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殼牌石油的子公司、制造“CIS型”光伏電池板的Solar Frontier制定了削減成本的目標,2~3年內將把光伏電池板的平均每瓦額定輸出功率的制造成本(W單價)由目前的50美分/W以上削減至約40美分/W。這是該公司在接受《日經電子》的采訪時透露的。如果40美分/W的計劃能盡快實現,則有望超過光伏電池板制造成本很低的中國企業,在光伏板W單價由低到高的排名中躍居世界第一。
該公司在驗證2015年春季開始試運轉的東北工廠(日本宮城縣黑川郡大衡村)的新生產線的過程中,發現了降低制造成本的可能性。該工廠的生產規模最大為150MW/年,預定2016年開始正式運轉。
新生產線平均每瓦的設備投資額和運行費用只有原來的2/3。另外,每塊光伏電池板的制造時間由原來的24小時大幅縮短至8小時。而且,還通過改進太陽能電池的元件構造等,估計可使模塊轉換效率提高至14.7%以上,因此確立了將每瓦的制造成本降低約2成的目標。Solar Frontier表示,“完成折舊后,成本還有望降低到30美分/W”。
東北工廠的生產規模比較小,不過Solar Frontier計劃2018年在海外啟動以該工廠的技術為基礎、年產能約為1GW規模的工廠,建立包括日本在內,合計年產能為2GW的生產體制。由此可以看出該公司欲憑借約40美分/W的超低成本光伏電池板全面進軍世界市場的態度。海外工廠的建設地點尚未確定,不過Solar Frontier表示,“計劃選擇離需求地較近的場所,實現地產地消”。
光伏發電的理論發電成本將降至4.6日元/kWh
順便一提,約40美分/W的制造成本按日元計算約為49日元/W,每kW為4.9萬日元。假設這一成本就是導入費用,并且電池板20年無故障持續運轉,也不需要任何利息,而且,光伏逆變器10年更換一次業內最低價的約3萬日元/kW的產品,這樣算來,在日本的發電成本約為4.6日元/kWh,在現有發電技術中為最低水平。如果運轉期間超過20年,發電成本還會進一步降低。
當然,實際設置光伏電池板時,除了光伏板的制造成本之外還要加上毛利潤,以及設置費用、與電源相關的工程費用等“BoS(Balance of System)”費用,因此,總設置費用大多會達到光伏板原價的3倍左右。所以,光伏電池板制造成本的降低不會直接體現在光伏發電成本的降低上。
不過,根據光伏電站的規模和設置方式,BoS依然有較大的降價空間,因此,可以認為光伏發電的理論發電成本接近基于光伏電池板原價的成本。(記者:野澤哲生)
該公司在驗證2015年春季開始試運轉的東北工廠(日本宮城縣黑川郡大衡村)的新生產線的過程中,發現了降低制造成本的可能性。該工廠的生產規模最大為150MW/年,預定2016年開始正式運轉。
新生產線平均每瓦的設備投資額和運行費用只有原來的2/3。另外,每塊光伏電池板的制造時間由原來的24小時大幅縮短至8小時。而且,還通過改進太陽能電池的元件構造等,估計可使模塊轉換效率提高至14.7%以上,因此確立了將每瓦的制造成本降低約2成的目標。Solar Frontier表示,“完成折舊后,成本還有望降低到30美分/W”。
東北工廠的生產規模比較小,不過Solar Frontier計劃2018年在海外啟動以該工廠的技術為基礎、年產能約為1GW規模的工廠,建立包括日本在內,合計年產能為2GW的生產體制。由此可以看出該公司欲憑借約40美分/W的超低成本光伏電池板全面進軍世界市場的態度。海外工廠的建設地點尚未確定,不過Solar Frontier表示,“計劃選擇離需求地較近的場所,實現地產地消”。
光伏發電的理論發電成本將降至4.6日元/kWh
順便一提,約40美分/W的制造成本按日元計算約為49日元/W,每kW為4.9萬日元。假設這一成本就是導入費用,并且電池板20年無故障持續運轉,也不需要任何利息,而且,光伏逆變器10年更換一次業內最低價的約3萬日元/kW的產品,這樣算來,在日本的發電成本約為4.6日元/kWh,在現有發電技術中為最低水平。如果運轉期間超過20年,發電成本還會進一步降低。
當然,實際設置光伏電池板時,除了光伏板的制造成本之外還要加上毛利潤,以及設置費用、與電源相關的工程費用等“BoS(Balance of System)”費用,因此,總設置費用大多會達到光伏板原價的3倍左右。所以,光伏電池板制造成本的降低不會直接體現在光伏發電成本的降低上。
不過,根據光伏電站的規模和設置方式,BoS依然有較大的降價空間,因此,可以認為光伏發電的理論發電成本接近基于光伏電池板原價的成本。(記者:野澤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