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近日發布的一則通知讓薄膜太陽能發電迎來行業發展的又一個春天。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近日,工信部發布《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2015年)》的通知,該指南共確定優先發展的產業關鍵共性技術205項,這當中就包括備受矚目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技術。
指南指出,拓展硅基薄膜太陽能電池應用范圍,發展BIPV構件產品。支持銅銦鎵硒薄膜電池生產工藝技術研發,特別是大規模柔性銅銦鎵硒卷對卷連續生產工藝,提升轉換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及時跟進高效率砷化鎵及有機薄膜電池技術產業化進程。
業內專家表示,此次工信部出臺的技術發展指南,對于包括漢能等擁有行業領先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的國內企業,是一重大利好。國內企業只有抓住國家各項扶持政策,加快高端技術產品的國產化進程,才能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活下來”。
薄膜太陽電池技術將成行業主流
“薄膜太陽電池技術代表了光伏技術的發展方向。在今后較長一段時間里,會出現薄膜太陽電池與晶硅太陽電池共存的局面,但是薄膜光伏產品將很快會在市場上擴大份額,并快速增長,最終以銅銦鎵硒等為代表的薄膜太陽電池技術將成為光伏行業的主流。”對于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的發展前景,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常務副院長莊大明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
在中國,提起薄膜太陽能發電,很難繞開漢能。據了解,作為一家全球化的清潔能源跨國公司和全球薄膜太陽能發電領導者,漢能已通過技術研發創新和一系列全球性的并購和整合,掌握了世界最先進的薄膜太陽能發電技術。
在過去的三年里,漢能已先后并購包括德國銅銦鎵硒薄膜電池制造商Solibro,美國柔性銅銦鎵硒薄膜電池制造商Global Solar Energy和MiaSole, 以及美國Alta Device等四家海外企業。目前,漢能所掌握的薄膜太陽能發電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漢能的銅銦鎵硒組件經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院認證的最高轉化率達到21%;砷化鎵組件獲得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認證的最高轉化率達到 30.8%。而 30.8%這一數字也是薄膜發電技術轉換率最高的世界紀錄。
南開大學教授孫云曾公開表示,目前晶硅電池轉化率的提升達到了某種極限,薄膜電池的提升空間還非常大;從技術成熟度和生產成本上看,銅銦鎵硒薄膜發電產業化的未來已經十分明朗。
“綜合考慮性能、成本、技術、環保、原料供應和資源的稀缺性等因素,銅銦鎵硒薄膜發電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前景光明。我國掌握的相關技術已達世界先進水平,是到了產業化發展的時候了,這個大家要有自信。”莊大明與孫云持的觀點不謀而合。
薄膜太陽能廣闊的藍海市場
實際上,不僅僅是技術上的領先,薄膜太陽能發電技術廣闊的藍海市場,同樣不可小覷。
薄膜太陽能發電技術所具有的低污染、低能耗和應用廣泛等優勢,讓其成為移動能源的技術基礎,而移動能源在民用市場的廣泛應用,相應的也打開了薄膜發電應用的民用市場。
目前,漢能已推出一系列薄膜發電應用產品,包括BIPV薄膜發電建筑一體化、戶用發電、農業應用等商用系統,以及薄膜發電充電包等多種民用移動能源終端產品。
以此次工信部在指南中著重提到“發展BIPV構件產品”為例,今年10月,漢能與國家電網在北京通州共同建設了一座以薄膜太陽能發電為技術基礎的充電停車棚。該充電停車棚采用了190塊漢能彩色玻璃基底薄膜太陽能電池,年平均發電量在1.5萬度左右。不僅如此,在北京懷柔雁棲湖的2014年APEC峰會舉辦地,以及天津國家電網北方呼叫中心、上海交通大學、新疆吐魯番新區龍源電力集團,甚至是俄羅斯烏蘇里斯克市、德國的泰爾漢姆,都有漢能BIPV的身影。截至目前,全球范圍,漢能的BIPV項目已有近百處。
此外,近日漢能還正式對外推出了太陽能全動力汽車——HanergySolarPower。這是一款以太陽能電力為驅動的清潔能源車,它將漢能獨有的轉換率達到30.8%的砷化鎵太陽能薄膜芯片與流線型的車身設計融為一體, 讓車子可以像葉綠素一樣直接利用太陽能,同時沒有任何二氧化碳排放,能夠滿足一般家庭出行需求。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表示,漢能以核心薄膜發電技術,實施“移動能源+”戰略,通過與產業鏈其他相關行業的合作,為各行業提供差異化和獨有的“薄膜芯”解決方案,引領全球太陽能薄膜發電技術和產品的應用發展。
對于漢能未來在技術以及市場上的發展規劃,李河君在不久前表示:“漢能將加快全球領先的銅銦鎵硒技術和砷化鎵技術的國產化以及在市場上的廣泛應用;在大力發展經銷商,推動戶用發電系統和分布式發電的同時,我們將全力以赴開發民用新產品, 通過‘產業+’模式,與其他行業開展全方位合作,構建一個開放的創新應用開發平臺,加快開發新產品,培育新業務。”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近日,工信部發布《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2015年)》的通知,該指南共確定優先發展的產業關鍵共性技術205項,這當中就包括備受矚目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技術。
指南指出,拓展硅基薄膜太陽能電池應用范圍,發展BIPV構件產品。支持銅銦鎵硒薄膜電池生產工藝技術研發,特別是大規模柔性銅銦鎵硒卷對卷連續生產工藝,提升轉換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及時跟進高效率砷化鎵及有機薄膜電池技術產業化進程。
業內專家表示,此次工信部出臺的技術發展指南,對于包括漢能等擁有行業領先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的國內企業,是一重大利好。國內企業只有抓住國家各項扶持政策,加快高端技術產品的國產化進程,才能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活下來”。
薄膜太陽電池技術將成行業主流
“薄膜太陽電池技術代表了光伏技術的發展方向。在今后較長一段時間里,會出現薄膜太陽電池與晶硅太陽電池共存的局面,但是薄膜光伏產品將很快會在市場上擴大份額,并快速增長,最終以銅銦鎵硒等為代表的薄膜太陽電池技術將成為光伏行業的主流。”對于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的發展前景,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常務副院長莊大明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
在中國,提起薄膜太陽能發電,很難繞開漢能。據了解,作為一家全球化的清潔能源跨國公司和全球薄膜太陽能發電領導者,漢能已通過技術研發創新和一系列全球性的并購和整合,掌握了世界最先進的薄膜太陽能發電技術。
在過去的三年里,漢能已先后并購包括德國銅銦鎵硒薄膜電池制造商Solibro,美國柔性銅銦鎵硒薄膜電池制造商Global Solar Energy和MiaSole, 以及美國Alta Device等四家海外企業。目前,漢能所掌握的薄膜太陽能發電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漢能的銅銦鎵硒組件經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院認證的最高轉化率達到21%;砷化鎵組件獲得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認證的最高轉化率達到 30.8%。而 30.8%這一數字也是薄膜發電技術轉換率最高的世界紀錄。
南開大學教授孫云曾公開表示,目前晶硅電池轉化率的提升達到了某種極限,薄膜電池的提升空間還非常大;從技術成熟度和生產成本上看,銅銦鎵硒薄膜發電產業化的未來已經十分明朗。
“綜合考慮性能、成本、技術、環保、原料供應和資源的稀缺性等因素,銅銦鎵硒薄膜發電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前景光明。我國掌握的相關技術已達世界先進水平,是到了產業化發展的時候了,這個大家要有自信。”莊大明與孫云持的觀點不謀而合。
薄膜太陽能廣闊的藍海市場
實際上,不僅僅是技術上的領先,薄膜太陽能發電技術廣闊的藍海市場,同樣不可小覷。
薄膜太陽能發電技術所具有的低污染、低能耗和應用廣泛等優勢,讓其成為移動能源的技術基礎,而移動能源在民用市場的廣泛應用,相應的也打開了薄膜發電應用的民用市場。
目前,漢能已推出一系列薄膜發電應用產品,包括BIPV薄膜發電建筑一體化、戶用發電、農業應用等商用系統,以及薄膜發電充電包等多種民用移動能源終端產品。
以此次工信部在指南中著重提到“發展BIPV構件產品”為例,今年10月,漢能與國家電網在北京通州共同建設了一座以薄膜太陽能發電為技術基礎的充電停車棚。該充電停車棚采用了190塊漢能彩色玻璃基底薄膜太陽能電池,年平均發電量在1.5萬度左右。不僅如此,在北京懷柔雁棲湖的2014年APEC峰會舉辦地,以及天津國家電網北方呼叫中心、上海交通大學、新疆吐魯番新區龍源電力集團,甚至是俄羅斯烏蘇里斯克市、德國的泰爾漢姆,都有漢能BIPV的身影。截至目前,全球范圍,漢能的BIPV項目已有近百處。
此外,近日漢能還正式對外推出了太陽能全動力汽車——HanergySolarPower。這是一款以太陽能電力為驅動的清潔能源車,它將漢能獨有的轉換率達到30.8%的砷化鎵太陽能薄膜芯片與流線型的車身設計融為一體, 讓車子可以像葉綠素一樣直接利用太陽能,同時沒有任何二氧化碳排放,能夠滿足一般家庭出行需求。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表示,漢能以核心薄膜發電技術,實施“移動能源+”戰略,通過與產業鏈其他相關行業的合作,為各行業提供差異化和獨有的“薄膜芯”解決方案,引領全球太陽能薄膜發電技術和產品的應用發展。
對于漢能未來在技術以及市場上的發展規劃,李河君在不久前表示:“漢能將加快全球領先的銅銦鎵硒技術和砷化鎵技術的國產化以及在市場上的廣泛應用;在大力發展經銷商,推動戶用發電系統和分布式發電的同時,我們將全力以赴開發民用新產品, 通過‘產業+’模式,與其他行業開展全方位合作,構建一個開放的創新應用開發平臺,加快開發新產品,培育新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