范圍內太陽能光熱行業主要還是使用國外品牌導熱油,具有供貨周期長,性價比不高的缺點。
江蘇中能化學有限公司作為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員,長期以來致力于攜手推動太陽能光熱發電國產化進程。公司采用自產的高純度聯苯、聯苯醚為原料,經過長時間的研發投入,成功開發出了SCHULTZ S740合成導熱油產品,并實現了規模化生產,SCHULTZ S740導熱油純度最高達到99.99%,超過了同類產品99.9%的純度標準;并且硫、氯含量達到了國際領先的≤5ppm,確保了光熱發電過程中導熱油的穩定性和快傳導力。目前中能化學的SCHULTZ S740已被華能集團運用于海南省國家級槽式光熱發電示范項目裝置中,該裝置已投入運行。
追求無止境,攜手共發展。中能化學將伴隨我國光熱發電事業共謀發展,充分發揮自身在原料上、技術上和本土化方面的優勢,將SCHULTZ S740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太陽能發電行業專用導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