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應用是有效利用太陽能、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重要途徑。2013年下半年,中國的光伏行業迎來了一個新的機遇,國務院相繼出臺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光伏發電應用隨之快速發展。我市順應這一潮流,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規模也迅速增長。到2014年底,建成規模超過180兆瓦,全市大部分鎮、街道、重點平臺的企業,均有了光伏發電項目,發展走在了前省的前列。但在廣大的農村居民屋頂和設施農業領域光伏發電尚處于嘗試階段,為此,2014年7月開始,袁花聯絡委組織委員,對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進行調研。委員們深入光伏生產企業,走訪試點單位,聯系有關部門,查閱相關資料,并進行了政協專題民主協商。綜合分析認為,推進我市農村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的條件基本成熟,意義重大,前景廣闊。
一、推進農村光伏發電應用的前景和意義
建設“美麗海寧”,創造“美好生活”,離不開對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而推進農村光伏發電的普遍應用,將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節能減排,建設“美麗海寧”。光伏產業是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對優化能源消費結構,緩解能源供需矛盾,促進節能減排,推動“轉方式、調結構”,保護生態環境等,都具有重大的意義。我市部分光伏項目的投入使用,給經濟轉型發展和環境持續改善帶來利好。至2014年11月底,全市分布式光伏發電累計發電超過3000萬度,光伏發電的并網運行積極優化了海寧市用電結構,在用電高峰時期,為企業平穩生產保駕護航。而這3000萬度電相當于節約了標煤1.0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萬噸,在產生了不小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產生了相當可觀的社會效益,為改善生態環境做出了貢獻。然而目前并網發電的規模還不大,如已安裝完成的市內項目全部并網發電,一年可將提供1.8億度的清潔能源,減排二氧化碳18萬噸。節能減排、改善環境是全社會的事,在農村廣泛應用光伏發電工程,將更有力地推進我市的節能減排工作,將更好地引導更多的家庭使用新能源,從而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是建設“美麗海寧”的有效途徑之一。
(二)拓展應用領域,助推光伏產業健康發展。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不僅需要產品的不斷創新,同時需要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近兩年來,我市光伏發電應用增長速度很快,2013年,我市建成光伏發電項目規模51.3兆瓦,2014年,我市爭取省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是135.47兆瓦,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12億元。不久前,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區建設的通知,海寧經濟開發區成功躋身國家首批基礎設施等領域鼓勵社會投資項目的30個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區行列。根據示范區的要求,海寧市計劃于2015年底建成200兆瓦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光伏應用的推廣,帶動了海寧市光伏產業發展。2014年,海寧市光伏產業進入全面復蘇與新一輪快速成長時期。數據顯示,至2014年11月底,海寧市光伏產業規上企業完成工業產值82.7億元,同比增長29.1%,高于全市規上企業產值增速。晶科、芯能等光伏企業,初步實現了以產品應用促產業發展的健康發展軌道。而開拓我市農村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擴大光伏發電的應用范圍,又是對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有力支持。
(三)農民節能又增收,創造“美好生活”。光伏發電與設施農業的結合空間更大,模式更多,將有力推進新農村建設,改變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如青島即墨太陽能小鎮,由昌盛日電首創光伏農業科技大棚進行太陽能小鎮建設,“棚頂光伏發電,棚下農業生產”,農民既有流轉土地的收入,又可以和農場合作經營,也可以打工,解決了就業,改變了原有的生產方式,實現了家庭增收。根據我市農村房屋特點,農民在自家屋頂上安裝光伏電站簡單易行,沒有產權糾紛,且農村少有高樓大廈,建筑物對電池板的遮擋少;農村空氣好、透明度高,又有利于提高電站的發電效率;隨著光伏設備報價的越來越低,優惠政策的不斷出臺,電站投資回收周期的縮短,讓農民節能又增收已成為可能。在設施農業、家庭屋頂建“光伏發電站”,將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靚麗風景,是創造“美好生活”的有效途徑之一。
二、我市農村光伏發電應用現狀與存在困難
我市居民屋頂建設光伏電站,光伏發電和設施農業結合剛剛起步,應用案例還很少,袁花聯絡委選擇了三個案例,進行了調研,從中得到了許多有益的啟發。
(一)村部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2014年6月18日,袁花鎮紅曉村村部屋頂的10kw分布式光伏發電設備投入試點使用,這套由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援建的、總投資9萬多元的光伏發電設備的使用,成功解決了村便民服務中心及周邊道路和廣場的照明用電問題。按理論測算,紅曉村村部光伏電站年發電量約為10485度,使用壽命25年計算,總發電量能達25萬度左右。10kw光伏發電設備并網發電后,前5年每年能帶來經濟效益為14000元,后20年每年能帶來經濟效益為10000元左右,不僅能省去村辦公用電費用,還有一部分的經濟收入。在調研中,委員們了解到紅曉村的發電情況與收益情況,從2014年6月18日至12月19日共183天,累計發電4189度,上網電量1984度,平均每天發電量25.86度(中途因停電跳閘,而設備無自動復合功能,致使3次共21天未發電,平均每天發電量以162天計算),以此推算,一年的發電量在9500度左右。因紅曉村屬集體而非“自然人”,受現有政策條款的限制,發電收益結算被暫時擱置。
(二)村民屋頂光伏發電應用。龐建根是袁花鎮長嘯村第一家海寧市第三家擁有家庭“光伏發電站”的村民。據龐建根介紹,他家屋頂投資7萬余元安裝了10kw分布式光伏發電設備,從9月2日并網發電至12月19日,共108天,累計發電量2804度,上網電量2666度,自用電量138度。收益如何呢?發電2804度,按現行政策每發一度電國家補貼0.42元,省補貼0.1元,此項收益為1458.08元;上網電量2666度,市供電公司對上網電量進行收購,統一價收購價為每度電0.457元,上網電量的收益為1218.36元:兩項收益共2676.44元。自用電量以每度電0.538計算,自用電量價值為74.244元,那么,108天發電的合計收益為2750.684元。按現有數據推算,龐家平均每天的發電量為25.96度,一年累計發電量為9475度,一年的收益為9296元,8年可以收回成本。龐家如果自用電量更多的話,相對收益會高些。2014年12月底,市供電公司已和龐家結算了發電收益,錢已到個人賬戶。龐家認為,雖然家庭“光伏發電站”的前期投入大了點,相信未來的發展空間必定更大。
(三)光伏發電與設施農業相結合。2014年下半年起,袁花鎮長嘯村就緊鑼密鼓地對一塊120畝的“嘉紹高速”原預制場地,實施光伏發電建設和秀珍菇(等)棚建設相結合的項目。這一土地流轉項目,預計年生產秀珍菇150萬棒,光伏發電裝機容量4.5兆瓦。在使土地資源得到節約集約利用的同時,還將吸引大量資金和人力,前景充滿陽光。因此袁花聯絡委多次到長嘯村開展調研,并于2014年10月份開展了一次邀請市農經局、市國土局、袁花鎮相關部門參加的政協專題民主協商會,就長嘯村流轉土地與光伏發電相結合的諸多問題進行了廣泛的協商。目前,長嘯村村委分別和光伏投資企業、菇棚承租農戶已達成協議。光伏設備的安裝和菇棚的搭建設計已經完成,這將是實現光伏投資方、大棚承租方、村集體三方得益,又能解決部分村民就業的項目。如果順利實施,將是海寧市光伏產品與設施農業相結合綜合利用土地的創新性項目、開拓性工程。目前,應該說工程項目,已萬事俱備,只欠在設施農業上建光伏發電審批這一“東風”。
(四)農村光伏發電推廣的困難與問題。一是農村光伏發電幾乎是空白。目前,我市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的領域主要是企業屋頂,而企業屋頂的資源是有限的,按現在的增速,不久的將來企業屋頂資源將趨于枯竭。而我市共有農戶接近13萬戶,屋頂資源豐富,而光伏發電與設施農業的結合綜合利用土地的空間更為廣闊。二是光伏發電成本偏高。按照現有的光伏設備價格計算,發電成本偏高。如果沒有大力度的配套政策落地,對村民的吸引力不大。三是融資困難。由于光伏發電一次性投入大,又有許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存在,因此,投資者小心,銀行擔心,融資相對困難。四是民房建筑設計尚未提上議事日程。對廠房屋頂開發已形成共識,但對村民建筑尚未引起重視,更談不上規劃設計,如不及時跟進,對以后的改造利用,將帶來諸多的不便。五是無序競爭的隱患。從光伏企業對廠房屋頂資源的爭奪來看,競爭愈演愈烈,甚至出現了無序競爭的現象。
三、推進農村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的建議
(一)推進農戶屋頂光伏發電應用。一要打造宣傳平臺。全市182個行政村,有條件建設光伏電站的村,全面推進村部發電裝機容量在10kw——20kw之間的光伏電站建設,由光伏企業援建或者由政府補貼建設。光伏發電還是新生事物,老百姓不了解,村部的電站是光伏發電應用的宣傳平臺,讓村民了解光伏發電,引導村民投資建設。近年來各地村級集體經濟收支平衡面臨挑戰,村里建設光伏電站,可以讓村集體增加一定的收入。二要出臺扶持政策。目前光伏發電設備價格偏高,“投資大、回收慢”是農民建設光伏電站的主要阻力。政府應出臺優惠政策,降低家庭“光伏發電站”投資成本,如實施家庭“光伏發電站”建設補貼等,若扶持政策跟上,應大有作為。三要多模式推進。農戶屋頂光伏發電可采用個人申請安裝、社區整體建設、企業投資建設等模式,根據實際情況引導推進。在建設戶數多的新社區可以實施社區整體建設。對較散的屋頂資源,以村、鎮為單位對農戶的屋頂資源進行摸底調查,掌握有條件建設分布式發電工程的數量,制定方案,先期可按5kw/戶的發電規模引導農戶建設,然后逐步推廣。四要重視建筑設計。在農村連片建筑設計和改造中統籌考慮光伏發電應用,便于安裝光伏設備和提高發電效率。
(二)大力推進光伏發電和設施農業相結合。一要規劃好流轉土地。各村、鎮充分利用這一周期土地調整的時機,在保證耕地的基礎上,規劃出發展現代農業的土地,為光伏發電和設施農業的結合準備條件。二要大力推進光伏發電和設施農業初步結合。如袁花長嘯村“菇棚+光伏發電”集約使用設施農業用地模式,降低了土地流轉的成本。發展秀珍菇使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建設光伏發電工程,使村級集體經濟增收,使投資企業得益。三要適時推進光伏發電和設施農業深度結合。當擁有成片的流轉土地時,政府可適時引進企業,實施光伏、大棚一體化建設,建設高標準現代農業大棚,打造光伏農業科技園區,發展高端現代農業,實現光伏發電和設施農業的深度結合,實現合作者的互利雙贏。
(三)加強統籌協調,切實落實各項政策。農戶屋頂光伏發電推進要化解目前光伏產品價格較高、前期投資較大難題,需要政府部門創新思路,出臺優惠政策,提高農戶的積極性。光伏發電與設施農業的結合涉及發改、經信、科技、國土、農經、稅收、電力等眾多部門和各鎮、村,要成立協調部門,充分發揮各部門的職能作用,以問題為導向,突破難點,切實落實各項政策,走出一條光伏發電和設施農業相結合,合作共贏,多方受益之路。
(四)試點摸索經驗,穩步推進穩妥發展。光伏發電是新生事物,在推進屋頂發電社區整體建設,推進光伏發電與設施農業的結合的過程中,會有各種問題出現,要采取試點先行、穩步推進的策略。建議在全市范圍內選擇條件比較好的鎮、村先行試點,如袁花鎮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健康的光伏基地和成熟的農業設施平臺,可以確定為試點鎮,把袁花打造成光伏產品應用鎮,然后將取得的成功經驗推廣到全市各地。
(五)建立監管體系,確保光伏產品質量。光伏產品的使用年限長,發電的衰減率對投入后產出影響巨大,因此,光伏產品的質量監管至關重要,應建立光伏產品的監管體系,以確保光伏產品質量,確保用戶的合法權益、正當利益。光伏發電是一個趨勢、是一個方向。所以,推進農村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不僅要算經濟效益賬,更要算社會效益賬。讓我們在推進農村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中,為“美麗海寧,美好生活”出力。
一、推進農村光伏發電應用的前景和意義
建設“美麗海寧”,創造“美好生活”,離不開對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而推進農村光伏發電的普遍應用,將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節能減排,建設“美麗海寧”。光伏產業是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對優化能源消費結構,緩解能源供需矛盾,促進節能減排,推動“轉方式、調結構”,保護生態環境等,都具有重大的意義。我市部分光伏項目的投入使用,給經濟轉型發展和環境持續改善帶來利好。至2014年11月底,全市分布式光伏發電累計發電超過3000萬度,光伏發電的并網運行積極優化了海寧市用電結構,在用電高峰時期,為企業平穩生產保駕護航。而這3000萬度電相當于節約了標煤1.0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萬噸,在產生了不小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產生了相當可觀的社會效益,為改善生態環境做出了貢獻。然而目前并網發電的規模還不大,如已安裝完成的市內項目全部并網發電,一年可將提供1.8億度的清潔能源,減排二氧化碳18萬噸。節能減排、改善環境是全社會的事,在農村廣泛應用光伏發電工程,將更有力地推進我市的節能減排工作,將更好地引導更多的家庭使用新能源,從而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是建設“美麗海寧”的有效途徑之一。
(二)拓展應用領域,助推光伏產業健康發展。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不僅需要產品的不斷創新,同時需要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近兩年來,我市光伏發電應用增長速度很快,2013年,我市建成光伏發電項目規模51.3兆瓦,2014年,我市爭取省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是135.47兆瓦,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12億元。不久前,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區建設的通知,海寧經濟開發區成功躋身國家首批基礎設施等領域鼓勵社會投資項目的30個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區行列。根據示范區的要求,海寧市計劃于2015年底建成200兆瓦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光伏應用的推廣,帶動了海寧市光伏產業發展。2014年,海寧市光伏產業進入全面復蘇與新一輪快速成長時期。數據顯示,至2014年11月底,海寧市光伏產業規上企業完成工業產值82.7億元,同比增長29.1%,高于全市規上企業產值增速。晶科、芯能等光伏企業,初步實現了以產品應用促產業發展的健康發展軌道。而開拓我市農村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擴大光伏發電的應用范圍,又是對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有力支持。
(三)農民節能又增收,創造“美好生活”。光伏發電與設施農業的結合空間更大,模式更多,將有力推進新農村建設,改變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如青島即墨太陽能小鎮,由昌盛日電首創光伏農業科技大棚進行太陽能小鎮建設,“棚頂光伏發電,棚下農業生產”,農民既有流轉土地的收入,又可以和農場合作經營,也可以打工,解決了就業,改變了原有的生產方式,實現了家庭增收。根據我市農村房屋特點,農民在自家屋頂上安裝光伏電站簡單易行,沒有產權糾紛,且農村少有高樓大廈,建筑物對電池板的遮擋少;農村空氣好、透明度高,又有利于提高電站的發電效率;隨著光伏設備報價的越來越低,優惠政策的不斷出臺,電站投資回收周期的縮短,讓農民節能又增收已成為可能。在設施農業、家庭屋頂建“光伏發電站”,將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靚麗風景,是創造“美好生活”的有效途徑之一。
二、我市農村光伏發電應用現狀與存在困難
我市居民屋頂建設光伏電站,光伏發電和設施農業結合剛剛起步,應用案例還很少,袁花聯絡委選擇了三個案例,進行了調研,從中得到了許多有益的啟發。
(一)村部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2014年6月18日,袁花鎮紅曉村村部屋頂的10kw分布式光伏發電設備投入試點使用,這套由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援建的、總投資9萬多元的光伏發電設備的使用,成功解決了村便民服務中心及周邊道路和廣場的照明用電問題。按理論測算,紅曉村村部光伏電站年發電量約為10485度,使用壽命25年計算,總發電量能達25萬度左右。10kw光伏發電設備并網發電后,前5年每年能帶來經濟效益為14000元,后20年每年能帶來經濟效益為10000元左右,不僅能省去村辦公用電費用,還有一部分的經濟收入。在調研中,委員們了解到紅曉村的發電情況與收益情況,從2014年6月18日至12月19日共183天,累計發電4189度,上網電量1984度,平均每天發電量25.86度(中途因停電跳閘,而設備無自動復合功能,致使3次共21天未發電,平均每天發電量以162天計算),以此推算,一年的發電量在9500度左右。因紅曉村屬集體而非“自然人”,受現有政策條款的限制,發電收益結算被暫時擱置。
(二)村民屋頂光伏發電應用。龐建根是袁花鎮長嘯村第一家海寧市第三家擁有家庭“光伏發電站”的村民。據龐建根介紹,他家屋頂投資7萬余元安裝了10kw分布式光伏發電設備,從9月2日并網發電至12月19日,共108天,累計發電量2804度,上網電量2666度,自用電量138度。收益如何呢?發電2804度,按現行政策每發一度電國家補貼0.42元,省補貼0.1元,此項收益為1458.08元;上網電量2666度,市供電公司對上網電量進行收購,統一價收購價為每度電0.457元,上網電量的收益為1218.36元:兩項收益共2676.44元。自用電量以每度電0.538計算,自用電量價值為74.244元,那么,108天發電的合計收益為2750.684元。按現有數據推算,龐家平均每天的發電量為25.96度,一年累計發電量為9475度,一年的收益為9296元,8年可以收回成本。龐家如果自用電量更多的話,相對收益會高些。2014年12月底,市供電公司已和龐家結算了發電收益,錢已到個人賬戶。龐家認為,雖然家庭“光伏發電站”的前期投入大了點,相信未來的發展空間必定更大。
(三)光伏發電與設施農業相結合。2014年下半年起,袁花鎮長嘯村就緊鑼密鼓地對一塊120畝的“嘉紹高速”原預制場地,實施光伏發電建設和秀珍菇(等)棚建設相結合的項目。這一土地流轉項目,預計年生產秀珍菇150萬棒,光伏發電裝機容量4.5兆瓦。在使土地資源得到節約集約利用的同時,還將吸引大量資金和人力,前景充滿陽光。因此袁花聯絡委多次到長嘯村開展調研,并于2014年10月份開展了一次邀請市農經局、市國土局、袁花鎮相關部門參加的政協專題民主協商會,就長嘯村流轉土地與光伏發電相結合的諸多問題進行了廣泛的協商。目前,長嘯村村委分別和光伏投資企業、菇棚承租農戶已達成協議。光伏設備的安裝和菇棚的搭建設計已經完成,這將是實現光伏投資方、大棚承租方、村集體三方得益,又能解決部分村民就業的項目。如果順利實施,將是海寧市光伏產品與設施農業相結合綜合利用土地的創新性項目、開拓性工程。目前,應該說工程項目,已萬事俱備,只欠在設施農業上建光伏發電審批這一“東風”。
(四)農村光伏發電推廣的困難與問題。一是農村光伏發電幾乎是空白。目前,我市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的領域主要是企業屋頂,而企業屋頂的資源是有限的,按現在的增速,不久的將來企業屋頂資源將趨于枯竭。而我市共有農戶接近13萬戶,屋頂資源豐富,而光伏發電與設施農業的結合綜合利用土地的空間更為廣闊。二是光伏發電成本偏高。按照現有的光伏設備價格計算,發電成本偏高。如果沒有大力度的配套政策落地,對村民的吸引力不大。三是融資困難。由于光伏發電一次性投入大,又有許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存在,因此,投資者小心,銀行擔心,融資相對困難。四是民房建筑設計尚未提上議事日程。對廠房屋頂開發已形成共識,但對村民建筑尚未引起重視,更談不上規劃設計,如不及時跟進,對以后的改造利用,將帶來諸多的不便。五是無序競爭的隱患。從光伏企業對廠房屋頂資源的爭奪來看,競爭愈演愈烈,甚至出現了無序競爭的現象。
三、推進農村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的建議
(一)推進農戶屋頂光伏發電應用。一要打造宣傳平臺。全市182個行政村,有條件建設光伏電站的村,全面推進村部發電裝機容量在10kw——20kw之間的光伏電站建設,由光伏企業援建或者由政府補貼建設。光伏發電還是新生事物,老百姓不了解,村部的電站是光伏發電應用的宣傳平臺,讓村民了解光伏發電,引導村民投資建設。近年來各地村級集體經濟收支平衡面臨挑戰,村里建設光伏電站,可以讓村集體增加一定的收入。二要出臺扶持政策。目前光伏發電設備價格偏高,“投資大、回收慢”是農民建設光伏電站的主要阻力。政府應出臺優惠政策,降低家庭“光伏發電站”投資成本,如實施家庭“光伏發電站”建設補貼等,若扶持政策跟上,應大有作為。三要多模式推進。農戶屋頂光伏發電可采用個人申請安裝、社區整體建設、企業投資建設等模式,根據實際情況引導推進。在建設戶數多的新社區可以實施社區整體建設。對較散的屋頂資源,以村、鎮為單位對農戶的屋頂資源進行摸底調查,掌握有條件建設分布式發電工程的數量,制定方案,先期可按5kw/戶的發電規模引導農戶建設,然后逐步推廣。四要重視建筑設計。在農村連片建筑設計和改造中統籌考慮光伏發電應用,便于安裝光伏設備和提高發電效率。
(二)大力推進光伏發電和設施農業相結合。一要規劃好流轉土地。各村、鎮充分利用這一周期土地調整的時機,在保證耕地的基礎上,規劃出發展現代農業的土地,為光伏發電和設施農業的結合準備條件。二要大力推進光伏發電和設施農業初步結合。如袁花長嘯村“菇棚+光伏發電”集約使用設施農業用地模式,降低了土地流轉的成本。發展秀珍菇使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建設光伏發電工程,使村級集體經濟增收,使投資企業得益。三要適時推進光伏發電和設施農業深度結合。當擁有成片的流轉土地時,政府可適時引進企業,實施光伏、大棚一體化建設,建設高標準現代農業大棚,打造光伏農業科技園區,發展高端現代農業,實現光伏發電和設施農業的深度結合,實現合作者的互利雙贏。
(三)加強統籌協調,切實落實各項政策。農戶屋頂光伏發電推進要化解目前光伏產品價格較高、前期投資較大難題,需要政府部門創新思路,出臺優惠政策,提高農戶的積極性。光伏發電與設施農業的結合涉及發改、經信、科技、國土、農經、稅收、電力等眾多部門和各鎮、村,要成立協調部門,充分發揮各部門的職能作用,以問題為導向,突破難點,切實落實各項政策,走出一條光伏發電和設施農業相結合,合作共贏,多方受益之路。
(四)試點摸索經驗,穩步推進穩妥發展。光伏發電是新生事物,在推進屋頂發電社區整體建設,推進光伏發電與設施農業的結合的過程中,會有各種問題出現,要采取試點先行、穩步推進的策略。建議在全市范圍內選擇條件比較好的鎮、村先行試點,如袁花鎮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健康的光伏基地和成熟的農業設施平臺,可以確定為試點鎮,把袁花打造成光伏產品應用鎮,然后將取得的成功經驗推廣到全市各地。
(五)建立監管體系,確保光伏產品質量。光伏產品的使用年限長,發電的衰減率對投入后產出影響巨大,因此,光伏產品的質量監管至關重要,應建立光伏產品的監管體系,以確保光伏產品質量,確保用戶的合法權益、正當利益。光伏發電是一個趨勢、是一個方向。所以,推進農村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不僅要算經濟效益賬,更要算社會效益賬。讓我們在推進農村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中,為“美麗海寧,美好生活”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