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民投旗下專注光伏新能源投資的中民新能投資有限公司于10月9日啟動2015年度第四次光伏組件招標工作。本次招標規模1GW,共分為10個標段,每個標段100MW。與今年前三次光伏組件招標不同的是,本次招標的10個標段全部要求供應單晶組件。
2015年以來,中民新能累計實施4次光伏組件招標,其中前兩次招標未區分單晶和多晶組件,第三次招標明確要求在10個標段(每個標段100MW)的采購中有3個標段采用單晶組件,近日第四次招標更是要求100%采用單晶組件。
無獨有偶,在2015年大同采煤沉陷區先進光伏技術示范基地的建設中,中電國際、三峽新能源、京能新能源等能源巨頭均大規模采購單晶組件。原因在于,單晶電池組件的先進技術工藝能夠保證規模化供應中滿足“領跑者”技術指標要求,多晶電池組件只能在一批產品中挑選出極少比例的“精品”才能符合技術要求。由于先進技術產品供應能力不同,在大同“領跑者”部分項目招標中還出現了單晶280W(60型,下同)組件的報價略低于多晶270W組件的現象。
在過去幾年全行業拼規模、拼價格的一片亂象之中,國內單晶領軍企業潛心研究工藝革新與成本優化,通過大容量快速拉晶技術和超薄快速切片技術大幅度降低了單晶硅片的生產成本,硅片品質和工藝穩定性得到升級,配合電池轉換效率的提升,大幅降低了電池和組件生產的單位折舊成本和單位變動成本,單晶組件性價比優勢驟顯,在2015年行業景氣上升周期贏得了巨大的發展契機。
事實上,人類最早使用的太陽能電池全部是單晶技術,經歷了30年以上實際運行考驗仍保持極低衰減率的電站也只有單晶。人類在20世紀70-80年代為了解決單晶高成本問題,不得已犧牲了轉換效率開始發展多晶電池技術。時至今日,單晶電池轉換效率優勢比過去更加顯著,而成本問題已經取得革命性突破。在剛剛過去的第十五屆中國光伏學術年會(CPVC15)上,國內權威光伏專家、晶龍集團副董事長任丙彥教授在獲得“中國太陽能光伏榮譽獎”致辭中提到,“呼吁大家盡快關注單晶技術的回歸,晶龍已經考慮和國內領先單晶企業合作向市場推廣單晶產品”,引發現場熱烈討論。
在10月11日中國能源報主辦的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指出,“國家實施領跑者計劃的目的是為了鼓勵企業采用先進技術生產先進產品,因此領跑者計劃采用的產品必須是代表先進技術的,而不是普通技術產品中精挑細選出來的好產品”。
何為“先進技術”?對光伏制造產業而言,所謂先進技術,應該是在具備產業化能力的前提下,有一定前瞻性的、以核心技術(轉換效率)指標的提升推動光伏發電成本的降低,加快實現光伏去補貼化的目標。2015年國際光伏技術路線圖(ITRPV)給出了各類光伏電池轉換效率趨勢預測:
20%,是光伏電池轉換效率的分水嶺。從今年起,單晶電池轉換效率全面突破20%,并將在未來十年內持續占據領先優勢。多晶電池預計到7年后才能實現20%效率指標,進步空間十分有限。
目前國內主流電池廠商已加快布局PERC產線,PERC技術將在未來5年內占據主導地位,該技術的應用可使得單晶電池效率提高1個百分點,多晶電池效率提高0.5個百分點,進一步增強單晶技術優勢。
單晶電池采用的硅片是完整一致的晶格結構,在高溫、弱光等條件下仍具有較好的功率輸出性能,單晶硅片優異的機械性能降低了長期高低溫交替中發生隱裂的風險,這些特質使得同樣裝機容量的單晶電站實際發電能力比多晶高出5%左右。中電投、特變電工等大型光伏電站開發商在過去數年積累的實際數據驗證了單晶發電能力優勢,部分業主明確要求優先采用單晶組件,在單晶供應不足時再選用多晶組件。
單晶技術高可靠、高效率、高收益的價值優勢正在廣為人知,這正是光伏電站領軍企業加大單晶應用比例的關鍵原因。展望未來,單晶技術優勢持續擴大,通過加快平價上網的實現,將成為我國非化石能源戰略目標的重要擔綱。
2015年以來,中民新能累計實施4次光伏組件招標,其中前兩次招標未區分單晶和多晶組件,第三次招標明確要求在10個標段(每個標段100MW)的采購中有3個標段采用單晶組件,近日第四次招標更是要求100%采用單晶組件。
無獨有偶,在2015年大同采煤沉陷區先進光伏技術示范基地的建設中,中電國際、三峽新能源、京能新能源等能源巨頭均大規模采購單晶組件。原因在于,單晶電池組件的先進技術工藝能夠保證規模化供應中滿足“領跑者”技術指標要求,多晶電池組件只能在一批產品中挑選出極少比例的“精品”才能符合技術要求。由于先進技術產品供應能力不同,在大同“領跑者”部分項目招標中還出現了單晶280W(60型,下同)組件的報價略低于多晶270W組件的現象。
在過去幾年全行業拼規模、拼價格的一片亂象之中,國內單晶領軍企業潛心研究工藝革新與成本優化,通過大容量快速拉晶技術和超薄快速切片技術大幅度降低了單晶硅片的生產成本,硅片品質和工藝穩定性得到升級,配合電池轉換效率的提升,大幅降低了電池和組件生產的單位折舊成本和單位變動成本,單晶組件性價比優勢驟顯,在2015年行業景氣上升周期贏得了巨大的發展契機。
事實上,人類最早使用的太陽能電池全部是單晶技術,經歷了30年以上實際運行考驗仍保持極低衰減率的電站也只有單晶。人類在20世紀70-80年代為了解決單晶高成本問題,不得已犧牲了轉換效率開始發展多晶電池技術。時至今日,單晶電池轉換效率優勢比過去更加顯著,而成本問題已經取得革命性突破。在剛剛過去的第十五屆中國光伏學術年會(CPVC15)上,國內權威光伏專家、晶龍集團副董事長任丙彥教授在獲得“中國太陽能光伏榮譽獎”致辭中提到,“呼吁大家盡快關注單晶技術的回歸,晶龍已經考慮和國內領先單晶企業合作向市場推廣單晶產品”,引發現場熱烈討論。
在10月11日中國能源報主辦的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指出,“國家實施領跑者計劃的目的是為了鼓勵企業采用先進技術生產先進產品,因此領跑者計劃采用的產品必須是代表先進技術的,而不是普通技術產品中精挑細選出來的好產品”。
何為“先進技術”?對光伏制造產業而言,所謂先進技術,應該是在具備產業化能力的前提下,有一定前瞻性的、以核心技術(轉換效率)指標的提升推動光伏發電成本的降低,加快實現光伏去補貼化的目標。2015年國際光伏技術路線圖(ITRPV)給出了各類光伏電池轉換效率趨勢預測:
20%,是光伏電池轉換效率的分水嶺。從今年起,單晶電池轉換效率全面突破20%,并將在未來十年內持續占據領先優勢。多晶電池預計到7年后才能實現20%效率指標,進步空間十分有限。
目前國內主流電池廠商已加快布局PERC產線,PERC技術將在未來5年內占據主導地位,該技術的應用可使得單晶電池效率提高1個百分點,多晶電池效率提高0.5個百分點,進一步增強單晶技術優勢。
單晶電池采用的硅片是完整一致的晶格結構,在高溫、弱光等條件下仍具有較好的功率輸出性能,單晶硅片優異的機械性能降低了長期高低溫交替中發生隱裂的風險,這些特質使得同樣裝機容量的單晶電站實際發電能力比多晶高出5%左右。中電投、特變電工等大型光伏電站開發商在過去數年積累的實際數據驗證了單晶發電能力優勢,部分業主明確要求優先采用單晶組件,在單晶供應不足時再選用多晶組件。
單晶技術高可靠、高效率、高收益的價值優勢正在廣為人知,這正是光伏電站領軍企業加大單晶應用比例的關鍵原因。展望未來,單晶技術優勢持續擴大,通過加快平價上網的實現,將成為我國非化石能源戰略目標的重要擔綱。